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局长述职报告
发布时间:2022-07-05 09:53:20
述 职 报 告区科技局局长 ***(2006年3月)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是2003年2月由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区科技局局长的。三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下,我谨记各位委员和代表的重托,充分发挥局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带领职工同全区科技工作者团结一心,努力奋进,顽强拼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突出科技创新和科普惠民两个重点,克服了我区科技基础落后、科技经费匮乏等困难,有力的促进了全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三年来,我区不仅以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四川省科普示范区”创建的成功,而且顺利通过了“四川省科技进步区”和“全国科技进步区”的考核;全区有两处科普画廊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画廊,并成功获得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资格。我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全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和区人大工作先进个人,公务员考核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可以说这三年是我局科技工作开拓创新的三年,也是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在科技、科普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等方面取得成绩最大的三年。下面,我将任职以来履行职责的情况汇报如下,请予评议。一、三年来的主要工作(一)刻苦学习,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科学决策能力我深知,一个人的学识是有限的,但求知的海洋是无限的,因此,三年来我始终坚持把学习摆在重要的位置,并带领全局干部职工以学习为先,通过建立每周星期五半天学习制度、人人自备学习笔记、月月交流学习体会等方式切实提高学习实效。一是加强zz学习,紧紧把握zz方向。方向明才能思路清,利用集体学习和业余学习时间,我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让自己的思想行动始终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强经济、法律、行政特别是各类科技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和领导决策水平,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努力使自己既是领导者,又是科技服务者,既是决策者,又是具体实践者。既重视科技政策的原则性,又结合青白江区科技发展的实际,边学边实践边写调研文章,不尚空谈,不图虚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大家,把全局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能动性都调动起来,学以致用,自觉为科技促进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年来,我撰写的《关于秸秆型蛋白质生物饲料的开发前景及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对德阳市黄连桥村“支部 协会”发展模式的学习和思考》、《发展无公害蔬菜,打造产业化龙头》、《我们向上海学什么》等理论调研文章,不仅在省、市有关刊物发表,还受到了相关领导的好评。(二)依法办事,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落实各项决议人大是监督依法行政的权利机关,因此落实好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是保证政府部门正常运行、稳定发展的基础。结合我区实际,三年来我认真完成了三项工作:一是2003年根据区人大的工作部署,努力做好《科普法》颁发实施一周年的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和人大代表视察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区人代会的决议,积极协调,使科普经费和科技三项费有了明显增加,并双双列入了财政预算,为顺利通过“四川省科技进步区”和“全国科技进步区”的验收创造了条件;二是把宣传落实科技法规作为依法行政的基础性工作来做,通过宣传媒体、科技讲座等对《科技进步法》、《专利法》等科技法规广为宣传。对区里统一组织的普法考试和公务员依法行政考试,我带头认真对待,要求全局职工积极备考,均取得了90分以上的好成绩;三是坚持每年对市、区在我区立项的科技项目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看结题报告,查实施效果,并邀请市局有关人员前来指导,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我区科技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违法、不违纪,不偏离资金使用方向。使科技局的工作和自己的决策始终合乎法律的规定,依照合法的原则进行。(三)履职尽责,努力提升工作形象和科技服务水平2003年我初到科技局时,全局10名工作人员,多年来拥挤在不到60平方米的两间办公室中,而且微机室、资料室、办公室、库房等也混为一体,办公条件简陋,设施落后,局内资产总和只有10多万元。全区有多少科技人员底子不清,有多少科技项目情况不明,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在2003年1月成都市关于科技工作先进区(市)县的通报(见成府发〔2003〕8号)中,19个区(市)县18个榜上有名,唯独没有青白江区,市、区领导追问落榜成因的重要批示件和电话一天之内我收到了8个,在此影响下,职工情绪更加低落,我深受刺激,暗下决心,一定要变压力为动力,奋起直追,尽快改变这一现状。一是想方设法,改善办公面貌。在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千方百计克服资金紧缺和办公场地难寻的重重困难,通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我局搬进了区信用联社五楼500平方米的新办公地址,并且添置了一体化打印机、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施,实现了人人有工作电脑,每个科室都有独立办公室的设想,改变了办公面貌落后的形象,当时的市科技局门生局长恰来我局视察工作,他看到后高兴地说:“这才象第一生产力的样子”。为了鼓励,他当场拍板给我局7万元科技专项资金建设青白江区科技网站,给了我们希望和信心。与此同时,我又适时提出了“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抓制度建设,规范办事程序;抓理论学习,强化服务质量;抓上岗培训,提高办事效率”的工作要求,并带头落实,全局职工精神振奋,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了质的改变。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市科技局的肯定,2003年3月,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将成都市第一家区(市)县知识产权局挂牌仪式放在青白江区,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不仅受到来自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领导的赞扬,而且为我在区科技局开好局、起好步,塑造良好的工作形象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二是摸清家底,建立科技人才数据库。为了有一个准确反映全区科技人员的资料,我主动联合人事局对全区专业技术人员构成情况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细致调查,形成了数据详实、分析透彻的“青白江区专业技术人员调查报告”,使我区科技人员的构成有了清晰的轮廓,为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发展科技人员的潜力,合理、科学地引进和使用人才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受到区领导的赞扬。在此基础上,我局建立了科技人员数据库,每年都要根据全区科技人员变动情况进行更新,始终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千方百计,积极做好科技服务。为及时获取信息,更好地为企业、为基层服务,2003年开始,我局对全区15个乡镇、23家科技型企业全部实行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包干到人的做法,规定每人每年到乡镇、企业调研分别不少于5次,认真做到工作上门、信息上门、服务上门。同时,我们积极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咨询决策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创办了青白江科技网站、《科技研究》和《科技信息》,加强了科技局与科技顾问团、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利用三下乡、知识产权日和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科技咨询培训、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服务等项工作,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活力。三年来我们共编发《科技信息》和《科技研究》46期,举办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技术培训班160期,培训和受教育面3万人次以上,分发《非典型肺炎的预防》、预防禽流感、反对迷信、倡导科学生产生活的各类科技宣传图片、资料、宣传品万册(套),培育了大批农业技术骨干和企业技术人员,涌现出了一批科技企业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科技对外合作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我们的帮助下,目前已有21家企业与对口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产、学、研”联系。(四)牢记宗旨,扎实推进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班子团结,合作共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是一个单位出战斗力和生产力的前提。因此,我历来十分重视“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一是注重队伍建设,增强领导班子战斗力。在班子建设方面,我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议事决策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协调机制,增强了班子的整体合力。在党的建设方面,我认真履行党组书记的职责,较好完成了保先教育等党建工作任务。在队伍建设方面,我既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又有所改革创新,坚持了竞争上岗、业务学习培训、大胆提拔使用的竞争机制,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二是注重制度建设,增强机关工作活力。三年来,我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依法行政和自身建设的大事来抓。先后出台并两次修订了3个局机关规章制度。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机关行政管理规定》、《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办法》等有关工作、后勤管理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机关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增强了机关工作的活力。局机关党支部2005年被区委组织部评为五好机关党支部,班子民主测评得分全部为100分。三是注重廉洁自律,增强自身影响力。首先,我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认真带头执行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做好。其次,我注重正确行使职权,在科技计划立项、财务审批、干部使用等重大问题上坚持集体领导,依法行政,不独断专行。特别是科技计划立项坚持实行专家评审和集体决定最后公示的制度,使科技项目资金使用尽量科学化、规范化。财务管理上开源节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崇尚节约,阳光操作,把节约的经费都用来添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科技服务设施,短短三年,我局的固定资产增至30多万元,比我初到时翻了一番多。再次,我注重从严要求自己,洁身自好,从无收受红包礼金和吃拿卡要等现象发生,在招待、用车、福利等方面也不搞特殊化,在勤政方面从实际出发,不仅没有休过公休假,节假日还常常加班加点。三年来,局班子团结稳定,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五)突出创新,努力构建科技工作新格局和推动经济发展我坚持以科技计划实施为载体,以科技项目申报为重点,突出科技创新。2003——2005年,我们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8项,实施12项,实施高新技术产品15个,争取引进资金2200多万元,其中争取到位无偿科技研发资助资金100多万元;共组织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42项,科技经费投入200多万元,其中重点项目22个,资金136万元。一是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三年来,共组织申报并经市科技局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家,产品12个,民营科技企业达到36家,累计产值达到52亿多元,出口创汇5600多万美元,使我区科技创新的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全区共获得科技进步奖58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6项,市级39项)。以天保石化、科华重轴、巨石集团、中德制辊、威达焊研等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的雏形已基本形成。中德制辊的大型高速低浆造纸、薄膜用辊子的开发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科华重轴的三种全密封轴承和中厚板轧机轴承经国家经贸委组织专家鉴定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天保石化通过实施专利战略,不仅得到中小企业担保贷款500万元,而且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产品已畅销伊朗、乌兹别克、巴基斯坦等国家。到2005年底,全区专利授权已达247件,其中发明专利45件,实用新型专利91件,外观设计11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