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出“北大”水平的猪肉
虽说职业不分贵贱,但是1989年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在西安卖猪肉,并被媒体报道之后,他立刻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也引发了社会对人才和就业等问题的反思。有人觉得自食其力没什么不光彩的,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
后来,有消息说陆步轩拒绝了某大学的邀请,继续开肉店;再后来,又有消息称他就职于区政府从事编修县志的工作。
“陆步轩现象”属于黑色幽默,折射出诸多的无奈、感慨与辛酸。
当时,北大校长说:“北大的学生可以卖猪肉,也可以当国家主席。”但是有一位北大毕业生却不是很赞同这句话,他说:“北大的学生可以卖猪肉,但是不能老是在一个档口里卖猪肉,要是给我卖猪肉的话,我一定会卖出点儿北大水平来。”
这个人是广东天地食品有限公司的老总陈生。他北大毕业,在清华读过emba。当时,他公司的饮料生意每年有几个亿的营业额,他从事的房产行业也是如日中天,做到湛江房地产的老大。在这样的大好前景下,他却不愿守着现成的摇钱树,而打算去养猪卖肉。
当他把这个新项目在公司大会上提出来的时候,员工们都不知所措了,而他母亲也坚决反对儿子的做法。可他认为:越是被别人忽视的行业,机会就越大。
其实,他要养猪卖肉的做法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源于一次他到农贸市场买菜,当路过猪肉摊的时候,看见一大排卖猪肉的,有的光着膀子,有的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而所有的猪肉,没有任何的品牌。
这触发了他的商业敏感,他开始调查有关猪肉行业的情况。这一查让他大为惊喜。猪肉,全国一年大概有一万个亿的营业额。没有哪个商品的销量比它大,而这么大的市场竟没有像样的企业和像样的品牌。
其实猪肉连锁在全国也有成功的先例,但只局限于北方市场,销售的是冷冻猪肉,而广东人饮食讲究新鲜,所以冷冻猪肉在广东一做就赔,生鲜猪肉连锁在广东还是一块没有开垦的处女地。
与一般肉贩子不同,陈生是用经营公司的理念卖猪肉。
经过思索,陈生以“绿色食品”为切入点,准备打土猪的招牌。他与农户签订饲养和包销协议,经过12个月的农家饲养,再用专业的品牌包装手法对一号土猪进行全方位的品牌塑造,然后上市。
经过一年的准备,一号土猪的档口就要开张了,可没想到,意外发生了,养了12个月的六十几头猪突然消失了。原来是被养猪的农民拉去卖了,收了货款的农民就“人间蒸发”了。
这股盗卖风如果不阻止,一旦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为了让盗卖一号土猪的事件不再发生,陈生煞费苦心。后来,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将盗卖土猪的罪犯的判决书和公安机关抓捕这些罪犯的相片全部复印发给养猪的农户。这招起到了震慑的作用,盗卖一号土猪的事件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有了稳定的货源,一号土猪的连锁档口终于开张了。
因为饲养期长,再加上有品牌包装,陈生的一号土猪要比其他猪肉贵三分之一,这让很多同行不以为然,但销量却非常好。
陈生以为火爆的生意会带来丰厚的利润,但现状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按照陈生原先预计的,应该有10%左右的纯利,但是一个月下来竟然亏本50%,陈生一下子就蒙了。
问题出在猪肉的分割上,因为不同部位猪肉的价钱相差非常大,一头猪可能会卖出两三百块钱的差价。而陈生最初随便招的几个切割师傅,手艺不过关。
附近一家猪肉档口的老板陈宇经过几个月的仔细观察,主动找上门来替陈生揭开了亏损的谜团,并毛遂自荐来做切割师。
这让陈生找到了突破口,后来承包一号土猪档口的基本上都是原先的猪肉个体户,有了品牌支持,凭着一身好刀工,一年下来能有三四十万的纯利。
“一号土猪”迅速扩张起来,不到两年时间就在广州开了100个档口,营业额达到两个亿。
陈生这个北大才子不仅在贸易、房产等方面经营水平高,就是养猪卖肉也卖出了北大水平。
诚然,如他所说,越是被别人忽视的行业,机会就越大。但是,对机会的把握和利用还需要敏锐的眼光和严谨的规划,这,应是一个成功商人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