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记忆有关的文化常识。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课文。教学步骤:
一、教师介绍文化常识。
(1)、本文选自《水经注》,其书名是注释《水经》,实则是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其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由www.telnote.cn整理]
(2)、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
(3)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4)李白《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不明白地方提出质疑。然后背诵课文。附:参考译文
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有时有皇帝的命令急于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大约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各种景物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很多乐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鸣,叫声连续不断,声音十分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课堂检测。
填空。《三峡》选自。作者是时期家。先把句子补充完整,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①略无处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月
③或王命急宣④沿溯阻绝.....
⑤飞漱其间⑥虽伇加纾灰约惨?...
⑦林寒涧肃⑧绝(yǎn)多生怪柏....⑨属引凄异⑩至于夏水襄陵.....
四、作业:背诵全文。
三峡教案(二):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2、理解课文资料并熟读成诵。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这天我们一齐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读课本注解)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快速浏览课文,对照注释,把不懂的画出来。
2、放录音,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
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2、研读课文
(1)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第一段:
①略无阙处(毫无)(通缺)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③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第二段:④夏水襄陵(漫上)⑤不见曦月(太阳)
⑥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⑦或王命急宣(有时
⑧虽(即使)乘奔御风(那里指飞奔的马)
⑨不以疾也(不如)(快)⑩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第三段;
11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12飞漱其间(冲刷)
13良多趣味(确实)
第四段14属引凄异(连续;延长)14林寒涧肃(寂静)
16哀转久绝(转同啭声音曲折)
(2)重点句子翻译: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乘着飞奔的马或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⑤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
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3、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4、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能够提出来交流。
课堂练习。
小结:本节课只要学习和这篇课文的文言字词和翻译重点句子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停止)
③属:属引凄异
神情与苏黄不属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
④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取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不以疾也(疾古义:快
今义:疾病)
4、良多趣味(良古义:真,实在
今义:好)
四、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述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述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到达背诵目的。(多媒体板书)
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
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
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
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
夏季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春冬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秋季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述)——悲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述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问题二、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明确:
1、正面描述和侧面描述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述,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述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静景:山动景:水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述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之后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齐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透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述,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六、布置作业
1、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
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附:
板书设计:三峡
郦道元-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凉
三峡教案(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至熟读。(重点)
2、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难点)
3、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说起我们祖国的名山大川,那真是数不胜数,这些名山大川就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吸引着无数文人志士为之歌唱。同学们,明白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吗一齐背。那么大家明白这首诗写的哪里吗其实,描述三峡的还有很多人,追溯起来,最早的恐怕是北魏的郦道元。这天,让我们随着郦道元一齐参观游览一千五百年前的三峡,领略它优美的自然风光。(板书)
二、展示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至熟读。(重点
2、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难点)
3、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三、了解作者
(多媒体显示作者材料)
四、朗读课文,把握节奏,理解课文
1·认读生字(自由读)(教读)(指名读)(齐读)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不见曦月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素湍绿潭(
绝巘多生怪柏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哀转久绝(
飞漱其间(
猿啼三声泪沾裳(
2·熟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聆听录liuxue86.音(组内选段读)(组内推荐读)(指导读)(齐读)
4·疏通文意(自由疏通)(小组释疑)(完成习题)(提问
(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完成课后练习二
5·理解课文(思考问题)(交流)(回答问题)(说句子)
作者笔下的三峡美在哪里呢
根据课文理解用“三峡的---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
6·板书总结
五、布置作业
昔日郦道元笔下的美丽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是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结合课文,请你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三峡教案(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资料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到达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到达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这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三、整体感知,透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1.检查预习状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
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齐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
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总结特点:根据课文资料,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秋:凄凉凄美
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
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在三峡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描述事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到达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我们能借鉴什么?
五、拓展延伸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透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峡吟
沈克昌
探研论证七十春,中外古今五代人。
白帝彩云天已晓,长江三峡梦成真。
万吨船队达宜渝,千亿电量供汉申。
巫山云雨不为患,高峡平湖映女神。
“预警放水”防空袭“蓄清排浑”库长存。
生态环境可保护,多种源泉积资金。
除害兴利振国威,脱贫致富得民心。
环宇瞩目西江壁,华夏欢呼东风临,
三峡工程利国利民,而宏大的工程建设也使其成为长江三峡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高峡出平湖”的奇观的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出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意味着三峡的文化,个性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和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在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教师小结:
你们关注三峡、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的确很丰厚,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进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资料。旨在透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本文在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学生透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必须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透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述,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述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想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到达理解全文的基本资料的目的。以读为主,透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
三峡教案(五):
教材简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有不少是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本文的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只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而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在夏水一节,作者重点突出的是“沿溯阻绝”造成的水“疾”,并未描绘自然景色。但是,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资料。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构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述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构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能够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述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述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构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②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③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三峡风光图片;录音;自制教学挂图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式研讨激发式
教学资料、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后解说: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齐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应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三峡》一文录音。
二、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听了《三峡》一文的录音,你能说出三峡最美之景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三、大家想不想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吗
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施展自己的才能,泼墨弄文,展现这美丽的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四、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五、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课时小结
七、拓展与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书店等,再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资料创作。
第二课时
一、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资料创作的作品。
交流、展示后,教师补充:①“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李白《早发白帝城》必不可少);②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正音:阙(quē)嶂(zhàng)曦(xī)巘(yǎn)属(zhǔ)引哀转(zhuǎn)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点拨后再听录音。
3、朗读比赛: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的用心性。
4、讨论:疏通文意(六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5、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述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述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述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文章着重描述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齐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资料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作者描述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述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必须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完美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三、课文质疑
学生质疑,由学生或老师释疑。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扬勇于质疑的精神。
四、本课时小结
五、拓展与延伸(作业)
搜集资料,写一篇作文描绘黄河(或自己熟悉的河流)古今风光,注意用上本文的写法,并尽量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
三峡优秀教学设计4篇
三峡教案(六):
课文感知:
这篇课文是郦道远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课文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也使读者从中受益。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的写作特点。从自然构成的角度来看,不言而喻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没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写不出三峡的美景的。
学习目标:
1、识记与积累
郦阙溯属略无绝重岩叠嶂清荣峻茂林寒涧肃哀转久绝
2、知识简介:郦道元及《水经注》
3、应用:
①在反复朗读中构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②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设计:
1、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等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逐渐加深对课文资料的理解。
3、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疏通文意,同学间讨论解疑释难,教师只作适当指导。
教学媒体: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生:(各抒己见,以到达资源的共享。)
师:早在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这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如:郦巘阙溯属
2、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3、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师范读课文(或再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在此,教师应指出注意听的事项,如:字音的校正、音节的停顿和节奏等。)
5、朗读比赛:分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用心性。
6、讨论:疏通文意。(分成六个人一组,每组讨论一个文段的大意,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7、把各小组的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8、在初步理解文中的基础上,在读课文讨论: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9、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出示挂图,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三、写作训练
把你曾看到的山川、名胜的完美景色描述下来。
四、课后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峡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从中受益非浅。在课文,我们要用心的走进大自然,用我们的笔来描绘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五、课后练习
①用正楷抄写课文,并背诵。
②用心的走进大自然,用你的笔来描绘眼前的景色。
教后反思
课堂上,把舞台让个学生,自己退居幕后。让在想法的学生到讲台上来尽情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用心性有明显的提高,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使课程资源扩大到更大的限度。
三峡教案(七):
一、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述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忙学生理解文章资料,到达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本文要到达的课标要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述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四、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状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这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明白哪些有关的诗文呢
【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这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能够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能够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设计说明】可透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资料
1.师:大家透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资料,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能够请其他组帮忙,也能够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状况帮忙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状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写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一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五)再次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或谈谈观看风光片与读郦道元的《三峡》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或你所游历过的山川名胜。
2.喜欢绘画的同学能够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图。
三峡教案(八):
教学目标:
1、朗读并尝试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抓住特征描述景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激情
教学重点:
1、深入解读文章资料,学习抓住特征描述景物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激情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超多的文言语汇
2、围绕课文资料展开想象直至当堂成诵
教学构思:
充分突出主体性教学,透过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讨论、辨析,发表自己的见解,来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求知欲;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透过教师的点评与小结,使学生完成由掌握知识到发展潜力,从而构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过渡。透过朗读品味,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方法以及良好的审美趣味,力求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及素质教育的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李白诗《早发白帝城》导入。简单了解三峡知识。
作者介绍: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不仅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懂得重点字词意思,读通读顺文章。
1、学生自由通读,选一名同学试读,其他帮忙正音。黑板上补充:
阙(quē)叠嶂(zhàng)襄(xiāng)陵
2、选出一名同学,说一说文章意思,其他帮忙纠正。黑板上补充:
自非:如果阻绝:断或:有时虽:即使良:实在肃:寂静绝:极
久绝:消失
3、学生再次自由通读,读通读顺课文,选一名同学试读,老师和同学一齐对关键句划出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自由读,加以巩固,然后齐读。
三、再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伴音乐范读。同学尝试朗读,请一名同学伴音乐读,学生评点。教师指点: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到达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节略快,读出气势;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四、析读课文------了解文章资料
1、问: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山、水
2、请男生找出三峡山的特点,以三峡的山是说句子。
三峡的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怪异的、幽寂的……
3、请女生找出三峡水的特点,以三峡的水是说句子。
三峡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荡的、凄寒的……
五、探究阅读------了解抓住特征描述景物的方法。
1、这篇文章虽然既写了山又写了水,但从文章写作目的和资料来说,侧重于写什么水
2、有一个顺序吗
写山是为了写水蓄势,写水是从最主要的特征写起:三个时间: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凄婉。
3、请学生说一说家乡横山和姑溪河不同季节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征,课后编一本集子——《家乡美》
六、背读——尝试单堂背诵(可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
七、延伸阅读——培养热爱祖国的激情
请同学说说三峡大坝竣工后景色会有什么变化如:
大坝建成以后,在必须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状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能够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能够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问:三峡即将发生许多变化,那么,这个新的三峡和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相比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结语: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礼貌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但愿同学们能多学一些知识,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对三峡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将三峡打扮得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