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毕业生有了就业档案 记录择业就业过程
发布时间:2019-08-31 05:32:24
大学生在校四年有学习、心理和诚信档案不少见,临到毕业再建一份就业档案,这在全国尚不多见。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北京高校已开始为毕业生建立就业档案,详细记录其择业、就业过程,促进了就业。
眼下,首都师范大学2400多名本科毕业生全都拥有了自己的就业档案。据了解,该档案一般在学生临近毕业时建立,记录下毕业生的姓名、性别、专业、学历、联系方式、毕业去向、择业就业过程等信息。有了这份档案,就业指导老师就能随时与毕业生联系。据悉,在有的高校,班主任、辅导员还依据就业档案,每月和毕业生谈一次心,帮他们解决遇到的择业、就业问题,并将这些情况记入就业档案中。首师大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说,毕业生有了就业档案后,学校在不定期与毕业生联系的过程中,能及时了解学生就业后的心态、需求,为毕业生提供相应帮助。同时,学校也能从用人单位获得反馈信息,掌握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最新要求,及时调整就业指导方向和工作重点。
据悉,一些学校还把就业档案与毕业生追踪调查结合起来,使“死”档案变成“活”的信息渠道。一些学校就毕业生五年之内的工作情况展开了追踪调查,为分析毕业生就业心态、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提供基本依据。
今年,许多高校在建立就业档案的同时,也将就业指导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等形式,使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在学生入校之初,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教育,帮助他们确立发展目标;高年级时,转而侧重就业心理、求职能力、择业技巧和就业政策等方面的指导;临近毕业时,力争做到“一对一”指导,引导毕业生合理定位,降低就业期望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均派专人分几路到全国各地走访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毕业生。同时各校充分发挥供需主渠道作用,加大了校内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选会”的力度,有条件的学校都不止一次举办校级招聘会。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说,自今年1月市教委出台《关于做好2005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以来,各高校逐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截止到今年7月7日集中办理就业手续结束,北京地区普通高校149491名毕业生开始走上工作岗位,全员初次就业率达%。(景远)
来源:北京考试报
眼下,首都师范大学2400多名本科毕业生全都拥有了自己的就业档案。据了解,该档案一般在学生临近毕业时建立,记录下毕业生的姓名、性别、专业、学历、联系方式、毕业去向、择业就业过程等信息。有了这份档案,就业指导老师就能随时与毕业生联系。据悉,在有的高校,班主任、辅导员还依据就业档案,每月和毕业生谈一次心,帮他们解决遇到的择业、就业问题,并将这些情况记入就业档案中。首师大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说,毕业生有了就业档案后,学校在不定期与毕业生联系的过程中,能及时了解学生就业后的心态、需求,为毕业生提供相应帮助。同时,学校也能从用人单位获得反馈信息,掌握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最新要求,及时调整就业指导方向和工作重点。
据悉,一些学校还把就业档案与毕业生追踪调查结合起来,使“死”档案变成“活”的信息渠道。一些学校就毕业生五年之内的工作情况展开了追踪调查,为分析毕业生就业心态、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提供基本依据。
今年,许多高校在建立就业档案的同时,也将就业指导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等形式,使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在学生入校之初,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教育,帮助他们确立发展目标;高年级时,转而侧重就业心理、求职能力、择业技巧和就业政策等方面的指导;临近毕业时,力争做到“一对一”指导,引导毕业生合理定位,降低就业期望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均派专人分几路到全国各地走访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毕业生。同时各校充分发挥供需主渠道作用,加大了校内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选会”的力度,有条件的学校都不止一次举办校级招聘会。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说,自今年1月市教委出台《关于做好2005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以来,各高校逐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截止到今年7月7日集中办理就业手续结束,北京地区普通高校149491名毕业生开始走上工作岗位,全员初次就业率达%。(景远)
来源:北京考试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