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晚会朗诵稿15篇
月光下的凤尾竹 作者:碑林路人 朗诵 兰格格
月光柔柔地洒在屋后那一片草地上,初夏地风轻轻的吹拂着湖畔的杨柳。我和父亲静坐在窗前,cd里传来熟悉的旋律,是父亲最喜欢听的一首音乐,父亲常会在这样的夜晚,在流淌着这首歌的小屋里给我讲母亲的故事。
母亲是在我十岁那年离开大陆的。我是奶奶唯一的孙女,每年的暑假我会在乡下渡过。那年开学的时候,父亲来接我,我说妈妈怎么没有来,父亲说她去了美国,会很久才回来,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母亲。
母亲住在芝加哥美丽的密执安湖畔,她经常给我写信。天凉天热的时候会嘱咐我多穿衣服,我讲每一个成长阶段应注意的生活琐事,告诉我做人的道理,那时候,给母亲写信,收到来自大洋彼岸的信,是我最快乐的事。
母亲是云南人,家乡有傣家的竹楼,有凤尾竹。经常父亲会在夜里,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手捧着一杯茶水,微迷着眼睛,静静地听那首《月光下的凤尾竹》。我知道,这时候一定是父亲思念母亲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悄悄地走开。有时候看见父亲孤独的样子,我会乖乖的坐在他身边,他便会给我讲母亲的故乡,讲美丽的傣家小楼,讲他当兵时和母亲相识的情景,讲月光下象绿雾般迷人的凤尾竹。
母亲是一个很细心的人,我的每一个生日她都会给我寄来生日礼物和成长贺卡,每一张精致的贺卡上,她都会用隽秀的笔,写下一行行对我的祝福和对我殷切的希望。虽然母亲不在我身边,但她的目光一直在注视着我的成长,我为有这样一个善良而深爱我的母亲而自豪。
我一直不知道母亲现在的样子,我的床头边有一张我十岁时和母亲的合影。母亲很美,微黑的皮肤,深陷的眼窝,笑起来很甜的样子。我曾经向母亲要过她现在的照片,可是母亲说国外的生活太紧张,没有时间照相。
渐渐的我长大了,十七岁的我开始懂得人生,开始学会用大脑去思考,我写信告诉母亲我要去美国看她。
一个月光柔柔的夜晚,cd里依旧放着那首熟悉的歌曲,父亲叫我坐到他身边,开始给我讲母亲的故事。他说母亲在我十岁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人世,她去了比美国更美的天堂。
父亲害怕我幼小的心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害怕我成长的年龄里没有母爱,性格和心灵会扭曲,他不想我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便对我隐瞒了母亲已不在人世这残酷的现实。
母亲七年来写给我的每一封信,都是父亲写好的底稿,由他在美国芝加哥的同学给我寄来的。父亲不仅在生活中做了我最挚爱善良的父亲,也在精神上做了我七年的母亲。我的父亲用他最朴实的情感,在我不谙世事的年龄,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
泪水划过我十七岁的脸庞,我把我的脸深深地埋在父亲善良而博大的怀里。只有这一刻,我才明白了父亲这些年的艰难与不易,我才更懂得了父亲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爱与思念,会在这如水的月光下流淌。
《月光下的凤尾竹》,那幽婉的葫芦笙,是母亲用心在轻轻地诉说着别离的思念。
《月光下的凤尾竹》,蕴藏着父亲多少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是我一生一世聆听千遍也永不厌倦的歌。
今夜,月光如水,让我用心为天堂的母亲,为我慈爱的父亲再次轻轻的吟唱这首歌。
3. 《妈妈,您累了吧 》作者: 墨梅 朗诵:墨梅妈妈生前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但他平凡中渗着伟大,朴实中透着无华,勤劳中伴着无悔,泪光莹莹中有着她无尽的牵挂。
妈妈贤惠善良、宽容理解。待父亲和孩子无微不至,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在六七十年代。由于家庭生活贫穷困窘,日子过得比较艰辛。可妈妈从不对父亲有一句怨言,像黄牛一样默默地耕耘奉献。白天他洗衣做饭,料理家务,夜晚他缝缝补补,烧炉取暖。一家人在妈妈的关爱、呵护下,过着温馨幸福的生活,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意融融。可欣喜的背后,掩藏了妈妈多少无悔的付出!
那时家里还住着没有暖气的平房,妈妈常常背着家人及父亲,到别人家燃过的灰堆里寻找可再燃烧的煤核。妈妈不知疲倦的劳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身体渐渐的虚弱下来。后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发现她无论白天还是夜里都常常咳嗽,身体渐渐的消瘦,气色灰暗。父亲带妈妈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令全家人震惊了,妈妈患了肺癌,而且是晚期。妈妈在重病期间,仍然不听父亲及家人的劝说阻止,还是无休止的操持着家务。
那是深秋的一天,我走在放学的路上,远远的望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定神一看是妈妈,只见她背上背着重重的柴草,两条患病的双腿踉踉跄跄的向家的方向走着。我感受到了她步履的蹒跚,便飞奔过去,准备接妈妈背上的柴草,可妈妈却气喘吁吁的说:“孩子,你不行!妈妈来,我行!” 妈妈溺爱孩子的犟劲儿我是知道的,他不会给我。我只好跑到妈妈的身后双手向上托起柴草走着,走了一段路感觉妈妈的脚步越来越慢了,后来妈妈竟然倾斜摔倒在地。我急忙上前解下妈妈背上的柴草,不停的呼唤着,妈妈渐渐的苏醒过来。我慢慢的将她扶起搀回家中,从那以后妈妈就再没有起来过。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