相亲一家亲
我一直对相亲有强烈的好奇心。看看别人选对象,就跟去沃尔玛似的,品种齐全,有广阔的选择度,而我,不过是匆匆去了楼下便利店一趟,碰到什么就是什么。有时运气好,碰到一个有相亲经历的朋友,便用别人的经历,安慰自己的遗憾。
小蓝说,一开始,觉得相亲是对心理素质的巨大考验,即便一眼看上,也要故作淡定,遇上男方对自己没feel,那还得行云流水般地把渴望转化成无所谓。后来,在经历了十多次相亲之后,她终于看开了,生意不在情谊在,相亲是扩大社交圈的好方法。她把靠谱但不一定适合的相亲对象按照行业分门别类地整理,并利用MSN、开心网和微博保持温水般交往,过年过节则用祝福短信来提醒彼此认识,因为她相信,总有一天这些相亲对象是能发挥“余热”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有位相亲男成了她表妹夫,有的相亲男则转化成生意伙伴。
我家乡有位师姐,作为“剩斗士”的她,沐浴着大家狂轰滥炸般的热心。最近有一个相亲对象,听起来相当靠谱:中学校友,研究生学历,工作后被派驻加拿大两年,回北京后有房有车,但是感情一直没着落,说是父母想让他找个老乡,过年也不用纠结该回谁家(多现实的问题)。我问师姐:“那你打算跟他去北京没?”
“去你个头!我一见他,这不就是我们初中班的‘四眼蓝精灵’吗?”师姐说,虽然用发展的眼光看他是成熟了,但身高却没有发展,当年的御姐和正太交往起来,怎么带出去见同学啊。
电光石火间,我突然想起毕业来广州后,我妈有一次在电话里幽幽地说,她同事想给我介绍男朋友,是我学长,保送进北京的大学,现在刚从加拿大回来。当年的保送生名单是路人皆知——那不正是师姐的“蓝精灵”吗?!我有点感慨,想起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过年我老妈送给朋友的一盒糕点,几经辗转,又由另一人送礼来我家。那铁盒上的划痕,是我偷吃未遂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