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学计划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10-08 13:10:14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由www.telnote.cn整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

  2、姥姥是谁?

  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资料?

  四、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能够合并起来。

  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3、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资料,教师适当点拨。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我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我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

  1、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述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纸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状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资料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老老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

  (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知,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5、学生朗读有关词语,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姥姥的剪纸是何等精美,何等的有好处。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表现出姥姥的剪纸相关特点的句子,读出赞赏之意。

  二、认识姥姥

  1、欣赏完姥姥如此众多的剪纸作品,你们想明白什么?

  2、指名说一说。

  (1)姥姥是怎样剪纸的?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

  (2)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

  3、同学们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请在自我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同位间相互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启发。

  4、学生自主读悟,同桌互动。

  5、学生抓住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姥姥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的内在的品格。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三、质疑问难

  1、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疑惑之处,小组交流对疑难之处的理解。

  2、引导学生解决典型的疑难问题。“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问题:这是课文第四节中的一句话,其中的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内含明显的贬义成分。如何准确的理解这些词语呢?

  试解:课后练习第三题这样提示我们“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练习深化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后最后两节争取会背诵。

  2、引导背诵

  3、“熟能生巧,……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读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姥姥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52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Byhesuping发表

  12、姥姥的剪纸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我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题(师:这天,我们继续学习——)

  2、同学们,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姥姥的剪纸怎样样?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活灵活现……)

  二、学习1——6

  1、过渡:姥姥的剪纸的确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书上有个词就能很好地来形容姥姥的剪纸,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能不能找到这个词。

  2、交流。相机板书:神

  3、姥姥的剪纸那么神,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请你读读课文,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读后交流:

  (1)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在这句话里,你最关注哪个词?(都)一个“都”字,让你感觉到什么?(姥姥的剪纸作品很受家乡人们的欢迎,到处贴着她的作品。我感觉到姥姥这个人真好,是有求必应。)

  你想想,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情绪会是怎样的?(自豪、赞叹、开心……)请你带着自豪的情绪读读,请你带着赞叹的情绪读读……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这句话。

  (2)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师:从这段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指导朗读。

  (3)“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姥姥的剪纸形象逼真)

  师:猫、虎、母鸡、公鸡都是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样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师:此刻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师:来,这位老乡,你来赞叹赞叹。

  (生:“你姥姥神了,剪小孩像小孩,剪老人像老人,剪个娃娃会哭笑,剪个老汉长胡须。”

  ……)

  (4)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术高超。)

  指导朗读。

  (5)“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

  展示“喜鹊登枝”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枝”,我们来欣赏一下。梅枝怎样样?喜鹊如何?它们的位置安排如何?看到那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谁能把作者此时的情绪读出来)

  4、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

  讨论交流:

  (1)、“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

  理解“熟能生巧”:熟的意思是——熟悉,熟练,巧的意思是——灵巧,灵活。熟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手就会灵活。

  师: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样练就的呀?(“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师: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光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十分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

  (2)“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十分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

  过渡: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3)“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身指——身体,心指——精神,入境是指——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

  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都沉浸到了十分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

  三、学习7——11

  1、过渡:读到那里,那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姥姥似乎就站在我们的面前。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自我读7——12,姥姥剪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

  2、交流:剪得最多的是老牛和兔子。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板书:拴

  3“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你从‘拴’中体会到什么?

  4、自由朗读课文7-12小节,找找,文中具体描述了几幅剪纸“牛兔图”?用浪线画下来。你从这几幅作品中体会到姥姥怎样的情感?

  5、讨论交流

  兔子骑在牛背上——疼爱;一齐啃食青草——疼爱

  6、能不能给这两张剪纸起个名字?

  7、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同桌分主角朗读,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8、指名分主角朗读,评价。

  9、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样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四、学习12

  1、师: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头牛,牢牢拴住萝卜头。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之后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何以见得?

  2、生:(还拴得住。因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媒体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明白,这是姥姥对我的期盼。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3、师:我们来齐读这段有声有色的文字。

  生齐读上段文字。

  4、师: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谁再来读读描述这幅剪纸的文字。(课件点击:“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下出现一条红线。)

  生读“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5、师: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

  (凝望、浓浓的爱……)

  6:同学们,姥姥寄给我的剪纸,想对我说什么呀?看到这幅剪纸,我想对姥姥说什么话呢?让我们把姥姥和“我”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请左边两组同学写姥姥想对我说的话,右边两组同学写我想对姥姥说的话。

  7、交流学生的写话。

  8:师: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幅剪纸吗?这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间浓浓的情啊!板书:情

  9、过渡: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0、同学们,你们说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11、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此刻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此刻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一颗心。此刻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一个梦。)

  12、师: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在这经典银幕金曲《相处岁月》的旋律中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五、总结课文

  1、师:多么深情的话语啊!我读懂了作者的那颗心,我们沉浸于作者的那个梦。此刻,让我们一齐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认为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

  (生: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回归之心……)

  2师:是呀,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回归之心统统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有一首歌这样唱着:(教师轻声哼唱)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随后陈红《感恩的心》响起。)

  师:(在音乐声中)孩子,记住: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感谢亲人、感谢命运、感谢生活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我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

  [教学重点]体会“我”与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天,我们继续学习十二课——《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一齐来细细品读课文,走到姥姥的身边,走进姥姥的剪纸里……

  二.学习1——3自然段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1、一个“都”字,还让你感觉到什么?

  2、你们想想,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情绪会是怎样的?(自豪、赞叹、开心等)请你带着的情绪读读。

  3。让我们一齐带着满腔的自豪与骄傲,齐读这段话。

  4、小结:一个简单的“都”字同学们感受出了这么多意思和感情,真会读书!相信同学们在后面的语言文字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轻读2、3自然段。

  过渡:那姥姥的作品为什么会如此受人们的欢迎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2、3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说说自我的理解。

  1。交流。(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2)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这是夸张的说法,表现了乡亲们对姥姥剪纸技艺的赞叹。)

  A.猫、虎、母鸡、公鸡都是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样说的?(人物、植物、器物)

  B.此刻请你扮演乡亲们,仿照书上的句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互相夸夸。(媒体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C.说话练习,交流。

  D.媒体出示多幅剪纸,让学生形象感知姥姥的技艺高超。

  (3)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创设情境,反复引读,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师:瞧,村东头的王大爷来了,“他姥姥,麻烦给剪个纸吧?”只见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引读“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村西头的李大妈来了,“他姥姥,麻烦给剪个纸吧?”只见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引读“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连河对岸的张大婶也来了,“他姥姥,麻烦给剪个纸吧?”只见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引读“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2。同学们,从这一部分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姥姥?(相机板书:心灵手巧、技艺高超、勤劳善良)

  三.学习4——6自然段。

  过渡:姥姥心灵手巧,是个剪纸能手,。作者不仅仅用课文的2、3自然段来概括介绍,还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事例,。

  1。自由读课文的4——6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举了一个什么事例?

  2。交流。

  (1)媒体出示“喜鹊登枝”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枝”,我们来欣赏一下。梅枝怎样样?喜鹊如何?它们的位置安排如何?看到那里,作者是怎样的赞叹的?你能学着作者的样貌赞叹一下吗?

  3。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

  4。讨论交流:

  (1)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甚至摸黑剪。

  反复引读。体会姥姥剪纸的时光长、次数多。

  (2)这是这样不断的剪,长时光的剪,所以姥姥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媒体出示)

  A.理解“熟能生巧”:熟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手就会灵活。

  其实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有许多俗语就有这个道理,一齐来读读下方的句子(投影出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如果你想写好作文,你就得多写;你想学好琴,就得多弹;你想写好字也得多练……请同学们也来仿照课文中的句式,选取一个方面把话说具体(投影出示)

  写作文:写,写,写,写,甚至写。孰能生巧,总写,。

  学弹琴:弹,弹,弹,弹,甚至弹。孰能生巧,总弹,

  练字:练,练,练,练,甚至练。熟能生巧,总练,

  5。小结:是呀,熟能生巧,只要我们不断坚持下去,必须会在这方面到达高超的技艺。在“我”的刁难下,姥姥非但没有生气,而且还借机告诉“我”做事要持之以恒。姥姥多疼“我”呀!

  四.学习7——12自然段。

  过渡:这不,时光一晃就到了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1、那姥姥都给“我”剪了些什么呢?默读课文7-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具体描述的姥姥的剪纸作品。

  2、讨论交流:

  (1)媒体出示: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的背上。

  A.你能给这幅剪纸给个名字吗?

  B.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怎样感受到的呢?

  C.分主角读一读。

  (2)媒体出示: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A.你能给这幅剪纸给个名字吗?B.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呢?

  C.分主角读一读。

  (3)姥姥还剪了哪些剪纸?我们一齐来读读第12自然段。(引读)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样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

  3、小时候,姥姥的剪纸到底有没有拴住我?你能从哪些词语中发现?(不解的问、嚷着还要、缠着、产生好感)

  4、小结:是呀,正是姥姥的充满神奇的剪纸一点一点地吸引住了幼小我,让我虽不能去游泳,但也能渡过一个又一个多雨的季节。

  五.学习13自然段。

  过渡:完美的童年时光是短暂的,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此时,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大声读读13自然段。

  1。大声读课文。

  2。交流。

  (1)媒体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A.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

  (2)姥姥对“我”充满了思念与期盼,“我”的心里又何尝忘记过姥姥呢?引读——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A.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对姥姥、对家乡的思念)

  B。是呀,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声”指声音,可能有哪些声呢?(剪纸声、姥姥说话声等听到的声音)

  “色”指的是什么?(颜色、活动、人物等看到的东西)

  媒体出示小练笔:“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听到了(),又仿佛看到了()。

  六.总结课文。

  1、课文的最后,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从课题中读出了什么?

  2、是呀,同学们,剪纸不仅仅展示了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联结了“我”与姥姥之间的亲情,它宛如纽带,接近了“我”与姥姥心灵的距离。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份浓浓的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读题)。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我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我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结构。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资料: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透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述。好,这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

  二、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此刻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哪儿能够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

  学生体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

  (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资料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你找的句子真棒,给我们示范读读?生读句子。

  真棒!同学们,你从哪儿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呢?

  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样说的?

  (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

  句子四: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能够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

  3、小结(出示小结)

  4、此刻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

  (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谁来赞人物?谁来赞植物?谁来赞器物?

  三、剪纸喻理。

  1、过渡:姥姥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在剪纸的过程中还教会我一个道理――熟能生巧。我们之后学习第二部分,这个部分能够分几层呢?

  2、学生分层。(追问这两部分是什么关系呢?第一部分是具体写熟能生巧的事例,第二部分是概括写熟能生巧的道理)

  3、透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学生试着说一说。

  5、这个事例和熟能生巧的道理是什么关系呢?

  6、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调皮蛋”、“刁蛮”、“耍赖”呢?

  7、过渡:同学们到那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

  (1)(出示)

  (2)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这告诉我们是一年四季总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告诉我们姥姥一天到晚总剪。

  (3)我们也和姥姥一齐来剪纸。(分主角朗读)

  (4)一年四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天到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就是姥姥透过剪纸告诉我的一个朴实的道理。

  (5)小结:作者透过一个具体事例的描述,概括描述,充分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四、剪纸传情。

  (一)分层。

  1、在我童年的那段难忘时光里,还有很多很多我和姥姥之间的完美回忆,在我心头回荡。根据刚才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分层的方法,请你试着来分层。

  2、交流分层。

  (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三部分都是在写剪纸,请同学们把写剪纸的部分划出来。

  边划边思考:姥姥的剪纸剪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这个资料?

  2、学生读书思考。

  3、(出示三部分剪纸资料)

  1)(出示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剪的是牛驮兔的剪纸、牛和兔啃食青草的剪纸。

  表达姥姥什么样的感情呢?姥姥是在什么状况下给我剪的?(疼爱之情)

  2)(出示在我上学前):剪了那么多牛兔主题的剪纸,没有具体写哪一张。表达了姥姥什么样的情呢?(对孙子的呵护之情)

  3)(出示在我上学后):“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来想象这幅画面。请同学再来读读这句句子。姥姥又是在什么状况下给我剪的这幅剪纸的呢?

  那里姥姥借着剪纸来表达什么样的情呢?(期盼、思念)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期盼、牛兔情)

  4、在这三部分中,哪些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嚷、缠、忆)

  这三个字分别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姥姥剪纸的喜爱,请同学们再找找课文中的哪一个字能传神地概括这三个词儿,集中表现出姥姥剪纸对“我”的吸引力。(拴)前面三在词都说明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5、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姥姥的剪纸拴了“我”的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还将拴“我”一生,让我的生活,让我的心境与梦境永远有声有色。)

  6、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此刻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对家乡、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牵挂。)

  7、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三部分资料,姥姥都在剪牛、兔主题的剪纸。

  让我们一齐再来看看这些牛、兔主题的剪纸,再来细细地读一读,感受这头老牛的形象。

  (出示: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8、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亲情呢?

  (姥姥任劳任怨、勤劳善良,对我的关爱、期盼、思念、牵挂)

  9、作者更是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0、作者的心境与梦境为什么会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了呢?

  (作者有感于姥姥对自我的一份爱,感受到这份恩情,作者的感恩之心会陪伴他一生。)

  11、让我们饱含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音乐起)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禁被这份浓浓的爱所打动,被感动了。之所以还历历在目,是因为作者独巨匠心地用剪纸把这份情串联起来了。

  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

  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述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之后,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样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透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十分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还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我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我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之后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有的学生感动得甚至要流泪了。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我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我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

  1、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述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纸的特点。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

  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状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资料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抓住“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姥姥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指名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

  (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4)“我抢过来一看……老牛背上。”

  (5)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

  4、出示几幅剪纸,一齐欣赏

  5、透过欣赏这些剪纸,用一个词来赞美一下这些剪纸。

  姥姥的剪纸真是啊!(板书: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二、认识姥姥

  1、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

  2、到文中找一句最有代表性的话(“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1)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2)“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

  (3)姥姥靠什么才能“熟能生巧”?

  指导读好第6自然段:

  A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剪

  B.用不管……还是……不管……还是……不管……还是……

  C.分组读

  (4)此刻姥姥的手巧到什么程度?

  (5)什么叫“准头”?

  (6)书中举了个什么样的例子来说明的?

  A工夫不大……

  B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剪成的?

  C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这些词语在感情色彩上是什么词?在那里是什么意思?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D指名分主角朗读,演出作者的调皮

  (7)举举生活中的例子,用下方句式来说一说。

  熟能生巧,总(),()!”

  3、从中说明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姥姥心灵手巧)

  4、除此之外,姥姥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1)出示第3自然段

  (2)抓住“广结良缘、有求必应”进行理解

  (3)指导朗读

  (4)板书:勤劳善良

  三、体味祖孙之情

  1、姥姥对乡亲们是如此友好、热情,对我这个孙子更是疼爱有加,她是怎样透过剪纸传达这份情的呢?

  2、读读第三段,找找在那里具体写了几幅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

  (1)指名交流

  (2)出示描述剪纸的语句

  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3)这三幅剪纸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兔子和老牛各代表什么?

  (4)剪纸中的老牛和兔子有什么特点?你体会到什么?

  理解:12小节(抓住几个“总是”指导背诵)

  (5)说说这三幅图仿佛在告诉我们什么?

  (6)重点理解第三幅图

  A一片开阔的草地指什么?老牛是怎样的神态?

  B从剪纸中看出了,从姥姥的眼神中,你仿佛看到了一份。

  3、我对姥姥又是一份怎样的感情?

  (1)指名读读有关句子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3)师简介原文的一个片段:

  当时我也动过要学剪纸的心思,可惜我当时有其他的事,之后也离了乡,远离了姥姥,远离了她美丽的剪纸。直到前年春节家里通知说姥姥病危,我才匆匆赶回家里,看到了一别三年的姥姥,此时她已被穿上了送老衣,很怪异地躺在当门的床上。我当时就傻了,我明白只有去世的人才会躺在那儿。我不顾一切地去看,我看到了一张有点浮肿的脸,再试试鼻息,姥姥还活着,我哇地一声哭了。我的姥姥还活着,我上学地起早贪黑给我做饭的姥姥还活着。

  (4)是啊,儿时的记忆怎能忘记,慈祥的姥姥有怎会忘怀,说说作者会梦见什么?

  四、作业

  1、搜集一些剪纸

  2、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我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我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结构。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资料: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透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述。好,这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

  二、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此刻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哪儿能够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

  学生体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

  (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资料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你找的句子真棒,给我们示范读读?生读句子。

  真棒!同学们,你从哪儿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呢?

  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样说的?

  (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

  句子四: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能够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

  3、小结(出示小结)

  4、此刻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

  (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谁来赞人物?谁来赞植物?谁来赞器物?

  三、剪纸喻理。

  1、过渡:姥姥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在剪纸的过程中还教会我一个道理——熟能生巧。我们之后学习第二部分,这个部分能够分几层呢?

  2、学生分层。(追问这两部分是什么关系呢?第一部分是具体写熟能生巧的事例,第二部分是概括写熟能生巧的道理)

  3、透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学生试着说一说。

  5、这个事例和熟能生巧的道理是什么关系呢?

  6、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调皮蛋”、“刁蛮”、“耍赖”呢?

  7、过渡:同学们到那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

  (1)(出示)

  (2)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这告诉我们是一年四季总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告诉我们姥姥一天到晚总剪。

  (3)我们也和姥姥一齐来剪纸。(分主角朗读)

  (4)一年四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天到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就是姥姥透过剪纸告诉我的一个朴实的道理。

  (5)小结:作者透过一个具体事例的描述,概括描述,充分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四、剪纸传情。

  (一)分层。

  1、在我童年的那段难忘时光里,还有很多很多我和姥姥之间的完美回忆,在我心头回荡。根据刚才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分层的方法,请你试着来分层。

  2、交流分层。

  (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三部分都是在写剪纸,请同学们把写剪纸的部分划出来。

  边划边思考:姥姥的剪纸剪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这个资料?

  2、学生读书思考。

  3、(出示三部分剪纸资料)

  1)(出示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剪的是牛驮兔的剪纸、牛和兔啃食青草的剪纸。

  表达姥姥什么样的感情呢?姥姥是在什么状况下给我剪的?(疼爱之情)

  2)(出示在我上学前):剪了那么多牛兔主题的剪纸,没有具体写哪一张。表达了姥姥什么样的情呢?(对孙子的呵护之情)

  3)(出示在我上学后):“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来想象这幅画面。请同学再来读读这句句子。姥姥又是在什么状况下给我剪的这幅剪纸的呢?

  那里姥姥借着剪纸来表达什么样的情呢?(期盼、思念)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期盼、牛兔情)

  4、在这三部分中,哪些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嚷、缠、忆)

  这三个字分别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姥姥剪纸的喜爱,请同学们再找找课文中的哪一个字能传神地概括这三个词儿,集中表现出姥姥剪纸对“我”的吸引力。(拴)前面三在词都说明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5、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姥姥的剪纸拴了“我”的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还将拴“我”一生,让我的生活,让我的心境与梦境永远有声有色。)

  6、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此刻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对家乡、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牵挂。)

  7、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三部分资料,姥姥都在剪牛、兔主题的剪纸。

  让我们一齐再来看看这些牛、兔主题的剪纸,再来细细地读一读,感受这头老牛的形象。

  (出示: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8、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亲情呢?

  (姥姥任劳任怨、勤劳善良,对我的关爱、期盼、思念、牵挂)

  9、作者更是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0、作者的心境与梦境为什么会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了呢?

  (作者有感于姥姥对自我的一份爱,感受到这份恩情,作者的感恩之心会陪伴他一生。)

  11、让我们饱含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音乐起)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禁被这份浓浓的爱所打动,被感动了。之所以还历历在目,是因为作者独巨匠心地用剪纸把这份情串联起来了。

  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

  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述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之后,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样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透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十分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还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我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我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之后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有的学生感动得甚至要流泪了。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范文相关阅读

范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