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公司面试经验:让微软看看我的“拳头”
发布时间:2024-08-27 10:59:30
周炜,本市某名牌高校理科冷门专业毕业生,目前供职于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和他一拨进咨询业的,大多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周炜在他们那届毕业生里也算小有名气:不少大公司的面试名单上,都有他的名字。而最让大家跌眼镜的,是周炜几次“另类”的面试经历———“他怎么运气那么好……”
去微软实习给他们看我的“拳头”
早在毕业前1年半,周炜就铁了心想进咨询业谋职,可他学的专业离咨询业相差十万八千里,“当时我想,唯一的办法就是能拿出点跟人家不一样的经历,用它‘敲门’,才会有奇迹发生。”正好这时微软到学校召开招聘实习技术支持工程师宣讲会,他便跃跃欲试———人家可是《财富》评出的第二大受人尊敬的公司!而排在第一位的通用电器公司,周炜已经在那里兼职过一段时间了。
我知道微软的“生日”
微软那次在复旦、交大、浙大和南大总共才招30个实习生,还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我的技术水平倒还过得去,但和这些人竞争起来,肯定不占优势。
对于那些感兴趣的宣讲会,我都会从自己储备的资料库里找出有关的背景资料,这次也不例外——什么微软全世界有多少员工啦,微软的“生日”啦,比尔·盖茨提出的第一个远景目标啦……我能倒背如流。至于技术上的问题,我并不担心:人家有人家的优势,我也有自己的长处嘛!
那天宣讲会开始没多久,微软的人力资源经理搞了个“智力提问”:“哪位知道微软的‘生日’?”我大喜,立即举手回答,奖品是件微软T恤衫。后面的问题我全知道答案,看着我再次举得高高的手,经理想了一下,还是把话筒递给了另一个学生。
宣讲会结束后,我马上套上T恤,挤到那个经理身边去投简历。和我聊了一会儿,或许是觉得我身上的激情很对微软胃口,她对我说:“要是等会儿的考试你没过,也可以来找我。”哇,好大一颗定心丸!
T恤证明我的实力
宣讲会结束后立即笔试,之后是5轮面试,当天就会知道结果。我从宣讲会现场出来,没直接去考场,而是回到寝室,打开电脑上网——刚才开会时听微软技术中心的总经理提到过一种最新的编程语言,叫XML。对此我虽有所耳闻,但一直没弄明白,趁着还没轮到考试,先临时抱佛脚,搞搞清楚再说。要不然,问题搁在心里总有点痒。
大致浏览了一篇介绍XML的英文文章后,我赶紧冲到教室考试。这时,离开考只剩几分钟了。考卷第一部分是很简单的排列组合题和一些微软很喜欢出的IQ题,还有一部分是些IT概念题,比如微软在.net之前还提出过什么概念。这种题目当然难不倒我——《计算机世界报》我都看了好多遍了,IT界的潮流动向我早就烂熟于心。中间一部分是编程题,我轻松解出第一道,却卡在另一道上,直到交卷我也没想出肯定的办法,只好凭感觉写了几句充数。
交卷时,那个监考的微软工程师先是一愣:“你怎么会有这件衣服?”原来,我身上的这件T恤只有他们员工才有资格穿,“外人”轻易没法弄到。我把刚才拿到T恤的“光荣经历”和盘托出,他的态度立即变了:“那你别走,帮我统计面试人数吧。”我的那张卷子他看也没看,就直接交到面试考官手里了。
XML我不会,但我能学会
我的面试被排在晚上9点半。进门时,考官正在“逼问”一个计算机系的小姑娘“WindowsNT系统的安全性”。小姑娘红着脸,一问三不知。我灵机一动,想起1998年在一个惠普公司的讲座上听到过这个问题的答案,所以一轮到我,我就对考官说:“你刚才问的那个……我知道。”听我滔滔不绝地讲了一遍,考官挥挥手:“你过了。”哈,要是他问别的,说不定我也答不上来。
最搞笑的是第二轮面试。考官问我对什么感兴趣,对了,刚刚才“磨”好的那把“枪”,这回可以派上用场了,我立即说:“我对XML很感兴趣!”考官一听,对我也“感”上了兴趣:“那你说说看。”我这个人有个优点,越是紧张,思路越清楚。当下,我把刚看过的那篇文章背了个八九不离十,什么XML的原理、XML的好处、XML的应用前景……考官听得津津有味。完了,他让我用XML写个算法,这下我只好老实交代:“我只知道原理,但我不知道具体怎么写。但给我时间学,就没有问题。”也许看我不是学计算机的,居然能那么“快速”地了解最尖端的技术,考官笑了一笑,放我过了关。
接下来的面试倒没法“耍花招”。有一关气氛还相当紧张:要你当场用C语言编一段程序,考官就坐在对面瞪着你。我埋头画了5分钟草稿,考官却觉得我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写了一段新的给我看。看了他的方法,我不服气地追问了几句,直到心服口服才罢休。也许正是这点帮了我——他觉得我有求知欲,反正这关我也过了。
最后一轮,考官很严肃地问了我不少个人情况,我便把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辉煌过去”一一道来:小学那会儿在少年宫学过编程,中学的时候在中关村搞过电脑……眼见聊得分外投机,我的心渐渐宽了下来。谁知最后,考官板着脸说:“咱们什么都不用说了,你技术不够强。”我一下子愣了,辛辛苦苦冲到最后,就这么被“毙”了?一时还真不知如何应对,他却微笑起来:“你通过了……”我拿到offer时,已经是深夜12点半。后来我才知道,微软那次招的30个人里,只有我是非技术专业的。在微软做了一段时间后,我猜想,当初考官舍弃不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要了我,可能是因为我身上有微软喜欢的地方:好奇,热情,有闯劲……
到某咨询公司谋职“捡”来一个面试机会
周炜现在工作的这家公司,当年连第一轮面试机会都没给他——人力资源部在筛选简历时就把他剔了出去。当时周炜挺委屈的,他成绩不差,社会活动不少,实习经历也拿得出手……“想来想去,大概人家是对我的专业‘感冒’。你想,同等条件下,人家是觉得选经济专业毕业生‘保险’,还是选我呢?”
正好这家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到周炜的学校开过宣讲会,他恰好记得对方的名字。打电话过去,小姐很合作地把电话转了进去。周炜先找到秘书,她说这事不归她管。再找经理,人又不在,只能电话留言。怎么留话才最能打动对方呢?周炜想了想,决定把在GE和微软做过实习生的事情搬出去,并特意强调他考进微软时,是唯一一个非技术专业的学生,“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次面试机会。”
到了中午,对方给周炜打来了电话。“那个电话打了将近1个小时,他很详细地问了我的实习情况———感觉就像是一次针对简历发问的面试。”谈完了,对方告诉他:“这件事情我暂时无法决定,但今天我会答复你的。”
……忐忑不安地等到下午3点钟,对方秘书打来电话,通知周炜第二天去面试。
向著名咨询公司提问在宣讲会上“闹事”
这个故事是和周炜同届毕业的一个管理学院学生告诉记者的,他并不认识周炜,却口若悬河地说:“我们那届有个很‘牛’的家伙,在某著名咨询公司的宣讲会上‘闹过事”。
说“闹事”夸张了点,但周炜确实在会上向对方发了难:“第一,我发现贵公司北京来的经理,都是一口浓重的京腔,而上海office的同事都是上海长大的,那么台下像我这样的外地学生是不是都可以走了?第二,台上的女同胞们都是本科毕业后直接进公司的,男同志好像都出国拿了MBA,那么台下的男本科生和高学历的女生是不是也可以走了呢?第三,贵公司1999年收入的增长率是20%,而第2年虽然也有大幅增长,但速度放慢了不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周炜一问出口,“我们台下马上有点乱了。大家都想,这小子还真够‘拽’的!不过,人家也确实被他抓了把柄……”这时,上海分公司的一个员工出来辩解:“我们有很多员工,今天来的只是一小部分,不代表全部。”但周炜还是没松口:“据我所知,贵公司总共只有30几个员工,今天就来了20个,三分之二啊!”
现场短暂地静了一下,大家都在看“好戏”——咨询巨头该怎么对付这个“愣头青”?这时,那位带京腔的经理拿过话筒,说了句让全场哗然的话:“我们可以考虑给你一个面试机会。”
据周炜说,他当时并不是想让人家下不来台,“我觉得就是有问题啊,要是不问明白,稀里糊涂被刷掉了都不知道……”因为提问太“tough”(棘手),周炜误打误撞拿了个面试机会,“但也因为这点,最后一关被对方刷掉了。”据说,他当时找出人家几个月前做过的一篇访谈,挑了几个刺去“质问”,结果对方不吃这一套。“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这种处理方式的。”
去微软实习给他们看我的“拳头”
早在毕业前1年半,周炜就铁了心想进咨询业谋职,可他学的专业离咨询业相差十万八千里,“当时我想,唯一的办法就是能拿出点跟人家不一样的经历,用它‘敲门’,才会有奇迹发生。”正好这时微软到学校召开招聘实习技术支持工程师宣讲会,他便跃跃欲试———人家可是《财富》评出的第二大受人尊敬的公司!而排在第一位的通用电器公司,周炜已经在那里兼职过一段时间了。
我知道微软的“生日”
微软那次在复旦、交大、浙大和南大总共才招30个实习生,还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我的技术水平倒还过得去,但和这些人竞争起来,肯定不占优势。
对于那些感兴趣的宣讲会,我都会从自己储备的资料库里找出有关的背景资料,这次也不例外——什么微软全世界有多少员工啦,微软的“生日”啦,比尔·盖茨提出的第一个远景目标啦……我能倒背如流。至于技术上的问题,我并不担心:人家有人家的优势,我也有自己的长处嘛!
那天宣讲会开始没多久,微软的人力资源经理搞了个“智力提问”:“哪位知道微软的‘生日’?”我大喜,立即举手回答,奖品是件微软T恤衫。后面的问题我全知道答案,看着我再次举得高高的手,经理想了一下,还是把话筒递给了另一个学生。
宣讲会结束后,我马上套上T恤,挤到那个经理身边去投简历。和我聊了一会儿,或许是觉得我身上的激情很对微软胃口,她对我说:“要是等会儿的考试你没过,也可以来找我。”哇,好大一颗定心丸!
T恤证明我的实力
宣讲会结束后立即笔试,之后是5轮面试,当天就会知道结果。我从宣讲会现场出来,没直接去考场,而是回到寝室,打开电脑上网——刚才开会时听微软技术中心的总经理提到过一种最新的编程语言,叫XML。对此我虽有所耳闻,但一直没弄明白,趁着还没轮到考试,先临时抱佛脚,搞搞清楚再说。要不然,问题搁在心里总有点痒。
大致浏览了一篇介绍XML的英文文章后,我赶紧冲到教室考试。这时,离开考只剩几分钟了。考卷第一部分是很简单的排列组合题和一些微软很喜欢出的IQ题,还有一部分是些IT概念题,比如微软在.net之前还提出过什么概念。这种题目当然难不倒我——《计算机世界报》我都看了好多遍了,IT界的潮流动向我早就烂熟于心。中间一部分是编程题,我轻松解出第一道,却卡在另一道上,直到交卷我也没想出肯定的办法,只好凭感觉写了几句充数。
交卷时,那个监考的微软工程师先是一愣:“你怎么会有这件衣服?”原来,我身上的这件T恤只有他们员工才有资格穿,“外人”轻易没法弄到。我把刚才拿到T恤的“光荣经历”和盘托出,他的态度立即变了:“那你别走,帮我统计面试人数吧。”我的那张卷子他看也没看,就直接交到面试考官手里了。
XML我不会,但我能学会
我的面试被排在晚上9点半。进门时,考官正在“逼问”一个计算机系的小姑娘“WindowsNT系统的安全性”。小姑娘红着脸,一问三不知。我灵机一动,想起1998年在一个惠普公司的讲座上听到过这个问题的答案,所以一轮到我,我就对考官说:“你刚才问的那个……我知道。”听我滔滔不绝地讲了一遍,考官挥挥手:“你过了。”哈,要是他问别的,说不定我也答不上来。
最搞笑的是第二轮面试。考官问我对什么感兴趣,对了,刚刚才“磨”好的那把“枪”,这回可以派上用场了,我立即说:“我对XML很感兴趣!”考官一听,对我也“感”上了兴趣:“那你说说看。”我这个人有个优点,越是紧张,思路越清楚。当下,我把刚看过的那篇文章背了个八九不离十,什么XML的原理、XML的好处、XML的应用前景……考官听得津津有味。完了,他让我用XML写个算法,这下我只好老实交代:“我只知道原理,但我不知道具体怎么写。但给我时间学,就没有问题。”也许看我不是学计算机的,居然能那么“快速”地了解最尖端的技术,考官笑了一笑,放我过了关。
接下来的面试倒没法“耍花招”。有一关气氛还相当紧张:要你当场用C语言编一段程序,考官就坐在对面瞪着你。我埋头画了5分钟草稿,考官却觉得我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写了一段新的给我看。看了他的方法,我不服气地追问了几句,直到心服口服才罢休。也许正是这点帮了我——他觉得我有求知欲,反正这关我也过了。
最后一轮,考官很严肃地问了我不少个人情况,我便把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辉煌过去”一一道来:小学那会儿在少年宫学过编程,中学的时候在中关村搞过电脑……眼见聊得分外投机,我的心渐渐宽了下来。谁知最后,考官板着脸说:“咱们什么都不用说了,你技术不够强。”我一下子愣了,辛辛苦苦冲到最后,就这么被“毙”了?一时还真不知如何应对,他却微笑起来:“你通过了……”我拿到offer时,已经是深夜12点半。后来我才知道,微软那次招的30个人里,只有我是非技术专业的。在微软做了一段时间后,我猜想,当初考官舍弃不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要了我,可能是因为我身上有微软喜欢的地方:好奇,热情,有闯劲……
到某咨询公司谋职“捡”来一个面试机会
周炜现在工作的这家公司,当年连第一轮面试机会都没给他——人力资源部在筛选简历时就把他剔了出去。当时周炜挺委屈的,他成绩不差,社会活动不少,实习经历也拿得出手……“想来想去,大概人家是对我的专业‘感冒’。你想,同等条件下,人家是觉得选经济专业毕业生‘保险’,还是选我呢?”
正好这家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到周炜的学校开过宣讲会,他恰好记得对方的名字。打电话过去,小姐很合作地把电话转了进去。周炜先找到秘书,她说这事不归她管。再找经理,人又不在,只能电话留言。怎么留话才最能打动对方呢?周炜想了想,决定把在GE和微软做过实习生的事情搬出去,并特意强调他考进微软时,是唯一一个非技术专业的学生,“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次面试机会。”
到了中午,对方给周炜打来了电话。“那个电话打了将近1个小时,他很详细地问了我的实习情况———感觉就像是一次针对简历发问的面试。”谈完了,对方告诉他:“这件事情我暂时无法决定,但今天我会答复你的。”
……忐忑不安地等到下午3点钟,对方秘书打来电话,通知周炜第二天去面试。
向著名咨询公司提问在宣讲会上“闹事”
这个故事是和周炜同届毕业的一个管理学院学生告诉记者的,他并不认识周炜,却口若悬河地说:“我们那届有个很‘牛’的家伙,在某著名咨询公司的宣讲会上‘闹过事”。
说“闹事”夸张了点,但周炜确实在会上向对方发了难:“第一,我发现贵公司北京来的经理,都是一口浓重的京腔,而上海office的同事都是上海长大的,那么台下像我这样的外地学生是不是都可以走了?第二,台上的女同胞们都是本科毕业后直接进公司的,男同志好像都出国拿了MBA,那么台下的男本科生和高学历的女生是不是也可以走了呢?第三,贵公司1999年收入的增长率是20%,而第2年虽然也有大幅增长,但速度放慢了不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周炜一问出口,“我们台下马上有点乱了。大家都想,这小子还真够‘拽’的!不过,人家也确实被他抓了把柄……”这时,上海分公司的一个员工出来辩解:“我们有很多员工,今天来的只是一小部分,不代表全部。”但周炜还是没松口:“据我所知,贵公司总共只有30几个员工,今天就来了20个,三分之二啊!”
现场短暂地静了一下,大家都在看“好戏”——咨询巨头该怎么对付这个“愣头青”?这时,那位带京腔的经理拿过话筒,说了句让全场哗然的话:“我们可以考虑给你一个面试机会。”
据周炜说,他当时并不是想让人家下不来台,“我觉得就是有问题啊,要是不问明白,稀里糊涂被刷掉了都不知道……”因为提问太“tough”(棘手),周炜误打误撞拿了个面试机会,“但也因为这点,最后一关被对方刷掉了。”据说,他当时找出人家几个月前做过的一篇访谈,挑了几个刺去“质问”,结果对方不吃这一套。“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这种处理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