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教导处“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研讨会发言稿
发布时间:2024-08-23 10:30:34
“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尊敬的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实验小学参加我校语文“校本教研”的研讨活动,同时更感谢您能抽出时间来对我校的教研活动给予热情的关注和指导。今天参加活动的有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来宾。感谢市小语会给了我校一次向诸位专家、老师学习请教的机会。今天的活动安排已在各位老师进门的时候发放给大家了。我们的活动准时开始。现在请授课老师和孩子们做准备。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汇报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先来介绍一下我校的校园网站,汇报时,您可以边听边查阅我校的教研信息。
2002年,随着新教学楼的竣工,我校的软硬件各个方面都逐步到位了。目前,我校学生用机、教室教学用机、教师办公用机共323台,并达到百兆到桌面。
本校校园网站已开办近3年之久,为校领导的行政命令发布、上下级思想交流、教师办公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平台。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校校园网站的首页。通过导航栏,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我校网站的构成:有学校概况、学校管理、教师天地、学生园地、党团生活、大队部、政策咨询、留言簿和资源库。同时,校园网站还为我校教师提供FTP,E——mail,VOD视频点播等服务。
今天,我们是将实验小学近几年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点思考、探索和一些尝试以及困惑坦诚地置于各位老师的面前,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这里,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天我们所展示的课改实验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其实很多学校都已在实施和研究,也总结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我们在这里不揣浅陋,就是想通过此次活动,给我校的语文老师搭建一个对话、展示、提升的平台,在各位富有经验的专家老师的指点帮助下,以这次活动进一步地促进我校语文教师将研究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促进老师们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促进我校向学习型、科研型、实践型、总结型的教研组织再迈进一步。
自2001年秋季课程改革开始在国家级实验区启动至今,已历经了四个年头。我校也同新课程一起走上了一条探索之路,老师们在这条充满艰辛,更充满希望的探索之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迎来了收获的喜悦。在我校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试图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拓宽教学内容,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力求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由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新课堂问题多,困惑多,矛盾多,因此,以往教师孤军奋战的教学研究方式已不再符合新形势下的新课堂。在我们倡导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我校也在不断修正学校的教研方式,同许多学校一样,我们将我校的教研视角定位在群研上。群研在我校是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一个操作层面。2003年6月,我校进行了首次校本培训,当时,张平主任、李晨红老师等专家做了切合教学实际又具指导意义的理念的引领,令我校的老师受益匪浅。
其实,实验小学的群研工作历时已久了。这些年来,我校的语文教研在校领导的关注和天山区教研室、乌市教研中心、自治区教科所以及教育学院人文学院、自治区继续教育处等各级领导的专业指导下,本着扎扎实实搞教学的精神,特别重视加强教研组内的群体学习和教学研究课的交流。这几年,在前一任主任梁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学校一直坚持教研组隔周学习的制度(本学期改为一周一次的教研组群体学习)。在教导处的指导监督下,各组老师以“推荐与自选相结合,个体研读与群体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理论学习,这样是着眼于培养每位教师做思考型、反思型的教师。同时,我校注重在教学理论引领下的教学研究课的实施,特别是自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有幸承担了自治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在教研专题探索的驱动下,我校紧抓各教研组的组内研究课的课堂实践工作。为了让教师尽快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实验最初的两年里,我校各教研组每位老师每学期上组内研究课达2——3节(每次上课前上报学校,通知各科老师听课)。同时,教导处非常重视教师课后自我反思能力的训练,写教学反思是我校的教研制度。其间,我校每学期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校级教研活动(如校本培训,教师间的教学比武,家长开放日活动、青蓝工程等),充分发掘校内有潜力的教师,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在理论引领下的较为夯实的课堂实践,使得我校教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全员提高的教研目的。
在这样的积淀下,我校语文教研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科研特色: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立足基层教研组,实抓群研工作,教研组工作求真、求实、求活,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群策群力,博采众长,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尝试走班、集体评课” 的群研制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下面,我就将我校的“集体备课、尝试走班和集体评课”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师做一个汇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议。
一、 集体备课:
1、 提出:其一,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其二,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因此,我校于两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体备课方案。
2、 实施:
原则: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田校长提出)
措施: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语文书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每个班的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集体备课上网,个人备课、教学反思教导处会随时抽查并总结)
3、 收获: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4、 思考:在我校推行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我校语文教研在思考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对于富有研究精神与教学经验的老师 ,我们还在思考向“0教案”过渡的尝试。
二、 尝试走班:
1、 提出:其一,教师的需要。我校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以一贯之——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应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学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我校就力图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两年前,我校田征校长提出试行教师走班制。
2、 实施:其一,以课改龙头年级为试点,由“自主、合作、探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其二、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各语文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本学期建议每位语文老师设计一节精品课,在本年级走班,年级组老师听课评议。)
3、 收获:其一,学生的收获。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授课教师的收获。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文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语文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于教研组的。但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在思考:其一,年级大课走班尝试;其二,跨年级走班;其三,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三、 集体评课:
1、 提出: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语文学科在推行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2、 实施:其一、组织活动。我校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竞赛——十几年来,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站到了家长的面前,请家长评价,与家长互动;青蓝工程汇报课——一年来,田校长全方位而长远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导处、师傅们扎实有效的指导、徒弟们虚心的学习;校级推优课——“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其二、形式多样。我校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或学段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其三,明确分工。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 讨论交流。
3、 收获:其一,评出了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了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了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了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4、 思考:目前我校的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思考既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今天,我将实验小学语文老师们近几年在教学研究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思考做了简要介绍。之前,宁老师和李校长对我校开展这个研讨会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宁老师反复强调要办得有特色,让参与的老师们不虚此行。对于特色的定位,我想,我校这些年就是突出了“研”和“实”。在我校校领导所一贯要求的以研究为先导的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中,我校的老师们用笃学实践来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型、科研型组织,求得专业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教导处
2005年4月22日
各位尊敬的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实验小学参加我校语文“校本教研”的研讨活动,同时更感谢您能抽出时间来对我校的教研活动给予热情的关注和指导。今天参加活动的有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来宾。感谢市小语会给了我校一次向诸位专家、老师学习请教的机会。今天的活动安排已在各位老师进门的时候发放给大家了。我们的活动准时开始。现在请授课老师和孩子们做准备。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汇报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先来介绍一下我校的校园网站,汇报时,您可以边听边查阅我校的教研信息。
2002年,随着新教学楼的竣工,我校的软硬件各个方面都逐步到位了。目前,我校学生用机、教室教学用机、教师办公用机共323台,并达到百兆到桌面。
本校校园网站已开办近3年之久,为校领导的行政命令发布、上下级思想交流、教师办公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平台。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校校园网站的首页。通过导航栏,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我校网站的构成:有学校概况、学校管理、教师天地、学生园地、党团生活、大队部、政策咨询、留言簿和资源库。同时,校园网站还为我校教师提供FTP,E——mail,VOD视频点播等服务。
今天,我们是将实验小学近几年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点思考、探索和一些尝试以及困惑坦诚地置于各位老师的面前,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这里,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天我们所展示的课改实验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其实很多学校都已在实施和研究,也总结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我们在这里不揣浅陋,就是想通过此次活动,给我校的语文老师搭建一个对话、展示、提升的平台,在各位富有经验的专家老师的指点帮助下,以这次活动进一步地促进我校语文教师将研究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促进老师们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促进我校向学习型、科研型、实践型、总结型的教研组织再迈进一步。
自2001年秋季课程改革开始在国家级实验区启动至今,已历经了四个年头。我校也同新课程一起走上了一条探索之路,老师们在这条充满艰辛,更充满希望的探索之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迎来了收获的喜悦。在我校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试图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拓宽教学内容,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力求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由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新课堂问题多,困惑多,矛盾多,因此,以往教师孤军奋战的教学研究方式已不再符合新形势下的新课堂。在我们倡导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我校也在不断修正学校的教研方式,同许多学校一样,我们将我校的教研视角定位在群研上。群研在我校是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一个操作层面。2003年6月,我校进行了首次校本培训,当时,张平主任、李晨红老师等专家做了切合教学实际又具指导意义的理念的引领,令我校的老师受益匪浅。
其实,实验小学的群研工作历时已久了。这些年来,我校的语文教研在校领导的关注和天山区教研室、乌市教研中心、自治区教科所以及教育学院人文学院、自治区继续教育处等各级领导的专业指导下,本着扎扎实实搞教学的精神,特别重视加强教研组内的群体学习和教学研究课的交流。这几年,在前一任主任梁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学校一直坚持教研组隔周学习的制度(本学期改为一周一次的教研组群体学习)。在教导处的指导监督下,各组老师以“推荐与自选相结合,个体研读与群体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理论学习,这样是着眼于培养每位教师做思考型、反思型的教师。同时,我校注重在教学理论引领下的教学研究课的实施,特别是自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有幸承担了自治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在教研专题探索的驱动下,我校紧抓各教研组的组内研究课的课堂实践工作。为了让教师尽快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实验最初的两年里,我校各教研组每位老师每学期上组内研究课达2——3节(每次上课前上报学校,通知各科老师听课)。同时,教导处非常重视教师课后自我反思能力的训练,写教学反思是我校的教研制度。其间,我校每学期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校级教研活动(如校本培训,教师间的教学比武,家长开放日活动、青蓝工程等),充分发掘校内有潜力的教师,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在理论引领下的较为夯实的课堂实践,使得我校教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全员提高的教研目的。
在这样的积淀下,我校语文教研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科研特色: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立足基层教研组,实抓群研工作,教研组工作求真、求实、求活,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群策群力,博采众长,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尝试走班、集体评课” 的群研制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下面,我就将我校的“集体备课、尝试走班和集体评课”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师做一个汇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议。
一、 集体备课:
1、 提出:其一,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其二,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因此,我校于两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体备课方案。
2、 实施:
原则: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田校长提出)
措施: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语文书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每个班的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集体备课上网,个人备课、教学反思教导处会随时抽查并总结)
3、 收获: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4、 思考:在我校推行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我校语文教研在思考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对于富有研究精神与教学经验的老师 ,我们还在思考向“0教案”过渡的尝试。
二、 尝试走班:
1、 提出:其一,教师的需要。我校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以一贯之——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应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学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我校就力图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两年前,我校田征校长提出试行教师走班制。
2、 实施:其一,以课改龙头年级为试点,由“自主、合作、探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其二、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各语文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本学期建议每位语文老师设计一节精品课,在本年级走班,年级组老师听课评议。)
3、 收获:其一,学生的收获。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授课教师的收获。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文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语文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于教研组的。但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在思考:其一,年级大课走班尝试;其二,跨年级走班;其三,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三、 集体评课:
1、 提出: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语文学科在推行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2、 实施:其一、组织活动。我校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竞赛——十几年来,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站到了家长的面前,请家长评价,与家长互动;青蓝工程汇报课——一年来,田校长全方位而长远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导处、师傅们扎实有效的指导、徒弟们虚心的学习;校级推优课——“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其二、形式多样。我校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或学段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其三,明确分工。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 讨论交流。
3、 收获:其一,评出了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了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了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了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4、 思考:目前我校的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思考既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今天,我将实验小学语文老师们近几年在教学研究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思考做了简要介绍。之前,宁老师和李校长对我校开展这个研讨会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宁老师反复强调要办得有特色,让参与的老师们不虚此行。对于特色的定位,我想,我校这些年就是突出了“研”和“实”。在我校校领导所一贯要求的以研究为先导的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中,我校的老师们用笃学实践来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型、科研型组织,求得专业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教导处
200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