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一年来述职报告
我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主持乡党委的全面工作,负责制定乡党委的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落实市委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政府及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党委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立足本乡实际,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脚踏实地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组织和人民交给的工作任务。可以说,2004年经济有所发展,社会有所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有所提升,党的建设有所加强,人和政通,社会稳定。
一、带班子,强队伍,提高党委执政能力。
党委是全乡经济和事业发展的核心,党委班子的建设如何,直接影响着事业发展,自从做党委书记以来,始终把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的思路,团结带领班子成员进行和谐、紧张、有序的工作。一年来,党委能够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倾听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班子成员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团结班子成员一道开展工作,我和班子成员能够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重大问题坚持做到集体研究决定,从而激发和调动了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党委的执政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促进了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抓经济、促发展,加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2004年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关键性一年,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结合本乡实际,夯实基础,全力抓好各业生产,有利地引导、推动了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体表现为“六新”。
“六新”:即种植业调整有“新”进展;精品牧业发展水平有“新”提高;招商引资有“新”成效;劳动输出人数有“新”增加;民营经济有“新”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有“新”进步。
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入世的需要,我们积极而稳妥地调整和优化了种植业结构,做到了“减、稳、增、发”,即减少普通玉米面积,稳定大豆面积,增加水田面积,开发红椒、烤烟生产。2004年,普通玉米面积降至5000公顷,优质水稻面积达3000公顷,优质大豆面积达5000公顷,红干椒面积达70公顷,烤烟面积7公顷,其它作物面积达550公顷。经济作物占整个耕地面积的23%,比上一年增加10%。在种植业调整上主要抓了“引导、寻求、服务”三项工作。“引导”就是引导农民转变种植观念,形成了以高效益,高收入为主的种植观;“寻求”就是帮助农民寻找新的订单种植项目,04年仅新义、永付、卡路三个村就与新义禾丰米业签订绿色水稻2000公顷;全乡与洮南信诚食品有限公司签订红干椒种植面积70公顷;与五棵树金源淀粉签订马铃薯收购合同200公顷。“服务”就是帮助农民解决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资金、技术、销售等实际问题。2004年共为椒户、薯户协调贷款20余万元,举办干椒、农都乐技术推广培训班6余次,培训农民达1万余人。
2004年,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以品种改良和流通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我乡畜牧业的发展。全乡有各类专业户达380户,黄牛发展到2万头,生猪发展到6万头,其中三元杂交猪占50%以上,禽类总数达到100万只,新建牧业小区3个,全乡牧业小区达到12个。
一年来,党委把始终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全乡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转变招商方式,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圆满地完成了市委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2004年,全乡全年劳务输出总人数达万人。
年初,乡党委将民营经济的发展纳入各级组织的岗位责任制,引导更多的个体私营企业主进行生产经营,全乡共发展民营经济户1237户,其中工业751家,农业97家,商饮服务、运输、建筑业376家。完成总产值5250万元。安置从业人员3568人,占全乡劳动力的15%以上,固定资产额达到了3500万元。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推动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农民办实事、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党委书记,我的使命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树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竭尽全力地在抓好党的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快速发展。到任后,始终把社会事业的发展作为我和党委工作的重点,研究确定了“三通、一改、两发展”的奋斗目标,并组织党委一班人积极组织实施,一年来,在全乡各级干部的努力下,在全乡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1、修桥铺路,解决农民的“富”。“要想富,社会要进步,必须先修路”,路是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最基础的农业基础设施,要加速经济发展,加快农村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步伐,必须修好桥,铺好路。2004年,全乡共筹措资金近千万元,修桥涵72座,其中修完了困难较大、问题较多的泗清桥一座。铺水泥路9条公里,铺红砖路8条公里,一年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修桥铺路,不仅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04年全乡实现人均收入4,200元。
2、打井清淤,解决农业的“脉”。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想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的土地收入,实现旱田水浇,必须解决水的问题。2004年,筹措资金70万元,钻符合标准机井32眼,加上原有的井灌溉水田面积3,000公顷后,我们乡共解决水的土地达4,200公顷,约占全乡总面积的三分之一。2004年,全乡累计投资45万元,投工54,000个,动用土方15万立方米,清理排水沟9条,维修排涝干渠3条。有利地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的增加。
3、投资兴教,解决农民的“素”。
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改善人文环境,必须重视教育工作,改善办学条件,减轻学生负担,为子孙后代办实事。2004年全乡共投入教育资金132万元。为中小学维修校舍180平方米,新建教学楼2300平方米,为中学、中心校修建围墙等;投资万元为中学,新上两个微机室,全乡共购买60台微机。为全乡17所小学新上了远程教育。
4、兴建沼气,解决群众的“燃”。
以“四位一体”为特点的沼气工程被称为“改造农民生活质量的一次革命”。今年,全乡新上沼气示范村一个,沼气池入户60个。
三、抓党建、增活力,保障经济和社会各业协调发展。
党的建设是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快速发展的保障,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的、系统的工程,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在思想建设方面,组织全乡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2004年各基层党组织采取不同形式,集中学习多次,党委专门邀请市委党委老师到我乡集中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一次,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
在组织建设方面,一是抓党员队伍建设,2004年全乡共发展新党员24名,壮大了党员队伍,充实了新鲜血液;二是抓村总支班子建设,按照干部管理办法,和市委“两推一驯工作的要求,对全乡18个村总支进行全面考核,调整村总支班子4个,调整干部25人,村总支书记、村长一肩挑比例达90%以上,在选任村组干部工作中,党委做到了“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贤”,严格按《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办事,做到了“能者上,庸者下”,坚决杜绝了“买官、要官”的现象,推进了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年轻化进程。使村总支班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在作风建设方面,党员干部做到了身体力行,踏实工作,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市委的要求,积极开展了“一推双带”活动,全乡党员干部带头发展以红椒为主的产业58人。
四、既自律、又他律,树立良好公仆形象。
古训告诫我和我的同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党委要想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作为党委书记的我,必须做到,既自律,又他律。自律就是按党章和准则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最主要的是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我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决不能把手中的权力当做为所欲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深知“喝量酒,花赃钱,早晚是脖的道理,记劝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能,而畏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一醒世明言是对为官者廉洁从政的告诫。我也知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基本上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在重大问题的决策我始终坚持“三公”,即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实施“阳光工程”,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他律一是接受其他领导和同事批评与监督,二是严格要求班子成员和基层党员干部。一年来,能够按照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要求,即认真接受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的批评和监督,又能严格要求其他成员和基层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按照《党章》和《准则》的要求,加强对班子成员和村总支书记管理教育,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做到了“有报必查,有查必果,违规必究”,无一例压案不查,瞒案不报的案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乡共查处违纪案件13件,处分违纪党员13人。全年党委班子和村总支书记无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发生。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党组织的要求,与人民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干部群众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经济结构不优,发展不快等问题。我个人仍存在着学习不够,决策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强,对自己仍有要求不严现象等,以上问题和不足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总之,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全乡上下求真务实,拼搏奋斗的一年,如果说取得了一些成绩,那是全乡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说我个人起了一些作用,那也是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理解和支持的结果。在新的一年中,我将进一步努力,以积极进取的意识,饱满的工作热情,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谋富民之策,行富民之举,真正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勤奋工作。
以上报告请同志们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