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校园故事

发稿笺

发布时间:2022-11-24 15:49:22

我童时的梦想是当因斯坦或者爱迪生,于是修理各种机器就成了我最狂热的爱好。可惜这种爱好需要良好的动手能力来实现,最后我痛苦地发现,自己修过的座钟非但没有恢复计时功能,多出来的零件甚至足够再组装一部闹钟。鉴于中国孩子基本过的是同一种日子受的也是同一种教育,所以我相信这种爱好修理的童年曾被无数次地复制粘贴。

我的修理工生涯虎头蛇尾,在青春期临近时草草结束。不过有些人却把对修理的爱好一直延续到更年期,修理的对象也不再局限于机械,而是转向了文化、自然或者他人。东北二人转里有句顺口溜,叫“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哏啾啾”,说的就是这类修理工的心声。

“修理”国学最近一百年都是时尚事业,起初是胡适声称要“整理国故”,然后又群起“打倒孔家店”,再后来海外鼓吹“新儒学复兴”,大陆深入“批林批孔”,最近二十年又兴起了“国学热”。一会儿中小学生要读经,一会儿又说读经需谨慎。最新上岗的“国学修理工”是山东省教育厅,该部门发文称:“中小学要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能不加选择地向学生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据说“修理”的原因是这些发蒙典籍有很多不合时宜,对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导向有误。比如“昔孟母,择邻处”过分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书中自有颜如玉”不尊重女性等等。

国学究竟应不应该重进校园,这个问题还处于争论之中。而念念全本《三字经》和《弟子规》,是否就会被糟粕导向错误也还需要论证。少年儿童天天看奥特曼,也没见他们飞到太空去打小怪兽。“国学修理工”的担忧,在我看来未免有点咸吃萝卜淡操心,实属“迫害妄想狂”。要知道很多人天生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好手,书本上的规则是面子工程,真正管用的是潜规则。《二十四孝》流传了几百年,冬天趴在冰上等着鲤鱼跳到肚子上的事儿也没见重复发生(《卧冰求鲤》)。尽信书不如无书,要相信少年儿童也有判断力,几句有糟粕的《三字经》、《神童诗》之类的顺口溜还毒害不了他们的心灵。就像今天的我虽然偶尔还修理一下钟表,但是已经不想当爱因斯坦或者爱迪生啦!

我们不傻,真的。

故事相关阅读

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