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优秀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2-12-23 00:31:28
七年前,吴学忠上任文登市电业总公司总经理。当时,正值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旧有体制和传统的思维观念严重束缚着企业的发展,而拥有2300多名职工、售电量不足5亿千瓦时的企业状况,属于典型的“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国情”。吴学忠正是在这种新旧体制的剧烈碰撞中寻找发展的机遇,用超前的眼光,打破常规,创造了骄人的业绩,企业跻身全国大型工业企业行列。XX年企业销售收入达亿元,利税亿元。七年间,文登市电业总公司先后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富民兴鲁劳动奖状”,被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和国家电力公司首批授予“一流县供电企业”称号,被国家电力公司授予“双文明单位”称号。他本人先后被授予威海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获得“齐鲁十大好当家人”、“山东优秀创业者”、“山东省十大先模人物”、“山东省优秀企业家”等称号,是山东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XX年4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追随吴学忠的创业足迹,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领跑者”的矫健身影。
视职工如“子女”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减人增效”成为多数企业通用的做法。文登市电业总公司经过岗位调整,主业岗位不到300个,这意味着富余职工将面临“下岗”的危险,吴学忠没有把多余的职工当成企业的“包袱”,而是看成企业的“财富”,他对职工做出的承诺是:职工“转岗”不“下岗”,职工的岗位要在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得到解决。他表示:要把职工当做子女一样对待。乍听此话,有些难以理解,而吴学忠自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他认为,天下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过得好的父母,把职工当做子女,心里就会时刻想着职工,自觉地解决职工的困难和问题。可见,在吴学忠的心中,已深深地注入了那种领导与职工之间“血脉相连”的情愫,这种融洽的干群关系,成为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吴学忠上任后不久,便去看望远在山东新泰市新汶矿务局工地进行热电安装的干部职工。矿务局领导听说总经理来了,特意为他准备了丰盛的招待宴席,但他婉言谢绝,走进工棚,和工人一起吃工作餐,亲身体验热电职工的生活。闲聊中,有的职工反映夫妻同在工地,常年远离家乡,没法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他充分听取职工的意愿,当即决定,特事特办,凡属这种情况,女职工一律回文登安排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看到工地上的职工业余生活单调,他安排财务部门拿出专款购买电视机、vcd等送到工地,受到职工们的普遍欢迎。
一次,吴学忠走访职工宿舍,看见一个女工正在走廊里做饭,原来这名女工结婚多年一家人挤在一间房里。经过深入统计调查,他发现还有一大批职工没有住房。因房改已经结束,福利分房被取消,吴学忠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职工自己负担一部分,单位优惠一部分的方式,分批解决职工住房,六年来,住房方面为职工补贴了3000多万元,职工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XX年春节,一名女工七岁的儿子身患重病急需到北京治疗,昂贵的治疗费使她一筹莫展。吴学忠得知后,马上召集班子成员开会进行专题研究。他说:“对于因天灾人祸陷入困境的职工,单靠个人的力量很难迈过这道坎儿,只有依靠大家的力量,互相帮一把,才能渡过难关。”在他的倡议下,公司设立了“温暖基金”,他带头捐款。当两万元救济款和一封慰问信送到这名女工手中时,她感激万分,儿子的病终于有了救治的希望!
电力器材厂工人刘永军患胰腺囊肿,在文登无法医治,吴学忠闻讯后立即为他联系了北京的医院,并亲自把他送上了深夜进京的火车。他患病四年,公司先后资助他65000元。心存感激的刘永军为了回报公司领导的关怀,把他父亲栽植多年的一棵石榴树赠送给公司,并取名“感恩树”。目前,这棵石榴树移栽到了文登市电业总公司下属的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见证着吴学忠与一名普通职工的真实情感。
与此同时,吴学忠积极组织开展“爱心活动”,带头为灾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并由公司团委、工会组织干部职工先后资助了40多名贫困生,公司先后为困难职工发放救助款120多万元,救助困难职工420多人次,其中包括已故职工的遗属,公司每年都纳入考察范围,给予适当照顾。滴滴关怀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一颗颗心灵。吴学忠说:“通过这项工作,让大家认识到我们身边还有这样贫困的家庭需要帮助,让职工人人奉献爱心,对职工、对其子女都是一个教育。”《1》《2》《3》《4》《5》
对于离退休人员,吴学忠同样挂在心头。他上任后,规定离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和正式职工一样。每年老人节,吴学忠都把离退休职工请到公司,向他们汇报企业的发展情况,参观新增的发展项目,听取离退休职工的意见、建议和实际困难,向他们发放慰问金,使每一位离退休老职工深深感受到:“我们还是企业的主人!”
回顾七年来的创业历程,吴学忠感到最欣慰的是得到了人心。他说:企业的“企”字是由“人”和“止”两部分组成的,“企”字无“人”,也就“止”步不前了。企业强调的是人,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视人才为“至宝”
企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特别是在电力企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原有人才队伍存在着专业单一、结构不合理等种种弊端,企业急需的适用型人才比较缺乏,因此,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人才培养与干部选拔任用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是吴学忠发展企业的关键一步。
他上任后不久,在当时企业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筹措320多万元成立了职工培训中心,设立了办学场所,购置了教学设施,举办各岗位培训班和企业转岗人员培训班,全方位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与此同时,他多方联系,积极探索“企校联合”的人才培养路子,XX年,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举办了工商管理大专班,从企业内部选拔了50名优秀职工,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半军事化管理的全脱产学习,重点培养一批企业管理人才。XX年,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举办了为期一年半的mba培训班,60多名中层干部参加了学习培训,广泛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今年春节过后,又从上海、青岛聘请学习型组织管理方面的高级专家,对中层干部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封闭式培训,重点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实务、情境领导、执行力与领导力等课程,通过互动式教学,让他们接受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培育企业的感恩文化,为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在干部任用上,吴学忠更是大胆地打破了讲究身份、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不拘一格地启用了一大批年轻干部,从工商管理大专班毕业的人员大部分在商业、农电管理等岗位上担当起了重任。
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叶晓刚,是第一个在竞争中“下岗”的员工。他1992年调到文登电业公司,由于新的岗位主要工作就是算算电费,专业技术用不上,心里落差很大,加上一次工资没长上,一气之下,他就出去自己搞了一摊,专营电脑销售、安装、网络制作等。1999年,在企业首次实行的竞争上岗中,叶晓刚落聘了。当时,他的一个亲戚打来电话请求关照,吴学忠立场坚定地说:“他不下岗,我下岗!”后来,叶晓刚去找吴学忠,由于事先没打招呼,从早晨8点一直等到晚上8点,他看到吴学忠办公室人来人往,工作十分繁忙。等到他一进去,吴学忠说:“你的情况我都知道。企业现在要大力发展三产,各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关键看你自己怎么办。”经过一番谈话,叶晓刚觉得吴学忠处事很公正,企业有希望,愉快地接受了“下岗”培训三个月的处理。1999年末,公司需要制作多媒体,叶晓刚接到任务后,七天七夜没回家,圆满完成了任务。XX年,文登电业成立广告公司,叶晓刚当选经理。吴学忠认为:“作为企业领导,不仅要有识才的眼光,更要有容人的雅量。只要以心换心,就能赢得人心。”
视职工如“子女”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减人增效”成为多数企业通用的做法。文登市电业总公司经过岗位调整,主业岗位不到300个,这意味着富余职工将面临“下岗”的危险,吴学忠没有把多余的职工当成企业的“包袱”,而是看成企业的“财富”,他对职工做出的承诺是:职工“转岗”不“下岗”,职工的岗位要在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得到解决。他表示:要把职工当做子女一样对待。乍听此话,有些难以理解,而吴学忠自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他认为,天下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过得好的父母,把职工当做子女,心里就会时刻想着职工,自觉地解决职工的困难和问题。可见,在吴学忠的心中,已深深地注入了那种领导与职工之间“血脉相连”的情愫,这种融洽的干群关系,成为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吴学忠上任后不久,便去看望远在山东新泰市新汶矿务局工地进行热电安装的干部职工。矿务局领导听说总经理来了,特意为他准备了丰盛的招待宴席,但他婉言谢绝,走进工棚,和工人一起吃工作餐,亲身体验热电职工的生活。闲聊中,有的职工反映夫妻同在工地,常年远离家乡,没法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他充分听取职工的意愿,当即决定,特事特办,凡属这种情况,女职工一律回文登安排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看到工地上的职工业余生活单调,他安排财务部门拿出专款购买电视机、vcd等送到工地,受到职工们的普遍欢迎。
一次,吴学忠走访职工宿舍,看见一个女工正在走廊里做饭,原来这名女工结婚多年一家人挤在一间房里。经过深入统计调查,他发现还有一大批职工没有住房。因房改已经结束,福利分房被取消,吴学忠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职工自己负担一部分,单位优惠一部分的方式,分批解决职工住房,六年来,住房方面为职工补贴了3000多万元,职工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XX年春节,一名女工七岁的儿子身患重病急需到北京治疗,昂贵的治疗费使她一筹莫展。吴学忠得知后,马上召集班子成员开会进行专题研究。他说:“对于因天灾人祸陷入困境的职工,单靠个人的力量很难迈过这道坎儿,只有依靠大家的力量,互相帮一把,才能渡过难关。”在他的倡议下,公司设立了“温暖基金”,他带头捐款。当两万元救济款和一封慰问信送到这名女工手中时,她感激万分,儿子的病终于有了救治的希望!
电力器材厂工人刘永军患胰腺囊肿,在文登无法医治,吴学忠闻讯后立即为他联系了北京的医院,并亲自把他送上了深夜进京的火车。他患病四年,公司先后资助他65000元。心存感激的刘永军为了回报公司领导的关怀,把他父亲栽植多年的一棵石榴树赠送给公司,并取名“感恩树”。目前,这棵石榴树移栽到了文登市电业总公司下属的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见证着吴学忠与一名普通职工的真实情感。
与此同时,吴学忠积极组织开展“爱心活动”,带头为灾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并由公司团委、工会组织干部职工先后资助了40多名贫困生,公司先后为困难职工发放救助款120多万元,救助困难职工420多人次,其中包括已故职工的遗属,公司每年都纳入考察范围,给予适当照顾。滴滴关怀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一颗颗心灵。吴学忠说:“通过这项工作,让大家认识到我们身边还有这样贫困的家庭需要帮助,让职工人人奉献爱心,对职工、对其子女都是一个教育。”《1》《2》《3》《4》《5》
对于离退休人员,吴学忠同样挂在心头。他上任后,规定离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和正式职工一样。每年老人节,吴学忠都把离退休职工请到公司,向他们汇报企业的发展情况,参观新增的发展项目,听取离退休职工的意见、建议和实际困难,向他们发放慰问金,使每一位离退休老职工深深感受到:“我们还是企业的主人!”
回顾七年来的创业历程,吴学忠感到最欣慰的是得到了人心。他说:企业的“企”字是由“人”和“止”两部分组成的,“企”字无“人”,也就“止”步不前了。企业强调的是人,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视人才为“至宝”
企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特别是在电力企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原有人才队伍存在着专业单一、结构不合理等种种弊端,企业急需的适用型人才比较缺乏,因此,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人才培养与干部选拔任用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是吴学忠发展企业的关键一步。
他上任后不久,在当时企业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筹措320多万元成立了职工培训中心,设立了办学场所,购置了教学设施,举办各岗位培训班和企业转岗人员培训班,全方位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与此同时,他多方联系,积极探索“企校联合”的人才培养路子,XX年,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举办了工商管理大专班,从企业内部选拔了50名优秀职工,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半军事化管理的全脱产学习,重点培养一批企业管理人才。XX年,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举办了为期一年半的mba培训班,60多名中层干部参加了学习培训,广泛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今年春节过后,又从上海、青岛聘请学习型组织管理方面的高级专家,对中层干部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封闭式培训,重点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实务、情境领导、执行力与领导力等课程,通过互动式教学,让他们接受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培育企业的感恩文化,为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在干部任用上,吴学忠更是大胆地打破了讲究身份、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不拘一格地启用了一大批年轻干部,从工商管理大专班毕业的人员大部分在商业、农电管理等岗位上担当起了重任。
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叶晓刚,是第一个在竞争中“下岗”的员工。他1992年调到文登电业公司,由于新的岗位主要工作就是算算电费,专业技术用不上,心里落差很大,加上一次工资没长上,一气之下,他就出去自己搞了一摊,专营电脑销售、安装、网络制作等。1999年,在企业首次实行的竞争上岗中,叶晓刚落聘了。当时,他的一个亲戚打来电话请求关照,吴学忠立场坚定地说:“他不下岗,我下岗!”后来,叶晓刚去找吴学忠,由于事先没打招呼,从早晨8点一直等到晚上8点,他看到吴学忠办公室人来人往,工作十分繁忙。等到他一进去,吴学忠说:“你的情况我都知道。企业现在要大力发展三产,各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关键看你自己怎么办。”经过一番谈话,叶晓刚觉得吴学忠处事很公正,企业有希望,愉快地接受了“下岗”培训三个月的处理。1999年末,公司需要制作多媒体,叶晓刚接到任务后,七天七夜没回家,圆满完成了任务。XX年,文登电业成立广告公司,叶晓刚当选经理。吴学忠认为:“作为企业领导,不仅要有识才的眼光,更要有容人的雅量。只要以心换心,就能赢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