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的品质
总结精选(1):
孔繁森精神的人格价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人格是最高的首先标准和最完美的典型,这很容易构成共识。但如果把孔繁森精神与理想人格联系起来,那么人们就会各抒己见,甚至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意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看待孔繁森精神的人格价值?这首先应分析孔繁森精神的实质。
孔繁森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由www.telnote.cn整理]
孔繁森精神产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90年代。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涌现出超多先进人物。时代塑造了实干家,同时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而孔繁森精神正是当今时代精神的体现。孔繁森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是在中国大地上成长起来的英雄模范人物,他的思想和品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发展。
孔繁森精神的产生不仅仅有客观条件,而且有主观条件。孔繁森同志是在党和政府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党的优秀干部。他在家乡山东工作时,为人民的事业干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但他并不为此满足,从不凭借手中的职权谋取私利。当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经济高速发展之际,他身处富庶之乡,但不沉溺于物质享受之中。当党和国家号召安排部分发达地区的优秀干部去支援建设西藏时,他不顾家中的困难,毫不迟疑地理解了单位领导安排给他的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辞别了老母妻小,辞别家乡,万里迢迢赶赴西藏高原。
为人民服务是孔繁森精神的重要思想基础。透过多年的实际工作,他系统深刻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自觉改造世界观,把自己爱党爱国的思想感情上升为满腔热情造福西藏人民的觉悟。孔繁森之所以成为孔繁森,他超越一般干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崇尚实际和不求名利的精神。应对地震后失去家园和亲人的藏族孤儿,他完全不同于某些口口声声为人民,但一遇上麻烦就立即退避三舍的伪君子。当时支配他意识的是无论如何也要帮忙这几个失去亲人和家园的孤儿,把他们带回人性的幸福圈子里。能同情孤儿和不幸的人是富于慈善之心,能向孤儿伸出温暖之手的人最具有高尚的人格精神。一般人所孜孜以求的所谓享受在他的心目中被“为他人谋幸福”所占据。孔繁森没有留下多少豪言壮语,但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他是一个完全合格的人民公仆。孔繁森精神的光亮照明了市场经济大潮中以前困惑过的人们的前进方向,他向人们展示了创业至上的价值观念。孔繁森人格精神的魅力吸引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人们,他的名字跨山越岭,传遍华夏大地,他的英名永载史册。
孔繁森精神的具体表现
孔繁森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贯穿于孔繁森的思想和行动之中。他在艰苦地区工作,手中有权却不谋私,为群众利益甘愿受苦受累。孔繁森殉职时,身上的“财产”仅仅是8.6元人民币。
孔繁森同志感人的事迹很多,最具特色的是具有复合型领导干部的素质,在他身上既有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焦裕禄精神,又有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开拓进取精神。
如果说孔繁森为藏族人民送医送药,抚养孤儿,探望老人能够“感人”,但难以“至深”,因为做一名相当一级党的领导干部,更就应胸怀全局抓大事,而孔繁森正是在这一方面也做得相当出色。不管是在拉萨抓普及中小学教育,还是在“世界屋瘠”青藏的阿里抓农牧业及开发建设,他都干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他对阿里的地理环境,生产状况了如指掌,东三县牧区怎样,西四县半农半牧区如何,以至于阿里的一草一木都心中有数。他的牺牲就是因为在新疆喀什考察外贸工作途中出车祸所致。令人惊奇的是,在他牺牲前一天,草拟出关于阿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12条推荐,好像他已经预料到他将要离去似的。
从广大干部群众对孔繁森精神的理解来看,也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孔繁森精神的实质。在社会风气不正的状况下,人们寻找孔繁森式的人民公仆。孔繁森之所以能在社会上各行各业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实际上是对当前党和政府部门内部腐败现象的强烈愤慨,渴望党和政府切实抓好廉政建设,培养和选拔大批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孔繁森式的好公仆。
就孔繁森精神本身来说,它决不是具体事迹的简单相加,而是蕴含着丰富的人格价值。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孔繁森精神在表现形式上构成了多种多样的思想资料:大公无私,用心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但这些资料能够归结为三大层次,即人类的传统美德、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创造物质财富造福人民的时代精神。人民把孔繁森与当年的焦裕禄并提。焦裕禄是五六十年代的好公仆,为了造福河南兰考县人民,鞠躬尽瘁。有人说,焦裕禄就是孔繁森。我们认为,二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又是难以划等号的。就人类的传统美德层次和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而言,焦裕禄与孔繁森确实有许多相同之处,真正发挥公仆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其内在的道德价值和职责心是一致的,都值得推崇。这是因为孔繁森精神是人类传统美德和古今中外清官作风的继承和发展。但是我们还就应看到孔繁森身上不同于焦裕禄的时代特征。他是在改革开放中人们普遍崇拜物质利益的环境条件下能持续“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风格,具有特殊的人格精神价值。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孔繁森精神体现了无产阶级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奉献人格的精神榜样,他是不容置疑的。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在人们功利意识不断强化的状况下,是否还要提倡孔繁森精神呢?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孔繁森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从根本上来说有同向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最终是为实现共同富裕,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产品经济。而孔繁森精神直接体现着为共同富裕而努力的思想,两者在方向上是一致的。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与孔繁森精神对立起来,以致否定孔繁森精神,这将使市场经济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
其次,孔繁森精神对于构成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某种好处上说,这种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孔繁森的名字在中国的这天早已传遍大江南北,孔繁森精神深入人心。倡导孔繁森精神,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有利于克服经济活动中见利忘义,钱权交换等不正之风;有利于帮忙各行各业树立廉洁之风,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构成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
再次,孔繁森精神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好处。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一个企业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其内部来说,务必有较强的凝聚力,而感情投资是不可少的。孔繁森对他人的关心胜过关心自己,为了抚养三名藏族孤儿,在经济紧张的状况下,他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去卖血。他这种扶贫济困的精神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显得更为可贵。多点孔繁森精神、少点萨特的“他人即地狱”的人生信条,人际关系会更加和谐完美。
总结精选(2):
倡导孔繁森精神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要进步,同样离不开坚强的精神支柱。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孔繁森精神,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孔繁森精神,我们这个时代务必大力倡导孔繁森精神。
历史丰碑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英模,不同的精神。着力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迫切需要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崇高的时代精神。孔繁森精神就是在时代呼唤下产生的打着深刻时代烙印的崇高精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并踏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市场经济的时代历程。10多年的开拓进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物资充盈,商品丰富,市场繁荣,科技进步,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需要社会主义精神礼貌带给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越需要与时代精神相呼应的人格力量与思想品德。这是一个需要崇高精神的时代,也是一个为崇高精神的产生开辟了广阔空间的时代。同时,也要看到,曾几何时,我们也走过一些弯路,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失误,在抓物质礼貌建设的同时,忽视了精神礼貌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道德滑坡、价值坐标倾斜和消极腐败现象。一些人包括个别党员干部经受不住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过分注重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也伴随而来。这些现象如果任其蔓延,不仅仅会污染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而且必将最终断送改革开放大业。应当十分清楚,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我们所追求的发达不是以精神沦丧为代价的单纯的物质富有,我们的开放务必杜绝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入侵,我们的市场经济务必以道德进步、礼貌程
度提高为保证。这是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礼貌和精神礼貌,离不开高精神境界与高素质的人。毛泽东同志指出,zz路线确立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提出要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倡导“64字”创业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项繁重艰难、前无古人的历史大业中,人的问题变得比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出、更加重要。
正是在这种时代热切需求、国家迫切需要的大背景下,一个伟大的名字、光辉的精神出现了——这就是孔繁森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孔繁森精神。孔繁森响应党的号召,听从党的召唤,按照党所指引的道路前进,自觉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在变化了的形势下持续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在严峻的历史考验面前,实践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崭新精神风貌,反映了时代对精神礼貌建设的本质要求,实实在在地为社会树起了一面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光辉旗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四有”新人树立了一个崇高无比的伟大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矗立起一座精神礼貌建设的历史丰碑。
孔繁森的形象是立体的,孕育孔繁森精神的因素也是多维的。如果说是时代给予孔繁森精神以灵性的话,那么,家庭文化背景、自身经历修养、地理人文环境则给予孔繁森精神以补养。家庭背景、乡土文化的熏陶是孔繁森精神生成和完善的重要前提。父母仁厚本分、善良朴实的品格传递给了他,家乡的纯朴民风感染了他,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是孔繁森精神发育的重要营养,对孔繁森精神的构成产生重要影响。董存瑞、王杰、吴运铎、保尔·柯察金等中外英雄人物的感召,个性是对雷锋、焦裕禄共产主义精神的吸纳,是孔繁森走上革命之路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使孔繁森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升华的力量源泉。孔繁森特殊的经历和他特有的“西藏情结”也是造就孔繁森精神的重要条件。孔繁森个性迷恋西域高原那片神奇的土地,热爱纯情质朴、吃苦耐劳的藏族同胞,有着一腔热切的西藏情、民族爱。在西藏的经历是孔繁森一生的闪光点,西藏大地是孔繁森精神大放异彩的舞台。这些因素透过孔繁森的个人素质和奋斗精神而起作用,内化为孔繁森精神的重要方面,也使孔繁森的形象既高大伟岸,又真实亲切。
可见,孔繁森精神是时代和人民对精神礼貌建设的呼唤,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精神结晶,是特定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根基孕育的必然结果。这是孔繁森不同于其他时代英雄人物之处,也是孔繁森精神的时代价值所在。
精神典范
从理论高度来概括,孔繁森精神是共产党人的党性的内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灿烂礼貌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是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自然延续和时代折射,是人的生存目标与生命价值的最高境界。
孔繁森精神是孔繁森用堂堂男儿血肉之躯所干出来的既轰轰烈烈又平平凡凡的诸多事迹的思想凝练,是人格化、典型化了的时代精神。它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的超越:一是由一个平常人到一个高尚的人、大写的“人”的超越;二是由一个一般党员到一个优秀党员、模范党员的超越;三是由一个普通干部到一个人民公仆、领导干部楷模的超越。
作为一个高尚的人,孔繁森树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高大形象,表现出顾全大局和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孔繁森的情感世界像普通人一样是十分丰富的,既有对老母的拳拳孝心,也有对妻子的温温爱心,还有对子女的殷殷慈心。他助人利他,乐善好施,经常为藏族同胞看病治病,送钱送物,被当地人称为“活菩萨”、“药箱书记”。他恤贫抚孤,关心民事民瘼,为了地震灾区人民,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见不得人穷、人饥、人寒”,具有菩萨般的心肠。是他将听诊器吸管伸进一位患有严重肺病的藏族老人喉管里,一口一口把浓痰吸出来。也是他为了收养的三位藏族孤儿献出900毫升鲜血,在他身上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仁爱之心。然而,孔繁森就是孔繁森,他高出于常人之处的是他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高尚的道德修养、高度的文化素质和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品格作风。他深知:“忠孝不能两全”,人伦之爱、家庭之情应当服从民族之情、国家之爱。他摆正了个人小算盘和国家大算盘,家庭小局和人民大局的关系,使爱的范围超越了小家庭圈子而扩展到民族之爱、祖国之爱。为了西藏的繁荣、藏胞的幸福,他响应党的号召,服从组织安排,两次进藏,两次改派艰苦之地,忘我地工作,为国家民族献出鲜血、献出健康、献出生命,表现出了高尚的人格。
作为一个模范共产党员,孔繁森体现出一个先锋战士的无私奉献和敬业献身精神。
孔繁森对党无限忠诚,具有坚强的党性观念。他总是用“咱是党的人”、“咱是公家的人”来约束和要求自己。孔繁森一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了他人幸福,自己节衣缩食、挨饿受冻,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党的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孔繁森对事业鞠躬尽瘁,具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大无畏气概。为了工作,他经常加班加点,通宵达旦。他干一行,爱一行,不论担任何种职务,都竭尽全力,做出突出成绩。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真心诚意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为了了解实际状况,他克服严酷的自然条件和疾病的痛苦折磨,有时从立刻掉下来,但他仍然一心扑在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上。他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为了改变阿里地区的落后面貌,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他以身殉职的时候,遗物中只有8.6元钱和振兴阿里经济的12条推荐。他多次对人说:“活着就干,死了就算!”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壮烈誓言。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的楷模,他表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和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
居官自律,清正廉洁,以权谋公,恪尽职守,是孔繁森精神最具特点、最具现实性和针对性的资料。孔繁森说:“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党的干部在感情的天平上,只能把砝码放到人民一边。”“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阿里地委书记……这称谓不仅仅是一个职务,一份履历,更是一份职责,一副担子。我身负党的重任,不能顾小家,舍大家。”他在日记中也写道:“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党的干部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了“为人民服务”这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他献出的何止是汗水,何止是热血。这一点,在这天,在领导干部中,尤为可贵。
作为一位领导干部,孔繁森的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他具有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生死观、荣誉观、利益观,摆正了妻子、孩子、位子、票子的位置,淡泊名利,淡泊权势,拒腐蚀,永不沾。他不仅仅自己不占公家便宜,对亲属子女也严格要求。他从不理解贿赂馈赠,从不收受礼物,即使别人答谢救命之恩的礼品,也婉言谢绝,对施工头为揽活路送给他的6000元好处费更是严词拒绝,可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应当说,助人为乐,仁德宽厚等是对人的基本要求,爱国爱民,一心为公等是做党员的起码标准,尽职尽责,廉洁奉公等也是领导干部的最低水准。孔繁森的伟大之处在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别人丢了的,他没丢;一般人没做的,他做到了;常人做到的,他做的最好。他是一个个性能吃苦,个性能战斗,个性富有牺牲精神的人。他用自己一生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成长为一个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共产党员,敬业献身的领导干部,并进而升华为人之表率、党员之榜样、干部之楷模。
学习楷模
孔繁森是高尚的、纯粹的,又是普通的、具体的。他的事迹和精神既感人至深,又真实可学。凡是听过孔繁森事迹的人,无不为他那感人至深的品格、壮举感怀动情、潸然泪下。然而,真正把学习孔繁森的活动引向深入,还务必深刻领会孔繁森精神的实质,从更大的视野、更高的角度、更深的层次上去认识、把握和学习孔繁森精神的根本。
孔繁森精神的根本就在于他的共产主义精神,他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这天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是迈向共产主义的坚实的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念,从而在思想上、行动上按照共产主义觉悟要求和规范自己。孔繁森精神的根本就在于他对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对共产主义的追求矢志不移。他的顾全大局、助人为乐,他的无私奉献、敬业献身,他的爱民如父、清正廉洁等优秀品质和精神境界无不根源于此。
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体现。具备了科学的世界观,还务必体现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出现过无数的先烈、英模,他们为了人民的事业视死如归,以苦为乐,说到底是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融进了革命事业之中,把自己的苦乐融进了人民大众之中。贯穿于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之中的都是这同一条红线。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旧观念应当更新,但优良的传统观念决不能丢!孔繁森等模范人物没有被人欲、物流冲垮自己的思想防线,而是时刻持续着共产党人的品德,他们堪称时代的脊梁。学习孔繁森贵在行动,重在实效。孔繁森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用行动践行了人类最完美最崇高的品格、作风,把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思想宗旨化作了亲身的实践。他是一面旗子、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够以他为榜样,对照自己,鞭策自己。他的形象是丰富的、立体的、真切的,他教会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权力。学习孔繁森就是要学会他的做人之本、干事之本、当官之本,从而将孔繁森的个体形象变成我们民族的群体形象。学习孔繁森精神还务必力戒只说不做、务虚不务实,苛求他人、正人不正己,形式主义等不
良作风,把这项活动搞得既有声势,更有实效,使之健康长久、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总结精选(3):
孔繁森: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
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是党的干部。越是边远贫穷的地方,越需要我们为之去拚搏、奋斗、付出,否则,就有愧于党,有愧于群众。
率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样,我们党才有威信,国家才有期望。
——孔繁森
[孔繁森简介]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思考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齐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
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状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理解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交关。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状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回到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