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观后感2000字
苏霍姆林斯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我是在大学的时候才知道的。
学生时代的我,往往更多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所以那时看他的《给教师的建议》,想得更多的是自己的成长历程。苏霍姆林斯基说,童年没有培养起来的有些能力,成年后可能永远无法弥补,为此给自己不会思考和没有创造力找到了一点借口!
再次读他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多了老师这样一重身份,除了在书中为自己教学实践遇到的问题找到了一些解决的技巧和方法!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说到的两件事,阅读和思考!
在他的书中,他多次提到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培养阅读的习惯。可以说我大部分青春都是和书一起度过的,而接下来的余生都要和书打交道,对读书这件事有很多想吐槽的!
小时候因为条件限制除了学校发的课本,能读的课外书真的很少,因此我对自己的书特别爱惜,从学前班到大学毕业的书,我都保存完好。在一些无聊的时候,我会自己一个人在楼上翻开这些书,按照时间顺序整理着,成长点点滴滴在这些课本中清晰可见!翻开书看到那一滩污渍,我想起了趴在书上睡觉流口水的样子;突然变歪歪扭扭的笔记,一定是上课打瞌睡的时候写的,还有和闺蜜互相加油打气的小纸条……这些点点滴滴,后来居然成了我高考的作文素材!
我高考那年,湖北的高考作文是“旧书”,看到这个题目,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些我如视珍宝的旧课本。我从个人到国家,讲了旧书的象征意义。我的旧书见证我成长轨迹,承载的是我个人的成长故事,更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旧书,承载的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进步的历史见证。
要不说我一直以来都很幸运呢,这种有亲身感受的故事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分数还可以。而那个时候的我就能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如此关切,这zz觉悟也还可以吧,不然怎么会冥冥之中成了zz老师呢!
还有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现在想起来都还耿耿于怀呢!有一次一个亲戚到我家帮他孩子借课本,我不在家,奶奶很慷慨地让他自己去我的书堆里找,当我回家看到我的书全被翻乱了,我当时特别生气!借出去的书,后来那个亲戚再也没有还回来,心中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呢!
我想对于知识的渴望,每个孩子都会有,只是这渴望的火花有没有继续燃烧起来就不知道了。幸运的是我对书籍的渴望没有被浇灭,现在能自由选择自己想看的书,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现在再看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一想法居然是我以后自己的家一定要有书房,为我心爱的书找个安身之所,然后就是想着要把童年没机会看的名著都找来看看。突然冒出一个很搞笑的念头,像我这样的穷教书的,可能以后能留给孩子的遗产只有这些书了,不过这算不算我们家从此变变成了书香门第呢?
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他认为经过对事实和现象的思考后获得的知识,比死记硬背的记忆的牢固得多,这样还能减轻学习负担和激发学习兴趣!而学习的目的,除了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还应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考能力就是我们聪明的体现。
确实,一个会思考、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真的会散发无限魅力呢。每每听到有独特见解的演讲、或看到有独特思想的文章,都会为之赞叹和羡慕!走出校门,我们在学校学到的具体知识大多忘记了,但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却深深影响着我们后来的工作和生活!
工作后,发现很多学生成绩差,真的不是他不适合学习,而是缺乏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没有经过思考,只是死记硬背的学习,就会出现一段材料读多少遍都弄不清中心思想,一篇课文都背下来了还不晓得讲了什么的尴尬局面!
一个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就像很多人吐槽的那样,感觉会读书越读越傻!不过这不能完全怪自己,毕竟在应试教育下,我们大多数人都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和考试知识死磕。哈哈,又为自己找到一点借口呢!
面对这样的局面,其实还是可以做些什么的。如果能保持对生活那种孩童般的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索和对新事物敢于尝试,会不会有更多的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立思考呢?
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中,大多数讲到的是小学教育,他认为小学应该培养孩子的一些基本的能力,比如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观察周围世界现象的能力、思考能力、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说是以后学习的工具。
看着他对儿童教育的很多建议,我居然在想未来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想着以后要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要陪他/她读很多很多的书、要在劳动中培养他/她的动手能力……对自己这种“想太多”的毛病真的无力吐槽了!
不同时间,读每本书的感受和心境真的会不一样!有些书值得不同时间段拿出来再读,读书的时候冒出来的有些感受和想法也值得记录下来,这见证的也应该是一个人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