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七大举措力促大学生就业 推出待业保险制度
发布时间:2024-08-15 03:16:32
2月13日,记者从省毕业办获悉,今年全省毕业生总量将达到16万人以上,比2004年增加万人,就业难度增大。为力促大学生就业,我省推出七大举措。
建立大学生待业保险等制度。结合辽宁的实际情况,重点解决政策实施中的薄弱环节和症结,逐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探索建立大学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待遇补偿制度、大学生待业保险制度以及自主创业风险资助制度等。
拓展毕业生到基层的就业空间。尽快建立县级人民政府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通力合作的有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拓展毕业生到基层的就业空间。明确各市、县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和工作重点,建立信息需求登记制度和市场反馈机制,加强三大市场的协作和发展,加快就业工作信息化进程。
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尽快建立起以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公益性、示范性、专业性和多功能的主市场为龙头,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为主体,区域协作和校际协作市场为补充,与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有效链接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进程,完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登记、收集、汇总、发布等工作。
建立大学生实习创业基地。尽快出台并实施辽宁省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方案,使之成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实习和创业活动的项目集散地、师资培训基地、典型培育基地和创业企业孵化基地。
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今年全省各高校和各市地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将全部建成,并与省级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互连,实现网上办公、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拓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到“十五”末期,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将完善学生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和自主创业,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本地或异地就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宣传。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更新就业观和创业观。(田丹)
来源:沈阳日报
建立大学生待业保险等制度。结合辽宁的实际情况,重点解决政策实施中的薄弱环节和症结,逐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探索建立大学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待遇补偿制度、大学生待业保险制度以及自主创业风险资助制度等。
拓展毕业生到基层的就业空间。尽快建立县级人民政府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通力合作的有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拓展毕业生到基层的就业空间。明确各市、县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和工作重点,建立信息需求登记制度和市场反馈机制,加强三大市场的协作和发展,加快就业工作信息化进程。
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尽快建立起以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公益性、示范性、专业性和多功能的主市场为龙头,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为主体,区域协作和校际协作市场为补充,与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有效链接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进程,完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登记、收集、汇总、发布等工作。
建立大学生实习创业基地。尽快出台并实施辽宁省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方案,使之成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实习和创业活动的项目集散地、师资培训基地、典型培育基地和创业企业孵化基地。
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今年全省各高校和各市地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将全部建成,并与省级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互连,实现网上办公、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拓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到“十五”末期,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将完善学生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和自主创业,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本地或异地就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宣传。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更新就业观和创业观。(田丹)
来源:沈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