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重压之下大学生“连环赶考”公务员
发布时间:2019-08-20 20:51:53
苏州大学文学院的杨波(化名)最近一直在赶场考试。年前,他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考试,幸运地获得了面试机会。春节刚过,他就赶到北京,待了一个星期,进行了面试、复试的笔试以及体检。从北京返回河北家中只待了两天,他又马上坐火车返校报名参加江苏省的公务员考试。3月20日,他还要参加河北的公务员考试。“确实很累,像赶场一样。”杨波苦笑着说,“国家公务员的竞争实在太激烈,我不敢确定自己能否被录取。”
“首考中央,再赶沿海,最后回家”
像杨波这样连环考公务员的高校毕业生不在少数。不过,赶奔的方向一般却有比较固定的“路线图”。
杨波今年一口气报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江苏省公务员、河北省公务员3个公务员考试。“听师兄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会更规范透明。目前我在江苏读书,我家在河北,而且3场考试时间也不冲突,所以这几个地方的公务员我都报了。考上一个就是胜利。”杨波这样解释他报考多场公务员考试的原因。“首考中央,再赶沿海,最后回家。”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的王河说,“我觉得中央国家机关考试透明度高一些,而且国家机关一般都在北京,待遇也比较好。考广东是因为那边公务员待遇比较好。要是两个都考不上,就考家里的,毕竟本乡本土的总会有些优势。”
中国青年zz学院的王琪同学已经考了两次公务员,目前正在复习准备考家乡青岛的公务员。“中央机关的职位竞争实在太激烈,我没有通过,北京是个资格考试,现在只获得了证书,我目前已经把宝押在青岛了。”王琪说。
中国政法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陈璐老师介绍:“在就业压力这么大的前提下,学生的头脑都很灵活,他们往往会先考国家公务员,再考虑北京上海沿海发达城市的公务员,最后在家有些资源可以利用的情况下,会再报考家乡城市的公务员。”“现在条件好一些的毕业生即将进入国家公务员的政审阶段,但是他们还是没有放弃地方选调生等公务员考试。学生们都希望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青年zz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孙兰芳说。
“除了公务员,我别无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连环赶场”考公务员的毕业生比较集中在传统冷门的文科专业和政法类院校。因为像历史、哲学这样的冷门文科专业在就业的时候选择面很少,而政府机关却是接收这些专业毕业生的“大户”。“我们这个班一半同学都报了公务员,最少的也报了两个地方。大家都是连着考。”河北大学中文系的蒋丽说,“现在找工作太难了,尤其是我们中文专业。而公务员有很多职位招收中文系的毕业生,所以大家都想报考,多报一个就多一个机会。”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尤其是文科类专业,因此,大量招收中文、法律等专业毕业生的政府机关成了众多学子追逐的目标。
苏州大学中文系大三的胡晨颖说:“我的英语不太好,考上研究生可能性不大。大三的时候我就想好了,对于我们学中文的来说,公务员是好的工作了。”
孙兰芳说:“我们学校很多专业都是和政府部门实际需求靠的比较近的,比如zz学与行政管理,社会工作等,很多学生都有以后从政的打算,这就决定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考公务员,在目前公务员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会多报几个地方,来提高成功率。”
“成本肯定考虑过,但是,整条长江都喝下去了,还在乎这一瓢吗?”
摆在这些赶场考公务员的毕业生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就业的成本。据了解,公务员报名费用各个地方不太一样,但都在50元上下。考生在赶场过程中的交通、住宿等费用才是最大的一笔开销。但是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似乎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能得到一份好工作,而不是省下几百元钱。“成本肯定是考虑过,但是这个应该算是长线投资,要等到后期才有回报。”中国青年zz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白晓明认为。
中国青年zz学院的王哲考虑过回报的问题。在他看来,“首先,这是获得户口的最佳途径;其次,公务员的社会福利很好,中国人讲究的是官本位思想,认为当了公务员后,一生衣食不愁,光宗耀祖;还有,不考公务员,我们做什么?现在找工作的人这么多。最重要的一点,以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来看,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很难会被解雇,类似于从前的铁饭碗。这样的回报比起付出的成本就小很多了。”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郑亮说:“成本肯定考虑过,但是,整条长江都喝下去了,还在乎这一瓢吗?各种费用多了,就没感觉了。找工作嘛,没办法,无所谓合算不合算,一个好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家在西部农村的中国传媒大学的陈亮说:“赶场考试确实对我有些困难。但毕竟这是一次很好的竞争机会,总不能等在学校里什么都不做吧,我会通过当地的同学朋友解决住宿问题,自己承担一些报名和交通费用。确实有压力,但是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暂时的压力还是可以承受的。”(车辉、杜晓)
来源:中国青年报
“首考中央,再赶沿海,最后回家”
像杨波这样连环考公务员的高校毕业生不在少数。不过,赶奔的方向一般却有比较固定的“路线图”。
杨波今年一口气报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江苏省公务员、河北省公务员3个公务员考试。“听师兄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会更规范透明。目前我在江苏读书,我家在河北,而且3场考试时间也不冲突,所以这几个地方的公务员我都报了。考上一个就是胜利。”杨波这样解释他报考多场公务员考试的原因。“首考中央,再赶沿海,最后回家。”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的王河说,“我觉得中央国家机关考试透明度高一些,而且国家机关一般都在北京,待遇也比较好。考广东是因为那边公务员待遇比较好。要是两个都考不上,就考家里的,毕竟本乡本土的总会有些优势。”
中国青年zz学院的王琪同学已经考了两次公务员,目前正在复习准备考家乡青岛的公务员。“中央机关的职位竞争实在太激烈,我没有通过,北京是个资格考试,现在只获得了证书,我目前已经把宝押在青岛了。”王琪说。
中国政法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陈璐老师介绍:“在就业压力这么大的前提下,学生的头脑都很灵活,他们往往会先考国家公务员,再考虑北京上海沿海发达城市的公务员,最后在家有些资源可以利用的情况下,会再报考家乡城市的公务员。”“现在条件好一些的毕业生即将进入国家公务员的政审阶段,但是他们还是没有放弃地方选调生等公务员考试。学生们都希望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青年zz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孙兰芳说。
“除了公务员,我别无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连环赶场”考公务员的毕业生比较集中在传统冷门的文科专业和政法类院校。因为像历史、哲学这样的冷门文科专业在就业的时候选择面很少,而政府机关却是接收这些专业毕业生的“大户”。“我们这个班一半同学都报了公务员,最少的也报了两个地方。大家都是连着考。”河北大学中文系的蒋丽说,“现在找工作太难了,尤其是我们中文专业。而公务员有很多职位招收中文系的毕业生,所以大家都想报考,多报一个就多一个机会。”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尤其是文科类专业,因此,大量招收中文、法律等专业毕业生的政府机关成了众多学子追逐的目标。
苏州大学中文系大三的胡晨颖说:“我的英语不太好,考上研究生可能性不大。大三的时候我就想好了,对于我们学中文的来说,公务员是好的工作了。”
孙兰芳说:“我们学校很多专业都是和政府部门实际需求靠的比较近的,比如zz学与行政管理,社会工作等,很多学生都有以后从政的打算,这就决定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考公务员,在目前公务员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会多报几个地方,来提高成功率。”
“成本肯定考虑过,但是,整条长江都喝下去了,还在乎这一瓢吗?”
摆在这些赶场考公务员的毕业生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就业的成本。据了解,公务员报名费用各个地方不太一样,但都在50元上下。考生在赶场过程中的交通、住宿等费用才是最大的一笔开销。但是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似乎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能得到一份好工作,而不是省下几百元钱。“成本肯定是考虑过,但是这个应该算是长线投资,要等到后期才有回报。”中国青年zz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白晓明认为。
中国青年zz学院的王哲考虑过回报的问题。在他看来,“首先,这是获得户口的最佳途径;其次,公务员的社会福利很好,中国人讲究的是官本位思想,认为当了公务员后,一生衣食不愁,光宗耀祖;还有,不考公务员,我们做什么?现在找工作的人这么多。最重要的一点,以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来看,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很难会被解雇,类似于从前的铁饭碗。这样的回报比起付出的成本就小很多了。”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郑亮说:“成本肯定考虑过,但是,整条长江都喝下去了,还在乎这一瓢吗?各种费用多了,就没感觉了。找工作嘛,没办法,无所谓合算不合算,一个好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家在西部农村的中国传媒大学的陈亮说:“赶场考试确实对我有些困难。但毕竟这是一次很好的竞争机会,总不能等在学校里什么都不做吧,我会通过当地的同学朋友解决住宿问题,自己承担一些报名和交通费用。确实有压力,但是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暂时的压力还是可以承受的。”(车辉、杜晓)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