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
总结资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联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联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构成和壮大起来。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由www.telnote.cn整理]
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雨天心情
简介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zz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
兴起原因
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构成。环保标语口号
②资产阶级透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带给了所务必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户外,为工业革命带给了超多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③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个性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④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新兴的棉纺织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在英国伯明翰,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投入使用,带给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资产阶级工厂诞生了。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革命的扩展
欧洲其他国家虽然也有杰出能干的工人,也有具有发明精神的人,但这些国家缺乏发展机器工业所需要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以及保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zz、文化等条件。
在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废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拿破仑当政后,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法国的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创造了条件。此后,德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加入工业革命的行列,到19世纪末,这些国家先后都完成了工业革命。
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大提高了丝织品生产速度。
由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当时最富强的国家。
革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科学技术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彻底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拉开了欧美实惠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构成;
3.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户外兴起;
4.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5.加快了整体世界的最终构成,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户外高涨。
工业革命前后的一些重要发明时刻发明人发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12年英国人汤姆斯·纽可门获得了稍加改善的蒸汽机的专利权
1733年凯伊·约翰飞梭
1765年詹姆士·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1769年阿克莱特水力纺机
1769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778年约瑟夫·勃拉姆抽水马桶
1779年克伦普敦走锤纺骡
1785年卡特莱特动力织机
1796年塞尼菲尔德平版印刷术
1797年亨利·莫兹莱螺丝切削机床
1802年詹姆斯·瓦特改善了牛考门蒸汽机,现代蒸汽机成型
1807年富尔顿蒸汽轮船
1812年特列维雪克科尔尼锅炉
1814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1815年汉·戴维矿工灯
1844年威廉·费阿柏恩兰开夏锅炉
改造作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常常超过了zz革命,只是在形式上不似zz革命那样出现强烈的冲击波和引起局势的大动荡。生产力的超乎人们意料的大发展,工厂制代替手工工场的巨变,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一种新的面貌,带动着整个社会快速地演变。几十年下来,就使得以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了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大规模地改变着人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观,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大趋势,国家向城市化社会迈进的走向,工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如此等等,都使得身处其境的普通人和当政者大为惊讶,有悲有喜,但却只能去适应,决计无法阻拦。
这种全面深刻的社会变化,说到底就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礼貌转向工业礼貌的表现,后者比前者更加显露出创造与进取的精神,奋力竞争的意识,更具有挑战性。它以不可逆转的气势,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习俗、价值取向,乃至择业的标准。在这个社会转折的进程中,伴随着严重的剥削与压榨,“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状况甚为鲜明。于是,社会结构、阶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组合成一些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构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资产阶级比起工场手工业时期由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有着更强的进取精神和在自由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它以使用机器的产业为依托而取得的成就,也远非旧日的资产者所能比拟。工业对农业的改造潜质,吸收自由劳动力的容量,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都使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的潮流中扮演了主角,迅速改变着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力量的比较。19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席卷全球,到世纪中叶就初步构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正是这种历史巨变的体现。封建的和封建以前的社会制度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让位给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即产业工人的队伍,是又一个全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它与过去的手工工场工人不一样,没有小块土地,没有传统的生产工具,也不带任何的宗法色彩,是纯然的雇佣劳动者。使用机器生产的劳动条件和由机器联结的集中劳动环境,使他们具有了集中、团结、纪律性强的特点。为时不久,他们就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这个群体是同命运和具有共同愿望与要求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阶级意识,知道自己属于同一个群体。之后经过科学理论的引导,才会体会到阶级觉悟的概念。当然这只是那些先进的工人。工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起来斗争,争取自己的利益和社会地位,从而构成为一股历史潮流,为世界历史增添了新的资料。正是这股潮流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与工人户外的逐步结合,这股潮流也日益壮大起来,成为19世纪并行交错的历史大潮之一。
两大社会阶级的构成和发展,机器工业对手工业的排挤,使以往的中等
阶级发生了分化和改组。所谓中等阶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小企业主、小店东、手工工匠、商贩等等。他们中的少部分,在机器大工业的排挤下遭到破产,超多被迫受雇于工厂,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多数人则还继续存在,但是有不少人感到岌岌可危,面临破产的威胁,更多的人虽还没有面临危机,但瞻望前景也颇感担忧。因而也构成为另一个社会利益群体,渴望在社会巨变中求得一席之地,竭力为维护和提高社会地位而斗争。19世纪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为数众多,其根源就在于此。其中,无政府主义倾向大抵上反映的是破产者的情绪;而极力宣传保留小私有制的学说,则常是小资产阶级忧心忡忡地体现。小资产阶级热衷于参加民主户外,也是出于争取提高社会地位的愿望。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清政府zz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
中国人民英勇抗争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户外。
中国新思想萌发
魏源、林则徐等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中国近代化起步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户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育起步,洋务户外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革命的启示
发展经济务必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各个国家的工业革命
英国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在论及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时,人们总不忘提及它的农业革命、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国债制度、税收政策等等方面,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还有一点务必补充进去,那就是市场的扩大。正由于市场上商品需求量的扩大,才直接成为增加生产的导因,才产生出强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追求,从而引发了机器的发明。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包括凯伊、哈格里夫斯、阿克莱特、克隆普顿、卡特莱特以及瓦特等人的发明等等,那里就不去叙述了。需要略加说明的是,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不少国家也都开始了工业革命,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规律。
美国工业革命
美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有必须的特殊性,也可说是得天独厚之处。这当然要首推它的“西进户外”。美国独立后,透过吞并、廉价购买等等手段,不断向西扩张领土。到19世纪中叶,已成为东起太平洋,西濒大西洋,北接加拿大,南连墨西哥的领土辽阔的大国。仅半个多世纪,领域便增加了7倍半。西部领土的矿产、水利和森林资源都很丰富,而且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还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口。这就为它的工业化和农业发展带给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农业发展迅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在不长的时刻里,美国经济的专业化布局便构成起来。东北部是传统的工业区,西部是辽阔的农业区,而且依自然环境的不一样,出现了“小麦王国”、“牧牛王国”、“棉花王国”和葡萄园区。这种在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支配下自然构成的区域经济专业化,是美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特点,也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带给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工业化的北部,棉花、甘蔗的重要产地南部,产粮为主的西部,都需要互补,需要加强商品交流。各地区之间的贸易额成倍增长,甚至成10倍地增长。美国工业革命所拥有的国内市场条件,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另外,随着内战中北方的胜利,战后重建南方的过程也使南方成为颇具吸引力的投资场所。美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个大的难题,就是劳动力的严重缺乏。19世纪初年,美国人口只有700万左右。到19世纪中叶,国土面积如此庞大,人烟更显得稀少。年轻的美国以开放的气势,超多吸收外来移民,才使这个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仅19世纪后半期,移居美国的人口就有2700万之多。美利坚合众国居民的主体,就是由外来移民构成的。美国工业革命便是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下进行的。美国在独立后的一段日子里,zz上虽已取得主权国家的地位
,但在经济上却还一时无法摆脱对英国的依附。因此,工业革命也是它争得经济独立的出路。在促进工业革命方面,联邦政府的政策起了很大的用心作用。它建立国家银行,发行纸币,吸收游资,贷款给工业界;实行关税保护;鼓励科技进步,实施专利法,等等。政府的支持,是美国工业革命又一个有利条件。
与英国一样,美国的工业革命也开始于棉纺织业。还在18世纪末,美国人便仿造了珍妮纺纱机。不久又发明了轧棉机,将清理原棉的效率提高近百倍。19世纪初又从英国引进织布技术。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迅速发展为棉纺织业中心。随后,服装、制革、玻璃、毛纺等行业也实现了使用机器生产。南北战争后,工业革命有了飞速进展,尤其是重工业发展更快。采矿、冶金、石油开采和提炼等行业,都以10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这之中,有两个巨大的国内刺激因素。一是开发西部造成的对农业机械的急切需要。二是为沟通东西部交通而掀起的铁路建设高潮。这两大因素既是工业革命的强劲的推动力量,其本身又成为工业革命的成果和重要组成部分。
修铁路、制造机车、客车、货车,自然为钢铁业个性是钢轨轧制业带给了巨大的市场。同时,铁路建设也是包括车站修建、枕木供应、车厢设备、管理和服务人员的招聘与培训等等众多项目的综合性事业,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工业革命。铁路交通还为商业流通、货物运输带给了便利条件,使得具有专业化经济特点的各个区域结合成一个整体。因此,美国在不大长的时问里就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是不足为奇的。
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直至19世纪中叶仍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它的工业革命开始很早,还在大革命爆发之前,就已从英国引进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在全欧洲都占有首屈一指地位的勒克勒佐冶金公司,作为全欧最大采煤企业之一的昂赞矿业公司,都配备有蒸汽机、汽锤、马拉铁路等先进设备。个别的纺织厂使用了珍妮纺纱机。但是,随着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1792年起又进行了反对外来武装干涉的战争,随后又有连年不断的拿破仑战争,再加上内部局势的长期动荡不宁,这种战连祸结的情景,使得刚刚起步的工业革命不得不停下步来。虽然也曾在某些空隙之时有所动作,但毕竟是极为滞缓,难成气候。拿破仑帝国垮台之后,工业革命有些起色。尤其是英国政府于1825年解除了机器出口的禁令,使法国工业界有机会较多地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迈出了工业革命复兴的步伐。然而,当时是复辟王朝统治时期,投资环境颇为不利。1824年即位的国王查理十世更是倒行逆施,妄图全面恢复封建制度,工业革命愈发举步惟艰。1830年的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王朝,建起资产阶级的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状况才有明显好转。七月王朝以大革命的继承者自居,工业革命的环境由此而大为改善,于是开始起飞。到40年代末,蒸汽机数量从625台增加到5212台,而且
平均马力由16降到12。5。蒸汽机马力的降低说明,蒸汽机已开始小型化,使用得更普遍了。以往蒸汽机主要是用于采矿时从矿坑中抽水,需要大马力。这时已可安装到轻纺工业中作为动力装置。法国的纺纱机已有了11。6万台。
作为工业发展重要标志的铁路,修筑速度相当缓慢。整体看来,法国工业中仍然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使用机器的大工业为数不是很多,工业革命尚有很长的路要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两点最为重要:第一,大革命以来zz局势长期动荡不宁,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虽然安定了一些,但是复辟王朝是靠反法联军刺刀的保护重建统治的,前景如何难以测知。在这种状况下,资产阶级不愿甘冒风险去投资工业,宁肯将资金投放到信贷业务上,甚至贷出国外,坐食利息。第二,自16世纪以来,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就是金融资产阶级。这个阶级以包债、放国债而起家发财,几个世纪来构成了传统。在他们看来,以食利而致富,既得利快又少担风险,还可利用手中的资金影响操纵有价证券市场。因此,他们更热衷于放债和股市交易,而不愿超多直接投资于工业。七月王朝正是由金融资产阶级操纵的政权,自然以金融贵族的意志为转移去施政,这就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这种矛盾在开始之时还不明显,到工业资产阶级得到必须程度发展之后,就日益尖锐起来了。这说明,法国工业革命真正起飞后不久,又因统治者的政策而受阻。法国工业革命尽管起步很早,但是进进退退、走走停停,多次受阻,以至资金不足,投资心理难以构成,半个多世纪下来
,仍然水平不高。这正是它的突出特点。
工业革命的最大转机,是在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之后。由拿破仑三世统治的第二帝国以强力的手段稳定了形势,又以种种顺应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工业革命带给了良好的环境。第二帝国时期被称作“农业黄金时代”。到60年代后期,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证明法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德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开始时,德意志还是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有数十个邦国和自由市。同时,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并非所有邦国都同时开始了工业革命。以普鲁士为带头人,并不断扩大在全德意志的影响,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是德国工业革命的一大特点。
19世纪30年代德国工业革命开始起步。普鲁士的资产者逐步引进英国的机器,使用机器的纺织厂开始建立。就在这时,普鲁士政府出面,联合了18个相邻的邦国,于1834年建立起关税同盟。18个同盟国互相取消商品进口关税,还统一了税制。这个全德性质的关税同盟,率先突破了zz上的分裂局面,在经济领域促成了全德意志的统一市场,为工业革命的腾飞注入了新的血液。
第一次工业革命
50年代正是普鲁士经济改革告一段落的时期,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大为提高,产值增长迅速,在带给原料、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到工业革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德国工业革命进入了高潮时期,50、6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股份公司,铁路线长度迅速增加,铁路运货量增长27倍,生铁产量增长5。6倍,钢产量增长近28倍。1871年德意志统一的完成,货币制度、税收制度、度量衡单位、商业法规、交通管理等等的统一,更使工业革命如虎添翼。普法战争后从法国攫取来的50亿法郎赔款,充实了工业资本;割占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拥有十分丰富的非金属矿钾盐和铁矿石,为化学工业和冶金业带给了巨量的原料。德国工业革命开始得比较晚,但是在其腾飞之时,恰逢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错之际,这就有利于它在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得到开展。同时德国政府又十分重视教育和科学研究,这就使工业革命有了比英法两国工业革命更为坚实的根基,从而使得德国在不太长的时刻内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
好处和作用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常常超过了zz革命,只是在形式上不似zz革命那样出现强烈的冲击波和引起局势的大动荡。生产力的超乎人们意料的大发展,工厂制代替手工工场的巨变,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一种新的而貌,带动着整个社会快速地演变。几十年下来,就使得以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了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大规模地改变着人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观,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大趋势,国家向城市化社会迈进的走向,工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如此等等,都使得身处其境的普通人和当政者大为惊讶,有悲有喜,但却只能去适应,决计无法阻拦。
这种全面深刻的社会变化,说到底就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礼貌转向工业礼貌的表现,后者比前者更加显露出创造与进取的精神,奋力竞争的意识,更具有挑战性。它以不可逆转的气势,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习俗、价值取向,乃至择业的标准。在这个社会转折的进程中,伴随着严重的剥削与压榨,“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状况甚为鲜明。于是,社会结构、阶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组合成一些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构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资产阶级比起工场手工业时期由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有着更强的进取精神和在自由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它以使用机器的产业为依托而取得的成就,也远非旧日的资产者所能比拟。工业对农业的改造潜质,吸收自由劳动力的容量,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都使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的潮流中扮演了主角,迅速改变着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力量的比较。19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席卷全球,到世纪中叶就初步构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正是这种历史巨变的体现。封建的和封建以前的社会制度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让位给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即产业工人的队伍,是又一个全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它与过去的手工工场工人不一样,没有小块土地,没有传统的生产工具,也不带任何的宗法色彩,是纯然的雇佣劳动者。使用机器生产的劳动条件和由机器联结的集中劳动环境,使他们具有了集中、团结、纪律性强的特点。为时不久,他们就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这个群体是同命运和具有共同愿望与要求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阶级意识,知道自己属于同一个群体。之后经过科学理论的引导,才会体会到阶级觉悟的概念。当然这只是那些先进的工人。工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起来斗争,争取自己的利益和社会地位,从而构成为
一股历史潮流,为世界历史增添了新的资料。正是这股潮流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与工人户外的逐步结合,这股潮流也日益壮大起来,成为19世纪并行交错的历史大潮之一。
两大社会阶级的构成和发展,机器工业对手工业的排挤,使以往的中等阶级发生了分化和改组。所谓中等阶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小企业主、小店东、手工工匠、商贩等等。他们中的少部分,在机器大工业的排挤下遭到破产,超多被迫受雇于工厂,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多数人则还继续存在,但是有不少人感到岌岌可危,面临破产的威胁,更多的人虽还没有面临危机,但瞻望前景也颇感担忧。因而也构成为另一个社会利益群体,渴望在社会巨变中求得一席之地,竭力为维护和提高社会地位而斗争。19世纪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为数众多,其根源就在于此。其中,无政府主义倾向大抵上反映的是破产者的情绪;而极力宣传保留小私有制的学说,则常是小资产阶级忧心忡忡地体现。
总结资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联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联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构成和壮大起来。
时刻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地域
西欧、北美。
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zz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
兴起原因: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zz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构成。
资产阶级透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带给了所务必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户外,为工业革命带给了超多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个性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带给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代替了工厂手,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的扩展
欧洲其他国家虽然也有杰出能干的工人,也有具有发明精神的人,但这些国家缺乏发展机器工业所需要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以及保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zz、文化等条件。
在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废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拿破仑当政后,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法国的工业革命(18世纪末17世纪初~19世纪中期)创造了条件。此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加入工业革命的行列,到19世纪末,这些国家先后都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经济领域:生产力极大的提高。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zz领域:是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工业革命前后的一些重要发明时刻发明人发明
1712年英国人汤姆斯·牛考门获得了稍加改善的蒸汽机的专利权
1764年詹姆士·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1778年约瑟夫·勃拉姆抽水马桶
1796年塞尼菲尔德平版印刷术
1797年亨利·莫兹莱螺丝切削机床
1781年詹姆斯·瓦特改善了牛考门蒸汽机,现代蒸汽机成型
1807年富尔顿蒸汽轮船
1812年特列维雪克科尔尼锅炉
1814年斯蒂芬森蒸汽机车
1815年汉·戴维矿工灯
1844年成廉·费阿柏恩兰开夏锅炉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常常超过了zz革命,只是在形式上不似zz革命那样出现强烈的冲击波和引起局势的大动荡。生产力的超乎人们意料的大发展,工厂制代替手工工场的巨变,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一种新的而貌,带动着整个社会快速地演变。几十年下来,就使得以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了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大规模地改变着人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观,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大趋势,国家向城市化社会迈进的走向,工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如此等等,都使得身处其境的普通人和当政者大为惊讶,有悲有喜,但却只能去适应,决计无法阻拦。
这种全面深刻的社会变化,说到底就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礼貌转向工业礼貌的表现,后者比前者更加显露出创造与进取的精神,奋力竞争的意识,更具有挑战性。它以不可逆转的气势,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习俗、价值取向,乃至择业的标准。在这个社会转折的进程中,伴随着严重的剥削与压榨,“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状况甚为鲜明。于是,社会结构、阶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组合成一些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构成。
工业资产阶级比起工场手工业时期由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有着更强的进取精神和在自由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它以使用机器的产业为依托而取得的成就,也远非旧日的资产者所能比拟。工业对农业的改造潜质,吸收自由劳动力的容量,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都使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的潮流中扮演了主角,迅速改变着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力量的比较。19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席卷全球,到世纪中叶就初步构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正是这种历史巨变的体现。封建的和封建以前的社会制度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让位给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即产业工人的队伍,是又一个全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它与过去的手工工场工人不一样,没有小块土地,没有传统的生产工具,也不带任何的宗法色彩,是纯然的雇佣劳动者。使用机器生产的劳动条件和由机器联结的集中劳动环境,使他们具有了集中、团结、纪律性强的特点。为时不久,他们就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这个群体是同命运和具有共同愿望与要求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阶级意识,知道自己属于同一个群体。之后经过科学理论的引导,才会体会到阶级觉悟的概念。当然这只是那些先进的工人。工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起来斗争,争取自己的利益和社会地位,从而构成为一股历史潮流,为世界历史增添了新的资料。正是这股潮流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与工人户外的逐步结合,这股潮流也日益壮大起来,成为19世纪并行交错的历史大潮之一。
两大社会阶级的构成和发展,机器工业对手工业的排挤,使以往的中等阶级发生了分化和改组。所谓中等阶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小企业主、小店东、手工工匠、商贩等等。他们中的少部分,在机器大工业的排挤下遭到破产,超多被迫受雇于工厂,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多数人则还继续存在,但是有不少人感到岌岌可危,面临破产的威胁,更多的人虽还没有面临危机,但瞻望前景也颇感担忧。因而也构成为另一个社会利益群体,渴望在社会巨变中求得一席之地,竭力为维护和提高社会地位而斗争。19世纪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为数众多,其根源就在于此。其中,无政府主义倾向大抵上反映的是破产者的情绪;而极力宣传保留小私有制的学说,则常是小资产阶级忧心忡忡地体现。小资产阶级热衷于参加民主户外,也是出于争取提高社会地位的愿望。
=============================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刻: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此刻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代替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早期,人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之后几经改善,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早期汽车
20世纪初,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飞上蓝天,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随着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石油的开采量和提炼技术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产了大约80万吨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万吨。
早期飞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讯事业的发展尤为迅速。继有线电报出现之后,电话、无线电报相继问世,为快速地传递信息带给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zz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能够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能够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能够从4个方面来说:
首先,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其次,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内燃机的发明又促进了发动机的出现,发动机的发明又解决了交通工具的问题,推动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也让各个地区的文化,贸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讯工具的发明。自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不在局限与应对面的谈话。
最后,化工业的迅猛发展。炸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军工业的进步,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煤炭中提取各种化合物,塑料,人造纤维先后被投入实际生活。
上述的四种发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开始透过科学研究来获得纯粹的知识,然后又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应用。
总结资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1]
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联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1]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联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构成和壮大起来。[2]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2]
中文名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刻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起源
英国
好处
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主要国家
英国,法国,美国等
相关人物
瓦特,史蒂芬孙等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新能源
动力机,改良蒸汽机等
特点
蒸汽时代
重大发明
《珍妮纺织机》,《蒸汽机车》等
1革命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一方面用心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统治,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扩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最廉价的原料产地,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行“圈地户外”,获得了超多的廉价劳动力,蓬勃发展的工厂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还是无法满足不断扩大市场需要,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1]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代替工厂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历史上把这一过程称为“工业革命”。[1]
2革命经过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厂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纺纱顿时,供不应求。[3]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从此,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螺机、水力织布机等先进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机器生产越来越多,原有的动力如,蓄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买足需要。[3]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带给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3]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传统的手工业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工房,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革新,为了快捷便利地运送货物、原料,人们想方设计地改造交通工具。[4]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4]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4]
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页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4]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上代替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4]
18世纪末,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西欧大陆和北美传播。之后,有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4]
法国是最早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国家之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一些纺织业已经开始使用以机器和蒸汽动力,其他工业部门也逐渐效仿。[4]
19世纪0年代起,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4]
19世纪中期,法国工业革命基本上已经完成。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小农经济长期超多存在,高利贷资本发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国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工业劳动力和工业资本相比较较缺乏,商品市场也不景气,在必须程度上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4]
大约于法国同时,美国也开始了工业革命。美国发展工业革命的条件得天独厚。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超多外国移民涌入,带给了廉价的劳动力,还带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生产经验。[4]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以后,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涌现出许多的发明成果,如砸棉机、缝纫机、拖拉机和轮船等,个性是采用和推广机器零件的标准化生产方式,大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4]
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4]
19世纪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区开始了工业革命,从此以后,德意志的纺织业、冶金、采煤、农业化学和铁路运输等部门虽然有必须程度的发展,但是,四分五裂的zz局面严重阻碍了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4]
19世纪中期前后,工业革命在西欧和北美轰轰烈烈地进行的同时,页在向世界其他地区不断扩展,俄国、日本等国家也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4]
3革命结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从生产领域产生变革,需要带给动力支持,蒸汽机的改良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以及大工厂制的建立,从而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这场技术发展史上的巨大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经济领域、zz领域、思想领域、世界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变革。[5]
4革命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期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zz地位。[2]
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压迫,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透过革命和改革,逐渐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里自己的统治。[2]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抗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辛勤劳动,直接创造财富,却相对日益贫困,他们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同时在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户外兴起。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化的兴起。[2]
5革命评价修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2]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大范围的大肆杀戮抢占商品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奴役当地农民,加剧了当地农民的贫困落后,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2]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经验,同时,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是全世界各国人民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