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实施工作意见
发布时间:2022-12-05 12:20:01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连续六年出台一号文件的基础上,今年又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主题,出台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一号文件。省委、省政府迅速出台实施意见,抓好贯彻落实。全市各级党政务必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为契机,认真谋划国际金融危机后上饶农业的新一轮发展,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把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得更好。
2011年既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上饶撤地设市十周年的大庆之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2011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二届五次、六次、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国家粮仓和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目标,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基础,不断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和谐稳定、农民持续增收,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力争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60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一、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进一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
1、坚持把统筹城乡的立足点放在加强“三农”上。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以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为基本取向,积极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全面提升“三农”工作水平。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加强“三农”上,全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政府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社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推进城乡改革联动,尽快在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2、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投入。要确保做到“三个优先”,即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继续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土地出让金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和使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收入,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有关部门要经常性对各地土地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各项资金征收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今年市本级农发资金新增安排100万元,重点用于扶持生态建设和五大重点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的发展。县(市、区)财政也要相应增加农业发展资金规模。
3、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兑现各种补贴政策。坚持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对农民购买指定产品继续实行13%补贴标准。《1》《2》《3》《4》《5》《6》《7》
4、积极谋划和实施扶农项目。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切实增加农业农村的投入。认真研究和吃透中央、省委等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国家、省农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精心策划、编制一批有竞争力的重大项目,努力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争取和建设上有更大的突破。今年要尽快启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争建设3个省级园区、12个县级园区;加快海西经济区上饶(台湾)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前期工作。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全面启动的机会,做好项目的融入和对接工作。在规划范围内的鄱阳、余干、万年3个县,要根据规划的统一部署,认真实施,努力当好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当好率先崛起的先锋队。在规划区外围的也要积极策应,主动对接,统筹谋划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同时,还要组织实施好近年来已经开工或即将开工中央、省财政支持的项目,严格项目执行程序,落实监管责任,保证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5、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鼓励县域内银行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从今年起,对县域金融机构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一定的比例给予奖励。农业发展银行要积极拓展支农领域,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信贷组织,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提高农民规避农林经营风险的能力。
6、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市委、市政府“一级中心、二级重点、三级传递、四级网络”的发展要求和“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中心村”为骨架的城镇化梯度发展格局,以“百镇示范工程”为载体,重点选择有历史积淀、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的大镇、名镇和特色集镇,提高城镇化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城镇的人口集聚能力,力争今年全市城市化率提高三个百分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经营管理水平。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移民扶贫以及工业园区建设结合,与发展农村服务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结合,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安置农民就业、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
二、积极推进国家粮仓和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着力提升统筹城乡发展水平
7、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按照把我市建设成国家粮仓和沿海发达地区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的要求,大力发展粮食、畜离、水产、果蔬茶、林产业等五大重点产业,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以打造“国家粮仓”为目标,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壮大产业,确保粮食生产实现预定目标,促进粮农收入稳定增长。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政府耕地目标考核和审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积极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生态小区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提升畜牧业产业质量和效益。以水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充分利用鄱阳湖水质好、生态优这一资源品牌优势,加大渔业健康养殖规模,稳步发展大宗水产品生产,提高特种水产品在现代渔业中的比重,提高水产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快果蔬茶、高产油茶、毛竹丰产林、杨树泡桐速生工业原料林、花卉苗木基地建设。通过几年努力,使全市每个县形成1—2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
2011年既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上饶撤地设市十周年的大庆之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2011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二届五次、六次、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国家粮仓和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目标,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基础,不断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和谐稳定、农民持续增收,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力争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60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一、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进一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
1、坚持把统筹城乡的立足点放在加强“三农”上。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以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为基本取向,积极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全面提升“三农”工作水平。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加强“三农”上,全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政府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社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推进城乡改革联动,尽快在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2、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投入。要确保做到“三个优先”,即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继续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土地出让金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和使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收入,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有关部门要经常性对各地土地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各项资金征收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今年市本级农发资金新增安排100万元,重点用于扶持生态建设和五大重点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的发展。县(市、区)财政也要相应增加农业发展资金规模。
3、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兑现各种补贴政策。坚持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对农民购买指定产品继续实行13%补贴标准。《1》《2》《3》《4》《5》《6》《7》
4、积极谋划和实施扶农项目。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切实增加农业农村的投入。认真研究和吃透中央、省委等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国家、省农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精心策划、编制一批有竞争力的重大项目,努力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争取和建设上有更大的突破。今年要尽快启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争建设3个省级园区、12个县级园区;加快海西经济区上饶(台湾)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前期工作。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全面启动的机会,做好项目的融入和对接工作。在规划范围内的鄱阳、余干、万年3个县,要根据规划的统一部署,认真实施,努力当好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当好率先崛起的先锋队。在规划区外围的也要积极策应,主动对接,统筹谋划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同时,还要组织实施好近年来已经开工或即将开工中央、省财政支持的项目,严格项目执行程序,落实监管责任,保证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5、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鼓励县域内银行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从今年起,对县域金融机构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一定的比例给予奖励。农业发展银行要积极拓展支农领域,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信贷组织,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提高农民规避农林经营风险的能力。
6、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市委、市政府“一级中心、二级重点、三级传递、四级网络”的发展要求和“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中心村”为骨架的城镇化梯度发展格局,以“百镇示范工程”为载体,重点选择有历史积淀、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的大镇、名镇和特色集镇,提高城镇化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城镇的人口集聚能力,力争今年全市城市化率提高三个百分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经营管理水平。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移民扶贫以及工业园区建设结合,与发展农村服务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结合,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安置农民就业、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
二、积极推进国家粮仓和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着力提升统筹城乡发展水平
7、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按照把我市建设成国家粮仓和沿海发达地区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的要求,大力发展粮食、畜离、水产、果蔬茶、林产业等五大重点产业,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以打造“国家粮仓”为目标,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壮大产业,确保粮食生产实现预定目标,促进粮农收入稳定增长。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政府耕地目标考核和审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积极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生态小区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提升畜牧业产业质量和效益。以水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充分利用鄱阳湖水质好、生态优这一资源品牌优势,加大渔业健康养殖规模,稳步发展大宗水产品生产,提高特种水产品在现代渔业中的比重,提高水产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快果蔬茶、高产油茶、毛竹丰产林、杨树泡桐速生工业原料林、花卉苗木基地建设。通过几年努力,使全市每个县形成1—2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