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位置:首页 > 范文 > 工作总结

白鳍豚用什么呼吸

发布时间:2018-10-14 14:05:45
白鳍豚用什么呼吸

  总结精选(1):

  白鳍豚用肺呼吸,它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仅产于我国,目前数量日趋稀少,和大熊猫一样,同为世界上最珍贵的濒危动物。

  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以前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白鳍豚是50年来第一种在地球上消失的大型水生脊椎动物,而且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灭绝的第一种大型哺乳动物。

  白鳍豚是一种水生哺乳动物,属于鲸目,世界上所有的鲸都是哺乳动物,并不是鱼类。[由www.telnote.cn整理]

  哺乳动物是是一种恒温动物,大部分都是胎生,并藉由乳腺哺育后代,用肺呼吸。哺乳动物是动物发展史上最高级的阶段,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类群。

  因此,白鳍豚是用肺呼吸的。不同于鱼类。

  总结精选(2):

  白鳍豚用肺呼吸的,白鳍豚每次呼吸时,头顶及呼吸孔先浮出水面,之后露出背部和低三角形的背鳍,出水呼吸时间约1—2秒钟,潜水时间每次约20秒。

  它们在长潜时也可达200秒左右,但是每隔一两分钟就要露出水面换一次气,有时会喷出水花,出水呼吸时会发出声响。

  当天气闷热、暴雨即将来临之际,它便频频露出水面一齐一伏,人们称为“白鳍拜江”。

  如今,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白鳍豚已经成为灭绝动物之一,虽然此刻只是被定义为功能性灭绝,能够推断,长江里还有少量白鳍豚残存,然而仅凭这最后几只个体,已经无法延续种群,预计会在十年内彻底灭绝。

  白鳍豚,也称为白暨豚、白鳍,是鲸类家族中的小个体成员,也是我国长江特有的淡水鲸类。属喙豚科。具长吻,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喜欢群居,性情温顺谨慎,视听器官严重退化,声纳系统个性灵敏。白鳍豚是恒温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由于人类对长江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使得它们的数量在上个世纪里急速下降,由于数量奇少,白鳍豚不仅仅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在长江里大约生活了2500万年的白鳍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白鳍豚孤单身影

  至今的白豚古老的遗生物。白鳍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是世界上现有5种淡水豚(另外四种为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中疑为已灭绝的一种。

  由于数量奇少,白鳍豚不仅仅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原属淡水豚科,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中国科学家周开亚教授的推荐,单独设立了白鳍豚科。鲸目白鳍豚科白鳍豚属的唯一种。

  白鳍豚体长2米,体重100~200千克。嘴部狭长,像鸟的嘴巴那样,约有30厘米,上下颔两边密排着130多颗圆锥形的牙齿,前额呈圆形隆起。皮肤细腻光滑,背面是浅灰蓝色,腹面是白色,体表呈流线形,前肢为鳍肢,背鳍呈三角形。后肢退化,尾部未端左右平展,分成两叶,呈新月形。有一个长园形凹穴状的鼻子或呼吸孔长在头顶的左上方。眼睛只有绿豆粒一般大小,已经退化,位于嘴角的后上方。耳朵只有一个针眼大小的洞,位于眼的后方,外耳道已经消失。

  生活习性

  白鳍豚喜欢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节,集群行为就更明显。每群一般2~16头。其活动范围广,但对水温条件要求较高,经常在一个固定区域停留一段时间,待水温条件发生改变后,又迁入另一地域。以鱼类为食。

  白鳍豚喜欢生活在江河的深水区,很少靠近岸边和船只,但它时常游弋至浅水区,追逐鱼虾充饥。它的吻宽细长,上下颌长有130多枚圆锥形的同型齿,可它却懒得咀嚼,只管张口吞下鱼食,消化潜力很强。白鳍豚往往成对或三五成群一齐活动,但人们很少有机会看到它,只有在它露出水面呼吸时才能瞥见一眼。

  白鳍豚分布在长江及沿江湖泊中,以鱼为食,喜结群活动,小群约2~3头,大群约9~16头。白暨豚是用肺呼吸的水生哺乳动物,每次呼吸时,头顶及呼吸孔先浮出水面,之后露出背部和低三角形的背鳍,出水呼吸时间约1~2秒钟,潜水时间每次约20秒,长潜时可达200秒。成熟个体最大体长,雌性2.5米,雄性2.3米,体重100~150千克,有恒定体温,总是在36℃左右。

  2011年7月6日,在长江中打鱼的渔民发现了3只疑似白鳍豚,出此刻长江江面。

  生长繁殖

  白鳍豚雌性6龄、雄性4龄可达性成熟。生殖交配期在4月~6月,怀孕期约9个月,至翌年一二月份在江中分娩。母豚每年只生1胎,每胎1仔,偶有双胞胎。刚出生的幼豚哺母豚乳汁长大,并随群活动。

  母豚一般2年一次怀胎,孕期约10个月,每胎一仔,也有二仔的。幼豚靠母豚带游,有时倚在母豚的鳍翅上戏水,有时钻到母腹吮吸乳汁,活泼搞笑。成年白鱀豚雌性比雄性大,雌性身长可达2.5米以上,重达170公斤左右;雄性长达2.2米以上,重达125公斤左右。白鱀豚喜群居,通常两三头以上一齐出没,幼豚游在中间,大而壮的豚在前后左右相伴,如同长辈呵护着子女,一家几口和谐相处,尽享天伦之乐。白鱀豚寿命可达30多年,雌兽一般在6岁到达性成熟,雄兽为4岁。野生状态下,成年白鱀豚雌雄比例为1:1,但雌兽怀孕率一般仅为30%,自然繁殖率很低。

  白鳍豚(及所有海豚)在幼豚出生后会用头把小海豚顶出水面让小海豚呼吸,以免小海豚窒息。

  成年白鳍豚每年有两次发情期,分别在3~5月和8~10月;怀孕期10~11个月,每次产1仔,偶有两仔。白鳍豚两年繁殖一次,每胎1仔,出生时体长80厘米左右。新生幼体体色略深.成年白鳍豚一般背面呈浅青灰色,腹面呈洁白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尤其光亮。水平伸展的鳍肢和尾鳍上下两面分别与背面和腹面同色,这样的颜色分布恰好与环境颜色相符。当由水面向下看时,背部的青灰色和江水混为一体很难分辨;当由水底向上看时,白色的腹部和水面反射的强光颜色相近也很难被发现。这使得白鳍豚在逃避敌害、接近猎物时,有了天然的隐蔽屏障。白鳍豚寿命可达30多年,雌兽一般在6岁到达性成熟,雄兽为4岁。野生状态下,成年白鳍豚雌雄比例为1:1,但雌兽怀孕率一般仅为30%,自然繁殖率很低。

  每年的冬末春初是白鳍豚的交配期,母豚妊娠期长达1年左右,因此产仔大多在来年的春季。出生后的小白鳍豚靠母亲的乳汁喂养,直到五六岁才算成熟。

  总结精选(3):

  白鳍豚用肺呼吸,它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仅产于我国。

  目前数量日趋稀少,和大熊猫一样,同为世界上最珍贵的濒危动物。

  白鳍豚的外形特征

  白鳍豚也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是一种小型鲸,身体呈纺锤形,身长1.5—2.5米,体重100—150千克,吻部狭长,约30厘米,前端略上翘。喷气孔纵长,位于头顶左侧。眼极小,在口角后上方,耳孔呈针眼状。背鳍三角形,鳍肢较宽,末端钝圆,尾鳍呈新月形。

  白鳍豚全身皮肤裸露无毛,一般背面呈浅青灰色,腹面呈洁白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尤其光亮,新生幼体体色略深。鳍肢和尾鳍上下两面分别与背面和腹面同色,这样的颜色分布恰好与环境颜色相符。

  白鳍豚的生活习性

  白鳍豚为群居动物,尤其在春天交配季节,集群行为就更明显,每群一般2—16头。活动范围较广,但对水温条件要求较高,经常在一个固定区域停留一段时间,待水温条件发生改变后,又迁入另一地域。

  一般在远离岸边的江心主流区活动,很少靠近岸边和船只,偶尔也进入湖泊、支流与长江干流汇合处。

  白鳍豚常在晨昏时游向岸边浅水处进行捕食。杂食性动物,一般以整条吞食体长小于6.5厘米的淡水鱼类为主,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和昆虫。虽然它们有齿,但它们却懒得咀嚼,只管张口吞,食量甚大,一般摄食量可占体重的10%—12%,消化潜力很强。其视觉很差,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讯号发现食物并突袭式吞食。

  跟其它水生哺乳动物一样,白鳍豚也是用肺呼吸,每次呼吸时,头顶及呼吸孔先浮出水面,之后露出背部和低三角形的背鳍,出水呼吸时间约1—2秒钟,潜水时间每次约20秒。

  白鳍豚分别在3—5月和8—10月发情,雌性怀孕期10~11个月,翌年一二月份在江中分娩。母豚两年繁殖一次,每胎1仔,但雌兽怀孕率一般仅为30%,自然繁殖率很低,寿命可达30多年。

  白鳍豚的灭绝

  白鳍豚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中所剩数量最少的一种,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UCN把它们列为极危,但是很多专家都认为其实它们已经灭绝。

  功能性灭绝是指该物种因其生存环境被破坏,数量十分稀少,以致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了维持繁殖的潜力,甚至丧失了维持生存的潜力。有时也能够理解为功能性灭绝就意味着物种的灭绝。

  自然因素

  1、数量稀少,难以超多繁殖。

  2、繁殖率低,生长较慢。

  人为因素

  1、一些不法之徒超多使用炸鱼毒鱼电打鱼等有害捕鱼手段,更令白鳍豚的生存雪上加霜。

  2、人类在长江附近化工厂和医药工厂的开发,使得长江受到严重污染。

  3、人类对长江的过度开发,江湖阻隔围湖造田等使白鳍豚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

  4、长江成为了十分繁忙的运输水道,很多白鳍豚被船只的螺旋桨打死打伤。

  5、人类对其食物鱼虾进行过度捕捞,致使白鳍豚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供给。

范文相关阅读

范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