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特性
阅读精选(1):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特性分以下四种:
知觉的选取性[由www.telnote.cn整理]
人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的反应的特性。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的体现,比如大家在复习备考中喜欢在书上画线,这就知觉选取性的体现,方便我们从整个书的大背景中区分出重难点。另外我们再来说说猎人和樵夫的故事,说猎人进山看见的就是狗熊,袍子等一些动物;樵夫进山看见的就是一些松树,柏树。这个小故事很鲜明的体现了选取性在生活中的体现,即每个人从背景中区分出优先加以反应。
知觉的整体性
在生活中同样有很多的体现。如我们观看一个不完整的三角形时,我们很少会把它看成零散的线段,更加可能的是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图形。这就是知觉整体性所说的把部分看成整体。有时候绘画时我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人物,就能够识别出来他是谁,这也是整体性的体现。
知觉的恒常性
有大小,颜色,明度,形状等恒常。那么,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呢?它其实指的是知觉条件发生变化,知觉对象依然持续不变的现象。如大小恒常,一支笔放在你的远和近的地方,外在条件发生变化了,但是知觉的对象这支笔依然持续不变。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主要指的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如中国俗语所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是体现了知觉理解性。
知觉的特性比较容易混淆,期望大家能够抓住主要特征,火眼晶晶,识别其中的纷纷扰扰。
阅读精选(2):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相对性
知觉是个体以其已有经验为基础,对感觉所获得资料而做出的主观解释,因此,知觉也常称之为知觉经验。知觉经验是相对的。我们看见一个物体存在,在一般情形下,我们不能以该物体孤立地作为引起知觉的刺激,而务必同时也看到物体周围所存在的其他刺激。这样,物体周围其他刺激的性质与两者之间的关系,势必影响我们对该物体所获得的知觉经验。形象与背景是知觉相对性最明显的例子。形象是指视觉所见的具体刺激物,背景是指与具体刺激物相关连的其他刺激物。在一般情境之下,形象与背景是主副的关系:形象是主题,背景是衬托。另一个例子是知觉比较,是指两种具相对性质的刺激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时,由于两者的彼此影响,致使两刺激所引起的知觉上的差异个性明显的现象。如大胖子和小瘦子两人相伴出现,会使人产生胖者益胖瘦者益瘦的知觉。
二、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都是由不一样属性的许多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经验组成一个整体。知觉的这一特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或完整性)。例如,一株绿树上开有红花,绿叶是一部分刺激,红花也是一部分刺激,我们将红花绿叶合起来,在心理上所得的美感知觉,超过了红与绿两种物理属性之和。
知觉并非感觉信息的机械相加,而是源于感觉又高于感觉的一种认识活动。当人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只要感觉了它的个别属性或主要特征,就能够根据经验而明白它的其他属性或特征,从而整个地知觉它。如果感觉的对象是不熟悉的,知觉会更多地依靠于感觉,并以感知对象的特点为转移,而把它知觉为具有必须结构的整体。
三、知觉的组织性
在感觉资料转化为心理性的知觉经验过程中,显然是要对这些资料经过一番主观的选取处理,这种主观的选取处理过程是有组织性的、系统的、合于逻辑的,而不是紊乱的。因此,在心理学中,称此种由感觉转化到知觉的选取处理历程为知觉组织(perceptualorganization)。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Gestalttheory)认为,知觉组织法则主要有如下四种。
相似法则:在知觉场地中有多种刺激物同时存在时,各刺激物之间在某方面的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如有相似之处,在知觉上即倾向于将之归属于一类。如下图,在方阵中,圆点与斜叉各自相似,很明显地被看成是,由斜叉组成的大方阵当中另有一个由圆点组成的方阵。此种按刺激物相似特征组成知觉经验的心理倾向称为相似法则(lawofsimilarity)。
接近法则:有时候,知觉场地中刺激物的特征并不十分清楚,甚至在各刺激物之间也找不出足以辨别的特征。在此种情境之下,我们常根据以往经验,主观地寻找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藉以增加其特征,从而获得有好处的或合于逻辑的知觉经验。如下图,A图与B图同样是由20个圆点组成的方阵,如单就各个圆点去看,它们之间不容易找出可供分类组织的特征。但如仔细观察,两图中点与点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尽相等;A图中两点之间的上下距离较其左右间隔为接近,故而看起来,20个点自动组成四个纵列。B图中两点之间的左右间隔较其上下距离为接近,故而看起来是20个点自动组成四行。此种按刺激物间距离关系而组成知觉经验的心理倾向称为接近法则(1awofproximity)。
闭合法则:如果知觉场地的刺激物表面看来虽各有其可供辨别的特征,但如仅凭此等特征,仍不能确定刺激物之间的关系。此时,观察者常运用自我的经验,主动地为之补充(或减少)刺激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加它们的特征,以便有助于获得有好处的或合于逻辑的知觉经验。如下图,乍看之下,图中只是有些不规则的黑色碎片和一些只有部分连接的白色线条。但如仔细察看,就会觉得,那是一个白色立方体和一些黑色圆盘;也可能觉得,那是白色立方体的每一拐角上有一个黑色圆盘。假如你的知觉经验确是如此,那你的知觉心理倾向就贴合闭合法则(1awofclosure)。在那里,知觉刺激物本身的条件并不闭合,也不连接,是观察者把不闭合的三块黑色无规则的图片看成一个完整的黑色的圆盘;同时把很多不闭合不连接的白色线条在心理上连起来,闭合而成一个白色立方体。事实上,八个黑色圆盘也好,一个白色立方体也好,在实际的图形中根本是不存在的,只有在观察者的知觉经验中存在,而此种存在是根据闭合法则建立起来的。
连续法则:与闭合法则类似的是连续法则(1awofcontinuity)。如下图所示,一般人总是将它看成是一条直线与一条曲线多次相交会而成;没有人会看成是多个不连接的弧形与一横线构成。由此可知,知觉上的连续法则所指的“连续”,未必指事实上的连续,而是指心理上的连续。知觉上的连续法则在绘画艺术、建筑艺术以及服装设计上早已广泛应用。以实物形象上的不连续使观察者产生心理上的连续知觉,从而构成更多的线条或色彩的变化,藉以增加美的表达。听知觉也会有连续心理组织倾向。多人一齐合唱,或多种乐器合奏,有音乐修养的人,不会把不一样声音混而为一,而是分辨出每一种声音的前后连续。
四、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时,总是依据既往经验力图解释它究竟是什么,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人的知觉是一个用心主动的过程,知觉的理解性正是这种用心主动的表现。人们的知识经验不一样,需要不一样、期望不一样,对同一知觉对象的理解也不一样。一张检验报告,病人除了知觉一系列的符号和数字之外,却不明白什么意思;而医生看到它,不仅仅了解这些符号和数字的好处,而且能够做出准确的决定。因此,知觉与记忆和经验有深刻的联系。当知觉时,对事物的理解是透过知觉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到达的,而思维与语言有密切关系,因此语言的指导能使人对知觉对象的理解更迅速、更完整。
下图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些黑色斑点,一下子分辨不出是什么,当有人说出这是一条“狗”,立刻这些斑点便显示成一条“狗”的轮廓。
知觉定势
知觉定势(perceptualset)是指主体对必须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具体而言,人们当前的活动常受前面曾从事过的活动影响,倾向于带有前面活动的特点。当这种影响发生在知觉过程中时,产生的就是知觉定势,它一般由早先的经验造成。当然,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等,也会产生定势作用。如人的情绪在十分愉快时,对周围事物也可产生完美知觉的倾向。定势具有双向性,用心作用是使知觉过程变得迅速有效;消极作用则使定势显得刻板,妨碍知觉或引起知觉误导。
在下图,当我们从左往右看时,总是把图中间的符号看成是字母“B”;但如果是从上往下看时,我们总会把图中间的符号看成是数字“13”。
阅读精选(3):
知觉的特性
人对于客观事物能够迅速获得清晰的感知,这与知觉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知觉具有选取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一、知觉的选取性
知觉的选取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取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被知觉的对象好像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出此刻“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后面去了。与此相关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中一个兴奋中心占优势,同时皮层的其余部分受抑制。知觉的选取性揭示了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主动性。
知觉的选取性依靠于个人的兴趣、态度、需要以及个体的知识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还依靠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活动性、比较)和被感知对象的外界环境条件的特点(照明度、距离)。
二、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决定它,把它归入必须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从事不一样职业和有不一样经验的人,在知觉上是有差异的。如工程师检查机器时能比一般人看到、听到更多的细节;成人的图画知觉与儿童相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图画的资料和好处,知觉到儿童所看不到的细节。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条件有三个。
1.言语的指导作用
言语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应用。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中实现的,词的作用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使知觉更迅速、更完整。例如,天空中的云彩,自然景色中的巨石形状,在感知时加以词和言语的指导,很快就能知觉到。
2.实践活动的任务
当有明确的活动任务时,知觉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所知觉的对象比较清晰、深刻,任务不一样对同一对象能够产生不一样的知觉效果。比如,对天安门的素描和用文字的描述,任务不一样,感知效果就不一样。
3.对知觉对象的态度
如果对知觉对象抱着消极的态度,就不能深刻地感知客观事物;只有对知觉对象发生兴趣,抱用心的态度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
三、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一样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客观对象的许多部分构成的复合刺激物,大脑皮层对复合刺激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反映客观对象各种属性的关系,构成关于对象的完整映象。例如,走进教室,人们不是先感知桌椅,后感知黑板、窗户……而是完整地同时反映它们。
知觉的整体性是多种感知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觉的整体性与感知的快慢,同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参与有关,阅读速度就是随着人的阅读经验的积累及把较小的单元(词)组成较大的单元(句子)而逐渐加快的。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必须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持续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例如,对过去认识的人,决不会因为他的发型、服装的改变而变得不认识;一首熟悉的歌曲,不会因它高八度或低八度而感到生疏,或因其中个别曲子走调,就认为是别的歌曲;教师决定学生的错别字,如“尖瑞科学”,不会因“端”字写成了“瑞”字,而不去感知尖端科学。
知觉的恒常性对生活有很大的作用,正确地认识物体的性质比单纯地感知局部的物理刺激物有较大的实际好处,它能够使人们在不一样状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从而能够根据对象的实际好处去适应环境。如果知觉不具有恒常性,那么个体适应环境的活动就会更加复杂,在不一样状况下,每一认识活动,每一反应动作,都要来一番新的学习和适应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使适应变为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