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妇幼保健站站长创先争优典型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19-08-24 04:21:46
(一)共产党员的楷模
,一位在福海县哈萨克族聚居的地区从医33年的医务工作者。在看似纤弱的躯体内,却有着一颗滚烫善良金子般的心。33年来,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留下了一行行闪光的足迹。
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1971年,江尔·热哈提高中毕业后分配到阿勒泰地区公安农场医院做护士工作。一天,邻居家的产妇肚子痛的厉害,听到痛苦的呻吟声,母亲慌忙过去照料,紧接着江尔·热哈提也赶了过去,母亲对她说:“她丈夫出差在外,只有我们来照料她了,你守着她不要离开,我去医院叫大夫。”
那年江尔·热哈提才18岁,面对着邻居痛苦难忍的样子却束手无策。20分钟后,当母亲带着医生赶来时,孩子已窒息死亡。目睹这一场景的江尔·热哈提难过得几天几夜都吃不好饭、睡不着觉。她忘不掉产妇那痛苦的目光和心酸的泪水。她不停地自责,如果自己会接生,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小生命就这样离去吗?
入夜,她辗转反侧,想到自己的母亲也曾失去两个孩子,怀上她后,取名江尔·热哈提,汉语意为忘却,忘却过去的痛苦,开始新的生活。她是带着母亲对新生活的向往来到这个世界的,她要给母亲带来希望,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哈萨克妇女带来希望,给福海县各民族妇女带来希望。她下定决心,选择了助产师这个职业。
不懂汉语又不懂业务的她,从此横下一条心,不断地向身边的人学汉语,向有经验的同志请教。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的妇产科大夫张来英接生技术高,对病人态度热情,是她的入门老师,手把手教她接生技术,她从心底佩服张医生。见她如此刻苦地学习技术,张医生热情地鼓励她说:“好好学习,你一定能成功。”没想到第二天她的恩师就因高血压病突然去世了。她悲痛欲绝,恩师的教诲更加坚定了她当一名优秀助产师为各族姐妹解除病痛的决心。不会打针,就拿着针管在自己身上一遍一遍地练,胳膊扎肿了,腿也扎肿了,父亲心疼了:“女儿,你在父亲身上扎吧。”她感激地望着父亲点点头,在父亲身上练了起来。
她白天忙于学习医疗技术,晚上点着油灯看书学汉语。夏天农场的蚊子又大又多,“三个蚊子一盘菜”之说虽然夸张,但也足以说明当地蚊子的厉害。
看书的时候,蚊子咬得她脸上、身上、手上到处都是疙瘩,她也不在乎。连续的工作学习和熬夜,使她特别疲劳,有时看着看着书就睡着了。为了尽快掌握汉语和护理技术,她就在地上放一盆凉水,眼皮打架时,就把双脚伸进水盆里,驱赶睡意,接着再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当邻居第二胎分娩时,她亲手为邻居接生。看到可爱的小宝宝,看着邻居欢心的笑容,她高兴得心花怒放,飞也似地跑回家告诉父母亲:“我会接生了,会接生了。”
一年后,她不但能够用汉语顺利地与同事和病人交谈,而且还发表了《母婴同室预防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等多篇论文,获得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护理操作技能也大大提高,成了当地有名的“接生婆”,不论是哈萨克族还是汉族、回族的孕产妇都愿意找她接生。
党员就是不一样我也想入党
1977年深秋,为了抢收,公安农场的领导给医院分配了割麦子的任务,医院规定:除了上夜班的人第二天可以不参加劳动外,其余人员全部下地抢收小麦。
第二天一早,刚值完夜班的王医生走进了割麦队伍。江尔·热哈提走上前去关心地问道:“王医生,上夜班的人可以不来。”王医生平静地对她说:“我和别人不一样,我是党员,要起带头作用。”说完就投入到紧张的收割中。《1》《2》《3》《4》《5》《6》《7》
听到这句话,江尔·热哈提心中涌起一股热流,萌生起一个念头:党员就是不一样,我要向党员学习。次日,江尔·热哈提来到王医生面前说:“党员就是不一样,我也想入党,行吗?”
江尔·热哈提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党员要起带头作用”这句话深深地印进了她的心里。
1978年江尔·热哈提调到了福海县人民医院助产室工作。当时医院缺助产师,整个产房只有她一个人撑着,一天24小时,她都必须在产房。即使这样累,她仍不忘记学习,一有空她就捧着一本《妇产科学》看,不认识的汉字,碰到谁就问谁,有时人家都烦了,可她还是一个劲地追着问,直到问明白为止。
1980年5月的一天,随着“江尔快来”的焦急呼喊声,江尔·热哈提从产房跑到了楼道里,眼前的一幕,让她吃惊:一位哈萨克族产妇还没来得及进产房,孩子就落地了,产妇大小便失禁,脸色苍白,瘫倒在地上;孩子口里堵满了脏物,呼吸困难,生命危在旦夕。看着这一场景,她顾不得多想,俯下身子口对口地将孩子口中的脏物吸出,接着又进行人工呼吸,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经过7分钟紧急抢救,“哇”地一声啼哭,孩子得救了。
“孩子活了,孩子活了!”她惊喜地大声叫了起来。
孩子的父亲和爷爷听到这一喜信,含着热泪紧紧拉着江尔·热哈提的手说:“让我们怎样感谢您啊?”
江尔·热哈提微笑着说:“你们快去看孩子吧,这是我的工作。”
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江尔·热哈提常说:“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无论面对的病人地位高低,贫穷富有,她都一视同仁,她的眼里只有生命。只要群众满意,她付出多少辛劳也在所不辞。
1991年9月25日凌晨5时,急促的敲门声把熟睡中的江尔·热哈提惊醒,从急促的敲门声中,她已经预感到产房出现了紧急情况。她急忙穿衣下床打开屋门,果然,站在门外的哈萨克族青年沙恒别克告诉她,他爱人在县人民医院产房已生出一个孩子,没想到还有一个在肚子里,助产师让他来请江尔·热哈提速去产房抢救。为了争取时间挽救生命,江尔·热哈提决定翻院墙直接进医院。在沙恒别克的帮助下,她攀上医院2米多高的院墙又从院墙上跳了下来,她顾不上摔倒在地的疼痛,直奔产房。而院墙这边的沙恒别克却怎么也爬不上院墙,只好沿着院墙跑到医院大门口,等他跑到产房门口,江尔·热哈提已为他安全接生出第二个女儿,他上前拉住江尔·热哈提的手说:“没摔着你吧,2米多高的墙你一下子就翻了过去,我一个小伙子都翻不上去。”
江尔·热哈提说,我只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当时也不知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劲,一下子就翻了过去。沙恒别克给自己的双胞胎女儿取名为沙勒塔娜提、帕拉沙提,汉语意为庄严和智慧。现两个女儿都已14岁,在读初中。孩子们经常去看江尔·热哈提,江尔·热哈提也把她们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
从1978年到1980年,江尔·热哈提任福海县人民医院助产师两年多时间里,共接生了1000多个新生婴儿,平均每天接生2个。现任福海县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的张丽娟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当时医院条件极差,没有电灯,提着煤油灯接生,一天24小时,只要有产妇,江尔·热哈提就必须在产房,晚上两张办公桌当床就睡在产房里,在那些日子里,江尔·热哈提每天几乎要工作15个小时。现在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已有6名医护人员,专门接生的就有4人。当初江尔·热哈提一人几乎承担了全县城乡产妇的接生,她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从来没有因为个人护理过失而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看到一个个健康可爱的小宝宝和笑容满面的新妈妈们,江尔·热哈提再苦再累心里也像喝了蜜一样甜。1234567
,一位在福海县哈萨克族聚居的地区从医33年的医务工作者。在看似纤弱的躯体内,却有着一颗滚烫善良金子般的心。33年来,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留下了一行行闪光的足迹。
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1971年,江尔·热哈提高中毕业后分配到阿勒泰地区公安农场医院做护士工作。一天,邻居家的产妇肚子痛的厉害,听到痛苦的呻吟声,母亲慌忙过去照料,紧接着江尔·热哈提也赶了过去,母亲对她说:“她丈夫出差在外,只有我们来照料她了,你守着她不要离开,我去医院叫大夫。”
那年江尔·热哈提才18岁,面对着邻居痛苦难忍的样子却束手无策。20分钟后,当母亲带着医生赶来时,孩子已窒息死亡。目睹这一场景的江尔·热哈提难过得几天几夜都吃不好饭、睡不着觉。她忘不掉产妇那痛苦的目光和心酸的泪水。她不停地自责,如果自己会接生,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小生命就这样离去吗?
入夜,她辗转反侧,想到自己的母亲也曾失去两个孩子,怀上她后,取名江尔·热哈提,汉语意为忘却,忘却过去的痛苦,开始新的生活。她是带着母亲对新生活的向往来到这个世界的,她要给母亲带来希望,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哈萨克妇女带来希望,给福海县各民族妇女带来希望。她下定决心,选择了助产师这个职业。
不懂汉语又不懂业务的她,从此横下一条心,不断地向身边的人学汉语,向有经验的同志请教。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的妇产科大夫张来英接生技术高,对病人态度热情,是她的入门老师,手把手教她接生技术,她从心底佩服张医生。见她如此刻苦地学习技术,张医生热情地鼓励她说:“好好学习,你一定能成功。”没想到第二天她的恩师就因高血压病突然去世了。她悲痛欲绝,恩师的教诲更加坚定了她当一名优秀助产师为各族姐妹解除病痛的决心。不会打针,就拿着针管在自己身上一遍一遍地练,胳膊扎肿了,腿也扎肿了,父亲心疼了:“女儿,你在父亲身上扎吧。”她感激地望着父亲点点头,在父亲身上练了起来。
她白天忙于学习医疗技术,晚上点着油灯看书学汉语。夏天农场的蚊子又大又多,“三个蚊子一盘菜”之说虽然夸张,但也足以说明当地蚊子的厉害。
看书的时候,蚊子咬得她脸上、身上、手上到处都是疙瘩,她也不在乎。连续的工作学习和熬夜,使她特别疲劳,有时看着看着书就睡着了。为了尽快掌握汉语和护理技术,她就在地上放一盆凉水,眼皮打架时,就把双脚伸进水盆里,驱赶睡意,接着再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当邻居第二胎分娩时,她亲手为邻居接生。看到可爱的小宝宝,看着邻居欢心的笑容,她高兴得心花怒放,飞也似地跑回家告诉父母亲:“我会接生了,会接生了。”
一年后,她不但能够用汉语顺利地与同事和病人交谈,而且还发表了《母婴同室预防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等多篇论文,获得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护理操作技能也大大提高,成了当地有名的“接生婆”,不论是哈萨克族还是汉族、回族的孕产妇都愿意找她接生。
党员就是不一样我也想入党
1977年深秋,为了抢收,公安农场的领导给医院分配了割麦子的任务,医院规定:除了上夜班的人第二天可以不参加劳动外,其余人员全部下地抢收小麦。
第二天一早,刚值完夜班的王医生走进了割麦队伍。江尔·热哈提走上前去关心地问道:“王医生,上夜班的人可以不来。”王医生平静地对她说:“我和别人不一样,我是党员,要起带头作用。”说完就投入到紧张的收割中。《1》《2》《3》《4》《5》《6》《7》
听到这句话,江尔·热哈提心中涌起一股热流,萌生起一个念头:党员就是不一样,我要向党员学习。次日,江尔·热哈提来到王医生面前说:“党员就是不一样,我也想入党,行吗?”
江尔·热哈提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党员要起带头作用”这句话深深地印进了她的心里。
1978年江尔·热哈提调到了福海县人民医院助产室工作。当时医院缺助产师,整个产房只有她一个人撑着,一天24小时,她都必须在产房。即使这样累,她仍不忘记学习,一有空她就捧着一本《妇产科学》看,不认识的汉字,碰到谁就问谁,有时人家都烦了,可她还是一个劲地追着问,直到问明白为止。
1980年5月的一天,随着“江尔快来”的焦急呼喊声,江尔·热哈提从产房跑到了楼道里,眼前的一幕,让她吃惊:一位哈萨克族产妇还没来得及进产房,孩子就落地了,产妇大小便失禁,脸色苍白,瘫倒在地上;孩子口里堵满了脏物,呼吸困难,生命危在旦夕。看着这一场景,她顾不得多想,俯下身子口对口地将孩子口中的脏物吸出,接着又进行人工呼吸,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经过7分钟紧急抢救,“哇”地一声啼哭,孩子得救了。
“孩子活了,孩子活了!”她惊喜地大声叫了起来。
孩子的父亲和爷爷听到这一喜信,含着热泪紧紧拉着江尔·热哈提的手说:“让我们怎样感谢您啊?”
江尔·热哈提微笑着说:“你们快去看孩子吧,这是我的工作。”
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江尔·热哈提常说:“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无论面对的病人地位高低,贫穷富有,她都一视同仁,她的眼里只有生命。只要群众满意,她付出多少辛劳也在所不辞。
1991年9月25日凌晨5时,急促的敲门声把熟睡中的江尔·热哈提惊醒,从急促的敲门声中,她已经预感到产房出现了紧急情况。她急忙穿衣下床打开屋门,果然,站在门外的哈萨克族青年沙恒别克告诉她,他爱人在县人民医院产房已生出一个孩子,没想到还有一个在肚子里,助产师让他来请江尔·热哈提速去产房抢救。为了争取时间挽救生命,江尔·热哈提决定翻院墙直接进医院。在沙恒别克的帮助下,她攀上医院2米多高的院墙又从院墙上跳了下来,她顾不上摔倒在地的疼痛,直奔产房。而院墙这边的沙恒别克却怎么也爬不上院墙,只好沿着院墙跑到医院大门口,等他跑到产房门口,江尔·热哈提已为他安全接生出第二个女儿,他上前拉住江尔·热哈提的手说:“没摔着你吧,2米多高的墙你一下子就翻了过去,我一个小伙子都翻不上去。”
江尔·热哈提说,我只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当时也不知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劲,一下子就翻了过去。沙恒别克给自己的双胞胎女儿取名为沙勒塔娜提、帕拉沙提,汉语意为庄严和智慧。现两个女儿都已14岁,在读初中。孩子们经常去看江尔·热哈提,江尔·热哈提也把她们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
从1978年到1980年,江尔·热哈提任福海县人民医院助产师两年多时间里,共接生了1000多个新生婴儿,平均每天接生2个。现任福海县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的张丽娟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当时医院条件极差,没有电灯,提着煤油灯接生,一天24小时,只要有产妇,江尔·热哈提就必须在产房,晚上两张办公桌当床就睡在产房里,在那些日子里,江尔·热哈提每天几乎要工作15个小时。现在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已有6名医护人员,专门接生的就有4人。当初江尔·热哈提一人几乎承担了全县城乡产妇的接生,她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从来没有因为个人护理过失而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看到一个个健康可爱的小宝宝和笑容满面的新妈妈们,江尔·热哈提再苦再累心里也像喝了蜜一样甜。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