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位置:首页 > 范文 > 个人简历

求职方式多元化“黑职介”日渐消亡

发布时间:2019-08-25 04:44:47
数量为零!这是今年节后劳动监察部门接到的有关“黑职介”投诉情况的统计。

这一情况实在出人意料。每年这个时候,由于春节过后劳动力市场供需两旺,“黑职介”往往趁机浑水摸鱼,坑害求职者。然而,无论是记者从劳动部门了解的信息,还是实地调查的情况,都没有发现“黑职介”在活动

求职旺季,“黑职介”为何消失得无影无踪?记者就此进行调查。

调查

“黑职介”难觅踪影

市区泉秀街新车站附近、义全街是“黑职介”的“老根据点”。花样百出的骗术和“灵活的”应对部门检查的办法,使这里成为了不少求职者上当受骗、媒体频频曝光的场所。

然而,连日来记者暗访发现,这些地方的“黑职介”都不见了。义全街一家“黑职介”点如今是一家餐饮店在经营,新车站附近一家“黑职介”点也变成了小食杂店,在新车站阅报栏附近转悠的“某企业招工人员”也少了很多。

部门

市场整顿重点转移

“黑职介”哪儿去了?记者随后采访了有关部门。

“节后至今,劳动监察大队还未接到有关‘黑职介’的投诉,在节后劳动力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中,也没有发现‘黑职介’在活动。”市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黄天凭说。

“‘黑职介’的逐渐消亡无论是对求职者、用工单位,还是部门来说,都是一件好事。”黄天凭告诉记者,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劳动部门不再将打击“黑职介”作为市场整顿的重点之一,而将重点放在规范企业招工上,连日来通过执法人员进工业园区、进企业宣传检查,督促企业招聘前向员工明确企业的各类规章制度,招聘时按规定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等,引导求职者正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方面。

求职者

工作更加放心

“黑职介”的消失,最开心的莫过于求职者了。但许多求职者都表示,即使“黑职介”存在,他们也不会轻易上当,因为现在有了众多的求职渠道可供选择。

日前,记者在泉州市人才市场碰到了正向一家外贸公司投简历的小戴。小戴刚从市区某中专毕业。当记者问到她会不会通过中介找工作时,小戴笑了:“‘黑职介’骗人的事听过不少,收费又高,我们同学都怕被骗,现在免费的招聘会这么多,还可以通过网络投递简历,没有必要送上门让‘黑职介’宰。”

小戴告诉记者,虽然没有工作经验,工作比较不好找,但从今年正月初八开始市区各类招聘会就没断过,各地人力资源市场都定期不定期地举行招聘会,而且分类越来越细,有毕业生专场、退役士兵专场,最近听说还有女性专场,有时市区一天有好几场招聘会,她赶招聘会都赶不过来。加上入驻招聘会的企业,主办方都会对其进行审查,是有资质、有诚意想的招聘企业,找工作也比较放心。

小戴说,她的很多同学都选择参加招聘会找工作,此外网上求职、短信求职的方式也颇受欢迎。

分析求职多样化冲击“黑职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劳动部门加大对“黑职介”的打击力度外,求职市场日趋开放、多元是“黑职介”逐渐消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市就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各种以招聘会为主的劳动力市场平台越来越多,各级各类人才市场招聘会不仅在求职高峰期举办,平时也定期举办。同时,随着网络求职、短信求职等的兴起,求职方式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求职者面临更多的机会,而既没有保障、收费又高的“黑职介”也越来越没有了市场。

在求职者中,初来乍到的外来务工人员是“黑职介”眼中的“肥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我市用工环境的不断改善,不少外来工都通过老乡以“人带人”的方式找工作。同时,由于本市劳动力紧缺,工人都成了“香饽饽”,企业纷纷通过开展对外劳务协作关系,赴外省招工,零散的外来务工人员很少,通过“黑职介”找工作的更少,失去“客源”的“黑职介”没有了生存的土壤,便逐渐委顿。

专家供需信息通畅是根本

就此,记者采访了华侨大学人力资源系主任张向前。张向前表示,“黑职介”并不是自然消亡,而是劳动力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

张向前分析,“黑职介”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双方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信息沟通渠道不顺畅。前几年劳动力市场还不成熟,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公共劳动服务机构和招聘会不多,供需双方缺少直接沟通的机会,求职者四处碰壁,企业也苦于招不到工人。“黑职介”于是乘虚而入,凭借对供需双方有一定的了解,以“短期内找到好工作”为由欺骗迫切想找到工作的求职者,特别是缺少经验的毕业生和出来乍到的外来务工人员,牟取暴利。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日趋多元化,求职方式也越来越多样,缺少生存条件的“黑职介”开始逐渐消亡。要彻底铲除“黑职介”,除了政府要加大打击力度,提高“黑职介”的生存成本外,最根本的是保障供需双方信息沟通的顺畅,如通过增加各类人才招聘会、建立健全各级劳动力市场、政府组织招工等多种渠道,为供需双方创造更多直接面对面的机会。(黄宝阳、陈晓东)

来源:泉州晚报

范文相关阅读

范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