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位置:首页 > 范文 > 心得体会

收取关山五十州

发布时间:2018-10-14 13:28:48
收取关山五十州

  【学习总结(1)】

  收取关山五十州

  是出自《南园十三首·其五》的名句。

  【全诗如下】[由www.telnote.cn整理]

  《南园十三首·其五》

  作者:诗鬼(唐代)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学习总结(2)】工作励志语录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

  【出典】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注:

  1、《南园》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2、注释:

  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一作“横刀”。

  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1。jpg

  3、译文1: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译文2: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吴钩,去收取那被藩镇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2。jpg

  4、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年纪稍长,李贺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公元808~809年),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14],又闻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但是“阖扇未开逢猰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春,十九岁的李贺离京回到昌谷,作《出城》,当年十月间,再次西入长安。经停洛阳,韩愈、皇甫湜到访慰藉落第之人,李贺作《高轩过》答谢。十月十四日,李贺在洛阳仁和里坊的宅院中,与前辈话别,作《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当年回到昌谷。大约因其为李唐宗室的后裔,又有韩愈为之推奖,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贺又回到长安,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为官3年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虽然此间情绪“瞧悴如刍狗”,但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大获丰收。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清姚文燮语),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这一时期。他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唐代文坛的杰出地位,就应说主要是这一时期写下的近60首作品奠定的。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用心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对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藩镇割据的黑暗现实,多所针砭;对下层人民的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zz上具有进步倾向。在艺术方面,他的诗调高气峻,或如云崩雪涌,奇峭浪漫;或如明霞秀月,清丽璀璨。在想象的奇特、构思的精巧、语言的精辟等方面,极富独创性,在中唐别树一帜,有开拓之功。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他个性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常用鬼意象: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余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然而“鬼”字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人们目为“鬼材”、“鬼仙”,这些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应当怎样评价,也成了一桩从古至今莫衷一是的笔墨公案。在李贺笔下的鬼魂世界中,有苏小小墓上幽冷飘忽的魂魄;有刘彻茂陵前夜闻晓无的马嘶;有南山的漆炬迎人,土旷萤扰;有冷雨中的秋坟鬼唱,恨血千年。

  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0。jpg

  5、《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十三首诗或写景,或抒情,刻画田园生活的安逸,抒发韶华易逝、抱负难酬的感叹,语言清新,诗情隽永,耐人寻味。同时这组诗是了解、研究李贺居乡期间的思想和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光在公元813年(唐宪宗元和八年)至816年(元和十一年)之间。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内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情绪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应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我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能够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我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

  ,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那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我复杂的思想感情表此刻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十三首》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4。jpg

  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见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吴钩:古代兵器。形似剑而头稍弯曲。五十州:指当时被藩镇割据的州郡。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6年)。宰相李绛曾说过:“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这两句大意是:男子汉为什么不拿起武器来,去为国家收复那被藩镇割据的五十余州的土地?!

  藩镇割据,是唐代中、后期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诗人有感于当时国家分裂、山河破碎、战乱迭起、民不聊生的现实,所以极力立持、拥护唐宪宗裁抑强藩,维护统一的政策。这首诗表现了他的这种态度,而这两句又集中体现了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可用于表现男子汉奔赴疆场,勇于为国献身的英雄气概和慷慨投军,保卫国家的豪迈情怀。

  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13。jpg

  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说到“吴钩”,唐朝诗人李贺的这首《南园》是最著名的了,浩浩然写就了好男儿尚武的气概!吴钩是一种弯刀状兵器,因春秋时期的吴国闻名。这种刀刃呈曲线状的曲刀,是春秋时代由吴王(相传为阖闾)下令制造的,《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即宝莫耶,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铸剑师干将和莫邪为吴王打造了不少兵器,其中最著名的是宝剑和吴钩。因其锋利无比,所以留下这个美称。据说,曲刀在青铜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由此可见,曲刀的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在中国的南方广为使用。这是南方的特殊环境所决定的,中国南方山岳连绵,植物繁茂,还有很多适于舰船水战的江河湖泊,在这种地理环境下,曲刀当然就成了用于白刃格斗近战的最理想兵器,而且还能够作为采伐和船上作业的工具。

  只是唐朝时人们对它推崇备至,李白《侠客行》中也写到:“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到了宋朝就更加流行了。在宋代《武经总要》中,已经看不到直刀的图样,但是仍完整地保留着手刀这一曲刀的流派图形。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从明末到清朝,虽然是日本刀的全盛时期,但是,传统的中国曲刀仍然被广泛使用着,个性是在民间和武术界,就更为盛行。《水浒传》引首部分写到:“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清朝李鸿章《入都》“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即使在这天的武术界,说起刀,就是指这种中国传统的曲刀,或由曲刀所演变的各种刀。

  这种兵器早年仅见于文字记载。1975年从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了两柄实物后,才了解了它的真面目。此刻公认的真正的吴钩出土于秦俑一号坑东端长廊部分。钩的形制像弯刀,分身、柄两部分。钩身两侧都有刃,平头无尖锋,截面作枣核形,柄系实心的椭圆体。通长70多厘米,宽3厘米左右。

  据说吴王阖闾死后有三千把宝剑随葬。八十年代在虎丘出土了一柄宝剑,式样十分奇特:横断面呈弧形,中间坟起,像一叶小舟。经专家考证,此剑即是干将所铸“雌雄剑”之一。是否与吴钩有什么深刻的渊源,便不得而知了。

  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01。gif

  7、网上流传一个这样的现象--“高明现象”,一个北大学生,大三时候入伍从军,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思考,如今这位优秀的战士即将完成兵役,回到校园继续自我的学业。

  看完帖子,我脑子里只想到了一句话:“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需要勇气,需要胆识,步入军营,去体验激情燃烧的岁月。在短短的时光里融入部队,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士兵,这需要毅力和汗水。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永不懈怠的进取精神,珍惜遇见的每一个挫折的经历,不断去克服,不断去体验,不断去充实丰富自我的人生。就象他说的,“北大自建校之始,兴亡感与职责意识便成为一种自觉而内在的承担,这种兴亡感与职责意识促使每一位北大学子奋进。从军报国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荣耀!”

  成为一名军人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最大的荣耀,我想我很幸运,我以后能够对自我的儿子说,你老爸当过兵,是一名顶天立地的中国军人。服兵役,是每一个公民就应尽的义务。高明也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带了个好头,祖国国防的强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的。在经济社会的大潮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迷失在金钱、权势之中。很多孩子都已经忘记吃苦是什么滋味,迷茫,无助,没有职责感,没有精神支柱,没有爱国情怀,这样的人怎样担当大任,构筑起共和国坚强的热血长城。

  大学生士兵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军队的素质,高明是个例子,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了军营,从军营里成长,收获自我。军队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突然想起了80年代一名大学生为了救助一名掉落粪坑的老人而牺牲了,价值观,谁的生命更有价值,国家培养一名大学生,和老人相比,谁的生命更可贵,这样做到底值得不值得,这个问题在当时引起了大思考和热潮。我想,这段时光高明现象,也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引起人们的思考,引起80后,90后的思考,人生的价值和追求到底是什么样的。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穿着这身军装,心怀感激之恩,哪怕很多时候受到委屈,或者想到大好青春年华就在那里慢慢熬,慢慢的奉献。这样的奉献是值得的。想起远在边关的战友说的一句话,我们此刻躺在那里都是奉献,是啊,哪怕有时候会有怨言,但是祖国需要的时候,人民需要的时候,赴汤蹈火,前仆后继,这就是共和国的军人。

  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10。gif

  8、西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但“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因为有岳飞,于柔波熏风之间平添一股刚烈之气,激励无数后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明朝的于谦,于谦是余杭人,自小就崇敬岳飞,他在蒙古大军兵临城下之际组织北京保卫战,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大明王朝,使黎民免遭战乱之苦。于谦生前和岳飞一样,被封太子少保,人称于少保。明英宗南宫复辟成功之后,于谦被杀。在狱中,他写下了那首传颂千古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再就是张苍水,明末清军入关之后,南明最后一个兵部尚书张苍水仍然领导抗清,他写下:“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在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如何做出人生抉择?西湖之畔有我的老师。答案很明显了,就是要效仿岳飞和于谦。张苍水被俘之后,拒绝高官厚禄,慷慨就义,张苍水墓也在西湖之畔。岳飞、于谦、张苍水,世称西湖三杰。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但是之后又有一个奇女子,应对满目疮痍的故土,长吟“拼将十万头颅血,誓将乾坤力挽回。”的诗句,为实现民主、自由的理想,为推翻满清王朝慨然赴死,这就是人称鉴湖女侠的秋瑾。“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就义之后,也葬在西湖之畔。他们都受到岳飞的影响,并和岳飞一脉相承,传承我华夏民族的英烈之气。

  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8。jpg

  9、瓦岗寨景区是隋末瓦岗军的发祥地,位于河南省滑县瓦岗寨乡境内,东临大广高速和213省道,南临新荷铁路和济东高速,307省道横穿而过,开封、安阳、濮阳旅游线路在此交汇,交通便利。

  瓦岗寨历史悠久,公元前502年,鲁定公在瓦地与晋兵会师,修建瓦亭,称为瓦岗。公元611年,翟让在此揭竿起义,杀贪诛污,开仓放粮,号称瓦岗军。《隋唐演义》、《说唐全传》等历史巨著均以瓦岗寨英雄好汉为原型、以瓦岗军农民起义为重大背景,传奇英雄翟让、李密、程咬金、秦琼、徐懋功、魏征、单雄信、罗成等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瓦岗寨因此名扬四海,被誉为“隋唐风云第一寨”。

  瓦岗寨旅游景区以传承隋唐军事礼貌,弘扬瓦岗寨好汉精神为主题,艺术地再现了瓦岗军的辉煌历史,展示了众英雄从快意恩仇到凌烟绘像,从乱世英雄到盛世能臣的精神风貌与丰功伟绩。景区融隋唐历史于古寨之中,一街连多景,隋唐仿古街可追寻昔日商贾云集的巨镇雄风,瓦岗军点将台可领略隋唐群雄风采和古代军事礼貌,二贤庄度假村可享受奇花异木的园林风光,周边众村庄可聆听瓦岗英雄的传奇故事,感受古朴淳厚的隋唐风情。

  隋唐仿古街景区既保留了隋唐时期构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又融入了现代城镇的都市风情,整体布局简洁明快,建筑风格朴素典雅。街道宽敞平坦,楼顶飞檐翘角,路旁女贞、银杏、路灯相互点缀,古楼灰砖、曲瓦、脊兽相互映衬,再加上街连着街,楼之后楼,既感气势辉煌、宏伟壮丽,又觉古朴秀美、意境幽深。

  瓦岗军点将台景区占地150亩,融隋唐历史于园林风光,汇古代军事于现代科技,书瓦岗之路于烙画艺术,化演义传说于民俗风情。分为瓦岗军遗址区、家眷耕织区、战阵迷宫区、体能训育区、沙场演武区五部分。包括瓦亭、点将台、国公祠、地穴宫、东岳庙、瓦岗湖、怪阵、知节篱笆院、振义草堂、翟家院子、石棋阵、梅花桩、瓦岗军事迹展览馆、隋唐英雄大擂台等旅游景点。

  步入点将台景区,你会看到群雄石雕粗犷流畅、神态迥异,像一幅瓦岗军英雄同聚、点将出征的立体画面;振义草堂内36位弟兄正摆设香案,歃血为盟,成为瓦岗军的中流砥柱;军师贾雄所创怪阵内的神奇能量使得怪阵有三怪:水往高处流,球向高处走,人身体失衡、头晕目眩。进入混世魔王程咬金的地穴宫,顿觉寒气袭人,幽深莫测,疑是阴阳相隔,转世轮回。武术爱好者可在趣园中感受蜻蜓点水、借力发力的技巧,到天阵、地阵中探寻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的奥妙,到大擂台上比试一百回合!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唐朝李贺瑰丽的诗篇道出了男儿尚武的好汉情节,来到瓦岗寨景区,在“一户贫困大家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好汉精神熏陶下,你能够亲身体验混世魔王程咬金的勇与正,直言谏官魏征的忠与直,智勇双全徐懋功的智与谋,门神福将秦琼的义与孝,到达“主张正义、深明大义、豪爽侠义、济困仗义”的好汉境界,扶弱惩恶,终成正果。

  “隋唐风云第一寨,秦王盛世群雄园;笑傲江山三百年,万丈豪气绘凌烟。”瓦岗军征战南北,历时八载,气势辉煌;瓦岗文化源远流长,横亘古今,博大精深;瓦岗人热情豪爽,重情重义,质朴醇厚;瓦岗寨人热情欢迎四海宾朋前来做客,感受古朴的民俗风情,品味千载好汉文化,追寻已逝的隋韵唐风,领略古代军事礼貌!

  10、题记:“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

  --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畔凄厉的枪声撕裂了古老大地的宁静!7月8日,中共中央迅疾通电全国,疾呼:全中国同胞,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共产党人摒弃前嫌,兄弟携手,国共合作;中华大地,热血沸腾;赤子男儿,义愤填膺;古老民族,空前团结。地无论南北,人不分老幼,皆以誓不当亡国奴、血战到底的决心,共赴国难、共筑长城、共驱外侮,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杀敌;书生闻鸡起舞,以笔为枪,唱起了全民抗战的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中华儿女齐努力,换得神州天地新。那神力何来?那自信何来?

  穿越历史的隧道,透过鲜活的文字,我找到了答案,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串串熟悉的名字:鲁迅、茅盾、郁达夫、艾青、老舍……仿佛看见了他们铁肩担道义,奋笔疾书的情景,扑面而来的是震撼、是信心,正是他们那些像匕首、像投枪一样犀利,投射着强烈精神力量的檄文,唤起了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共同筑成了中国抗战必胜的精神高标!正如:“中国的抗战是由两种力量打出来的:一是红军北上--这时武的;二是救亡文化运动--这是文的。”是的,“文的”力量,在这一刻显得如此严肃而凝重。

  鲁迅说:“石在,火种是不会灭的!”因为“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时,一个面容清癯的文弱书生,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向了没有硝烟的战场。他就是郁达夫。1931年12月,郁达夫加入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大联盟;1932年2月与鲁迅、茅盾等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强烈谴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一·二八”战争;1938年12月赴新加坡,开展海外宣传工作;1942年2月4日,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一批进步文化界人士撤退到印尼苏门答腊岛,化名赵廉,以经营酒厂为业。由于精通日语,被日本宪兵强征为“通译”。在此期间,郁达夫暗中保护了不少文化人和当地印尼抗日分子与普通群众。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宪兵明白了“赵廉”的真实身份,于8月29日深夜将他从家中诱骗出郊野秘密杀害。历史永远记住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抗战中,我们失去了好多朋友,陆蠡先生是很为很多人深深悼念的一位。……”文化出版社被抄的时候,他有的是从容趋避的机会,但是为了负责,他竟自愿向捕房“投案”,在宪兵队里承认他是爱国者,他的正直最终使他在苟活与成仁中选取了后一条艰难的路。这就是陆蠡,一个淳朴、道地的山乡人!淳朴使他在品格上显得高,而见得仁厚,也成为他默默为祖国献出生命的精神根基。

  “九。一八”发生后,《大公报》记者萧乾,站在时代历史的高度,写下超多充满浓郁象征色彩,极富强烈爱国主义、民族激情的散文短篇,表达对国家命运、社会现实的关注,表现对祖国的深情挚爱!在一片叹息声中,他异常清醒:民族不能在“叹息”中生存、挣扎,对英、美所代表的西方也不能抱有任何天真的幻想。他对未来中国充满着乐观,“车破,它可走得动艰难的路。出毛病,等会就修好。反正得走,它不瘫倒,这才是中国。”

  散文家吴伯箫,以他行云流水的文笔,道尽古都朴素自然的美:“苍老的古城,我觉到,绵亘在兴安岭以南,喜马拉雅以北,散布在滚滚的黄河,滔滔的长江流域的,星罗棋布,是多少城池,多少市镇。多少名胜古迹啊!但只有你配象征这堂堂大气的礼貌古国。仿佛是你才孕育了黄帝的子孙,是你才养长了这神明华胄,及它所组成的伟大民族。”应对强敌,他大义凛然:“华夏就是这样的国家,零星的干犯,是惹不起她的气忿的,她有海量的涵容;点滴的创伤,她是不关痛痒的,她有百个千个的容忍;但是一朝一夕,时光慢慢地过去,干犯她的,要敬畏她了,要跪倒在她的面前,求她的宥恕了……”

  摇曳的芦苇,诗意的白洋淀,是抗战留给中国人民一首清新隽永的诗篇,更是浸润心灵的一泓清水。孙犁就在方圆几百里,茫茫一片的白洋淀上,创造了似水的文字,洗濯了人们脸上的血污,抚慰着痛苦的心灵。《芦花荡》中,香气四溢:米香、鱼香、荷花香、莲蓬香;芦花荡,色彩斑斓:朦胧的星、皎洁的月色、红日、清亮亮的淀水、白绸子的水鸟、田田的荷叶、别样的荷花、碧蓝的天、紫色的苇。这是美丽的家园,这份美丽就应属于白洋淀人民,属于中国人,是谁也无法剥夺去的,这份美丽带着对敌人的憎恨,带着对人民的歌颂。那里,我们看到了战争中的中国人是多么乐观,中国人让残酷的战争多了智慧和幽默。孙犁与《芦花荡》与战争就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特殊记忆。

  西南联大,同样也是抗战的产儿,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它依然为中华民族培养了无数的骄子!联大学生汪曾祺洋洋洒洒地细述“跑警报”时,发生的形形色色的凡人趣事,刻画了抗战中联大师生的精神风貌。他悠然说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站在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这天,回望70年前那场硝烟滚滚,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抗战,我浮想联翩,仿佛看到端木蕻良和千万万东北民众,吼出了义正辞严、震彻山谷的誓言:“这是我们的土地!”抗战,正是抗战,揭开了古老民族现代历史的崭新一页!因为,它提升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力!从此,树起了中华民族自信的高标,精神的高标!伟大抗战,正如刘亚洲上将以军事家的战略眼光、以哲学家的深刻思辨、以文学家的诗意表达所总结--抗战胜利,不仅仅是zz上的胜利,也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而且还是精神的胜利,因此也是文化的胜利。文化的核心,则在时光的磨砺下,打磨出一种亘古不灭的民族精神。

  精神,在追忆中传承;生命,在追梦中怒放。人有了一种精神,高山就会低头,江河就会让路,沧海变桑田,腐朽化神奇。人生如此,国家如此。

  伟大的抗战,伟大的胜利,精神的高标!(作者:宝鸡市凤翔县民政局双拥办副主任)

  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11。jpg

  11、一个没有脊梁的民族注定会被世界潮流所淹没,一支没有血性的军队势必要在战争中吃败仗。

  军人要有血性,历来为兵家推崇和倡导。我国古代兵法主张“合军聚众,务在激气”“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这股气,便是军人的血性。浑身血性的军人,自古常有。先贤诗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等等,洋溢的都是军人的血性。

  将士有血性,战场有胜算。我军自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组建,到之后黄洋界上炮声隆,爬雪山过草地,再到百万雄师过大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历经千难万险、大小战斗,无不是靠着一股血性之气,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国内外敌人,创造了一个个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应对新的形势任务,我们尤其需要从民族精神中汲取血性基因,在传承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锤炼军人血性。

  人民海军从战火中走来,在战斗中创造构成的海上先锋精神、海空雄鹰精神、西沙精神、南沙精神等等,内含着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彰显着一代代海军官兵的战斗血性。眼前虽然没有战事,但四海风云变幻莫测,远洋护航征途漫漫,多样化军事任务充满考验挑战,重大突发事件带有必须风险,能够说,军人血性就是战斗力,军人血性一日不可缺。这就要求我们把平时当战时,把备战当打仗,无论是完成战备任务还是日常军事训练,坚持做到于出征时决心不移,于航程上勇往不惧,于攻坚时刻披荆斩棘,于危难之处挺身而出。正可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唯有经过长期的血性历练,在危险直至生死考验面前,才能做到“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在强敌面前,才有可能敢于亮剑,把强大的战斗精神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量,最终赢得胜利。

  铸剑先铸气,练兵先练胆。一支有血性的军队,能令觊觎者心存恐惧,让友善者萌生敬意,使带兵者征战凯旋。只要万里海疆一派龙腾虎跃,广大官兵时刻持续那么一股劲呀气呀,充盈激荡血性斗志,就必须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随时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以上资料来自:解放军报)

  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02。jpg

  12、时光呼啸而过,岁月留下的果实摇摇欲坠,那便是你!那个让无数张鲜亮的小口所想要品尝的你。你的每一颗果实,洋溢着不一样的味道,一种奇妙的感觉袭上心头,你就这样滞留在我的心中……

  黛眉柳腰,你是歌吟在繁华京都的如水般女子。清浅的笑意,映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追忆梦里。暮色四合,你是柳永的晓风残月,是易安的瘦弱黄花。纱橱玉枕里,玉帛暗散清香,银铃般的笑声,如歌者浅吟,似一汪清泉留在心里明明灭灭。悠然的你,是瑞脑熔于火焰暗散的香意,萦绕心间。领如蝤蛴的你在颦蹙间颠倒众生,笑透了山山水水。斜晖脉脉,你含情独上白苹洲,摇摇曳曳的情怀融于一江春水,橙红色的夕阳在微波中荡漾开来,就像你的情怀,那样温柔。陆游因为你在《钗头凤》里诉说着“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的愁苦。唐婉便是那个“晓风乾,泪痕残。”的你。然后又是那个“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的你。你曾唱着“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吟着“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辗转间,我记住了温婉的你。

  月光散,槐柳斜。你是一素青衫,手捧玉笛的风流小生。你曾手执细软,挥毫洒墨,一路明灭山水,笔下生花。你吟着“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伏案桌前,写尽人间山水,看尽风流倜傥。你喜欢看着江南风光。水车和水墨唧唧喳喳地转动,时光在你面前飞逝。大红的宅门,青色的屋瓦,黑色的墨线。你笔下的汉字骨节突出,秀气而不失锋芒。秋叶散落,门庭冷落清秋节,你在茶水的寡淡中笑听谵妄之语,人情世故。你闲敲棋子,看尽蜿蜒盘旋的几百里水路,摇曳着的稻丛;灯花轻落,你又采菊东篱,回眸南山……闲适的你,只采撷一朵菊花胆小,然后驾马湖东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然后我又记住了淡然的你。

  吹角连营,肃杀秋寒。你是身披铠甲,坐落军营的热血好汉。眉目间,英气冲天,奔腾的血液在你的身上流淌。四周边城四闭,没有葡萄美酒,红袖添香,而你只豪迈喊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一腔热血摇荡心笙,孤寂地站在玉门关前,不见春风又度,吹起《折杨柳》思念亲人。沙场点兵,壮志豪情。你姑且歌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你是王昌龄的《从军行》!你是李贺的《南园》!是王翰的《凉州词》!你寓居冰雪之地,笑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浑厚庄严地誓言早已飘荡在浴血的战场上,不败不衰。就这样,我记住了豪迈的你!

  时光的长河依旧流淌,你却伫立在每一个年代里四下眺望。诗赋,一个多变的你流转了千年的光阴。你秉承着华夏凝练的礼貌淡淡回旋在我耳畔。

  每一刻,看着你我心笙摇曳。

  每一分,读着你我且听风吟。

  每一秒,吟着你我梦回千年。

  好一个多变的你,释尽了千年芳华后,你让我如何不记住你?

  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6。jpg

  13、又是一个明月夜。

  时光倒转,千年回纵,转到了大唐王朝,长安城中,一位白衣书生坐在庭院中的书藤下,放下手中的书卷,抬头望月又有着怎样的感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好一个轻狂迷惘之梦,多少年来多少的书生都有着一个仗剑行侠江湖的剑客之梦。但是,世人却并不如此认为书生,世人多倾向于书生是一种“双耳不闻窗外是,埋头只读圣贤书”的人。

  “剪烛西窗,一生画眉”这可能是世人对书生的一生最高的评价了,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传奇、小说在刻画着穷困潦倒、才华横溢的书生和出身名门的小姐之间的感情故事。然而,“才子佳人”的故事固然完美但它片面的认定了书生,它将书生定格在“酸气”上,一时光,“懦弱”几乎成为了书生的代名词。是的,儒雅的确是书生的风采,书卷气更是书生与生俱来的品行。但是书生的儒雅之中并不失半点硬气,一些看起来弱不经风的书生却能在千军万马之间面不改色,反而一些看起来强壮无比的大兵在阵前丢枪弃甲的比比皆是。

  可能,“杀戮”真的不适合儒雅的书生,那么哪里适合他们呢?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江南、水乡、渔舟、孤灯,无处不激起书生的家国之思。“心系国家、献身疆场”不是猛将武士的特权!千百年来,效忠旧国、誓不入仕的书生学者层出不穷,他们具有的正是书生所具有的“硬气”!但是世人却用“迂腐”、“不识时务”等污浊的措辞来形容他们!

  那么,在世人眼中的书生应如何?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难道“恃才放旷”、“放浪形骸”才是书生的行为?难道“轻狂一世”、“郁郁而终”才是书生的归宿?

  书生们刚刚脱去“傲慢”的锦袍,不应再穿上“唯唯诺诺”的蓑衣!书生不是“孤傲”的,更不是“懦弱”的!

  所以,我要为书生抱不平!

范文相关阅读

范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