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庄地道战遗址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4-07-15 16:55:28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身处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境内。眼前这是一座华北平原上再普通不过的村庄,名字叫冉庄,但是就在这个普通的村子里,六十年前在共产党领导下,村庄的农民创造出神出鬼没、举世震惊的地道战,打得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狼狈不堪。
在进入地道实体之前,我们先来参观一下地道战纪念馆,这里将详细地告诉大家地道战产生的背景和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民战争故事。
第一部分 日寇侵华 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 华北沦陷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我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对我华北开始了大规模的全面武装侵略,致使我神圣国土狼烟四起,生灵涂炭,满目疮痍。
其实日本军国主义政权妄图灭亡中国,吞并亚洲的野心蓄谋已久,早在1927年日本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了军政要员参加的"东方会议"时,就秘密拟定了"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对策",提出"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的对外扩张思想。田中义一还将"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对策"密奏日本皇室,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田中奏折"赤裸裸的表明了日本帝国主义独吞我中国,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
当中日两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致使东北在4个月零18天时间内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日本侵略军动用100万军队,在我神圣国土上进行了野蛮的、疯狂的、惨绝人寰的大破坏、大屠杀,他们制造的惨案达2272次件,他们用细菌战、制造"万人坑"、"无人区"无所不用其极。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达30万人之众。日军仅在河北制造的惨案就达310次之多。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侵略军残杀我军民达21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中共领导 全民抗战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八一宣言》,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1月28日发表了《抗日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对日作战"。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赴西安与蒋介石谈判,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弼时、邓小平等率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为挽救华北战局的危急,1937年8月22日,115师由陕西三原地区出发,东渡黄河,日夜兼程,开赴晋察冀,当年10月,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
1937年冬,129师进入晋冀豫区。政委邓小平在冀南大力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加紧根据地建设。9月,八路军总部与贺龙率领的120师从泾阳县出发,挺进华北冀中。人民的期望激励了军队,军队的抗日行动鼓舞了人民,共产党八路军和人民心心相印,共同抗日,河北的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迅猛发展,形成了燎原之势。
1940年8至12月,八路军出动105个团,约40万兵力,对华北日寇进行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共对敌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000余人,获各种枪支5800余支。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
第二部分 人民的创造 冀中地道战
日本侵略者为摧毁抗日武装,扑灭抗日烽火,多次集结兵力,在河北各地进行"扫荡"、"清剿"、"强化治安",实行空前残酷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无辜百姓血腥屠杀。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游击战争,灵活运用各种战略战术,出其不意,克敌制胜,抓住有利时机,巧妙地打击敌人。地道战是平原地区广大群众在战争中的杰出创造,在冀中广泛开展,变无险可守的平原为坚不可摧的要塞,成为打击日寇、保存自己的坚不可摧的地下堡垒。
日寇扫荡 制造血腥惨案
1937年10月8日,日军占领正定县城,在城内及邻近13个村庄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1499名无辜百姓罹难。
1937年10月12至15日,日军在藁城县梅花镇制造了残杀1547人的血腥惨案。
对于冉庄来说,最难忘的日子是1939年农历6月15日(公历7月23日)。这天凌晨日军包围了冉庄村,他们手中的刀枪寒光闪闪,把村民赶到南大桥三官庙前集中训话。妄图抓捕抗日干部,摧毁抗日政权。集合的群众稍一怠慢,就遭到敌寇的刀砍枪杀。这一天,日本兵杀害冉庄村民13人,打伤致残11人,抓走11人,烧毁民房700多间,烧死大牲畜17头,烧毁生产生活用具不计其数,抢走财物上百车,烟雾遮天蔽日,火光冲天,世世代代繁衍生活在冉庄这块家乡热土上的无辜百姓,惨遭大难,苍天垂泪,大地含悲。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闻讯策马飞奔冉庄,目睹惨状,掉下了眼泪。随后,他带来大批救济粮款,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冉庄群众重建家园,抗战到底。日本侵略者在冉庄残杀无辜群众,在河北各地的兽行举不胜举。数不尽的河北骨肉同胞惨死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之下,他们的血泪浸润了河北大地,冉庄人民更是世世代代忘不掉他们的先辈遭受异邦侵略者的凌辱、残杀。
全民皆兵 进行人民战争
河北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愤怒地站起来了,步入了抗日行列。中国共产党派干部到广大农村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发动群众,组织人民进行敌后抗日斗争。
1937年底,定县唐家庄、杨家桥等村联合成立回民便衣队,刻苦练兵,奋勇杀敌。
1939年阜平青年踊跃报名参军,争上前线。边区的妇女也组织起来,她们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广大少年儿童也不甘示弱,组成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送情报。子弟兵的母亲敲响黎明的钟声,鼓舞人民打击日寇,保卫家园。
战略相持 创造游击战术
1938年5月,毛泽东在陕北窑洞里,写下光辉著作《论持久战》,号召全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持久的艰苦斗争。在广泛开展的人民战争中,河北军民创造出一整套对付敌人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使敌人草木皆兵,坐卧不安。
冀中平原 地道村村相连
在对敌斗争中,地道战是平原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战略战术。地道战首创于冀中平原,军民配合挖地道,构筑地下防御工事。抗日战争期间全冀中挖地道达125万公里,称得上是冀中的"地下长城",成为打击日寇的地下屏障。
鬼子进村了,民兵们转入地道伺机杀敌。乘敌不备,民兵们已经从地下来到房上,居高临下,向敌射击。敌人占领了高房,民兵又进入了地道,从屋内瞄准房上敌人射击。民兵从伪装的地道出来,利用隐蔽的射击孔打击敌人。
守卫在地道口的民兵,手握导火索,准备引爆地雷。我们的八路军医护人员,在地道里设置临时战地医院,护理伤员。平原地道战,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 冉庄地道战 痛歼日寇敌丧胆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冉庄人民把对日寇的深仇大恨化作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和无穷力量,拿起锨镐,群策群力,构筑地下长城,以自己创造的人为屏障和特有优势给侵略者以致命的打击。
冉庄地道经过不断改进,构造形式逐渐完善。形成洞洞相连,户户相接,内外联防,互相配合,进可攻,防可守的战斗型地道体系,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建党建政 开展抗日斗争
1938年,党派干部来到冉庄,深入群众宣传抗日,先后吸收了张森林等7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38年冬建立起党小组,继而建立起党支部,张森林同志首任党支部书记,组织起农、工、青、妇会及人民武装委员会。
1938年秋,吕正操司令员来到冉庄,在抗日村公所谈判收编清苑县西片联庄会,把清苑县5000余人杂牌武装,改编成人民自卫军,扩大了抗日武装。冉庄青年,积极参军参战,踊跃支前,仅1939年至1940年间,冉庄就有85名青年参军,走上抗日前线。冉庄抗日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站岗放哨,除奸反特,传递情报,坚壁清野,扒铁路,炸桥梁,割电线,毁公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构筑地道 众志成城
1937年开始,日寇的铁蹄踏进华北,把美丽富饶的冀中平原,变成了"抬头见岗楼,到处是狼烟,无村不戴孝,处处闻哭声"的人间地狱。敌人火烧冉庄,残杀我骨肉同胞的野蛮行径,激起冉庄人民的深仇大恨,决心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抗战到底。冉庄人民宁死不屈,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藏。夏秋季节,利用"青纱帐"和敌人周旋,秋后"青纱帐"一倒,人们在村内村外挖了单口隐蔽洞,用来藏人藏物。张森林于1938年率先在自己家中挖了数个隐蔽洞。有的洞被敌人发现,群众生命和财产受到损失,因此,群众又把单口洞改修成双口洞、多口洞,这样,一旦一个洞口被敌人发现,大家还可以从另外一个洞口出去,人民的生命财产有了一定的保障。清苑县人民武装委员会来到冉庄,组织群众,在原有的单口洞、双口洞和原有地道的基础上,群策群力,构筑地下长城。县武委会搬到冉庄,亲临指挥。全村老少齐动员,根据战争的需要,边战边挖,最后终于构筑成了户通户、村连村,全长16公里的地道网。冉庄人民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构思精巧的地道口。冉庄全部地道由东西南北4条干线组成,并筑有东西支线11条,南北支线13条。还有两条连村地道,一条通村东北3里的姜庄,一条通村西5里的东孙庄。加有两条突围线,一条通清水河岸,一条通村东南的隋家坟。地道分军用、民用地道两种,民用地道藏物藏身,有若干水井相连,排水、取水、通风;军用地道,则用于调兵遣将,利用设在屋内的墙根壁地道口、地面、牲口槽、风箱底、面柜、炕面、锅台等处地道口与敌周旋。利用高房工事、地堡、庙宇、碾子、柜台、烧饼炉等工事及多处暗枪眼,巧妙制敌,形成一个纵深立体火力交叉的坚固堡垒,并具有三通(高房、地道、院落相通)、三堵(堵街口、堵门口、堵窗口)、三交叉(明枪眼和暗枪眼、高房和地堡、地堡和墙壁火力交叉)和五防(防水、防火、防烟、防钻、防破坏)的多功能,地道里设有指路牌、照明灯、休息室、储粮室、地下兵工厂、囚笼、陷阱等。敌人从哪里来,我们就把它消灭在哪里,整个冉庄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
地道战术 日寇胆寒
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开展地道战、麻雀战,并利用交通沟等地利条件,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战斗,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打击敌人。
为解决弹药不足,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于1939年冬在梁连恒家设立土兵工厂,有7名技术人员。土兵工厂有地上秘密工作室和地下工作间,还设有连通地道的地下秘密弹药库,可随时将弹药运送到各战斗工事内,以应急需。
在进入地道实体之前,我们先来参观一下地道战纪念馆,这里将详细地告诉大家地道战产生的背景和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民战争故事。
第一部分 日寇侵华 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 华北沦陷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我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对我华北开始了大规模的全面武装侵略,致使我神圣国土狼烟四起,生灵涂炭,满目疮痍。
其实日本军国主义政权妄图灭亡中国,吞并亚洲的野心蓄谋已久,早在1927年日本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了军政要员参加的"东方会议"时,就秘密拟定了"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对策",提出"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的对外扩张思想。田中义一还将"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对策"密奏日本皇室,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田中奏折"赤裸裸的表明了日本帝国主义独吞我中国,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
当中日两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致使东北在4个月零18天时间内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日本侵略军动用100万军队,在我神圣国土上进行了野蛮的、疯狂的、惨绝人寰的大破坏、大屠杀,他们制造的惨案达2272次件,他们用细菌战、制造"万人坑"、"无人区"无所不用其极。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达30万人之众。日军仅在河北制造的惨案就达310次之多。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侵略军残杀我军民达21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中共领导 全民抗战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八一宣言》,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1月28日发表了《抗日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对日作战"。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赴西安与蒋介石谈判,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弼时、邓小平等率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为挽救华北战局的危急,1937年8月22日,115师由陕西三原地区出发,东渡黄河,日夜兼程,开赴晋察冀,当年10月,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
1937年冬,129师进入晋冀豫区。政委邓小平在冀南大力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加紧根据地建设。9月,八路军总部与贺龙率领的120师从泾阳县出发,挺进华北冀中。人民的期望激励了军队,军队的抗日行动鼓舞了人民,共产党八路军和人民心心相印,共同抗日,河北的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迅猛发展,形成了燎原之势。
1940年8至12月,八路军出动105个团,约40万兵力,对华北日寇进行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共对敌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000余人,获各种枪支5800余支。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
第二部分 人民的创造 冀中地道战
日本侵略者为摧毁抗日武装,扑灭抗日烽火,多次集结兵力,在河北各地进行"扫荡"、"清剿"、"强化治安",实行空前残酷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无辜百姓血腥屠杀。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游击战争,灵活运用各种战略战术,出其不意,克敌制胜,抓住有利时机,巧妙地打击敌人。地道战是平原地区广大群众在战争中的杰出创造,在冀中广泛开展,变无险可守的平原为坚不可摧的要塞,成为打击日寇、保存自己的坚不可摧的地下堡垒。
日寇扫荡 制造血腥惨案
1937年10月8日,日军占领正定县城,在城内及邻近13个村庄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1499名无辜百姓罹难。
1937年10月12至15日,日军在藁城县梅花镇制造了残杀1547人的血腥惨案。
对于冉庄来说,最难忘的日子是1939年农历6月15日(公历7月23日)。这天凌晨日军包围了冉庄村,他们手中的刀枪寒光闪闪,把村民赶到南大桥三官庙前集中训话。妄图抓捕抗日干部,摧毁抗日政权。集合的群众稍一怠慢,就遭到敌寇的刀砍枪杀。这一天,日本兵杀害冉庄村民13人,打伤致残11人,抓走11人,烧毁民房700多间,烧死大牲畜17头,烧毁生产生活用具不计其数,抢走财物上百车,烟雾遮天蔽日,火光冲天,世世代代繁衍生活在冉庄这块家乡热土上的无辜百姓,惨遭大难,苍天垂泪,大地含悲。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闻讯策马飞奔冉庄,目睹惨状,掉下了眼泪。随后,他带来大批救济粮款,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冉庄群众重建家园,抗战到底。日本侵略者在冉庄残杀无辜群众,在河北各地的兽行举不胜举。数不尽的河北骨肉同胞惨死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之下,他们的血泪浸润了河北大地,冉庄人民更是世世代代忘不掉他们的先辈遭受异邦侵略者的凌辱、残杀。
全民皆兵 进行人民战争
河北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愤怒地站起来了,步入了抗日行列。中国共产党派干部到广大农村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发动群众,组织人民进行敌后抗日斗争。
1937年底,定县唐家庄、杨家桥等村联合成立回民便衣队,刻苦练兵,奋勇杀敌。
1939年阜平青年踊跃报名参军,争上前线。边区的妇女也组织起来,她们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广大少年儿童也不甘示弱,组成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送情报。子弟兵的母亲敲响黎明的钟声,鼓舞人民打击日寇,保卫家园。
战略相持 创造游击战术
1938年5月,毛泽东在陕北窑洞里,写下光辉著作《论持久战》,号召全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持久的艰苦斗争。在广泛开展的人民战争中,河北军民创造出一整套对付敌人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使敌人草木皆兵,坐卧不安。
冀中平原 地道村村相连
在对敌斗争中,地道战是平原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战略战术。地道战首创于冀中平原,军民配合挖地道,构筑地下防御工事。抗日战争期间全冀中挖地道达125万公里,称得上是冀中的"地下长城",成为打击日寇的地下屏障。
鬼子进村了,民兵们转入地道伺机杀敌。乘敌不备,民兵们已经从地下来到房上,居高临下,向敌射击。敌人占领了高房,民兵又进入了地道,从屋内瞄准房上敌人射击。民兵从伪装的地道出来,利用隐蔽的射击孔打击敌人。
守卫在地道口的民兵,手握导火索,准备引爆地雷。我们的八路军医护人员,在地道里设置临时战地医院,护理伤员。平原地道战,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 冉庄地道战 痛歼日寇敌丧胆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冉庄人民把对日寇的深仇大恨化作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和无穷力量,拿起锨镐,群策群力,构筑地下长城,以自己创造的人为屏障和特有优势给侵略者以致命的打击。
冉庄地道经过不断改进,构造形式逐渐完善。形成洞洞相连,户户相接,内外联防,互相配合,进可攻,防可守的战斗型地道体系,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建党建政 开展抗日斗争
1938年,党派干部来到冉庄,深入群众宣传抗日,先后吸收了张森林等7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38年冬建立起党小组,继而建立起党支部,张森林同志首任党支部书记,组织起农、工、青、妇会及人民武装委员会。
1938年秋,吕正操司令员来到冉庄,在抗日村公所谈判收编清苑县西片联庄会,把清苑县5000余人杂牌武装,改编成人民自卫军,扩大了抗日武装。冉庄青年,积极参军参战,踊跃支前,仅1939年至1940年间,冉庄就有85名青年参军,走上抗日前线。冉庄抗日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站岗放哨,除奸反特,传递情报,坚壁清野,扒铁路,炸桥梁,割电线,毁公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构筑地道 众志成城
1937年开始,日寇的铁蹄踏进华北,把美丽富饶的冀中平原,变成了"抬头见岗楼,到处是狼烟,无村不戴孝,处处闻哭声"的人间地狱。敌人火烧冉庄,残杀我骨肉同胞的野蛮行径,激起冉庄人民的深仇大恨,决心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抗战到底。冉庄人民宁死不屈,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藏。夏秋季节,利用"青纱帐"和敌人周旋,秋后"青纱帐"一倒,人们在村内村外挖了单口隐蔽洞,用来藏人藏物。张森林于1938年率先在自己家中挖了数个隐蔽洞。有的洞被敌人发现,群众生命和财产受到损失,因此,群众又把单口洞改修成双口洞、多口洞,这样,一旦一个洞口被敌人发现,大家还可以从另外一个洞口出去,人民的生命财产有了一定的保障。清苑县人民武装委员会来到冉庄,组织群众,在原有的单口洞、双口洞和原有地道的基础上,群策群力,构筑地下长城。县武委会搬到冉庄,亲临指挥。全村老少齐动员,根据战争的需要,边战边挖,最后终于构筑成了户通户、村连村,全长16公里的地道网。冉庄人民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构思精巧的地道口。冉庄全部地道由东西南北4条干线组成,并筑有东西支线11条,南北支线13条。还有两条连村地道,一条通村东北3里的姜庄,一条通村西5里的东孙庄。加有两条突围线,一条通清水河岸,一条通村东南的隋家坟。地道分军用、民用地道两种,民用地道藏物藏身,有若干水井相连,排水、取水、通风;军用地道,则用于调兵遣将,利用设在屋内的墙根壁地道口、地面、牲口槽、风箱底、面柜、炕面、锅台等处地道口与敌周旋。利用高房工事、地堡、庙宇、碾子、柜台、烧饼炉等工事及多处暗枪眼,巧妙制敌,形成一个纵深立体火力交叉的坚固堡垒,并具有三通(高房、地道、院落相通)、三堵(堵街口、堵门口、堵窗口)、三交叉(明枪眼和暗枪眼、高房和地堡、地堡和墙壁火力交叉)和五防(防水、防火、防烟、防钻、防破坏)的多功能,地道里设有指路牌、照明灯、休息室、储粮室、地下兵工厂、囚笼、陷阱等。敌人从哪里来,我们就把它消灭在哪里,整个冉庄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
地道战术 日寇胆寒
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开展地道战、麻雀战,并利用交通沟等地利条件,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战斗,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打击敌人。
为解决弹药不足,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于1939年冬在梁连恒家设立土兵工厂,有7名技术人员。土兵工厂有地上秘密工作室和地下工作间,还设有连通地道的地下秘密弹药库,可随时将弹药运送到各战斗工事内,以应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