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中国梦工厂怎样成长
我自己做电影这行应该从1999年算起,到现在是第11个年头了。完全是赶巧,也没有像很多的企业家做自己的企业是做了很多的计划书、战略、愿景等等。
在那个时候,我通过开广告公司,赚到了一些钱,1999年就拍了几部戏。我胆子比较大,投的都是大导演,姜文的《鬼子来了》,冯小刚的《没完没了》,三部戏两部赚钱,知道了电影是怎么拍的,也知道了电影是怎么超支的。
这个明白了,还有运气,看到了和导演合作的机会。要说创新,最先是和导演签了工作室合约,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合约,华谊兄弟开始了真正的电影旅程。到今天,我们拍摄的电影,这10年来在国内电影界,成功四五十部,成功率像华谊兄弟这么高的很少很少,可能就是和我们公司的模式有点关系。去年我们大概占市场份额10%左右,2010年预计超过10%以上。我觉得在中国做电影运气还是不错的,随着中国市场的自然成长,你只要能跟上它的步伐,我觉得赚钱的机会会越来越多。
三四年前我们又做了一个板块,电视剧。做电视剧是我觉得自己的企业有一定规模了,再一个我们也募到一些投资人,都是个人投资人,互相鞭策也好,学习也好,也知道自己的公司要结构更合理。我们有些电视剧不光是赚钱,也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们的《士兵突击》口碑非常好,从文化、制作到盈利,这个板块2009年第一次超过我们的电影板块。
如果大家对媒体比较关注的话,发现华谊兄弟演员最关注社会公众问题,环保、慈善等问题,我觉得这也是华谊兄弟的形象。
我们这些年来,确实也没有过企业口号。
华谊兄弟真正的企业文化,“平等”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呢?我自己就从来没有感觉我是这个公司的老板,我在这个公司的工作非常轻松,心情非常愉快,从来也没着过急,可以说什么事都可以不管,要管也可以管到底。一个戏,剧本我可以帮演员读,就到这个程度。
第二是“分享”,因为我们3个板块之间的互动非常强,我们的明星可以靠我们的电视剧来让他脸熟,可以靠我们的大电影让他上台阶,我们的明星反过来可以补充我们的电视剧和电影。我们公司搭一部电视剧或电影的阵容非常容易,《风声》就是我们自己的编剧、导演、制作、演员,在一个体系内完成了一个中小制作,亿的票房。当然,一个文化企业没有“创新”不太可能,但这两个字我确实觉得什么行业都在说,是不是我们自己的特点我不知道,但是要加上。
最后两个字是“快乐”,我希望自己的这种心态和感受能传达给我们所有的团队,包括我们的大导演们,大制作人们,我觉得他们其实在拍戏的阶段压力是非常大的。但是我经常跟他们说,你们的工作压力已经很小了,拍半年戏,打半年球。最后是我们的明星。我和他们说,我们团队多少人为你服务,你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快乐的角色。所以我们公司每年年会的名字都叫“打土豪”,都是老板、大制作人捐钱给员工。我们先喝酒,喝开心以后捐钱是没标准的,所以每次捐钱的数量非常大,最先从5000元开始抽,到最后越来越高,让员工也快乐起来。这就是我们追求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