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礼仪常识
内容
值得祝贺者,皆喜庆之事。何谓喜事?无非是家庭幸福、事业有成,长命百岁。归纳起来,有三类:
一、贺婚。“洞房花烛”,人生最大喜事,乃婚姻幸福之始;接着生儿生女,延续更多希望。贺婚之礼人们最为重视。
二、贺业。“金榜题名”,古代读书人事业腾飞的开始。如今这“事业”更为宽广,升学、就职、升级、获奖以及公司或商场开业、开幕等,都会举行热闹仪式,接受人们的祝贺。
三、贺岁。谁不希望长寿?逢年过节或过生日,因长了一岁,自然高兴,要祝贺。老人寿诞,年逾古稀,子女们以及亲友更会祝贺。
其他祝贺事项,如乔迁志喜,今人已不如古人重视。
形式
祝贺,最常见的方式是吃喝,因而婚宴、寿宴、庆功宴等名目不一而足。喜事到来,亲朋好友前来道贺,送上鼓励、祝愿等吉言佳语以及贺仪(说白了就是礼品)。
“祝贺”这两个字,其意义略有不同:“祝”即祝愿,偏重于讲未来的“愿景”;而“贺”,则是对现有美好事物的颂扬。
一是口头。直面现场,音容笑貌、热情友好直接传达给对方,亲切而自然。有时条件不允许,无法到场,通过电话(最好是看得见表情的可视电话)祝贺也很好。口头祝贺的礼仪要求比较具体,如用语应准确、简洁、热情。常见的日常贺语有:“学习进步”、“工作顺利”、“一帆风顺”、“阖家平安”、“事业成功”等。对新婚人士,适宜的贺词有“志同道合”、“百年好合”、“比翼双飞”、“连枝相依”、“同心永结”、“知音百年”、“爱心永恒”、“白首偕老”等。对从事实业、经营的人士,常说“事业兴旺”、“大展宏图”、“日新月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等。生日贺词以年龄不同有所差别,如对年轻人说“生日快乐”;对年龄大一些的同事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老寿星说“老当益壮”、“寿比南山”等。
二是书面。用书面祝贺,如信件、贺卡,留有个人签名,更显郑重。现在通讯发达,使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发微博、制作视频等均可达到祝贺的目的。据说,2013年春节期间,全国民众互相祝贺节日的手机短信多达数10万亿条。像我收到的一条贺词既明快、热情,又简洁、生动:“年之初,信息传;字不多,情无限;事业兴,家美满;身体好,多挣钱;朋友多,结善缘。”
三是贺礼。雅称贺仪,不是祝贺仪式的简称,而是指祝贺时带去的礼物。结婚礼物多是“红包”(现金)或实物。红包,即用印有双喜字的红纸信封封上的现金,送礼人在红包上写好祝贺语、签上姓名交给新人,或交由专人登记在册。送实物,讲究喜庆、美观、实用,以家庭陈设品、生活实用品为主。以祝贺生日、寿辰为例,可送寿面或和“寿”字相关的物品,如松鹤图,意味永远年轻。现今,以鲜花贺寿者逐渐多起来。
四是礼节。参加婚宴、寿宴、拜年等祝贺活动,要讲究礼节。平辈相见,以握手或行抱拳作揖礼为好,而晚辈向长辈祝贺新年、寿辰,宜行鞠躬礼,不过,农村也有人行跪拜礼。长辈还礼,以握手或向众人抱拳作揖为宜。在婚礼仪式上,要注意情绪欢快,话题要围绕新人,交谈要选择令人高兴的事务。而祝贺上司晋升,说“符合民意”或“实至名归”比较得体,忌吹捧、献媚。
红包
近年来,办红白喜事日渐奢靡;贺业、贺岁等,红包也越来越大,已成为负担。以婚礼为例,据了解,在北京,堂或表兄弟、姐妹结婚,礼金一般不少于2000元,同事、同学者200—500元。有的人朋友多,隔三差五喝喜酒有苦难言。有人想出“减负”办法:不送现金,改为几人合伙,为新娘买相对贵重、价值千元左右的礼物;或减少红包现金数额,即将大数、整数改为读音“吉利”的小数,如将500元改为388元,800元的可送666元,1000元就是888元等。各位读者,您有什么高见呢?(马保奉/作者为原外交部礼宾司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