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助残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9-08-13 06:07:43
关于助残的调查报告关于助残的调查报告(毛泽东思想课论文)
高分子科学系 张恒 0244002
说明:这篇文章首先谈了现在社会上助残的基本情况,再讨论其中发现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此文章中所涉及的内容和资料不都是本次毛泽东思想课上做的调查,还包括一些我在暑期中做过的实践内容。
采访了“兴家志愿者服务队”的组织部长江杰和原事业部长罗小帆,我的心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现在社会上对残疾人弱势群体的态度正在有所好转,忧的是这种好转并不像我原本想的那么深刻,仅是停在表面层次,下面将具体分析。
我们说现在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态度正在有所好转且政府对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关心程度也正在逐步提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住方面:
现在上海很多地区在旧城改造。从江杰处包括我自身的家教的经验,现在大部分的残疾人都住在一些旧、窄、暗的房子里,生活条件也很差。从兴家的暑期实践中可以了解到上海现在有%的残疾人住房面积小于30平方米,有%的残疾人对住房不满意。而从杨浦区来说,残疾人主要住在控江路,齐齐哈尔路一带。而在这一带的旧城改造工作已经进行。从杨浦区的发展形式来看,现在已经有很多房地产公司投资在大连路、四平路一带,这虽然不是上面所说的残疾人主要居住的“旧城区”。但是政府会把这些自由投资的一部分拨到“旧城区”的改造上。这也许是居住在那里的残疾人的这福音。
二.在行方面:
现在上海大部分人行道(如四平路)都铺有专门供残疾人(这里我是指“盲人”)行走的盲道。在轨道交通的发展中,上海有关部门也很注重建设地铁、轻轨等里面的残疾人通道;而上海市市政府也允许并鼓励下肢不便的残疾人有自己的残疾人专用车。上次我随兴家事业部部长罗小帆去黄埔汉口路的上海市残联拿介绍信时,看到残联正在发这种残疾人专用车。那些残疾人都十分高兴。这也表明市政府对残疾弱势群体的关心程度是很不错的,现在上海的残疾人在出行方面也是非常方便的。
三.在就业方面:
这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在我们的眼中残疾人好像就是丧失了工作能力,哪还要谈什么“就业”。但实际并不如此。让残疾人就业是解决他们经济困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可幸的是,现在残联有专门的网站。如果有企业或其它社会公共服务业(如辅助指挥交通)对聘用残疾人敞开了门户就可以直接网上联系残联。由残联的“桥”作用把工作具体到个人。那么残疾人就可以通过残联来找到工作了。
四.大学生对残疾人帮助方面:
这也许是我们大学生特别是复旦学生最自豪的地方。十年前,由复旦高分子系、中文系和房金妹女士共同建立的“兴家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如今已经扩大到上海的十所高校,参与的志愿者已有数千人,几乎覆盖了上海市中心区的所有残疾人这家庭。而同样是由复旦学生创立的心暄社,主要是教我们学习手语以便与聋哑人交流。他们也在复旦掀起了一次学习手语、帮助聋哑人的热潮。
从以上四个方面我们的确可以看到社会和政府对助残的关注、帮助程度是很高的了。但是并不是说这样就行了,其中还有很多问题,不然现在就不会还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得不到关怀,得不到帮助,生活情况就很差了。下面把我发现的问题作如下讨论:
一.在住方面:
虽然上海现在在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但这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这需要资金。而就算有了资金,按惯例也是从市中心区开始然后再扩大到周围的地区(比如现在静安区改造势头很猛)。这就有可能把原来住在“旧城区”和人迁到另一个旧城区。特别是残疾人,他们没有钱,就算有政府的补贴也买不起好一点的房子(况且上海房价现在这么贵),他们只有迁到另一个“旧城区”中。轮到那里改造时,他们又要迁了。这对残疾人来说确实是有点剥削他们生存空间之嫌。而还有一种情况是政府对拆迁的人根本不管。有次我去齐齐哈尔路做家教,那里正在拆迁。有一户家庭在外墙上写到“如今党的三个代表深入人心,人民代表却来拆我家房顶”,这使我想到政府在拆迁中是否会优先考虑安置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倒是一个更实在的问题。
二.在行方面:
现在大多数人行道上都有“盲道”,但我们发现有许多人跟本就不知道人行道上故意设计成凹凸不平的那一段路是专门为盲人设计的。而行走在上面的人却全是正常人;在轨道交通中的“残疾人通道”,从江杰的话中以及我在暑期做的“上海交通人性化”社会实践中可知道这种通道处于设想阶段。现在上海正在建设地铁三号线。而除了在暑期实践中上海交通部说“很注重建设残疾人通道”这句话外,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在建的三号线中有这类“残疾人通道”;而残疾人专用车呢?虽然有政府补贴,但还是几百元钱一辆,并不是所有的残疾人都能拥有这类“奢华”的交通工具。
三.就业方面:
政府和残联虽然给残疾人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但他们并不会保证工作的持久性,他们也不管残疾人对工作满不满意。在兴家的暑期实践中显示在所调查的残疾人家庭中有%对工作不满意,但是他们也没办法,他们想的是有工作总比没有好,怎么也要做下去。看来就业并不是安置,这方面工作还欠缺很多。
四.大学生助残方面:
虽然复旦提供了很好的环境给我们帮助残疾人,但并不排除有人是出于异心。我们采访江杰时,她也坦言道有那么一些人在加入兴家时就在问这个有没有什么志愿者的证明啊,有没有什么荣誉证书啊,以便今后在档案上可以增色不少啊之类。从而使部分兴家的义务家教流于形式化,一些人都 是去“混”一个志愿家教助残证书。而学习手语呢?从我们组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很多人出于好奇才去学手语。还有一些人,我是指男女朋友,甚至把把这一神圣的专为聋哑人设计的手语糟蹋作他们谈情说爱时进行“悄悄话”的工具!
五.其它方面:
我觉得社会、政府对残疾人的帮助还停留在“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资料上,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他们心理上的帮助。虽然很多残疾人都很坚强,很乐观。但是多多少少总会有心理的障碍。记得上学期残疾人艺术团来我校相辉堂演出,我作为兴家的志愿者接待了一部分的残疾人。有一个下肢不便的残疾人,在领他去相辉堂时,我伸出手去扶他,他反倒不高兴,说他一个人能行,不要任何帮助。也许每个人看了上面的话都会觉得这个残疾人身残志不残,做得好。但是否有人发现其实他也有心理上的障碍呢?毕竟残疾人与正常人不一样,我这并不是鄙视残疾人,这是一个事实。但有一些残疾人自尊心太强,认为自己虽然残疾了,也绝不要社会上的任何帮助,不管什么事都独立做,不管怎样都要挺,都要熬。他们把社会上好心的帮助看作是施舍。这恰恰是心理毛病在作祟。而社会有极少有提供这类帮助。而除此以外,现在上海除了政府,残联这些其它城市都有组织机构以外,我们找不到其它的专为残疾人的福利机构。这是在上海,在倡导“上海精神”的年代不应该出现的。
这样,在助残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而问题的出现都要求我们努力地去解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到我们党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是先进的和具有表率作用的。那么党员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指导其它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又如何响应,让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呢?下面我将作一些讨论:
一.先进思想指导行动
人都有主观能动性,但它的正确、有效发挥还需要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我们党有悠久的历史,蕴育了一批优秀思想,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而党员就应该以身作则,躬亲示范。就我们调查主题来说,我们提出党员应该指导、教育更多的人让他们参与到帮助“弱势群体”这一事业中,而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相联系。我们助残,爱残,与残疾人共建都是党员风貌、社会良好风气的体现。在具体的思想指导方面,并不一定要拘泥于成文的教条中,世界上任何其它的思想理论的精华我们都可以吸收、借鉴,甚至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教训也是珍贵的。
二.严格监督机制
人有了先进的思想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先决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听话。而往往是那少数几个“不听话”分子给带我们带来的损失比一大群“好人”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功绩要多得多。我们不必要过分强调“思想”的重要性,毕竟“思想、精神”都是第二性的,“物质”才是第一性的。我们为何不先把规章制度、奖惩制度这第一性的东西建设好,用物质来决定“意识”,然再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呢?比如说这里是1000万助残资金,要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条件,如果只是要求负责人思想先进素质高行吗?难免有人会“见钱眼开”,而这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为何不加强监管机制和执法水平,叫那些人及便有这想法也不敢去做呢?如果是单方面地讲思想,天天讲,年年讲,结果培养出来的人也许就样河北的毒瘤李真一样,上午还在宣讲要“反腐倡廉”,下午就被中央查出来有严重的贪污罪。这就是只单讲思想,不加强管制有一个严重后果。
三.加强对残疾人“精神”方面的关怀
这个问题前面也谈到过。现在政府、残联对残疾人的心理关心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中我们党的基本方针是“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那么为何不把这个方针应用到帮助残疾弱势群体上呢?残疾人精神生活方式很单一,在兴家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的精神生活来源主要是看电视,平时也不与什么人交往,而这也导致了他们多少在心理上也存在障碍。其实解决残疾人的心理问题就是要让残疾人和正常人生活在一起。在邻里之间,楼层之间我们都可以和残疾人交流。不要让残疾人的朋友们全都是残疾人,不要区分哪些人是正常人,哪些人是残疾人。我们的居委会也要多在残疾群体心理上做工作,特别是党员,也要多与残疾人交流。要让残疾人在物质、精神方面的享受与正常人无异。
四.建设社会的人性道德素质
这不是一句空话,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容易把它做成一句空话。而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修养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通过电视、广播传媒、通过张贴海报、通过残疾人艺术表演的确能够唤起社会上一部分人的良知,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觉得还是要靠教育的作用。为什么不把我们爱残、助残的先进思想和行动写入课本,从小就开始教育人们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呢?
11月的某一天,我和我的一位同学一起去浦东歇浦路上的永乐家电看手机。从商店里出来的时候,看到一个残疾人。他们是一个下肢完全被移除的残疾人,坐在一个平板车上,手里拿着两根棍子抵看路面来推动平板车前进。他艰难地把自己推到路口,准备过马路。这时,突然间所有车辆都停了下来,静静地等候着这位残疾人过马路。也许有人正赶去上班,也许有人正急着去和情人约会,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点儿声音,好像全世界都在静候着这位残疾人过马路一样。这是多么有“人性”的画面啊!我谨以此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由此来唤起更多的人参与到“帮助残疾弱势群体”这一伟大的事业之中。
高分子科学系 张恒 0244002
说明:这篇文章首先谈了现在社会上助残的基本情况,再讨论其中发现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此文章中所涉及的内容和资料不都是本次毛泽东思想课上做的调查,还包括一些我在暑期中做过的实践内容。
采访了“兴家志愿者服务队”的组织部长江杰和原事业部长罗小帆,我的心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现在社会上对残疾人弱势群体的态度正在有所好转,忧的是这种好转并不像我原本想的那么深刻,仅是停在表面层次,下面将具体分析。
我们说现在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态度正在有所好转且政府对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关心程度也正在逐步提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住方面:
现在上海很多地区在旧城改造。从江杰处包括我自身的家教的经验,现在大部分的残疾人都住在一些旧、窄、暗的房子里,生活条件也很差。从兴家的暑期实践中可以了解到上海现在有%的残疾人住房面积小于30平方米,有%的残疾人对住房不满意。而从杨浦区来说,残疾人主要住在控江路,齐齐哈尔路一带。而在这一带的旧城改造工作已经进行。从杨浦区的发展形式来看,现在已经有很多房地产公司投资在大连路、四平路一带,这虽然不是上面所说的残疾人主要居住的“旧城区”。但是政府会把这些自由投资的一部分拨到“旧城区”的改造上。这也许是居住在那里的残疾人的这福音。
二.在行方面:
现在上海大部分人行道(如四平路)都铺有专门供残疾人(这里我是指“盲人”)行走的盲道。在轨道交通的发展中,上海有关部门也很注重建设地铁、轻轨等里面的残疾人通道;而上海市市政府也允许并鼓励下肢不便的残疾人有自己的残疾人专用车。上次我随兴家事业部部长罗小帆去黄埔汉口路的上海市残联拿介绍信时,看到残联正在发这种残疾人专用车。那些残疾人都十分高兴。这也表明市政府对残疾弱势群体的关心程度是很不错的,现在上海的残疾人在出行方面也是非常方便的。
三.在就业方面:
这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在我们的眼中残疾人好像就是丧失了工作能力,哪还要谈什么“就业”。但实际并不如此。让残疾人就业是解决他们经济困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可幸的是,现在残联有专门的网站。如果有企业或其它社会公共服务业(如辅助指挥交通)对聘用残疾人敞开了门户就可以直接网上联系残联。由残联的“桥”作用把工作具体到个人。那么残疾人就可以通过残联来找到工作了。
四.大学生对残疾人帮助方面:
这也许是我们大学生特别是复旦学生最自豪的地方。十年前,由复旦高分子系、中文系和房金妹女士共同建立的“兴家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如今已经扩大到上海的十所高校,参与的志愿者已有数千人,几乎覆盖了上海市中心区的所有残疾人这家庭。而同样是由复旦学生创立的心暄社,主要是教我们学习手语以便与聋哑人交流。他们也在复旦掀起了一次学习手语、帮助聋哑人的热潮。
从以上四个方面我们的确可以看到社会和政府对助残的关注、帮助程度是很高的了。但是并不是说这样就行了,其中还有很多问题,不然现在就不会还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得不到关怀,得不到帮助,生活情况就很差了。下面把我发现的问题作如下讨论:
一.在住方面:
虽然上海现在在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但这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这需要资金。而就算有了资金,按惯例也是从市中心区开始然后再扩大到周围的地区(比如现在静安区改造势头很猛)。这就有可能把原来住在“旧城区”和人迁到另一个旧城区。特别是残疾人,他们没有钱,就算有政府的补贴也买不起好一点的房子(况且上海房价现在这么贵),他们只有迁到另一个“旧城区”中。轮到那里改造时,他们又要迁了。这对残疾人来说确实是有点剥削他们生存空间之嫌。而还有一种情况是政府对拆迁的人根本不管。有次我去齐齐哈尔路做家教,那里正在拆迁。有一户家庭在外墙上写到“如今党的三个代表深入人心,人民代表却来拆我家房顶”,这使我想到政府在拆迁中是否会优先考虑安置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倒是一个更实在的问题。
二.在行方面:
现在大多数人行道上都有“盲道”,但我们发现有许多人跟本就不知道人行道上故意设计成凹凸不平的那一段路是专门为盲人设计的。而行走在上面的人却全是正常人;在轨道交通中的“残疾人通道”,从江杰的话中以及我在暑期做的“上海交通人性化”社会实践中可知道这种通道处于设想阶段。现在上海正在建设地铁三号线。而除了在暑期实践中上海交通部说“很注重建设残疾人通道”这句话外,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在建的三号线中有这类“残疾人通道”;而残疾人专用车呢?虽然有政府补贴,但还是几百元钱一辆,并不是所有的残疾人都能拥有这类“奢华”的交通工具。
三.就业方面:
政府和残联虽然给残疾人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但他们并不会保证工作的持久性,他们也不管残疾人对工作满不满意。在兴家的暑期实践中显示在所调查的残疾人家庭中有%对工作不满意,但是他们也没办法,他们想的是有工作总比没有好,怎么也要做下去。看来就业并不是安置,这方面工作还欠缺很多。
四.大学生助残方面:
虽然复旦提供了很好的环境给我们帮助残疾人,但并不排除有人是出于异心。我们采访江杰时,她也坦言道有那么一些人在加入兴家时就在问这个有没有什么志愿者的证明啊,有没有什么荣誉证书啊,以便今后在档案上可以增色不少啊之类。从而使部分兴家的义务家教流于形式化,一些人都 是去“混”一个志愿家教助残证书。而学习手语呢?从我们组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很多人出于好奇才去学手语。还有一些人,我是指男女朋友,甚至把把这一神圣的专为聋哑人设计的手语糟蹋作他们谈情说爱时进行“悄悄话”的工具!
五.其它方面:
我觉得社会、政府对残疾人的帮助还停留在“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资料上,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他们心理上的帮助。虽然很多残疾人都很坚强,很乐观。但是多多少少总会有心理的障碍。记得上学期残疾人艺术团来我校相辉堂演出,我作为兴家的志愿者接待了一部分的残疾人。有一个下肢不便的残疾人,在领他去相辉堂时,我伸出手去扶他,他反倒不高兴,说他一个人能行,不要任何帮助。也许每个人看了上面的话都会觉得这个残疾人身残志不残,做得好。但是否有人发现其实他也有心理上的障碍呢?毕竟残疾人与正常人不一样,我这并不是鄙视残疾人,这是一个事实。但有一些残疾人自尊心太强,认为自己虽然残疾了,也绝不要社会上的任何帮助,不管什么事都独立做,不管怎样都要挺,都要熬。他们把社会上好心的帮助看作是施舍。这恰恰是心理毛病在作祟。而社会有极少有提供这类帮助。而除此以外,现在上海除了政府,残联这些其它城市都有组织机构以外,我们找不到其它的专为残疾人的福利机构。这是在上海,在倡导“上海精神”的年代不应该出现的。
这样,在助残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而问题的出现都要求我们努力地去解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到我们党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是先进的和具有表率作用的。那么党员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指导其它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又如何响应,让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呢?下面我将作一些讨论:
一.先进思想指导行动
人都有主观能动性,但它的正确、有效发挥还需要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我们党有悠久的历史,蕴育了一批优秀思想,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而党员就应该以身作则,躬亲示范。就我们调查主题来说,我们提出党员应该指导、教育更多的人让他们参与到帮助“弱势群体”这一事业中,而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相联系。我们助残,爱残,与残疾人共建都是党员风貌、社会良好风气的体现。在具体的思想指导方面,并不一定要拘泥于成文的教条中,世界上任何其它的思想理论的精华我们都可以吸收、借鉴,甚至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教训也是珍贵的。
二.严格监督机制
人有了先进的思想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先决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听话。而往往是那少数几个“不听话”分子给带我们带来的损失比一大群“好人”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功绩要多得多。我们不必要过分强调“思想”的重要性,毕竟“思想、精神”都是第二性的,“物质”才是第一性的。我们为何不先把规章制度、奖惩制度这第一性的东西建设好,用物质来决定“意识”,然再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呢?比如说这里是1000万助残资金,要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条件,如果只是要求负责人思想先进素质高行吗?难免有人会“见钱眼开”,而这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为何不加强监管机制和执法水平,叫那些人及便有这想法也不敢去做呢?如果是单方面地讲思想,天天讲,年年讲,结果培养出来的人也许就样河北的毒瘤李真一样,上午还在宣讲要“反腐倡廉”,下午就被中央查出来有严重的贪污罪。这就是只单讲思想,不加强管制有一个严重后果。
三.加强对残疾人“精神”方面的关怀
这个问题前面也谈到过。现在政府、残联对残疾人的心理关心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中我们党的基本方针是“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那么为何不把这个方针应用到帮助残疾弱势群体上呢?残疾人精神生活方式很单一,在兴家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的精神生活来源主要是看电视,平时也不与什么人交往,而这也导致了他们多少在心理上也存在障碍。其实解决残疾人的心理问题就是要让残疾人和正常人生活在一起。在邻里之间,楼层之间我们都可以和残疾人交流。不要让残疾人的朋友们全都是残疾人,不要区分哪些人是正常人,哪些人是残疾人。我们的居委会也要多在残疾群体心理上做工作,特别是党员,也要多与残疾人交流。要让残疾人在物质、精神方面的享受与正常人无异。
四.建设社会的人性道德素质
这不是一句空话,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容易把它做成一句空话。而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修养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通过电视、广播传媒、通过张贴海报、通过残疾人艺术表演的确能够唤起社会上一部分人的良知,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觉得还是要靠教育的作用。为什么不把我们爱残、助残的先进思想和行动写入课本,从小就开始教育人们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呢?
11月的某一天,我和我的一位同学一起去浦东歇浦路上的永乐家电看手机。从商店里出来的时候,看到一个残疾人。他们是一个下肢完全被移除的残疾人,坐在一个平板车上,手里拿着两根棍子抵看路面来推动平板车前进。他艰难地把自己推到路口,准备过马路。这时,突然间所有车辆都停了下来,静静地等候着这位残疾人过马路。也许有人正赶去上班,也许有人正急着去和情人约会,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点儿声音,好像全世界都在静候着这位残疾人过马路一样。这是多么有“人性”的画面啊!我谨以此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由此来唤起更多的人参与到“帮助残疾弱势群体”这一伟大的事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