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位置:首页 > 范文 > 个人简历

我国研究生质量下滑 出路何在?

发布时间:2024-08-12 15:09:50
去年全国掀起一股教育改革的大讨论,在国务院有关机构发布“医改基本不成功”的结论后,《中国青年报》先后发表了《反思医改之后期待教改自省》、《可以说“教改基本不成功”吗?》,《中华工商时报》随后也刊登出《这串数据能否让教育部坦承教改失败?》的文章。 大部分人都认为中国教育改革失败了。2005年8月29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点名批评8个省在贫困学生助学贷款方面做得不好,2006年2月22日,发改委曝光8所学校乱收费问题,又将教育改革的讨论推向高潮。看病难、买房难、上学难如今成了老百姓心头的三块心病。中国的教育改革到底处于什么情况,如何解决上学难的这块心病,记者采访了几位教育界的人士,其中一位在教育界扎实工作30余年,但却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同志所阐述的观点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研究生教育质量太差

“中国的博士研究生不能增多,硕士研究生增长速度要降下来,本科生的增长可以保持。”这位人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道。

据教育部公布,2006年全国研究生考试的报名人数达到127万,比去年增加了10万人,创历史新高,如此大规模的“考研大军”令人瞠目结舌。截至2005年,研究生扩招规模年递增的速度平均超过了26.9%。不过这位人士却不以为然,以前在校研究生数量是18万,现在已经达到80万,他说这个数量不算多。但最主要的是现在的研究生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一个是研究生本身的质量不行,如果质量不高,数量再多也没有用。另外,研究生教育是需要条件的,其中,研究生教育要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第二,要有合格的导师;第三,要有足够的科研项目和经费。

他说,跟国外比起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是个大问题,而研究生的质量好坏,又关系到我国科研开发、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

他认为,我国的博士研究生教育更差。第一我们的博士是读书读出来的,而不是做科研项目;第二博士生导师水平有限,自己肚子里没货色,有些老教授也不行,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加上带的学生太多,学生的指导非常有限,自然教学质量不高,而衡量一所大学的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师资队伍;第三,缺少经费,博士研究生论文没有新东西,弄虚作假,抄袭,导师要求也不严格。他说看到一些博士论文感到很痛心,不仅没有任何创新,连最基本的书写也极差,且文章表述不清。

针对目前各个高校规定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他认为,这不是办法,比如文科和工科研究生,发论文特别难,记者是学新闻系专业,他还拿记者打比方,他说新闻学,要创新一个理论就特别难,还有医学,发表论文也特别难,现在有很多医学博士不会给病人看病,所以学文的不一定要出论文。不能为了论文而写论文,比如新闻系研究生,不一定要写出论文,只要多出一些好文章就行了,而且会比论文有用得多。这主要也是因为导师自己肚子里没有货色。

但对研究生考核没有一个标准也不行,不看论文不行,但光看论文也不行。

我国自费硕士研究生每年的学费大概在1万元左右,如此高的费用,使得有些研究生必须举债或者在外兼职赚钱,贴补生活费用。针对这种情况,他认为,从本科直接读研的硕士研究生不应该自己交学费,应该导师付学费,在职研究生可以自己付学费。因为收费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他说,到了研究生阶段,学生不应该为学费发愁,导师要有经费,没有课题、没有经费的导师就不要带学生。

他认为,中国研究生教育有一系列的问题,从学位点的评审,如哪些学校能设博士点、硕士点、到导师的水平问题,再到研究生到底应该怎么教育等等,一系列都存在问题。有的导师水平根本不能带学生,研究生中有句流行语是“有水平的没时间,有时间的却没水平”,还有的高校则过分追求设置硕士点、博士点,扩大学校影响力。

大学生就业需要各方多想办法

追求充分就业是政府四大宏观经济目标之一,而如今掌握专业知识的大学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很多大学生在待业。每年春天,择业的高峰期,都会听到大学生就业难的无奈感叹。

这位人士指出,对于研究生,毕业后的去向应该是两个,一个科研机构,另一个当教师。现在很多事业机关引进博士研究生,这本身就是不对的,博士进机关发挥不了作用,另外还有院士的就业也存在问题,院士本应该搞科研,却让他去当行政主管。整个社会的用人观念被扭曲了,造成了很多人才浪费。

很多人考研只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好工作就是待遇高、拿钱多。他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好工作呢?对于研究生来说,好工作就是能够在学术方面做出成就。

如今任何一场招聘会上,大部分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的文凭要本科以上,到底什么叫科学用人,什么叫人才,他说不是光看文凭,而是按岗位需要,谁能胜任就谁干。

他指出,现在社会上的用人机制导致大量工作岗位被不能胜任的人霸占,高校教师队伍1400万,科研机构有1000多万,加起来共有3000多万,而高校教师队伍中,博士只占20%-30%,硕士生也可以到高校或者高中任教。现在各类研究机构的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称职的,但是短期内却不能辞退,这样就没有空缺的岗位,自然造成研究生就业难,他认为这是政策设计者的问题。

他认为不能把扩大招生和就业难联系在一起,据教育部统计,2003年全国国内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达到1900万人,其中在校大学生1400万,他说这不算多,中国14亿人口,100个人中才有一个大学生,增加大学生数量,可以提高人口质量,发展知识经济,可以减缓就业。

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学生都往大中城市挤,据国家“十五”重点课题“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统计,在大中城市就业的毕业生为70.7%,在县城和乡镇工作的大学生占27.4%,在农村的为1.9%。他说,现在小县城里根本养不起大学生。有的学校说缺老师,但是却有不少是代课老师,按照国家规定,一个正式老师的工资一个月最少6、7百,而代课老师价钱便宜,每月给1、2百就够了,这同时就促使大学生挤破头也要到大中城市找工作。

教育的核心是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他认为,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培养人,古人对教育的解释是要传道、授业、解惑,其根本功能是教人如何做人做事,要培养人格、人品、原则、精神、是非观和爱好等等。而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做人,只为了争权、争利、争名、争钱。

清华大学大四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狗熊事件,复旦大学在读研究生张亮将猫作为发泄渠道,虐杀30多只猫等骇人听闻的事件反映了当代部分中国大学生存在道德观的缺失、精神世界的贫乏的危机。

他说教育产业化是最要不得的,办教育不能搞市场经济。教育产业化的这股风气是一个最令人忧虑的问题。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可以说教育公平就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或前提。讲社会公平,每个人有受教育的权利才是公平,这位人士指出,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因为家境贫穷而放弃读书的机会,从而毁掉了一生,这还叫社会公平吗?

据了解,2004年中国教育的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79%,而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在1985年的平均水平就达到5.2%,发达国家是5.5%,发展中国家是4.5%。他说,现在我国正在研究加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在“十一五”期间将提高到4%,希望能逐渐减少贫困学生失学。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范文相关阅读

范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