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4-02-29 11:56:45
在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家宝总理会前专门对卫生工作做了重要批示,对卫生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做了深刻阐述,对广大卫生工作者寄予了殷切期望,同时也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卫生工作任务。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家宝同志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研究和部署好当前的卫生工作。高强同志在会上作的报告,事先送我看过。报告结合卫生工作实际,对卫生战线贯彻落实xx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下面,我着重讲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卫生工作
经过抗击非典的斗争,全党对卫生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卫生事业不只是单纯的医疗和健康问题,而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卫生工作对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卫生工作的重要地位。我自己对卫生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在工作中逐步加深的。到今天,我分管卫生工作刚好1年零18天;兼任卫生部长,是1年差18天。过去的一年,确实是不平凡的一年。我跟同志们一起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国务院领导同志委托的任务,没有辜负同志们的信任。首先,我们动员全党、全国之力,战胜了非典这疫情,全国广大卫生工作者,包括在座的各位厅局长,做出了重大的、应有的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有的还光荣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获得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赞扬、人民群众的衷心尊敬和国际社会的一致赞赏。我不论出访还是接待外宾,他们首先表达的是对中国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控制非典的敬意。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我还说过,我很重视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要亲自抓好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疫病的防治。我们已经提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系统的、综合的中长期规划和行动计划,并且对贫困人口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四免一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血吸虫病的防治也得到加强,成立了国务院血防工作领导小组,还要在5月召开全国血防工作会议。卫生部正在组织制定《全国血吸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XX-2015)》,积极协调,完善政策。其他几项重要工作,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等,也都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都为我们今年、今后几年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目前,全党重视卫生工作,全社会关心卫生工作,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强化政府的公共卫生职能,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强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坚持以农村为重点,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卫生医疗体系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些都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说明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在形成,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也在逐步理清。
同时也应当看到,按照党的xx大提出的目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卫生工作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卫生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卫生工作。
当前我国卫生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说到底,就是卫生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要。主要表现在:
--卫生事业发展不快,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目前,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医疗资源还不到世界卫生资源的2%,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医疗需求。从1991年到XX年,我国居民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由345亿元增加到3116亿元,增长了8倍,大大超过了居民收入增长的比例,群众医疗负担沉重。不少贫困和困难群体得不到基本医疗保障,看不起病、住不起医院。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差距扩大。
--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的职责弱化。据统计,1991年的全国卫生总费用(888亿元)中,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和居民个人投入分别占%、%和%;XX年的卫生总费用(5150亿元)中,上述比例分别为%、%和%。政府投入比例下降了个百分点,居民个人投入提高了个百分点。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由80年代的平均%下降到XX年的%。政府投入比重下降,使居民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上升,基本医疗保障程度降低。
卫生经济政策与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要求不协调、不配套。"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加剧了治理"看病贵"的难度。
--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一是疾病控制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不能适应中国多重疾病负担的压力,难以应对复杂的疾病流行的局面。集中表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不完善,应急救治能力不足,执法监督薄弱。二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办医院垄断的局面没有打破,吸引社会投资措施不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没有形成各类医疗机构公平有序竞争的局面。三是卫生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以及医院与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之间差距拉大。卫生资源约80%集中在城市,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大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发展缓慢,难以为群众提供就近、方便、快捷、便宜的医疗卫生服务。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医疗机构社会责任不明确。一些医疗机构偏向追求经济利益,忽略社会责任。分配制度不能充分体现医护劳动的技术价值,一些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开单提成,追逐"灰色收入",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形象和提高技术、改善服务的积极性。
上述问题集中反映出卫生领域没有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政府卫生部门的职能还没有真正转移到加强宏观调节、强化市场监管、完善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来。
解决当前卫生领域突出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认清形势,把卫生工作放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科学管理,严格监督。要加强对卫生事业发展目的、发展内容和发展方式的研究,回答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我们必须明确,发展卫生事业需要扩大卫生医疗资源,改善服务条件和水平;同时也需要优化配置现有资源,调整服务结构,实施科学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发展要靠政府增加投入,也要靠大力吸引社会资源。我们强调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是要限制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而是要加快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加大城市支援农村、东部支援中西部的力度,逐步缩小差距,实现协调与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还必须明确,卫生事业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卫生医疗机构和卫生人员自身的利益,而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质量较高、费用较低的服务,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需求,提高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卫生系统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卫生医疗工作者必须做到"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牢牢把握住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宗旨,凡是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我们就坚决支持;凡是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我们就坚决克服和纠正。我们要结合卫生工作实际,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党的xx大提出的"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的目标。
同志们:
这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家宝总理会前专门对卫生工作做了重要批示,对卫生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做了深刻阐述,对广大卫生工作者寄予了殷切期望,同时也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卫生工作任务。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家宝同志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研究和部署好当前的卫生工作。高强同志在会上作的报告,事先送我看过。报告结合卫生工作实际,对卫生战线贯彻落实xx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下面,我着重讲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卫生工作
经过抗击非典的斗争,全党对卫生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卫生事业不只是单纯的医疗和健康问题,而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卫生工作对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卫生工作的重要地位。我自己对卫生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在工作中逐步加深的。到今天,我分管卫生工作刚好1年零18天;兼任卫生部长,是1年差18天。过去的一年,确实是不平凡的一年。我跟同志们一起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国务院领导同志委托的任务,没有辜负同志们的信任。首先,我们动员全党、全国之力,战胜了非典这疫情,全国广大卫生工作者,包括在座的各位厅局长,做出了重大的、应有的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有的还光荣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获得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赞扬、人民群众的衷心尊敬和国际社会的一致赞赏。我不论出访还是接待外宾,他们首先表达的是对中国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控制非典的敬意。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我还说过,我很重视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要亲自抓好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疫病的防治。我们已经提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系统的、综合的中长期规划和行动计划,并且对贫困人口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四免一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血吸虫病的防治也得到加强,成立了国务院血防工作领导小组,还要在5月召开全国血防工作会议。卫生部正在组织制定《全国血吸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XX-2015)》,积极协调,完善政策。其他几项重要工作,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等,也都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都为我们今年、今后几年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目前,全党重视卫生工作,全社会关心卫生工作,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强化政府的公共卫生职能,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强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坚持以农村为重点,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卫生医疗体系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些都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说明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在形成,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也在逐步理清。
同时也应当看到,按照党的xx大提出的目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卫生工作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卫生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卫生工作。
当前我国卫生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说到底,就是卫生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要。主要表现在:
--卫生事业发展不快,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目前,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医疗资源还不到世界卫生资源的2%,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医疗需求。从1991年到XX年,我国居民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由345亿元增加到3116亿元,增长了8倍,大大超过了居民收入增长的比例,群众医疗负担沉重。不少贫困和困难群体得不到基本医疗保障,看不起病、住不起医院。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差距扩大。
--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的职责弱化。据统计,1991年的全国卫生总费用(888亿元)中,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和居民个人投入分别占%、%和%;XX年的卫生总费用(5150亿元)中,上述比例分别为%、%和%。政府投入比例下降了个百分点,居民个人投入提高了个百分点。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由80年代的平均%下降到XX年的%。政府投入比重下降,使居民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上升,基本医疗保障程度降低。
卫生经济政策与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要求不协调、不配套。"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加剧了治理"看病贵"的难度。
--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一是疾病控制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不能适应中国多重疾病负担的压力,难以应对复杂的疾病流行的局面。集中表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不完善,应急救治能力不足,执法监督薄弱。二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办医院垄断的局面没有打破,吸引社会投资措施不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没有形成各类医疗机构公平有序竞争的局面。三是卫生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以及医院与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之间差距拉大。卫生资源约80%集中在城市,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大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发展缓慢,难以为群众提供就近、方便、快捷、便宜的医疗卫生服务。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医疗机构社会责任不明确。一些医疗机构偏向追求经济利益,忽略社会责任。分配制度不能充分体现医护劳动的技术价值,一些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开单提成,追逐"灰色收入",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形象和提高技术、改善服务的积极性。
上述问题集中反映出卫生领域没有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政府卫生部门的职能还没有真正转移到加强宏观调节、强化市场监管、完善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来。
解决当前卫生领域突出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认清形势,把卫生工作放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科学管理,严格监督。要加强对卫生事业发展目的、发展内容和发展方式的研究,回答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我们必须明确,发展卫生事业需要扩大卫生医疗资源,改善服务条件和水平;同时也需要优化配置现有资源,调整服务结构,实施科学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发展要靠政府增加投入,也要靠大力吸引社会资源。我们强调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是要限制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而是要加快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加大城市支援农村、东部支援中西部的力度,逐步缩小差距,实现协调与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还必须明确,卫生事业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卫生医疗机构和卫生人员自身的利益,而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质量较高、费用较低的服务,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需求,提高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卫生系统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卫生医疗工作者必须做到"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牢牢把握住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宗旨,凡是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我们就坚决支持;凡是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我们就坚决克服和纠正。我们要结合卫生工作实际,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党的xx大提出的"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