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党员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4-08-03 13:33:41
旭日东升,霞光璀璨,秀木繁茂,青山苍翠,在西乡县××乡黄泥池村委会旁,伴随着拉饲料、拉生猪、拉猪粪车辆的进进出出和肉猪、仔猪觅食相互撕咬的嘈杂声,这个生猪养殖场又迎来了新的一天。整个养猪场占地3亩,建筑面积XX平方米,各类猪栏舍圈30间,养有肉猪150多头,场内设施完备,管理科学,这便是返乡党员××的熙坤生猪养殖场。
涉世之初,外出打工学本领
XX年,××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只好中断学业,在家务农,看着同龄孩子进城继续读书,××感到对贫寒的苦恼和无奈,多少个夜晚辗转难眠,年少的心灵倍感折磨。穷则思变,人穷志不穷,XX年6月,18岁的××南下深圳打工。在深圳他做过建筑工人,在五金厂当过电焊工,在生猪养殖场当过养猪工人……,繁华的都市里,他虽然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工作,可是对每样工作都勤勤恳恳,任网劳任怨,加上他头脑灵活,虚心好学,不断地实践总结,在外打工期间学会了建筑、电焊等手艺,尤其是掌握了一些生猪养殖技术,练就了一身致富本领。
返乡创业,借东风致富显身手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作的工厂处于半停产状态,无奈之下,2011年9月他结束了八年的打工生涯回乡创业。回乡后××就开始思索,在闭塞落后的家乡应该发展什么产业才能做强做大,经过考察调研了解到,西乡县委、政府一直大力扶持生猪养殖业,有很多优惠政策,何不借此东风办起生猪养殖场?有了创办生猪养殖场的想法后,××先后到几家大型生猪养殖场取经,学习养殖技术及管理知识。2011年10月初,××利用自己打工积攒下的8万元以及乡、村两级协调的10万元贷款在黄泥池村建起了初步规划发展500头生猪的养殖场,他将自己在深圳打工学到的技术以及全部智慧倾注到了这个养殖场里。2011年底,第一批100余头仔猪、7头母猪送进猪场,熙坤养殖场正式运转,在父母的支持以及他和妻子的辛勤劳动下,2011年6月份,第一批商品猪出栏,当捧着净利润三万元时,××的喜悦溢于言表,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心存远志,带领群众创富路
熙坤养殖场已逐渐步入正轨,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可以说××现在的生活过得富足而安稳,但这个年轻的小伙却另有一番想法与打算。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他要扩大养殖场的规模,带领家乡人走向致富路,要把自己的熙坤养殖场也打造成像汉中军鑫养殖场一样的省级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他的养殖场在未来三年内将完成三期规划,计划再用一年时间,到2011年完成二期建设,占地将达3000平方米,存栏母猪60头,公猪2头,年出栏自繁自养生猪1000头以上。到2012年完成三期建设,总占地面积达4500平方米,存栏母猪100头以上,种公猪5-6头,年出栏商品猪XX头以上。
目前,黄泥池村许多村民受到××创业事迹的影响不再外出打工,并积极返乡创业,养殖户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高。科学养猪,既成就了××个人,又造福了村民,并掀起了一股返乡创业热潮。
返乡创业铸辉煌
——记桑园镇返乡党员梁秋华创业事迹
“只要敢打敢拼,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是返乡党员梁秋华在十多年打拼岁月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他一直以来所遵奉的人生信条。正是凭着这种能吃苦,敢打拼的精神,他由一名外地的个体医生转型为家乡有名的茶场老板。
梁秋华,男,中共党员,中医执业医师,1969年8月出生在桑园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8年梁秋华县卫校毕业后,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携同妻子在福建石狮开办医疗诊所,先后从事个体医疗和医药销售。在此期间,关系网越拉越广,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但他始终无法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找到家的感觉,有一种感情让他无法真正快乐起来。甜是家乡水,亲是家乡人,2011年7月他怀揣在外创业的所有积蓄,准备开创自己新的事业。经过一番调研后,利用家乡丰厚的茶业资源优势,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20余万元兴办了占地面积10余亩、厂房15间的“桑园镇茶场”,并于2011年3月正式投产。 「1」 「2」
桑园镇茶场当年投产就实现了开门红,生产汉中仙毫1000公斤,炒青绿茶25吨,实现产值300万元,并在西乡县“赛茶节”上获得“汉中仙豪”银奖和“汉中炒青”银奖两项殊荣,其产品更是远销汉中、西安等地。初见成效的梁秋华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要想寻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在科学管理上水平、做大产业创名牌上下功夫。他先后对承包购买的350亩茶园进行茶树改良,培育无性系茶苗补栽补种,注重绿色环保无公害化生产,保持茶叶的原汁原味。并多次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场指导,严格按照茶叶加工环节各个流程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
浅尝辄止不是梁秋华的个性,追求更大的发展才是他的目标。梁秋华计划进一步投资添置新设备,分档次加工制作出适应各个消费层次的茶叶,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实现“茶厂四季产茶、茶农四季采茶、农户四季有收入”的目标,年底再承包200亩茶园,争取亩平均收入达到4000元,依托“西汉高速”和“十天高速”
连接线地域优势,全力打造集茶园观光、茶叶加工、茶艺表演和品茶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茶叶产业综合示范项目,同时,注册商标争取品牌认证,扩大种植规模、加强技术管理,为早日打入全国市场作准备。目前,在他的带动下,周边5个村近千户茶农年增加收入约70多万元,他的茶场成为当地初具规模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他本人也成为县镇实用技术骨干人才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记古城镇返乡党员韩定军创业事迹
依山傍水、林荫小道,走进古城镇二郎村韩家沟,远远传来嘎嘎的叫声,急行数步,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鸭群在嬉水、觅食,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就是返乡党员韩定军投资20余万元,占地4亩多的蛋鸭养殖场。
外出打工,只为回乡扎根
“风筝飞的再高再远,线总是在家乡系着,广州虽好,却非久留之地,我的根在这里,这里有我发展的土壤,我走出去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回来创业”。在广州打工十多年,家住古城镇二郎村的韩定军谈起为什么回乡创业时这样说。韩定军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改变生活现状,他从学校毕业后,就去广州打工,由于肯吃苦、善钻研,很快被提升为所在工厂的管理人员,工资和各方面待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然而,韩定军并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按部就班的打工生活,他只是把外出务工作为人生经验的积累和个人意志的磨炼,渴望早日回乡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回乡创业,找准人生目标
2011年底,韩定军回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通过对当地市场以及江苏等地的走访调研,决定创办以蛋鸭养殖为基础,鸭蛋加工基地 公司生产模式的蛋鸭养殖场。他白天奔波于村、组、农户和银行之间,重点解决场地租用和资金问题。晚上挑灯夜读钻研养殖技术和经营之道,力求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得益于镇、村鼎立相助,顺利解决了场地租用手续及10万元贷款。2011年初,韩定军赴江苏空运回了3000余只雏鸭,建起了蛋鸭养殖场,为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孜孜不倦的奋斗着。
带民共富,展现党员风采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党员,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希望做得更大,希望其他村民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将蛋鸭养殖打造成古城镇响当当的品牌,这样大家就一起过上好日子了。”韩定军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不断鼓励下,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该村外出务工煤矿老板陈忠华投资300万元新建大型养鸭场,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准备8月份首期投放10000只蛋鸭,并与他共同筹建二郎鸭蛋加工厂,从而将解决5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有利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为该村农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涉世之初,外出打工学本领
XX年,××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只好中断学业,在家务农,看着同龄孩子进城继续读书,××感到对贫寒的苦恼和无奈,多少个夜晚辗转难眠,年少的心灵倍感折磨。穷则思变,人穷志不穷,XX年6月,18岁的××南下深圳打工。在深圳他做过建筑工人,在五金厂当过电焊工,在生猪养殖场当过养猪工人……,繁华的都市里,他虽然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工作,可是对每样工作都勤勤恳恳,任网劳任怨,加上他头脑灵活,虚心好学,不断地实践总结,在外打工期间学会了建筑、电焊等手艺,尤其是掌握了一些生猪养殖技术,练就了一身致富本领。
返乡创业,借东风致富显身手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作的工厂处于半停产状态,无奈之下,2011年9月他结束了八年的打工生涯回乡创业。回乡后××就开始思索,在闭塞落后的家乡应该发展什么产业才能做强做大,经过考察调研了解到,西乡县委、政府一直大力扶持生猪养殖业,有很多优惠政策,何不借此东风办起生猪养殖场?有了创办生猪养殖场的想法后,××先后到几家大型生猪养殖场取经,学习养殖技术及管理知识。2011年10月初,××利用自己打工积攒下的8万元以及乡、村两级协调的10万元贷款在黄泥池村建起了初步规划发展500头生猪的养殖场,他将自己在深圳打工学到的技术以及全部智慧倾注到了这个养殖场里。2011年底,第一批100余头仔猪、7头母猪送进猪场,熙坤养殖场正式运转,在父母的支持以及他和妻子的辛勤劳动下,2011年6月份,第一批商品猪出栏,当捧着净利润三万元时,××的喜悦溢于言表,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心存远志,带领群众创富路
熙坤养殖场已逐渐步入正轨,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可以说××现在的生活过得富足而安稳,但这个年轻的小伙却另有一番想法与打算。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他要扩大养殖场的规模,带领家乡人走向致富路,要把自己的熙坤养殖场也打造成像汉中军鑫养殖场一样的省级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他的养殖场在未来三年内将完成三期规划,计划再用一年时间,到2011年完成二期建设,占地将达3000平方米,存栏母猪60头,公猪2头,年出栏自繁自养生猪1000头以上。到2012年完成三期建设,总占地面积达4500平方米,存栏母猪100头以上,种公猪5-6头,年出栏商品猪XX头以上。
目前,黄泥池村许多村民受到××创业事迹的影响不再外出打工,并积极返乡创业,养殖户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高。科学养猪,既成就了××个人,又造福了村民,并掀起了一股返乡创业热潮。
返乡创业铸辉煌
——记桑园镇返乡党员梁秋华创业事迹
“只要敢打敢拼,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是返乡党员梁秋华在十多年打拼岁月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他一直以来所遵奉的人生信条。正是凭着这种能吃苦,敢打拼的精神,他由一名外地的个体医生转型为家乡有名的茶场老板。
梁秋华,男,中共党员,中医执业医师,1969年8月出生在桑园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8年梁秋华县卫校毕业后,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携同妻子在福建石狮开办医疗诊所,先后从事个体医疗和医药销售。在此期间,关系网越拉越广,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但他始终无法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找到家的感觉,有一种感情让他无法真正快乐起来。甜是家乡水,亲是家乡人,2011年7月他怀揣在外创业的所有积蓄,准备开创自己新的事业。经过一番调研后,利用家乡丰厚的茶业资源优势,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20余万元兴办了占地面积10余亩、厂房15间的“桑园镇茶场”,并于2011年3月正式投产。 「1」 「2」
桑园镇茶场当年投产就实现了开门红,生产汉中仙毫1000公斤,炒青绿茶25吨,实现产值300万元,并在西乡县“赛茶节”上获得“汉中仙豪”银奖和“汉中炒青”银奖两项殊荣,其产品更是远销汉中、西安等地。初见成效的梁秋华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要想寻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在科学管理上水平、做大产业创名牌上下功夫。他先后对承包购买的350亩茶园进行茶树改良,培育无性系茶苗补栽补种,注重绿色环保无公害化生产,保持茶叶的原汁原味。并多次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场指导,严格按照茶叶加工环节各个流程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
浅尝辄止不是梁秋华的个性,追求更大的发展才是他的目标。梁秋华计划进一步投资添置新设备,分档次加工制作出适应各个消费层次的茶叶,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实现“茶厂四季产茶、茶农四季采茶、农户四季有收入”的目标,年底再承包200亩茶园,争取亩平均收入达到4000元,依托“西汉高速”和“十天高速”
连接线地域优势,全力打造集茶园观光、茶叶加工、茶艺表演和品茶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茶叶产业综合示范项目,同时,注册商标争取品牌认证,扩大种植规模、加强技术管理,为早日打入全国市场作准备。目前,在他的带动下,周边5个村近千户茶农年增加收入约70多万元,他的茶场成为当地初具规模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他本人也成为县镇实用技术骨干人才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记古城镇返乡党员韩定军创业事迹
依山傍水、林荫小道,走进古城镇二郎村韩家沟,远远传来嘎嘎的叫声,急行数步,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鸭群在嬉水、觅食,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就是返乡党员韩定军投资20余万元,占地4亩多的蛋鸭养殖场。
外出打工,只为回乡扎根
“风筝飞的再高再远,线总是在家乡系着,广州虽好,却非久留之地,我的根在这里,这里有我发展的土壤,我走出去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回来创业”。在广州打工十多年,家住古城镇二郎村的韩定军谈起为什么回乡创业时这样说。韩定军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改变生活现状,他从学校毕业后,就去广州打工,由于肯吃苦、善钻研,很快被提升为所在工厂的管理人员,工资和各方面待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然而,韩定军并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按部就班的打工生活,他只是把外出务工作为人生经验的积累和个人意志的磨炼,渴望早日回乡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回乡创业,找准人生目标
2011年底,韩定军回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通过对当地市场以及江苏等地的走访调研,决定创办以蛋鸭养殖为基础,鸭蛋加工基地 公司生产模式的蛋鸭养殖场。他白天奔波于村、组、农户和银行之间,重点解决场地租用和资金问题。晚上挑灯夜读钻研养殖技术和经营之道,力求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得益于镇、村鼎立相助,顺利解决了场地租用手续及10万元贷款。2011年初,韩定军赴江苏空运回了3000余只雏鸭,建起了蛋鸭养殖场,为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孜孜不倦的奋斗着。
带民共富,展现党员风采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党员,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希望做得更大,希望其他村民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将蛋鸭养殖打造成古城镇响当当的品牌,这样大家就一起过上好日子了。”韩定军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不断鼓励下,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该村外出务工煤矿老板陈忠华投资300万元新建大型养鸭场,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准备8月份首期投放10000只蛋鸭,并与他共同筹建二郎鸭蛋加工厂,从而将解决5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有利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为该村农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