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工姐夫
1……
姐夫当初与姐姐相亲的时候,母亲就坚决不同意,说他没有文化也就罢了,连个正经手艺也没有,整日跟在村子里树贩子的后面,四处转悠着找树砍;没树可砍的时候,就去做最累最脏的建筑。我帮着姐姐劝母亲,说姐夫其实也不是一无是处,伐木工和建筑工也不是人人都能干的,最起码要身体好,有力气才是,在农村,有地可种,又能余出一份精力来出去多挣点钱,已经是不错的了。母亲没吱声,半天之后闷声吐出一句:什么伐木工、建筑工,说得倒是好听,在城市人看来,不过就是个最底层的民工!
母亲的这一总结,让家里人沉默了很长时间,再也没有人主动提起他们的婚事,连姐姐自己,也为此觉得羞愧,似乎一旦嫁给姐夫,自己就跟着陷入了社会的最底层,在父母面前,都翻不了身。姐夫闻言后,买了大包的东西,骑着摩托车,飞奔到我们家,要和父母“谈判”。为了礼节,父母勉强将他留下来吃饭。以为他会像个男人似的,慷慨激昂地发表一番演讲,将父母说服,但直到饭吃了一半,他也没扯到正题上去。最后一家人面面相觑,不知这饭该如何收场。而姐夫,则在这时,将一整杯酒一饮而下,然后便涨红着脸,说:爹,娘,我保证,不管我这辈子吃多少的苦头,我都不会让小潭受一点累的。
就这一句,让姐姐下定了决心,嫁给姐夫。而父母,也叹口气,闪身放了行。
姐夫和姐姐结婚后,便很快生了孩子,生孩子的那一年,姐夫没有出去打工,而是一心一意地守在家里,跟在村子里树贩子后面,四处找活干。我那时正是年轻气盛,书读得不多,却是个激进的环保主义者,看到姐夫一群人将那些大树一棵棵伐掉,让田野的小道变成一个个秃子,再也没有了昔日绿树成荫的田园风光,便气愤地指责他说:知道为什么现在环境越来越差,你们在城市脚手架上干活的时候,动不动就被风沙迷了眼睛吗?你们这些砍树的人就是罪魁祸首!姐夫当时正蹲在门口,将捡拾来的木头砍成一段段,晒好了等冬天来烧,听到我的嘲讽,诧异地扭过头来,迷惑地看我一眼,然后便又回过头去,拿起斧头继续砍着木头。是到吃饭的时候,这个老实巴交的男人,才莫明其妙地对着摇篮里的孩子,吐出一句:我就知道砍了树,盖好楼房,自己会有工钱,老婆和孩子也能在家里过得好一点,至于其他的,咱哪能管得了那么多呢。
而一旁的我,看着这个男人粗壮的大手,和轻轻晃动摇篮时的温柔,突然就为自己的一腔热血,红了脸。
2……
等到孩子长到一岁多,可以省些力气的时候,姐夫开始跟着外乡的包工头,到省城去干建筑。同在省城,我们却从来没有见过面。我曾经试图打听过他所在的建筑队,但每次都是徒劳,他们像是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哪里有丰美的水草,哪里就是栖息的地方;等到一栋气派的大楼拔地而起,城市里的人蜂涌进去,他们这些为此流汗流血的人,却被老板用少量的钱,就打发走了。有时候他们也会经过,但不会像城市人,用审慎经济的眼睛,判断这栋大楼的价值,他们从没有动过这栋大楼会属于自己的心思,他们只是尽力地昂头,回忆起那些在炽热的阳光下,挥汗如雨的日子。
知道我们的生活,不会有任何的交集,所以便不再费力地寻找。我依然读我的书,且为毕业后能够留在这个城市里,学会了吹捧谄媚、卑躬屈膝,亦懂得要在关键处,抓住一些有用的枝干或是台阶,让低处的自己,能够轻而易举地登临到那想要的高处。这样的努力,最终让我在两年后,成功留在了这座城市,变成人人艳羡的晚报记者。
听姐姐说,姐夫在知道我当了记者之后,兴奋得一宿没睡好,第二天便找到报社,要跟我见上一面;可惜他只知道我的小名,我毕业的学校他也记不清楚,最后报社的门卫当他是个骗子,叫来几个人,吼叫着说再不离开,就对他动武。姐夫拗不过这个理,要跟他们理论,但最终却换来了一通拳头。
我不知道姐夫有没有为此抱怨过什么,但他却是自此再不来找我,亦不在工友们面前,提起我这个可以为他们打抱不平的记者。我忙于在领导们面前表现自己,根本无暇关注姐夫的生活。甚至后来有一次,他们的工地,就在离我们报社不到百米远的地方,但我依然没有去找过他一次,只偶尔从母亲口中,得知在那里,他的脚被从天而降的水泥砸伤了,舍不得在省城住院,被老乡接回家去疗养。又因为拖着不去治疗,只在家里进行简单的包扎换药,差一点感染,将脚废掉。
3……
我在听着这些叙述的时候,总感觉像是在听别人的故事,或者,像我所在的报纸上,每日都会发生的民工的侵权事件一样。我已经习以为常,而姐夫,他也当是对命运给予自己的一切,习惯了吧,因为,当我打电话给他,表示一下慰问的时候,他只是憨厚地笑笑,说,没啥,干这个,磕磕碰碰,常有的事。
很多时候,他也真的将这些,当成了生活的常态。我们偶尔相聚,他讲起工头无理克扣工资,工友发着高烧爬脚手架,逛超市时被服务员贼一样盯着,公交车上城市人厌恶的眼光,所有这些,他像姐姐讲家长里短一样地语气淡然,而我这个在他们眼里出人头地的记者,不仅无法给予这个男人,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反而会刻意地与他,保持着距离,似乎离得稍稍近了,他的那些麻烦,便会很快地传染过来。
但我还是因为他,惹上了麻烦。那时他刚刚新换了一家工地,交了一个据说对他很好的工友,那工友在工地上开卡车,每次回来,都会用逃过路费的钱,给他捎一两盒烟,或者其他一些玩意儿。不久后这个工友晚上开车拉沙子,在一段路上因为没给另一辆很有“背景”的车让路,被那伙人强行扣下,不仅砸烂了所有车窗上的玻璃,还将工友打得鼻青脸肿,最后又扣了他一晚之后,才放了行。工友回来后自然又是被老板好一顿批,还扣掉了一个月的工资作为毁车的补偿。姐夫听说之后气不过,说无论如何也要为朋友出这口气。
他首先想起的,当然是做记者的我。当他在嘈杂的街头,给我打公话的时候,我正在赶一个领导的会议稿子,听他在那端义愤填膺地让我给他工友讨一个公道,我便生了烦。我说这样的事情,我要去采访,还得征求社里的同意才行,否则如果涉及一些人的利益,采访了也发不出稿子来,等于白白找麻烦。电话那端的声音,显然有些失落,说,那打电话给电视台,让他们给曝光一下行不?我冷笑:你以为电视台是咱私人开的啊,让他们干啥就干啥?现在这社会,谁不是尽力躲着事走?跟这样的人打关司,你既打不起也打不赢,更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最好的办法,是吃点亏,吸取点教训,以后遇到这种人,让一让,惹不起,难道我们还躲不起吗?
姐夫终于在我的一通训里,没了话说,最终,他只沮丧地“嗯”了一声,便将电话挂断了。
4……
我不知道最终姐夫怎样对他的工友解释的,他又怎样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疏导工友心中的忿懑,我只知道,此后的姐夫,再也没有因为工地上的事,打扰过我。而我们,在这个城市里,像彼此互不相干的路人一样,各自生活,身在咫尺,心在天涯。
姐夫的女儿,已经长到4岁了,还没有见过高楼大厦。我领她去市里玩,指着一处正在修建的大楼,告诉她,这就是高楼。小家伙突然停住了,仰头看着上面来来往往的工人,问道:小姨,那上面有爸爸吗?我抬头,看脚手架上顶着烈日,迎风干活的农民工,他们在高空里,为新的一座拔地而起的“帝王大厦”,紧张地工作着,但他们从始至终,都没有时间,像广告横幅上打出的那样,有君临天下的豪迈。甚至,连低头看一眼地上悠闲行人的空隙,都没有。
当外甥女又摇摇我的胳膊,问一句:爸爸在上面吗?我将她抱起来,说,小雨怎么知道,爸爸会在上面工作呢?她听了即刻开心起来,拍手道:妈妈说爸爸是盖大楼的英雄呢,小姨,我可以喊喊爸爸吗?我一怔,随即吻吻她的脸蛋,柔声说:当然可以,虽然你看不见爸爸,但是爸爸能够听到小雨的呼唤呢。
那个秋日的午后,我抱着小雨,站在一处机器轰鸣的大楼前,听她一遍遍地仰头喊着“爸爸”。我看见高高的脚手架上,许多的男人,侧过身来,凝神注视着我们,那样一个定格的瞬间,像是电影温暖的一个镜头,永远地,刻进了我的记忆。
后来有一天,我住进报社新盖的职工宿舍楼,在床头的一侧,我看见一抹血迹,因为刚刚粉刷过,那血迹,还很清晰,我知道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淡若无痕,连同那些流在钢筋水泥里的汗水,一起被居住在其中的人,淡漠地忘记。
可是,人会忘记,但城市不会。那些耸立的高楼,闪烁的霓虹,供我们憩息乘凉的大树,便是这个城市,对于像我姐夫一样的民工们,最永恒的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