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小品王”的商业帝国
2009年5月2日,投资3000万元的刘老根大舞台在距天安门咫尺之遥的北京前门开业,张艺谋、成龙等数十位明星现身捧场,盛大场面完全可以媲美任何一场电影节。这是赵本山继长春、天津等地之后,在全国开设的第九个刘老根大舞台,而其他八家早已创造了2008年度全国演出团体总收入最高的纪录。作为从未登过庙堂的地方戏种,二人转屡创票房佳绩,如今“赵家班”常驻北京的心愿又顺利实现,赵本山距离自己商业帝国的梦想越来越近。
就在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中,赵本山本人也在完成着自己的人生转型。从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到1989年之后的“小品王”,再到近些年来积极收徒弟、搞演出、收购足球队、拍电视、开公司,赵本山凭借自己的信念和努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又为人立标的传奇道路。
“小品王”偷偷办公司
1957年,赵本山出生在辽宁省铁岭市莲花村的一户农民家庭。5岁时母亲病故,8岁时父亲又去了北大荒,孤苦无依的他与盲二叔相依为命。儿时的赵本山极其痴迷于二人转,经常翻山越岭赶路三四个小时,就为了看一场二人转演出。
1982年的一次比赛改变了赵本山的一生。他在拉场戏《摔三弦》中扮演一个盲人算命先生,在辽宁省级比赛中一举获得头奖。这次获奖使他从西丰县剧团的一个业余演员正式调到了铁岭市民间艺术团,成为东北二人转的当红演员,实现了从农村走进城市的梦想。
1990年央视春晚小品《相亲》中的“徐老蔫”,又让赵本山的名字一夜之间从东北走向全国。几年之间,赵本山的小品已成为春节晚会的金字招牌。进入21世纪以来,《昨天、今天、明天》、《钟点工》、《卖拐》系列等春晚小品帮助赵本山迅速成为一线红星,赵本山以一个小品艺术家的形象出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成名后的赵本山很少让记者报道他艺术以外的东西。其实,早从1993年开始,他就已经如火如荼地做起了公司,主营煤炭,钢材和运输。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他又把挣到的钱全部投资到文化公司。
起初的文化公司主要做文化、广告和影视,并没有做二人转,投资收效甚微。2001年,离开二人转舞台将近10年的赵本山在高秀敏的带领下看了一次新时代的二人转,疯狂的搞笑令他笑得躺在了椅子上,这种酣畅淋漓的快乐使触觉敏锐的他很快决定把投资方向转移到重新包装的二人转上。
“快乐生产商”的生态产业链
二人转在民间存在并发展了300多年,但由于荤口过多而显得庸俗下流,难登大雅之堂。“二人转起源民间,出身带有一部分粗俗不雅的元素。但我一听到台上的黄话和骂人,心中就像在流血。二人转应该是自然和纯美的艺术,绝不能靠黄色吸引观众。”赵本山深知,只有健康的、天然的、本真的艺术,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他决心对庸俗二人转进行改良和“绿化”,并将之推广到全国。他选择的推广方法明显与众不同。
2002年春,赵本山亲自导演的电视剧《刘老根》在央视一套播出,在当年中国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上拔得头筹。剧中有意识大量宣传的“绿色二人转”完全摒弃了粗口和荤口,还添加了小曲小调、相声小品和流行歌曲等艺术形式,使它们与独有的东北乡土气息有效融合,得到了观众的认同和喜爱。
趁热打铁,2003年,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本山传媒宣告成立,赵本山担任集团董事长。同时担任演出经纪人、艺术总监的双重角色。
演出业是本山传媒的支柱产业,包括辽宁民间艺术团和刘老根大舞台剧场,后者成为“绿色二人转”的大本营,它让本山传媒有了“快乐生产商”的雅号。
“刘老根大舞台”的8家连锁剧场“天天有演出,场场都爆满”,成为各地一大文化景观。2006年,赵本山带着“刘老根大舞台”的二人转“转”进了人民大会堂;2008年,赵本山当选为曲艺类东北二人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本山作为二人转代言人的身份开始深获认可。
让“绿色二人转”火爆起来的《刘老根》属于本山传媒的第2个支柱产业——影视制作业。《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系列先后在央视一套播出,连创央视当年电视剧收视率冠军,赵本山也因此由“小品王”一跃成为当代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名导”。
本山传媒的第3个产业是电视栏目业。2006年,本山传媒与辽宁电视台合作推出了“刘老根大舞台”栏目,2009年5月又与黑龙江卫视携手,成功打造了国内第一部大型娱乐栏目剧《本山快乐营》,让二人转明星和观众充分互动,展现黑土地最原味的城乡生活。
本山传媒的第4个产业是艺术教育业。2003年,本山传媒与辽宁大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共同创办了“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并于2004年9月如期开学,设影视表演、文学艺术等4个专业,成为东北地区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本山传媒集团横跨演出、电视剧、电视栏目、艺术教育等经营业务,这四大板块组成了一个互相呼应的小生态系统,“产业链”上的各环节环环相扣;演出业为影视制作捧红人气,电视栏目业为艺术教育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平台,而本山艺术学院则为演出业、影视制作业和电视栏目业输送人才。这种独特的商业模式让本山传媒实现了良性循环,赵本山本人也登上了《福布斯》世界文化名人富豪榜。
如今的赵本山已过天命之年,却偏不坐享清福,而是开始了“周游世界”的求学之旅。就在刘老根大舞台北京开张的第二天,他就千里迢迢飞赴香港去参加了长江商学院ceo课程学习,跟马云等商业精英成为同学。“一方面看看别人如何管理企业,另一方面也能借助企业界的力量,帮助刘老根大舞台上市,把二人转文化推向世界。”
“赵家班”的别样管家
除了经营企业,赵本山也一直在思索如何管理人才。
赵本山本人没有拜过老师,他说生活就是他最好的老师。当“赵本山”三个字成为一个强大的品牌时,全东北的二人转高手便纷纷前来拜师,于是赵本山旗下迅速汇集起一大批文化不高但是绝活在手的民间奇才。
首当其冲的要数小沈阳。2006年,赵本山收小沈阳为徒,为了让他充分发挥潜能,赵本山列出详细的训练计划,要求他学习口技、杂技和唱歌,成为二人转全才。小沈阳春晚成名后,赵本山又告诫他“要谨慎,别离婚,好好干”。
另外还有唐建军、王小宝、孙丽容……对这些低学历、苦出身的农民孩子,赵本山一方面培养他们苦练本领,另一方面教育他们“台上做戏、台下做人”,而他自己也在不停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价值。
赵本山再次选择了不走寻常路。他没有让徒弟们在二人转的舞台上一条路走到黑,而是先通过电视剧提高知名度,再回到“刘老根大舞台”的二人转剧场,从而实现良性互动。比如《乡村爱情》中,小沈阳在剧中被“鬼”惊吓的场面让人捧腹大笑,很多观众就想看他是否在表演二人转时也同样雷人。这条经济链被市场证明相当成功,赵本山全新的人才管理模式印证了他的远见卓识。
赵本山对“赵家班”的日常管理非常严格。小沈阳即使已经红透了半边天,在赵本山45个徒弟中,也只能排在后面。在沈阳刘老根大舞台的后台,唯一带扶手的沙发椅是赵本山的专座,即使他不在,也没有人敢坐上去。“只有讲究师徒辈分,讲究师兄弟之间的长幼顺序,才不会让中国男足‘教练管不住主力队员’的闹剧重演。”赵本山对此解释说。尽管人们对他的“全权在握”褒贬不一,但是他的这种管理办法确实极大地节省了各种运营成本,使本山传媒的经济效益愈发凸显。
商界外的“本”色人生
作为农村走出的商界精英,赵本山被称为“中国最聪明的农民”。赵本山年轻的时候就想离开农村,因为他了解农村的苦。但是当他真正离开老家时,却又永远抹不掉埋藏心底的农民情结。戏里戏外忙碌的他,如今一找不着感觉就回到农村老家,跟乡亲们坐在炕上一起吃水豆腐,唠家常,看看他们生活的艰辛。“我的名字起得好,占个‘本’字,没忘根本。”赵本山从不讳言自己农民出身,而是试图竭力改善农村老家的生存条件。在全国出名以前,也是中国“希望工程”起步的时候,辽宁团省委就问赵本山能否捐钱创建一所希望小学,赵本山爽快地答应了。如今,他所捐建的希望小学已经超过10所,凡是有利于下一代的公益事情,这位企业家总是“不差钱”。
2008年汶川地震,还没有人发动,赵本山就捐出了100万。后来到了央视的赈灾现场,他犹豫该捐多少:捐多了,别人不好办;捐少了,自己心难安。于是找记者商量。记者劝他跟大多数人一样,再捐10万或者20万就可以了,他说那不行,便又追加了100万给灾民。
通过独特的商业经营和管理模式,赵本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善良的心没有变。他把半生的精力投入到本山传媒的发展壮大之中,又把从中赚取的财富回报给了家乡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