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换客
她是一个侏儒人,身高只有12米,生活中,好强的她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健全人。但中专毕业后连续几年的时间里,她到几十家单位求职都被拒之于门外。这些失败让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事实。她感到很悲观,但内心还是希望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她一边开网吧做点儿小生意,一边还完成了大专函授课程。
2005年,她考入了济南市残联办事处,专门从事残疾人就业、康复等方面的工作。工作中,她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残疾孩子,这些孩子因为从小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帮助,长大以后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实际上,非智障的残疾孩子,在3-6岁这个最佳时期能接受正规的康复训练,大部分都可以康复,可是,她所在的城市却没有一所正规的幼儿康复学校!
残障儿童错过了最佳康复期,今后康复的希望就会很渺茫。她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快建成一所学校。可建成这样一所学校至少需要50万元,凭她自己的经济条件要把学校建成是不可能的。
有一天,她在互联网上看到一条消息:一个外国人用一根别针和陌生人做“交易”,换到了一栋别墅。她眼前一亮:我可不可以用一样东西去为残疾孩子换一所学校呢?丈夫认为她在做“白日梦”,倔犟的她却打定主意要试一试。
自己能用什么东西去交换呢?有一天家里停电,她去点蜡烛,就在划燃火柴的那一瞬间,她想:自己何不用火柴去交换?小小的一根火柴,是火种,是温暖,更可以点燃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她精心准备了特制的卡片。还找朋友借了台“一拍得”照相机,以便在交换物品时作为双方交换的证据和纪念。做好一切准备后。她带着忐忑的心情出门了。
她首先来到人流较多的公交车站台上。当她出现在站台时,面前一下子聚集了好多人,显然,这是对她的这副模样感兴趣。她听着人们交头接耳地谈论着她,虽然感到尴尬甚至有些刺痛,心里也在暗暗高兴:自己的长相如此“吸引眼球”。对顺利地进行交换应该是件好事。可没想到,当她鼓起勇气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时,还没等她说完,人们就匆匆走开了。根本没人去理睬她。一拨儿又一拨儿的人来了又去,但那盒火柴依然握在她手中。
她没有泄气,心想也许是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不对。她决定到那些商铺里碰碰运气。她进了第一、第二家店铺,都没有任何收获,她又硬着头皮走进了第三家。店员听说她的来意后,竟然很爽快地拿出新买的一台收音机,交换了她手中价值3元钱的火柴。不久,她又用收音机换来了100元钱的纪念币。第一天就两次交换成功,这让她兴奋不已,觉得这个活动肯定能成功。
为了交换方便,她把手机号码公布在网上。网络的力量真的很大。不到一星期就有几百人打来电话希望与她交换物品。于是,人们总能在大街小巷里看见一个矮小的女子到处交换着物品。可就在交换活动进行得很顺利,物品也日渐增多的时候,她却陷入到了巨大的口水旋涡中,有人议论着她作秀、赚昧心钱。自己每天早出晚归,拎着几十斤的物品到处交换,向别人费尽口舌宣传自己的建校行动,现在却费力不讨好,还遭人谩骂,她想起这些,眼里委屈的泪水便止不住地“啪嗒啪嗒”往下掉。
她想放弃,可她的手机却总是频繁地响起。她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许多陌生人关心和安慰的电话,更多的是要求交换物品的电话,这些电话让她重新有了力量。为了不让人们猜疑,日渐成熟的她向残联求助,残联专门成立了一个财务监督委员会。对她交换的物品和捐款进行监督管理。
她的故事传到了许多城市,很多城市的市民打来电话,邀请她到自己所在城市进行交换,接到电话后她马不停蹄地赶过去。在她住的旅社门口,曾有一位残疾的男孩把20元交给了她,残疾男孩告诉她:“我从小就患有先天性脑瘫,听说你为残疾儿童建免费学校,特地从大老远的地方赶过来捐款。”有位先生说要用价值几万元的中巴车与她交换。她简直不敢相信:重复着问你不是开玩笑吧?直到对方把钥匙放在她手上她才相信。第二天,又有人用价值10万元的手机,交换了那辆价值3万元的中巴车。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她交换的物品价值已经超过了25万元,再加上陆续收到的25万元现金捐款,足够建一所康复学校了。很快,济南市就有了第一家幼儿康复学校——济南启明幼儿康复中心。
一个被称作爱心换客的女孩,以爱换爱,以心换心,终于心想事成,创造了爱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