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信这么写才能更抓人
求职信这么写才能更"抓人"
上周六,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大四学生小李比平时起得还早。带上事先准备好的简历,他要先到四川师范大学本部校区,参加四川省就业服务周的现场招聘会,然后再赶到世纪城新会展中心的成都冬季特大型人才招聘会上投几份简历。进入招聘旺季,一场场大学生就业供需洽谈会拉开大幕,各种专场招聘会也相继走进校园,这些都大大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但也让很多学生感叹“分身乏术”。和小李一样,求职心切的毕业生,一听说有招聘会,便争先恐后地到处“赶集”。
但招聘会不是集市,并不是起得早、赶得到就能有所收获。到底如何“赶集”才能既不错过良好的求职机会,又能提高应聘成功率?昨日,记者采访了多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和长期从事人才招聘工作的业内人士,为正在四处“赶集”的求职者特别是应届毕业生梳理出了四条“赶集指南”。人力资源专家还特别提醒求职者,“赶集”切勿“赶急”,否则,“蜻蜓点水”似的“赶集”只能变成“走过场”。
指南一
知己知彼
根据“供需”特点来选择
“来了这个又怕错过了那个,可如果都参加时间又来不及。”昨日上午11点过,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了刚刚投完简历的张瑞,他的话道出了不少同学的苦衷。
招聘会一场接着一场,提供的岗位也都是成千上万个,那么,求职者是不是应该见“招”就“赶”。专家认为,在招聘旺季,各式各样的招聘信息常常让求职者“眼花缭乱”。这种情况下,求职者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准确定位自己,找准战场,才是取胜的关键。换句话说,就是要研究“供需”双方的特点,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求职方向,对自己要去什么地方,要去哪类单位,对什么样的职位感兴趣,做到心里有数,同时要收集相关信息,分类了解每场招聘会的特色和针对人群,综合这些信息后来判断哪些招聘会该“赶”,哪些要放弃。
指南二
单刀赴会
“亲友团”不带为妙
每场招聘会上,总能看到积极参谋的家长的身影。甚至有时你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求职的学生在一旁“貌似闲人”,不愿开口,而父母却递上简历,忙不迭地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现象,常常让招聘负责人哭笑不得。
“已经开始找工作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独立自主性,而那些‘越俎代庖’、代替子女求职的家长也不明智。”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千万不要以“情侣档”或父母陪同的方式去求职,这样会让企业招聘主管认为求职者依赖性太强、独立性太差,进而对其能力产生怀疑。所以,在找工作或是面试时,“亲友团”还是不带为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询问招聘情况的时候,一定要自己上前亲自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