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财政“十二五”财源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24-08-08 04:36:06
财源建设始终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加强财源建设是突破我区财政困境,增强财力保障,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做好“十二五”规划,对推进全区财源建设,壮大财政实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区财政状况及财源特征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区持续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兴区、城建拉动”战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化解和减小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与影响,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提高发展水平,强化税收征管,促进了区级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取得较大发展,为全区人员经费的按时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从到,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41,360万元增加到54,396万元,实绩增收13,036万元,年均增长%。在同一时期内,全区gdp由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均增长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年均增幅比gdp年均增幅高出近3个百分点。
(二)三产对财政增收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区实施“三产富区”战略,按照“拓展南部,延长东部,改造旧城”和“城郊建市场,城区建商场”的思路,以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到辖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占全区地方生产总值亿元的近60%。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纳税金额,都在三次产业中居于榜首地位。
(三)部分税种逐步成为财政收入的支柱。随着我区工业和商贸流通业、文化娱乐业、服务业等行业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增值税、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税种的税源基础,使这些税种获得较大数额的实绩增收,对全区财力的持续、快速增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区财源建设和财政保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艰难
(一)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支柱财源缺乏。一是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看,全省是20 %,全市是16%,而我区仅为 %,明显低于省、市水平。说明我区国民经济的产出率还比较低,各项产业对财政的贡献不高。二是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 %,比重过高,地方有效财力受阻,财政收入质量有待大幅提高。三是辖区内无大企业、大税收,税源零散,缺乏支柱财源。
(二)投入产出效益不佳,新兴财源贡献不多。,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22%,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为13%,没有达到以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发展,加快培植和夯实地方财源的预期目标。
(三)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和尖锐。一是财源建设面临的减收因素较多。市区税收体制和财政收入分享体制存在不尽合理之处,导致我区财源建设推进乏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举步维艰;受国家增值税转型、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和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下调等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影响,相关主体税种税基缩减,-,我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种均未完成预算任务,收入增量大幅减小,直接影响了我区中央转移支付补助和既得财力。二是由于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区财政除了保障全区人员工资性增资因素、社会保障支出、维持机构运转等财政刚性支出以外,还要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支出压力迅增。地方财政收支差额除依赖税收返还外,大量的政府性基础设施工程和经济建设发展所需资金要依托举债和上级补助,因此,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和尖锐,财政平衡如履薄冰。
(四)政府性债务负担重、偿债压力大。从1998年至今,我区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步伐,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通过政府性贷款进一步满足群众对社会公共产品的需要,有效刺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区政府负债规模日益增大,政府债务已达亿元,从起开始进入还贷高峰,2011年就需还本付息近亿元,偿债压力过大,政府性债务运作风险已凸现。
三、“十二五” 财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握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及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八大建设”和“中部崛起”战略部署,以加快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为立足点,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力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在全市提升承载能力、加速工业化进程、壮大第三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四个方面率先取得突破,为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奋斗目标:按照省市对我区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增长速度要略高于全市13%增速水平,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区预期目标是: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以上。
类 别
计划目标(万元)
年均增长速度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710008058591464103812117826
财政总收入
113964129349146812166631189126
四、加强财源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经济决定财政,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断开辟和壮大财源的基础。只有加快财源建设步伐,才能确保收入稳定增长。一是要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培植新兴财源,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加快做大财政“蛋糕”。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财源建设“奖、贴”激励机制,着力提高全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三是要壮大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以存量资产为依托,财政投入为引导,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放大政府投资效应,整合投资资金,形成资金合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拉动我区的gdp增长。四是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政府与银行的合作,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信贷的“放大”作用,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等经济组织的发展,做大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主体财源。五是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的项目投资,加强对财源建设项目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的法制保障,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六是加强财源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分解落实责任,统一部署调度,全区齐抓共管,确保财源建设推进扎实有效。
(一)突出三产主导地位,优化和巩固支柱财源。做优三产,使我区成为黔北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基本建设成为集商品、资金、技术、信息、旅游、娱乐、服务为一体,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覆盖面广、辐射力强、较为统一和完善的商贸流通体系,形成以物流带动人流,以人流带动资金流、信息流的良性循环机制和商贸流通繁荣局面。
一、区财政状况及财源特征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区持续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兴区、城建拉动”战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化解和减小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与影响,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提高发展水平,强化税收征管,促进了区级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取得较大发展,为全区人员经费的按时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从到,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41,360万元增加到54,396万元,实绩增收13,036万元,年均增长%。在同一时期内,全区gdp由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均增长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年均增幅比gdp年均增幅高出近3个百分点。
(二)三产对财政增收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区实施“三产富区”战略,按照“拓展南部,延长东部,改造旧城”和“城郊建市场,城区建商场”的思路,以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到辖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占全区地方生产总值亿元的近60%。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纳税金额,都在三次产业中居于榜首地位。
(三)部分税种逐步成为财政收入的支柱。随着我区工业和商贸流通业、文化娱乐业、服务业等行业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增值税、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税种的税源基础,使这些税种获得较大数额的实绩增收,对全区财力的持续、快速增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区财源建设和财政保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艰难
(一)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支柱财源缺乏。一是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看,全省是20 %,全市是16%,而我区仅为 %,明显低于省、市水平。说明我区国民经济的产出率还比较低,各项产业对财政的贡献不高。二是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 %,比重过高,地方有效财力受阻,财政收入质量有待大幅提高。三是辖区内无大企业、大税收,税源零散,缺乏支柱财源。
(二)投入产出效益不佳,新兴财源贡献不多。,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22%,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为13%,没有达到以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发展,加快培植和夯实地方财源的预期目标。
(三)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和尖锐。一是财源建设面临的减收因素较多。市区税收体制和财政收入分享体制存在不尽合理之处,导致我区财源建设推进乏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举步维艰;受国家增值税转型、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和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下调等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影响,相关主体税种税基缩减,-,我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种均未完成预算任务,收入增量大幅减小,直接影响了我区中央转移支付补助和既得财力。二是由于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区财政除了保障全区人员工资性增资因素、社会保障支出、维持机构运转等财政刚性支出以外,还要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支出压力迅增。地方财政收支差额除依赖税收返还外,大量的政府性基础设施工程和经济建设发展所需资金要依托举债和上级补助,因此,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和尖锐,财政平衡如履薄冰。
(四)政府性债务负担重、偿债压力大。从1998年至今,我区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步伐,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通过政府性贷款进一步满足群众对社会公共产品的需要,有效刺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区政府负债规模日益增大,政府债务已达亿元,从起开始进入还贷高峰,2011年就需还本付息近亿元,偿债压力过大,政府性债务运作风险已凸现。
三、“十二五” 财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握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及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八大建设”和“中部崛起”战略部署,以加快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为立足点,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力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在全市提升承载能力、加速工业化进程、壮大第三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四个方面率先取得突破,为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奋斗目标:按照省市对我区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增长速度要略高于全市13%增速水平,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区预期目标是: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以上。
类 别
计划目标(万元)
年均增长速度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710008058591464103812117826
财政总收入
113964129349146812166631189126
四、加强财源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经济决定财政,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断开辟和壮大财源的基础。只有加快财源建设步伐,才能确保收入稳定增长。一是要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培植新兴财源,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加快做大财政“蛋糕”。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财源建设“奖、贴”激励机制,着力提高全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三是要壮大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以存量资产为依托,财政投入为引导,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放大政府投资效应,整合投资资金,形成资金合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拉动我区的gdp增长。四是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政府与银行的合作,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信贷的“放大”作用,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等经济组织的发展,做大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主体财源。五是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的项目投资,加强对财源建设项目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的法制保障,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六是加强财源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分解落实责任,统一部署调度,全区齐抓共管,确保财源建设推进扎实有效。
(一)突出三产主导地位,优化和巩固支柱财源。做优三产,使我区成为黔北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基本建设成为集商品、资金、技术、信息、旅游、娱乐、服务为一体,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覆盖面广、辐射力强、较为统一和完善的商贸流通体系,形成以物流带动人流,以人流带动资金流、信息流的良性循环机制和商贸流通繁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