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位置:首页 > 范文 > 文秘知识

学校“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发布时间:2021-11-21 17:01:26
**第一中学 “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我校团委工作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等四部委[2004]18号文件精神,以“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口号,深入开展 “民族精神”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一、活动背景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对于学生而言,树立爱国意识,培养自身完善的人格修养,是一个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这便是我们选择“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本学期活动主题的出发点所在。二、活动目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撑,就没有生机和凝聚力,就不可能在世界上做到真正的自主,因此,我们必须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在创造历史中实现个人价值,在实现个人理想中为国家和民族增光添彩。以乐观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共同开创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通过主题活动形式,让学生们在交流中、在实践中启发 “民族精神”问题的进一步主动的思考,将爱祖国真正地贯彻到对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并作为自身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三、活动实施1、准备工作由***副校长在升旗仪式上用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发出号召,学校拟定具体的双“五”活动方案。以班级为单位的“五”个一活动有:出一期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黑板报、开一场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班组会、作一篇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访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一次社会实践调查研究;以学校为单位的“五”比赛活动有:“弘扬民族精神,讲爱国历史小故事”比赛、“爱我中华,诗歌朗诵”比赛、“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演讲比赛、“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文比赛、“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2、活动过程1. 歌声悠扬,爱我中华 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记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所走过的拼搏奋斗的光辉历程,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经过顽强不懈的拼搏,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抒发爱国之情的歌曲,我们用自己的心声唱出对祖国的赞歌。2. 浩然正气,言美辞华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仍然需要继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民族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面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我们须臾不可或缺这种来自民族精神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3. 亲身体验,自我实践 在寻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中,我们要求每年清明节到熟悉的革命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再一次感受先烈们自强不息、敢做敢为、舍已为人的战斗精神。处于新世纪的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现代化的征途上,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和矛盾,仍然需要我们学习和发扬革命先进烈坚韧的战斗精神,不怕压、不畏难,认定目标,披荆斩棘,夺取最后胜利。4. 社会调查,体会总结 五十多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现在的中国民族精神不仅要吸取往昔的精华,更要强化公民对民族的责任心。责任心提高了,民族精神也会相应提升,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也不再是泛泛之谈。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自觉地步入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得到第一手资料。通过调查看看民族精神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有没有用?有多大作用? 确定每年9月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是在新形势下确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制度,而“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更是在学生中弘扬民族精神,为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学习,立志将来报效祖国的有效载体。                                                              **市第一中学                                                           二○○四年九月八日

范文相关阅读

范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