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位置:首页 > 范文 > 导游词

辽宁鞍山千山完整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4-08-05 06:30:53

   千山,古称积翠山,又名千顶山、千华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是长白山的支脉。整个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经辽阳、海城、盖州、岫岩,止于金州。南北绵延200多公里,纵贯整个辽东半岛。自古以来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千山为“园林寺庙山岳型风景区”,被誉为“东北明珠”。千山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早在1400年前北魏时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踪迹,隋唐代起有了庙宇建筑,到辽金已发展成远震辽左的著名佛教胜地。“祖越”、“龙泉”、“香岩”、“中会”、“大安”五寺,在明代已很出名。到了清代道教进入千山,使千山的庙宇有了进一步的增建,发展到七寺、十二观、九宫、十庵。千山庙宇布局巧妙,建筑宏伟。

  古老而宏伟的寺庙,与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优美、雅致、幽静的动人画面。众多寺庙终日香烟缭绕,钟鼓幽鸣,一派仙人福地景象。特别是身高70米的天成弥勒大佛,自发现以来,轰动海内外,成为世界奇观。探奇者、朝拜者络绎不绝,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千山弥勒大佛”,每年6月的千山大佛节,将宗教活动带入高潮,堪称佛教之盛事。 

  千山人文历史遗迹颇多千山历来是引起人们向往的名胜之地,不仅有唐太宗李世民驻跸和薛礼兵营遗址,还留下清帝康熙和乾隆游历的足迹和诗篇。名贯三江的关东才子清太史王尔烈,曾在千山龙泉寺读书,至今还保留他的书房。明清时的官宦、名人也曾纷纷来游,并题有许多匾额和诗词赞美千山。就连《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栋亭诗抄》中,也把自己的籍贯用“千山”二字标出。千山物产丰富。百年以上古松万余株;各类动物60余种,特产水果10余种,香水梨、南果梨堪称一绝。温泉休闲娱乐胜地在风景观光区的东北部是温泉休闲娱乐胜地,这里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地热水资源占鞍山地区已查明地热水资源50%以上,目前年采水量85万立方米。

  天上天景区

  天上天景区位于千山风景名胜区北部,东起千山正门,西至,五佛顶,面积约5平方公里,海拔450—-550米,为千山第二高岭,山峰奇峭,怪石嶙峋,悬崖绝壁,苍松翠柏,错落其中,以峰奇,石奇,松奇而著称。是千山唯一一个高岭游览区,平均海拔520米,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乾隆等帝王曾游览过此景区。相传唐王李世民,住大安寺到无量观“振衣冈”上抖过战袍;金代皇帝世宗完颜雍曾到千山灵岩寺探望其母贞懿太后;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皇帝也都到或从辽阻古城望千山,并留下遗迹题词和诗文。王尔烈陪同嘉庆皇帝在千山找的那块“木鱼石”、即曹雪芹写的石头记(红楼梦)中那块有灵气石头,金世宗住的遗址、蛰龙亭、博爱树、贞懿太后住的遗址内出土的30多万枚铜钱均在景区范围内。1996年在景区内建了索道,在索道下文建了御览殿,殿为高台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雕粱画栋,在,其后面又建了半月牙式迥廊,内嵌青石板雕像千山著名传说:仙子绣莲、童子奕棋、令威化鹤、薛才征东、无佛五佛、御赐龙泉、伏虎禅师、香岩雪庵、全后修禅、敕建龙泉、梵腿煮石、剩人函可、无根奇石、太琳铸鼎、释道同源、康熙巡游、寓居龙泉、嘉庆寻石18幅,游览至此品佛、仙之悠,睹圣君、明主之奕彩、回顾历代珍闻,逐幅赏玩,体会中滋味、定能生悦意之快,至身佳境之愉。 

  天上天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以奇峰、怪石、古庙、岩松而著称。千山著名道观无量观和五大禅林之一的祖越寺位于此景区。景区由正门至御览峰为上段,至玉霞关为中段,至五佛顶为下段,上看怪石,中看秀峰,下看奇松。著名景点有天上天、七重天、.九重天、天外天、一线天、一字天、夹扁石、无根石、木鱼石、鹦鹉石、可怜松、探海松、望天蛙等100余处。乘座天上天索道您可以安全快捷地到达主峰天上天,尽览千山的秀美景色。天上天景区有全国唯一、民间普遍信奉的喜神、财神、三星(福、禄、寿)、文昌帝君等民神为主的喜神殿、财神殿、文昌个阁。该景区每年举办的增福、添寿、发财的礼拜祭活动,其中文昌帝君更是人们求学进取的可禄之星。正如古歌谣云:福星高照把福施,禄星送印下祥云。寿星骑鹿献蟠桃,吉星高照喜盈门。

  无量观

  无量观是千山最早最大的一座道观,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又名无梁观或无粮观,关于名字的来历也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刘太琳是全真教龙门派第九代弟子,奉师命来千山扩大道教势力,可是当他来到千山后,寄居在佛教寺院里,开始僧人对他十分尊敬,后来发现刘太琳有传道入山的迹象,于是把他软禁在后山罗汉洞内,刘太琳寄居在此心情十分苦闷,于是40余日不进饮食,后来同门俗家师弟洪将军来看他,发现他的境遇十分狼狈,于是帮助他修建起道教庙宇,后来起名时,因刘太琳40余日无粮,而且罗汉洞是无梁洞府,于是起名无粮观或无梁观,后来取道教功德无量改名为“无量观”,于是刘太琳便成为千山道教的“开山祖师”。

  无量观位于千山北沟,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山势巍峨,峰奇石怪,苍松翠柏,簇拥四周,空明天朗之时,风光缭绕,紫云:笼罩,四时风景如画。有人曾赞喻:“来到无量观,景点连成片,松塔石洞天,处处惹人恋,若想细观赏,须得一天半”。“塔”是历史的见证,是名胜的点缀。许多风景胜地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塔。千山的塔多为墓塔,是道士羽化和和尚圆寂的葬身之地,无量观的塔就有玲珑塔、许公塔、八仙塔、葛公塔、祖师塔五座古塔。玲珑塔是千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始建于唐代,高十二点三米,六角十三级。塔身是花岗岩砌筑而成,玲珑塔掩映在茂密的松林中,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映衬塔顶时,分外辉煌,秀丽壮观。共13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111213

  六角九级飞檐斗拱的宝塔即是藏真塔,又名许公塔,是无量观第十一任道长许信友大师的羽化墓塔,共花费百余万元,许信友大师六岁出家直至”95年,羽化,享年91岁,他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道教事业,是我国道教三元老之一,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促进千山佛道两教的团结合作,并且化缘三百余万元修建了无量观东阁,完成了开山祖师刘太琳的遗愿,因此,人们不惜重金为他修建了这座壮观的羽化墓塔,以纪念表彰他的功迹,这座塔高是13,32米,用雪花石雕刻而成,浮雕为汉白玉。

  沿着许公塔继续前行,有一上尖下宽的巨石卧在路边,名为拴马石,上面有一圆洞,即用来拴成绳的,因为寺庙为圣地,不许牲畜入内,所以人们在朝拜时,都要把马匹拴在此处,古人曾说过,来到此地“文人下轿,武官下马”,以表示对清静之地的尊重。过了拴马石,古迹斑斑的古塔就是八仙塔,高为十三米,六角十一级,塔的四周有八仙的浮雕,正面是南极仙翁,此塔建于清康熙年间,是由开山祖师刘太琳的俗家师弟洪将军为其打坐而修建,但每一次刘太琳在此打坐时都是心神不宁,之后才恍然大悟,自己的功德再高也不能居于八仙之上,于是放弃此塔,至今成为无量观中为数不多的风景塔之一。在八仙塔之上有座洁白素雅飞弥漫着道教气氛的白塔为“葛公塔”,建于民国土8年,是由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和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为葛月潭道人所修建的,此塔高为米,为密檐卷云式建筑,从塔基至塔顶全部使用细晶花岗岩修建,六面塔壁镶嵌着用汉白玉雕刻的葛公生前亲手绘制的兰草和幽竹的浮雕,塔前刻有“淡泊宁静”四字,是出自于诸葛亮的一副“淡泊以铭志,宁静而志远”以代表葛公一种超脱的境界。“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是说自己象云野鹤一样脱离了军阀混战年代世俗的纷争,最终来到仙境无量观。

  葛公名葛月潭,道号震庚道人,祖籍山东,生于清咸丰4年(1854年),羽化于1934年冬,享年8l岁,是当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一代才子,曾被当时人喻为能文能画又能诗,文彩风流冠一时的学者飞诗人飞画家,曾是沈阳太清宫监院原来是大军阀张作霖的幕僚好友,为人善良,每遇灾荒,他都会写字作画换得银两赈济灾民。而且他还在沈阳开办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专门招收穷人的孩子读书,这也是说葛公不仅是当时慈善家,而且是教育家。

  过了葛公塔,就来到一座古朴肃穆的塔前,即为开山祖师刘太琳的羽化墓塔,名为祖师塔,此塔建于清康熙年间,高三丈,为六角七级精品花岗岩的密岩式宝塔。夕顷石阶上行在无量观正门西侧的绝壁上,生长着一棵高不过l,3米,粗不过3寸的小松树,遇风时摇摇欲坠,有弱不禁风之势,令人可怜,因此被人称为可怜松,名为可怜,实则强焊,它娇小玲珑,傲视白云,饱经风霜,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了,尽管风吹日晒,雨淋霜打,它却巍然屹立,这种坚毅的性格给游人以鼓舞和斗志,所以,人们又称他为“顽强松”,并且有清代诗人蓬莱子曾赞扬它“莫把岩松号可怜,空山涵养已多年,频看乔木催斤斧,是彼真诚地上仙”。

  无量观建筑最优美的要算“西阁”了,它依山势而建,环境十分幽静。清代吕翼文曾撰联赞道:“潮月空山茗荚落,露风灵响海天高”。西阁内建有观音殿,它座落在半山腰上,玲珑剔透,宛若精致的盆景。内供奉慈航道人飞眼光娘娘和子孙娘娘,据说子孙娘娘掌管生儿育女,无嗣者可求助于她,眼光娘娘专治眼病,给人以光明。殿内还供奉观音救八难和“天女散花”、“麻姑献寿”两幅壁画。有人会生起疑问,为何道教宫观会供奉佛教菩萨呢?传说很多,《辽东文献征略》记录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无量观有位道士,看到罗汉洞内供奉观世音菩萨相,心中不快,就偷偷把观音的头砍掉,改成真武大帝的头像。可是过了不久,这个道士便烂颈而死,其余道士非常害怕,以为是触犯了观音的神灵,害怕再牵连他人,急忙又在西阁正殿重塑观音菩萨像,以平息纷争。 

  在慈云殿后面山路旁边有一处平坦的石面,击之能发出木鱼的声音,因此名为“木鱼石”,游人从此经过都好奇的敲一敲,听一听。天长日久·,木鱼石被敲打的十分光滑,有的地方已呈凹形。相传嘉庆皇帝在千山寻找木鱼石花费了三年的时间,踏遍千山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在他的老师王尔烈的指引下找到这块奇石。

  罗汉洞是游人云集之处。罗汉洞十分古老,是由一个天然石洞稍加穿凿而成,相传在唐代就有此洞。明代东苑马寺卿张鏊在诗中称该洞为“罗汉洞”,洞同有2排罗汉像,共十八尊,塑像各具特色,笑怒坐仰,神态离奇。过去在十八罗汉中间塑有真武大帝。佛道两家本来供奉不同,十八罗汉为佛教供奉,真武大帝为道教尊者,两家神像本不能塑于一洞,和尚飞道士也不能一起烧香讼经。难怪古人提出质疑“释道环居一洞中,花开花落几春风,牟尼莫漫玄真问,贝叶黄庭解不同”。这个奥秘至今才完全揭开。原来,创建无量观的刘太琳成为开山祖师后,感到在他的观内供奉罗汉有失大雅,就想把罗汉像毁掉,但又碍于舆论,遂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将洞内正位的观世音菩萨像扒掉,改塑成真武大帝,变成“道居正位,佛列两旁”。并在洞外亲笔提写“释道同源”四个字,以自圆其说。共13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10111213

范文相关阅读

范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