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年我市农村工作的方向是: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继续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到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要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就要深刻领会和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及全国、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的四个方面精神,正确处理六个关系、落实五个保障措施。
一、吃透四个精神,将思想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决策上来
吃透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是我们能否抓住工作重点,突破瓶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我认为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形势的正确判断。一号文件和两个农村工作会议都准确的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的形势,即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农业,它的必要性、紧迫性,还明确了在中国推进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和一些原则性的要求。
二是出台一些新政策、新举措。在支农投入方面,明确把支持现代农业建设作为今年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重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刚性要求。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明确提出了“两保”,即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今年政策的最大亮点。在清理化解乡村债务方面,明确提出对历年农业税尾欠该减免的要坚决减免,能豁免的应予以豁免,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安排一定奖励资金,鼓励地方主动化解乡村债务。在加强党对农村工的领导方面,明确提出省市县党委在换届后要有负责同志分管“三农”工作,并充实和加强“三农”工作综合机构;明确提出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建立基层干部激励保障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吃透中央的新政策、新举措,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创造性的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三是在中国怎么建立现代农业。提出了结合中国各地的实际,推进现代农业,着力要抓好五个大的方面:一是加强农业的设施建设,提高物质装备水平;二是促进农业的科技进步,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普及速度;三是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健全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四是完善农业的市场体系,发展现代物流;五是加强对现代农民的培养,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队伍。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把农业从传统农业进一步推向现代农业的一些基本的要求。
四是明确建立现代农业三个最必要的保障。其一是建立其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提出从政府到集体经济组织到社会,都必须不断地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其二是完善体制保障,明确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创新体制,对现代农业的建设提供机制、体制方面的保障。其三是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现代农业建设的领导,要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明确六个关系,扎实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农村新建设
XX、XX年两的中央一号文件相继对新农村建设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建设原则、实施步骤等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整体推进解决我市“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必须坚定不移的抓。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手,是首要任务。一是为了确保中央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够沿着正确的、健康的轨道向前推进。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之后,各地都在积极地向前推进,总体上比较健康发展。但也存在偏差,一些县区、乡镇过多地关注村庄、房子的建设,没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上。如果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没有增加,就简单地把新农村建设看作是新村庄、新房子的建设,不仅可能使新农村建设脱离中央指出的正确轨道,而且还可能给农民增加新的负担,甚至给农村带来新的债务。所以,强调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首位,实际上就是表明了中央的政策导向,明确地提出要把经济发展,把现代农业的建设、把农民收入的提高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这样有利于各地认真地贯彻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精神,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扎实、健康地向前推进。二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必然要求。从目前农业、农村的发展情况看,农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在越来越少的自然资源上当然难度会越来越大,要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就是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促进农业发展的话,就必须要求农业转变增长方式,也就是要通过经营理念、经营手段等等方面的现代化,来改变这种传统的主要依靠外延扩张、增加资源投入来发展农业的道路;通过按照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来实现农业能够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渐进性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需要打一场“持久战”,需要付出不懈的艰苦努力。这里需要解决两个极端的认识问题:一个是“速胜论”,还有一个是“悲观论”。“速战速决论”认为建设新农村就是建几排漂亮的新房,修几条标准高的道路,这是对新农村建设内涵的片面的理解,肤浅的认识,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总要求,是新农村建设的纲领,强调的是农村经济建设、zz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的全面推进,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这些任务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而与“速胜论”相反的“悲观论”则认为我们的资源缺乏,新农村建设的指标太高,不可能实现。这个观点同样也是极端片面的,我们的资源缺乏不假,从耕地来说,农民人均一亩左右,而且耕地质量较低,但是我们从这些年来的实践中已经探索出许多的路子,例如:我市“生态富民小康”项目的发源地××村,从建设入手,发展“猪—沼—果—渔 灯”模式,一年增收XX元,使这个屯从XX年的农民人均收入1800元增加到XX年的近5000元,三年三大步,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产业选择对路,同时又不断增加科技含量,即使是很小的生产空间,也可以产业极大的经济效益。
我市农村的相对落后和发展不平衡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渐进性。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不同县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等。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论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这一历史性任务,包含着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在工作中,我们不能搞运动式,不能乱点火,乱刮风;不要搞工程式,不能大干快上,只有科学规划、重点突出,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稳定开展,扎实推进,经过十五年到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焕然一新、形神兼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在××这片土地上屹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