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局助理工程师个人业务总结
发布时间:2024-08-03 20:11:47
自评聘助理工程师以来,我主要从事公路工程机械维修、保养、管理工作,历任公路局机械队副队长、队长、机务科副科长、科长等职,现任公路局副局长。几年来,我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围绕新形势下公路工程对机械化程度的新要求,按照以需要为前提,高利用率为标准,实现效益最大化为目的,重点围绕机务管理、机械化施工组织、安全生产、工程机械融资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
一、开拓创新,做好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已经成为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同时机械设备的数量和技术含量大量增加,这给机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来,我正确选用机械自身的运转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从只注重设备的技术管理,实物形态管理向意识形态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转换,以经济效益、工作效益为中心,为提高本单位经济效益服务。本着客观上管理好、微观上搞活的原则,形成了集使用、保养、维修、经营管理为一体的新体制。
(一)设备的购进
近几年来,随着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设备的购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备的购进过程中,我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是设备购进前进行必要的技术性、经济性论证,充分了解设备的机械性能、可靠性、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和工程适用范围,结合市场状况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考察购置设备的必要性,预测成本回收的时间,以及它带来的经济效益;掌握同种设备的不同报价,货比三家,使投资合理。二是设备购进时充分考虑了生产状况和设备发展。如我局XX年购置稳定土厂拌设备时,按当时工程需要购买每小时产量300吨容积式称量的厂拌设备即可满足使用要求,但我考虑到将来等级公路施工对厂拌设备产量和质量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因此,建议购置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电脑计量WCQ500路基料拌合站,从而满足了日后高等级公路对物料称量、物料级配和产量的要求。目前,我局机械设备资产总值已达到4000余万元,是10年前的30多倍,且配套成龙,性能先进,已全面具备了承接高等级公路施工的能力。几年来,我参与主持了本单位所有大型机械设备的考察、选型、购置、安装和调试工作,且一次试机成功率达100%。
(二)设备的使用
机械设备的正确合理使用是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它不仅是完成机械化施工任务的保证,而且是减少机械磨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降低机械运行和保养费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使用管理中,我坚持了人机固定的原则,做到“三定”即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制,一机多人的大型机械,实行机长负责制。要求机械操作手对机械做到四懂:懂结构、懂性能、懂原理、懂用途,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操作机械时做到四不准:不准超温、不准超压、不准超速、不准超负荷。同时,对施工现场机械进行动态监控、维护。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施工管理人员的指挥,正确操作,按规定使用,尊重科学,充分发挥机械效能,保证作业质量,做好施工配合,对于施工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可能引起危险事故的指挥,操作人员有权拒绝。要求机械现场管理人员“四到场”,即机械管理到场,机械检查到场,机械工作协调到场,机械故障处理到场,使机械管理横到边、纵到底。同时,实行了机械监理制度,机械监理人员深入施工现场,监督操作、修理人员正确使用、保养、维修机械设备。从而保证了机械的正确、合理使用,保证了施工质量。
在做好设备技术管理的同时,加强了对设备的经济管理,坚持以设备经济效益管理为中心,以综合效益率为最高目标。机械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所拥有的设备资产值,制定年上缴金额。机械队实行单机单车核算制度,以成本、工作量、机械技术状况、盈余额为主要考核指标,与工资分配直接挂钩,实行按劳取酬的结构工资制。单机单车的经济核算方式,克服了以小单位整体经济核算出现的各机械收支不平衡、责任不到门、业绩不到人的诸多弊端,使每台机械的收入和支出明细化,并以此衡量经济效益,考核驾驶操作人员的工作业绩。通过单机单车核算的落实,充分发挥了人才、技术、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调动了驾驶操作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了操作人员一专多能、精益求精。
按照“对内为主、对外为辅,先内后外、内外有别”的原则,建立了内部租赁制度和外部租赁制度,积极开拓内外两个市场,在确保内部施工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对外出租设备,走出了一条“以租养机、靠机创利”的新路子。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我查寻了相关规定,制定了《内部台班费用定额》、《外部租赁台班费用定额》、《租金核算管理细则》、《租赁合同管理细则》等,绘制了设备租赁动态分布图、租赁经济分布图等。对租赁期较长的给予一定优惠,并随行就市及时调整租赁价格,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近几年来,我局设备利用率均保持在65%以上,设备有效利用率90%以上,对外租赁累计收入400余万元。
(三)设备的保养,维修与改造
做好保养、维修工作是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关键。我在实践中认识到,传统的“定期保养、强制维修”制度存在很大缺点,重点是不重视日常保养和维修的经济效果,于是,积极探索新的保修模式,逐步建立了“状态监测、强制保养、视情修理”的新模式。强化了班前、班中、班后的日常保养工作,实行了日常保养状况奖惩制度,设备维修人员实行计件工资制和维修质量负责制。定期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视情维修。并积极探索新的维修方法,如:一台XX年购置的T-230推土机采用康明斯NT-855发动机缸套,每半年就要因穴蚀而更换,我主张采用零件换位法,在缸套运行一段时间后转动90°重新安装,有效地延长了使用寿命。采用新的保修模式后,我局每年的维修费减少了15%-45%,故障发生率减少了65%,大大提高了机械完好率,延长了机械使用寿命。其间,我共主持或指导了设备的大修20余台次,其中较大型技术改造4次。一是1995年对西安产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除尘部分和燃烧部分进行了改造,在旋风除尘的基础上制造加装了水除尘系统,变烧柴油为烧重油,既节约了燃料消耗费用,又解决了粉尘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若按利用率60%计算,一年可节约资金5-6万元。二是1996年对市公路局淘汰近10年的德州产14/16吨压路机进行了修复改造,变操纵杆式转向为方向盘式转向,变机械式转向操纵为全液压式转向操纵,节约资金万余元,至今使用良好,得到了市公路局及原生产厂家的较高评价。三是1997年参与了对Parker-M356沥青拌和机计量系统的改造试验。从信号放大器后的电路中直接引出电信号,然后通过比例电路进入PLC(可编程控制器)。这样,可以方便地使用硬件来调节数模比例。该系统改造后能对每一锅料的各种集料、沥青和粉料配合情况作分类贮存。当有废料出现时,能自动报警。防止废料进入成品仓,保证了出料质量。该系统目前运行状况良好。四是1998年对山东建筑机械厂生产的WCQ200稳定土厂拌设备进行了改造,加大了搅拌锅电机,改造了供料系统,加大了骨料供应量,使设备产量由200t/h增大到300t/h,同时把粉料计量改为螺旋称称量方式,并且直接进入拌锅,使计量更加精确,从而使该设备在等级公路中允许使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机务统计工作
机务统计工作是从机械设备采购至报废为止,贯穿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记录。在工作中认真收集了各种原始资料,做好了设备的建帐立卡工作,设备的交接、使用、保养维修记录,大、中修记录、折旧费记录、轮胎更换、机械运转记录等齐全完整,统计台帐使我们掌握了机械设备的一切管理与使用情况,为考核机械设备技术性能和效益提供了依据。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进而提高机械设备的投资效益。
(五)做好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机械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
机械设备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寿命长短,同时影响工程的进度与质量,从而影响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而提高机械管理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是管好用好设备的关键。在实践中,首先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从制度上对操作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提高每一位操作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激发他们饱满的劳动热情。其次,加强了从业人员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在人员素质方面,进行了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了操作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爱岗意识。在业务培训方面,几年来,先后对机械管理人员、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了技术培训。一是深入施工现场,随时随地向操作人员传授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日常保养知识。针对操作人员对机械具有的相当的感性认识,我在培训过程中,不是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以实为实,以使用、保养的现场演示来加深操作人员的理解,从而使操作人员在保养好机械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施工作业。二是在施工淡季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机械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的重点是学习各种机械知识,包括机械构造、液压与液力传动、电气路等。通过学习使他们对机械设备的构造、原理等有了理性的认识,以便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深化,同时使他们不断接受新知识,适应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与发展。三是加强了对修理人员的培训,积极选派综合素质较高的修理人员到设备生产厂家和大型修理厂进行理论实践学习,以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适应机械设备技术更新的需要。近几年来,我不但自己参加了长沙交通学院在职研究生学习,而且举办了8期培训班,共培训各类机械从业人员400余人次。
(六)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机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设备使用中的安全预防是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在安全管理方面,我按照“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以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机务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机械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三是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与机械操作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义务和责任,使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责任到人。四是制定安全目标考核制度,通过安全检查、评比和奖惩来提高机械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和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五是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管力度,重点是公路施工和公路养护现场机械作业的安全管理,加强设备的检查和保养,杜绝设备带病运转,严防“三违”现象,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近几年来,我局无一例机械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二、机械化施工组织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充分认识到,用工程机械施工,并不等于就实现了施工机械化,机械施工与机械化施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不同概念。公路机械化施工是以机械为主组织生产,机械化程度是用机械完成的工程量与全部工程量的百分比值来体现,机械使用费已是工程成本中仅次于材料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没有先进的科学管理,机械越多,浪费也会越大,只有把机械管理与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紧密结合,在“化”字上下功夫,才能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先后参加了京沪高速泰化段、104国道、220国道、105国道、环湖西路、龙麻路、曲菏高速公路、省道331线、省道250线、省道255线等公路工程建设,完成工程量亿元,平均机械化施工程度达%。在施工中我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机械化施工管理。
一、开拓创新,做好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已经成为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同时机械设备的数量和技术含量大量增加,这给机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来,我正确选用机械自身的运转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从只注重设备的技术管理,实物形态管理向意识形态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转换,以经济效益、工作效益为中心,为提高本单位经济效益服务。本着客观上管理好、微观上搞活的原则,形成了集使用、保养、维修、经营管理为一体的新体制。
(一)设备的购进
近几年来,随着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设备的购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备的购进过程中,我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是设备购进前进行必要的技术性、经济性论证,充分了解设备的机械性能、可靠性、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和工程适用范围,结合市场状况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考察购置设备的必要性,预测成本回收的时间,以及它带来的经济效益;掌握同种设备的不同报价,货比三家,使投资合理。二是设备购进时充分考虑了生产状况和设备发展。如我局XX年购置稳定土厂拌设备时,按当时工程需要购买每小时产量300吨容积式称量的厂拌设备即可满足使用要求,但我考虑到将来等级公路施工对厂拌设备产量和质量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因此,建议购置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电脑计量WCQ500路基料拌合站,从而满足了日后高等级公路对物料称量、物料级配和产量的要求。目前,我局机械设备资产总值已达到4000余万元,是10年前的30多倍,且配套成龙,性能先进,已全面具备了承接高等级公路施工的能力。几年来,我参与主持了本单位所有大型机械设备的考察、选型、购置、安装和调试工作,且一次试机成功率达100%。
(二)设备的使用
机械设备的正确合理使用是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它不仅是完成机械化施工任务的保证,而且是减少机械磨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降低机械运行和保养费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使用管理中,我坚持了人机固定的原则,做到“三定”即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制,一机多人的大型机械,实行机长负责制。要求机械操作手对机械做到四懂:懂结构、懂性能、懂原理、懂用途,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操作机械时做到四不准:不准超温、不准超压、不准超速、不准超负荷。同时,对施工现场机械进行动态监控、维护。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施工管理人员的指挥,正确操作,按规定使用,尊重科学,充分发挥机械效能,保证作业质量,做好施工配合,对于施工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可能引起危险事故的指挥,操作人员有权拒绝。要求机械现场管理人员“四到场”,即机械管理到场,机械检查到场,机械工作协调到场,机械故障处理到场,使机械管理横到边、纵到底。同时,实行了机械监理制度,机械监理人员深入施工现场,监督操作、修理人员正确使用、保养、维修机械设备。从而保证了机械的正确、合理使用,保证了施工质量。
在做好设备技术管理的同时,加强了对设备的经济管理,坚持以设备经济效益管理为中心,以综合效益率为最高目标。机械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所拥有的设备资产值,制定年上缴金额。机械队实行单机单车核算制度,以成本、工作量、机械技术状况、盈余额为主要考核指标,与工资分配直接挂钩,实行按劳取酬的结构工资制。单机单车的经济核算方式,克服了以小单位整体经济核算出现的各机械收支不平衡、责任不到门、业绩不到人的诸多弊端,使每台机械的收入和支出明细化,并以此衡量经济效益,考核驾驶操作人员的工作业绩。通过单机单车核算的落实,充分发挥了人才、技术、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调动了驾驶操作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了操作人员一专多能、精益求精。
按照“对内为主、对外为辅,先内后外、内外有别”的原则,建立了内部租赁制度和外部租赁制度,积极开拓内外两个市场,在确保内部施工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对外出租设备,走出了一条“以租养机、靠机创利”的新路子。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我查寻了相关规定,制定了《内部台班费用定额》、《外部租赁台班费用定额》、《租金核算管理细则》、《租赁合同管理细则》等,绘制了设备租赁动态分布图、租赁经济分布图等。对租赁期较长的给予一定优惠,并随行就市及时调整租赁价格,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近几年来,我局设备利用率均保持在65%以上,设备有效利用率90%以上,对外租赁累计收入400余万元。
(三)设备的保养,维修与改造
做好保养、维修工作是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关键。我在实践中认识到,传统的“定期保养、强制维修”制度存在很大缺点,重点是不重视日常保养和维修的经济效果,于是,积极探索新的保修模式,逐步建立了“状态监测、强制保养、视情修理”的新模式。强化了班前、班中、班后的日常保养工作,实行了日常保养状况奖惩制度,设备维修人员实行计件工资制和维修质量负责制。定期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视情维修。并积极探索新的维修方法,如:一台XX年购置的T-230推土机采用康明斯NT-855发动机缸套,每半年就要因穴蚀而更换,我主张采用零件换位法,在缸套运行一段时间后转动90°重新安装,有效地延长了使用寿命。采用新的保修模式后,我局每年的维修费减少了15%-45%,故障发生率减少了65%,大大提高了机械完好率,延长了机械使用寿命。其间,我共主持或指导了设备的大修20余台次,其中较大型技术改造4次。一是1995年对西安产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除尘部分和燃烧部分进行了改造,在旋风除尘的基础上制造加装了水除尘系统,变烧柴油为烧重油,既节约了燃料消耗费用,又解决了粉尘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若按利用率60%计算,一年可节约资金5-6万元。二是1996年对市公路局淘汰近10年的德州产14/16吨压路机进行了修复改造,变操纵杆式转向为方向盘式转向,变机械式转向操纵为全液压式转向操纵,节约资金万余元,至今使用良好,得到了市公路局及原生产厂家的较高评价。三是1997年参与了对Parker-M356沥青拌和机计量系统的改造试验。从信号放大器后的电路中直接引出电信号,然后通过比例电路进入PLC(可编程控制器)。这样,可以方便地使用硬件来调节数模比例。该系统改造后能对每一锅料的各种集料、沥青和粉料配合情况作分类贮存。当有废料出现时,能自动报警。防止废料进入成品仓,保证了出料质量。该系统目前运行状况良好。四是1998年对山东建筑机械厂生产的WCQ200稳定土厂拌设备进行了改造,加大了搅拌锅电机,改造了供料系统,加大了骨料供应量,使设备产量由200t/h增大到300t/h,同时把粉料计量改为螺旋称称量方式,并且直接进入拌锅,使计量更加精确,从而使该设备在等级公路中允许使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机务统计工作
机务统计工作是从机械设备采购至报废为止,贯穿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记录。在工作中认真收集了各种原始资料,做好了设备的建帐立卡工作,设备的交接、使用、保养维修记录,大、中修记录、折旧费记录、轮胎更换、机械运转记录等齐全完整,统计台帐使我们掌握了机械设备的一切管理与使用情况,为考核机械设备技术性能和效益提供了依据。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进而提高机械设备的投资效益。
(五)做好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机械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
机械设备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寿命长短,同时影响工程的进度与质量,从而影响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而提高机械管理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是管好用好设备的关键。在实践中,首先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从制度上对操作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提高每一位操作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激发他们饱满的劳动热情。其次,加强了从业人员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在人员素质方面,进行了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了操作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爱岗意识。在业务培训方面,几年来,先后对机械管理人员、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了技术培训。一是深入施工现场,随时随地向操作人员传授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日常保养知识。针对操作人员对机械具有的相当的感性认识,我在培训过程中,不是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以实为实,以使用、保养的现场演示来加深操作人员的理解,从而使操作人员在保养好机械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施工作业。二是在施工淡季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机械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的重点是学习各种机械知识,包括机械构造、液压与液力传动、电气路等。通过学习使他们对机械设备的构造、原理等有了理性的认识,以便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深化,同时使他们不断接受新知识,适应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与发展。三是加强了对修理人员的培训,积极选派综合素质较高的修理人员到设备生产厂家和大型修理厂进行理论实践学习,以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适应机械设备技术更新的需要。近几年来,我不但自己参加了长沙交通学院在职研究生学习,而且举办了8期培训班,共培训各类机械从业人员400余人次。
(六)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机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设备使用中的安全预防是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在安全管理方面,我按照“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以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机务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机械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三是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与机械操作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义务和责任,使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责任到人。四是制定安全目标考核制度,通过安全检查、评比和奖惩来提高机械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和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五是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管力度,重点是公路施工和公路养护现场机械作业的安全管理,加强设备的检查和保养,杜绝设备带病运转,严防“三违”现象,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近几年来,我局无一例机械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二、机械化施工组织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充分认识到,用工程机械施工,并不等于就实现了施工机械化,机械施工与机械化施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不同概念。公路机械化施工是以机械为主组织生产,机械化程度是用机械完成的工程量与全部工程量的百分比值来体现,机械使用费已是工程成本中仅次于材料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没有先进的科学管理,机械越多,浪费也会越大,只有把机械管理与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紧密结合,在“化”字上下功夫,才能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先后参加了京沪高速泰化段、104国道、220国道、105国道、环湖西路、龙麻路、曲菏高速公路、省道331线、省道250线、省道255线等公路工程建设,完成工程量亿元,平均机械化施工程度达%。在施工中我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机械化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