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2-11-23 12:52:04
省委、省政府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形势下,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专门召开这次人才工作会议,研究新形势下的人才发展战略和做好人才工作的重大举措,意义非常重大。刚才,同志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同志的讲话,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我省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大意义,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讲得非常全面,非常深刻,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贯彻同志讲话和这次会议精神,讲三点具体意见。
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同志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这次同志讲话精神,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尤其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认识。
第一,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准确把握人才的内涵。中央《决定》指出:“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zz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这一重要论述重实践、重贡献,重能力、重业绩,明确界定了人才的概念,为我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提供了理论依据。学习贯彻《决定》精神,要明确三点:一是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对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就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二是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三是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同志的讲话精神上来,加深理解、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内涵,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二,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科学的人才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把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地、辩证地、科学地看待人才。牢固树立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都是人才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第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现代化建设需要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科学的人才观,强调统筹兼顾各个层次、各个门类的人才需求,促进人才在地区、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组织中的合理分布,实现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人才的协调发展。关于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同志讲得非常全面,我不再重复。这里,主要讲一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这些年,我们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一定成效,但重学历、轻技能的偏见依然存在,高级技工匮乏、断档现象严重。目前,全省企业职工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的比重为6%,低于广东、江苏等发达省份,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相比差距更大。这种状况与我省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省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建设现代制造业强省的要求出发,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落实责任,抓出成效。高级技工培养主要靠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高级技工学校建设,不断完善以职业教育为基础、高级技工教育为依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企业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要重视和加强岗位培训,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发挥技能人才在生产一线的骨干作用。要搞好高职院校的职能定位,重点培养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技工、高级技工,杜绝职业院校不顾市场需求不断升格、培养人才雷同化的现象。要根据现实需要,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抓好实习基地建设,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争取到2011年全省年培养高级技工15万人以上,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的比重达到20%,形成一支规
二、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大力吸引外来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去年省委工作会议以来,全省各级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新时期、新阶段,我省人才工作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从国际竞争来看,人才资源已被视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西方发达国家在用好现有人才资源的同时,千方百计吸引发展中国家人才。从国内竞争来看,省际间人才争夺不断加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等地区经济发达、政策优惠、环境宽松、服务到位,对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有着我们不可比拟的优势。近几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增强了这些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据省人事厅提供的数字,“九五”期间,我省以年均递增%的速度流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949人。仅从报考研究生一项来说,XX年我省报考省外院校研究生的考生为32445人,省外报考我省的为3709人;XX年我省报考省外院校研究生的考生为42279人,省外报考我省的为5638人,从一个侧面说明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弱、流失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发展的重大问题。可以说,当前我省处于人才竞争的不利地位,优秀的人才引不进来,自己培养的还在大量流失,山东人才工作任务艰巨,形势逼人。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压力感,努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争夺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关于下一步全省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任务、措施等问题,同志讲得很明确,这里仅就最大限度地用好现有人才、千方百计吸引外来人才问题,补充几点意见。
第一,深化国有事业单位改革,让人才获得发展空间。从我省目前的人才状况来看,一方面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又有相当部分的人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潜力,科研人员等课题、等经费,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单位之间相对封闭,缺乏联合,相当多的科研人员没项目、没课题,存在着人才浪费现象。这在聚集了大量人才的固有科研事业单位尤为突出,其根本原因是管理体制陈旧、工作机制不活,还有不少的科研人员不熟悉依靠市场展示自己的才能。我们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加大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力度,打破“大锅饭”,创新体制和机制,放活科研单位,放活科研人员,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省属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已经多次研究修改,近期要抓紧出台,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本身的改革要抓紧动手,充分研究论证,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要改革分配制度,逐步将事业单位的岗位职务和利益分配通过竞争手段来实现,通过市场来实现科研成果的研发、转化。最大限度地鼓励行政事业单位的人才到经济建设第一线施展才华,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直接为社会服务。尽最大可能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人才的创造性,鼓励有条件的先富起来。
第二,鼓励创新,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才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培养,离不开艰苦的努力和奋斗,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个人来讲,要潜心学习和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既要尊重前人的劳动成果,又要做到与时俱进;作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来讲,要关心、爱护他们。要坚决克服嫉贤妒能的现象,鼓励创新;同时,要克服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思想,切实关心爱护他们,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要给予大力帮助。要始终给人才以创新和发展的信心和机会,让他们倍感关爱和鼓舞,让新思
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同志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这次同志讲话精神,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尤其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认识。
第一,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准确把握人才的内涵。中央《决定》指出:“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zz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这一重要论述重实践、重贡献,重能力、重业绩,明确界定了人才的概念,为我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提供了理论依据。学习贯彻《决定》精神,要明确三点:一是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对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就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二是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三是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同志的讲话精神上来,加深理解、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内涵,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二,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科学的人才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把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地、辩证地、科学地看待人才。牢固树立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都是人才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第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现代化建设需要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科学的人才观,强调统筹兼顾各个层次、各个门类的人才需求,促进人才在地区、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组织中的合理分布,实现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人才的协调发展。关于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同志讲得非常全面,我不再重复。这里,主要讲一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这些年,我们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一定成效,但重学历、轻技能的偏见依然存在,高级技工匮乏、断档现象严重。目前,全省企业职工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的比重为6%,低于广东、江苏等发达省份,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相比差距更大。这种状况与我省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省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建设现代制造业强省的要求出发,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落实责任,抓出成效。高级技工培养主要靠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高级技工学校建设,不断完善以职业教育为基础、高级技工教育为依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企业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要重视和加强岗位培训,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发挥技能人才在生产一线的骨干作用。要搞好高职院校的职能定位,重点培养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技工、高级技工,杜绝职业院校不顾市场需求不断升格、培养人才雷同化的现象。要根据现实需要,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抓好实习基地建设,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争取到2011年全省年培养高级技工15万人以上,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的比重达到20%,形成一支规
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艺精湛、作风过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二、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大力吸引外来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去年省委工作会议以来,全省各级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新时期、新阶段,我省人才工作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从国际竞争来看,人才资源已被视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西方发达国家在用好现有人才资源的同时,千方百计吸引发展中国家人才。从国内竞争来看,省际间人才争夺不断加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等地区经济发达、政策优惠、环境宽松、服务到位,对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有着我们不可比拟的优势。近几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增强了这些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据省人事厅提供的数字,“九五”期间,我省以年均递增%的速度流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949人。仅从报考研究生一项来说,XX年我省报考省外院校研究生的考生为32445人,省外报考我省的为3709人;XX年我省报考省外院校研究生的考生为42279人,省外报考我省的为5638人,从一个侧面说明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弱、流失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发展的重大问题。可以说,当前我省处于人才竞争的不利地位,优秀的人才引不进来,自己培养的还在大量流失,山东人才工作任务艰巨,形势逼人。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压力感,努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争夺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关于下一步全省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任务、措施等问题,同志讲得很明确,这里仅就最大限度地用好现有人才、千方百计吸引外来人才问题,补充几点意见。
第一,深化国有事业单位改革,让人才获得发展空间。从我省目前的人才状况来看,一方面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又有相当部分的人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潜力,科研人员等课题、等经费,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单位之间相对封闭,缺乏联合,相当多的科研人员没项目、没课题,存在着人才浪费现象。这在聚集了大量人才的固有科研事业单位尤为突出,其根本原因是管理体制陈旧、工作机制不活,还有不少的科研人员不熟悉依靠市场展示自己的才能。我们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加大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力度,打破“大锅饭”,创新体制和机制,放活科研单位,放活科研人员,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省属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已经多次研究修改,近期要抓紧出台,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本身的改革要抓紧动手,充分研究论证,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要改革分配制度,逐步将事业单位的岗位职务和利益分配通过竞争手段来实现,通过市场来实现科研成果的研发、转化。最大限度地鼓励行政事业单位的人才到经济建设第一线施展才华,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直接为社会服务。尽最大可能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人才的创造性,鼓励有条件的先富起来。
第二,鼓励创新,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才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培养,离不开艰苦的努力和奋斗,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个人来讲,要潜心学习和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既要尊重前人的劳动成果,又要做到与时俱进;作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来讲,要关心、爱护他们。要坚决克服嫉贤妒能的现象,鼓励创新;同时,要克服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思想,切实关心爱护他们,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要给予大力帮助。要始终给人才以创新和发展的信心和机会,让他们倍感关爱和鼓舞,让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