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征文4号作品往事如烟
发布时间:2019-08-25 03:37:33
教师节征文4号作品往事如烟
李花朵朵报春归
海浪滔滔燕高飞
森森柳木吐新绿
乃是北国春景晖
小园牡丹催芍药
猪豚满圈戏相追
尾尾炊烟飘清野
巴山无雨***(后三字记不准了,不敢枉撰,且略)
乍一看,谁都会把这首诗当成一幅春景图,实际这是一首骂人的调侃之作,作者是我中学时的语文老师张**。
张老师辞世十多年了,工作之余,我常常想起他。他是一个很随和的人,脸上总是挂着笑意,高中三年,几乎没见他发过脾气。那时侯,我们最喜欢上的就是语文课,喜欢他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更喜欢他在正课讲完后的那些古往今来的闲谈。曾有人批评他上课不严肃,但他教的语文课成绩总是全校最好的,别人也就无话可说。
现在想来,张老师的语文课确实不够严肃,按平常的眼光看来,甚至有些“出格”。那时侯,琼瑶和金庸、古龙的那些爱情、武侠小说正风靡校园,学校明令禁止我们看这些书,但同学们私下里偷偷摸摸的仍读的津津有味。在一节语文课上,张老师用了十几分钟讲完正课后,和我们大谈琼瑶、金庸小说,重点是我们没看过的。人物、情节、结局,他几句话就概括的清清楚楚。最后,他对我们谈了他对这些小说的评价:琼瑶小说里的人物是“职业恋爱者”,金庸、古龙小说里的人则是“职业打架者”。在这节课后,我们饶有兴趣的带着张老师的这些话再去读那些小说,不由得佩服他评论的透彻、到位。从那时开始,我们再读这类小说,也就由痴迷转而变为带着一种审视的眼光去读,开始学会用心去读任何书,读完后学着作出自己的评价。
有同学偶然知道了一个消息:张老师是市里为记者、通讯员而办的培训班的兼职教师。在一节语文自习课上,我们“戳穿”了这个秘密,要求他给我们也上节正经的“写作课”,张老师欣然应允。那次,他侵占了我们一节活动课的时间,连着讲了一个多小时,我至今记忆由心的有两段话,一是他给写作下的“定义”:把你想说的话写到纸上,把语言文字变成书面文字;一是他引用的古人的话,大意是文章以“气”为主,要作文,先“养气”。前者使我在心里把作文由功课变成了一件像吃饭、穿衣一样随意的事,但也有负面影响,我由此养成了一个随手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习惯,很少用心思去布局谋篇,真正的“随笔”。后者于我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文先做人。
我们曾想看他写过的东西,被他拒绝了,只是在给我们讲藏头诗时,曾举过上面那首作例子,是他读初中时,和一个同学开玩笑的。我从心里佩服他,一首“骂人”的东西也能写的这么雅,就默记了下来。
在衣着上,张老师很随意,却并非不修边幅。那时侯,大部分男教师都西装革履,惟有他,除了夏天一件深灰色短袖上衣外,其余时间总是那套干净整洁的深灰色中山装,领口寄得严严实实。三年里,我们只见他穿过这两件衣服,同学们心里少不得疑问。在毕业时的联欢会上,我们向他提出了关于他穿衣方面的“质疑”,张老师丝毫没觉得难堪,只淡淡一笑:“别人在镜子前打领带的时间,我能看好几页书呢。”
在我中学毕业后的第二年,张老师因肝癌弃世,那年,他还不到四十岁。
十几年过去了,好多任课教师和同学的名字我都记不准了,张老师的音容笑貌,却一直栩栩如生的印在我脑子里。2003/09-05
李花朵朵报春归
海浪滔滔燕高飞
森森柳木吐新绿
乃是北国春景晖
小园牡丹催芍药
猪豚满圈戏相追
尾尾炊烟飘清野
巴山无雨***(后三字记不准了,不敢枉撰,且略)
乍一看,谁都会把这首诗当成一幅春景图,实际这是一首骂人的调侃之作,作者是我中学时的语文老师张**。
张老师辞世十多年了,工作之余,我常常想起他。他是一个很随和的人,脸上总是挂着笑意,高中三年,几乎没见他发过脾气。那时侯,我们最喜欢上的就是语文课,喜欢他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更喜欢他在正课讲完后的那些古往今来的闲谈。曾有人批评他上课不严肃,但他教的语文课成绩总是全校最好的,别人也就无话可说。
现在想来,张老师的语文课确实不够严肃,按平常的眼光看来,甚至有些“出格”。那时侯,琼瑶和金庸、古龙的那些爱情、武侠小说正风靡校园,学校明令禁止我们看这些书,但同学们私下里偷偷摸摸的仍读的津津有味。在一节语文课上,张老师用了十几分钟讲完正课后,和我们大谈琼瑶、金庸小说,重点是我们没看过的。人物、情节、结局,他几句话就概括的清清楚楚。最后,他对我们谈了他对这些小说的评价:琼瑶小说里的人物是“职业恋爱者”,金庸、古龙小说里的人则是“职业打架者”。在这节课后,我们饶有兴趣的带着张老师的这些话再去读那些小说,不由得佩服他评论的透彻、到位。从那时开始,我们再读这类小说,也就由痴迷转而变为带着一种审视的眼光去读,开始学会用心去读任何书,读完后学着作出自己的评价。
有同学偶然知道了一个消息:张老师是市里为记者、通讯员而办的培训班的兼职教师。在一节语文自习课上,我们“戳穿”了这个秘密,要求他给我们也上节正经的“写作课”,张老师欣然应允。那次,他侵占了我们一节活动课的时间,连着讲了一个多小时,我至今记忆由心的有两段话,一是他给写作下的“定义”:把你想说的话写到纸上,把语言文字变成书面文字;一是他引用的古人的话,大意是文章以“气”为主,要作文,先“养气”。前者使我在心里把作文由功课变成了一件像吃饭、穿衣一样随意的事,但也有负面影响,我由此养成了一个随手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习惯,很少用心思去布局谋篇,真正的“随笔”。后者于我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文先做人。
我们曾想看他写过的东西,被他拒绝了,只是在给我们讲藏头诗时,曾举过上面那首作例子,是他读初中时,和一个同学开玩笑的。我从心里佩服他,一首“骂人”的东西也能写的这么雅,就默记了下来。
在衣着上,张老师很随意,却并非不修边幅。那时侯,大部分男教师都西装革履,惟有他,除了夏天一件深灰色短袖上衣外,其余时间总是那套干净整洁的深灰色中山装,领口寄得严严实实。三年里,我们只见他穿过这两件衣服,同学们心里少不得疑问。在毕业时的联欢会上,我们向他提出了关于他穿衣方面的“质疑”,张老师丝毫没觉得难堪,只淡淡一笑:“别人在镜子前打领带的时间,我能看好几页书呢。”
在我中学毕业后的第二年,张老师因肝癌弃世,那年,他还不到四十岁。
十几年过去了,好多任课教师和同学的名字我都记不准了,张老师的音容笑貌,却一直栩栩如生的印在我脑子里。200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