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位置:首页 > 范文 > 导游词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导游词范文

发布时间:2018-10-21 16:26:00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首先回顾一下历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位于先烈东路,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烈士墓地,是广州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

  武昌起义之前,孙中山已经领导过八次武装起义,这八次武装起义,都是在广东组织的,而最著名的一次,便是被称为黄花岗的辛亥“三二九”起义。

  1910年,由于前几次起义的失败,部分革命者产生的悲观的情绪。11月孙中山召开了马来亚槟榔屿会议。会上,大家决定1911年春,再广州集合各省革命之精华,发动大规模起义,先占广州,再由黄兴统率一军进军湖南湖北,由赵声带领令一军出江西功南京,两军会师长江,然后北上直捣北京,****清朝。

  起义日期原定是1911年4月13日。但4月8日发生了革命党人刺杀清广州将军浮琦的事件,******加强了戒备。令原定的计划书到了影响,最后由黄兴确定在4月27日,即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发动。由于敌人戒备森严,革命党人联络困难,加以部分枪械未到,使原定的四路进攻计划无法落实,最后只有黄兴统率的一军孤军作战。

  3月29日下午5时半,一声螺响,黄兴带领着敢死队130多人,臂缠白布,冲越华路小东营5号总指挥不冲出,直到总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逃跑,革命党人火烧总督府。起义军退出衙门时,遇到大批清军伏击,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寡不敌众,绝大多数革命党人壮烈牺牲了。事后,革命党人的遗体被陈尸再咨议局前的旷地上,惨不忍睹。同盟会潘达微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收集了死难烈士遗骸七十二具,丛葬于现在的黄花岗,这便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来历。

  陵园的正门是开着三个拱门的仿凯旋门的建筑,高13米,宽32.5米。门额上以花岗石镌(juān)刻孙中山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金色大字。七十二烈士舍生取义的凛(lǐn)然正气,惊天地,泣鬼神。浩然正气,代表了信念的力量。

  穿过门洞,识长达230多米的沿坡而上的墓道。墓道中段,有一拱桥跨越一个月池,未被称为默池。为什么呢?我们走上拱桥,由于斜坡的作用,便会不由自主地把头低下。就像低头默念,使人肃然起敬。

  墓道的北端是一高大的坡顶平台,这便时七十二烈士陵墓了。墓塘不取圆形,而是采用正锥形,四周护以铁链,显得更加庄严,正中墓顶是四柱碑亭,方柱的碑上刻着隶书“七十二烈士之墓”。这几个字是烈士方声洞的哥哥、滇(diān)军师长方生涛写的。碑亭顶部的形状想一个悬钟,称为“自由钟”。我们仿佛听到警钟长鸣,封建统治者对革命党人血腥镇压的历史永远不能忘记。

  墓塘后面这座设计奇特而精美的建筑识纪功坊。纪功坊上的横额识12个字的篆(zhuan)文“缔结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由著名的革命党人章炳麟书写。坊墙正面刻着和正门相同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纪功坊顶层中间由七十二块长方形青石横列堆砌成崇山形,象征七十二烈士。青石上刻着各个国民海外支部得名称。

  献石堆顶上,屹立着自由女神像。他与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相似,左手拿着法律书,右手高擎火炬。自由女神像,表达了要为建立自由平等国家而奋斗的革命思想。整个纪功坊设计构思精巧,寓意深远,形象高大巍峨,识烈士陵园的标志性建筑。

  纪功坊后面是一块高3.92米,宽1.82迷的青石碑刻,1934年刻置。正面是由******元老、曾担任中山大学校长的邹鲁撰写的。碑文长达3000余字,详尽记述了黄花岗起义的历史和陵墓修建经过。

  在墓道的东侧,还有不少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的陵墓。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潘达微先生的陵墓。潘达微生于1880年,是广东番禺人,1906年参加同盟会,1911年与友人在广州创办【平民报】。1929年病逝于香港,年仅49岁,第二年移葬于黄花岗。墓碑背面是潘达微写于1912年的【自述】全文,追忆了他收殓烈士遗骸的经过。黄花岗本名为红花岗,潘达微先生认为“红花”不及“黄花”一词的雄浑优美。因而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并一直沿用至今。

  周围还有其他革命家的墓地,有冯如墓。冯如识广东恩平人,是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家和飞行家,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

  前面有一铜立像的是邓仲元墓。是仿希腊的科林斯柱式,体制恢宏,蔚为壮观。邓仲元是广东惠阳人,早年参加同盟会,深受孙中山重用。功绩卓著,但亦俾反动派视为眼中钉。在一次革命变革中被暗杀,终年38岁。

  附近还有杨逸仙墓。杨是中山人,被誉为“中国空军之父”。1918年组建了我国第一支空军。1923年9月出师讨伐陈炯明时,在改装水雷作空军炸弹时,不幸爆炸身亡。时年32岁。

  陵园的西侧还有孙中山在1912年主持修建的“史坚如先生祠”。他是广州番禺人,1899年加入孙中山创建的兴中会,从事革命活动。1900年10月在一次的任务中不幸被捕,备受酷刑后英勇就义,年仅22岁。

  南墓道有喻培伦烈士的衣冠冢与墓表。他是四川内江人,1905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在“三二九”起义中,他用炸弹炸破两广督署后墙,攻入督署,再功督练公所,一路一勇当先。后被俘,英勇就义。1912年又南京政府追赠为“大将军”。此外,南墓道还有挽碑丛刻,是社会各界人士历年前来吊祭时所立。

范文相关阅读

范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