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好媳妇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2-06-04 11:44:13
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四十年如一日服侍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婆婆,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镇,她就是**镇**村**组**同志。
孝在宽容中彰显博大
***1948年出生在**镇**村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1966年嫁入**镇***村***组,与大她3岁的李继春结为夫妻,公公婆婆也是地道的农民,纯朴热情。当时婆婆陈回秀42岁,性格开朗随和,婆媳关系融洽。婚后尽管家境贫寒,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也就其乐融融。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977年婆婆陈回秀因病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不仅家里花费了大笔的医药费,而且婆婆从此由一个健康人变成生活难以自理的残废。婆婆是个急性子,一时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常耍性子,发脾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婆婆想不开,寻短见。于是日夜陪伴婆婆,苦口劝导,耐心疏导,对她说“瘫子也要过日子,何况你能行走,我会服侍你。”在儿媳的鼓励劝导下,陈回秀慢慢摆脱了阴影,树立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走上了生活的正轨。陈回秀生育了二子一女,女儿远嫁银坑,无法常伴身边,次子李阳春今年52岁一直未成家立业,常年四处流浪,漂泊不定。对母亲的赡养也是视而不见、不了了之。
***作为长嫂,她是恨铁不成钢,对婆婆赡养服侍他们夫妇一概扛起,从不奢求弟弟负担,1978年公公去世,他们未要求弟弟付一分钱丧葬费,有次弟弟带回个女友,***夫妇是既当哥嫂又当爹娘,挽留他们在家过春节,旁人笑话***又养娘又养弟,***说:“我付出点算什么,只要弟弟有个伴,成个家我就心满意足了”。然而,不争气的弟弟仍与女友分道扬镳,过起了流浪生活。婆婆陈回秀刚过起失明失聪的生活时,心理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疑神疑鬼,对谁也不信任,有次邻居做喜酒,在家制土糕点,香气四溢,陈回秀误认为家里做糕点不给自己吃,很是生儿媳的气,***心疼婆婆要是不失明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误会,于是请邻居作了解释,这才解开婆婆心中的结,至今婆媳俩谈起此事,还忍笑不止。***用博大的胸怀包容着家庭成员的不足,用孝心敬奉长辈,用爱心呵护晚辈,把一个清贫残缺的家勉强经营得和和美美。
孝在坚持中凸现厚重
自1977年陈回秀老人失明失聪起,至今已40余年,***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陈回秀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当初,***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参加集体劳动,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务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婆婆有晚餐喝酒的习惯,***习惯性地每晚备一杯酒;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一次清洗;婆婆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四十年来,***很少在外过夜,到十里八乡喝酒,都要赶回家侍奉婆婆,否则心理不踏实。有次内侄婚庆,要到娘家帮几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带到了娘家。改革开放后,两个女儿相继成人成家,家境日渐宽裕,***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微型电视机放在婆婆床头,替她清寂解闷。这些年,丈夫李继春身患高压血也常需要***的照顾,有时情绪不好语言上冲撞了老娘,***劝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宝,我们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里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烦呀!雷锋同志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同志用四十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 12
孝在传颂中放射光芒
在***的精心照料下,陈回秀活得有滋有味,虽然84岁了,仍然精神矍烁,容光焕发。她逢人就说:“***就是我的好女儿,她是好人,好人有好报呀!”左邻右舍都说没有***的孝敬之心,陈回秀活不到今天呀!这个家也就不像个家。***的两个女儿和女婿,在***的感染下,他们都十分尊重孝敬阿婆。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孝顺婆婆,敬重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的事迹在周边村镇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在传颂中升华思想,在传颂中学习榜样。有力地倡导了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孝在宽容中彰显博大
***1948年出生在**镇**村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1966年嫁入**镇***村***组,与大她3岁的李继春结为夫妻,公公婆婆也是地道的农民,纯朴热情。当时婆婆陈回秀42岁,性格开朗随和,婆媳关系融洽。婚后尽管家境贫寒,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也就其乐融融。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977年婆婆陈回秀因病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不仅家里花费了大笔的医药费,而且婆婆从此由一个健康人变成生活难以自理的残废。婆婆是个急性子,一时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常耍性子,发脾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婆婆想不开,寻短见。于是日夜陪伴婆婆,苦口劝导,耐心疏导,对她说“瘫子也要过日子,何况你能行走,我会服侍你。”在儿媳的鼓励劝导下,陈回秀慢慢摆脱了阴影,树立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走上了生活的正轨。陈回秀生育了二子一女,女儿远嫁银坑,无法常伴身边,次子李阳春今年52岁一直未成家立业,常年四处流浪,漂泊不定。对母亲的赡养也是视而不见、不了了之。
***作为长嫂,她是恨铁不成钢,对婆婆赡养服侍他们夫妇一概扛起,从不奢求弟弟负担,1978年公公去世,他们未要求弟弟付一分钱丧葬费,有次弟弟带回个女友,***夫妇是既当哥嫂又当爹娘,挽留他们在家过春节,旁人笑话***又养娘又养弟,***说:“我付出点算什么,只要弟弟有个伴,成个家我就心满意足了”。然而,不争气的弟弟仍与女友分道扬镳,过起了流浪生活。婆婆陈回秀刚过起失明失聪的生活时,心理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疑神疑鬼,对谁也不信任,有次邻居做喜酒,在家制土糕点,香气四溢,陈回秀误认为家里做糕点不给自己吃,很是生儿媳的气,***心疼婆婆要是不失明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误会,于是请邻居作了解释,这才解开婆婆心中的结,至今婆媳俩谈起此事,还忍笑不止。***用博大的胸怀包容着家庭成员的不足,用孝心敬奉长辈,用爱心呵护晚辈,把一个清贫残缺的家勉强经营得和和美美。
孝在坚持中凸现厚重
自1977年陈回秀老人失明失聪起,至今已40余年,***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陈回秀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当初,***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参加集体劳动,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务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婆婆有晚餐喝酒的习惯,***习惯性地每晚备一杯酒;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一次清洗;婆婆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四十年来,***很少在外过夜,到十里八乡喝酒,都要赶回家侍奉婆婆,否则心理不踏实。有次内侄婚庆,要到娘家帮几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带到了娘家。改革开放后,两个女儿相继成人成家,家境日渐宽裕,***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微型电视机放在婆婆床头,替她清寂解闷。这些年,丈夫李继春身患高压血也常需要***的照顾,有时情绪不好语言上冲撞了老娘,***劝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宝,我们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里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烦呀!雷锋同志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同志用四十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 12
孝在传颂中放射光芒
在***的精心照料下,陈回秀活得有滋有味,虽然84岁了,仍然精神矍烁,容光焕发。她逢人就说:“***就是我的好女儿,她是好人,好人有好报呀!”左邻右舍都说没有***的孝敬之心,陈回秀活不到今天呀!这个家也就不像个家。***的两个女儿和女婿,在***的感染下,他们都十分尊重孝敬阿婆。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孝顺婆婆,敬重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的事迹在周边村镇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在传颂中升华思想,在传颂中学习榜样。有力地倡导了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