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头导游词
【篇1:老龙头导游词】
老龙头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这天将由我来带领大家一齐游览这个老龙头风景区,我们此刻将要进入的是当时驻守老龙头的龙武营士兵生活的场所。
我们此刻看到离我们较近的这个模型叫做云梯。大家都知道长城是不容易借用外力来攻打的--除了云梯。(讲解怎样用云梯攻打长城)离我们较远的是巢车(讲解巢车的用途)。我们一会能够去兵器室去参观一下当时攻打长城的武器及武器的模型缩微版。此刻呢,我们能够看一下当时龙武营的士兵住宿的地方,大家看到了士兵睡的是大通铺,那么比他们官职大一点的百总的住宿条件是什么样貌的吗?好那我们这边走。我们此刻看到的就是管一百个士兵的百总住宿的地方。此刻我们看见的这艘水泥战船是明朝时期海战战船的缩微模型。此刻我们能够去参观一下兵器室。看看古代士兵是如何攻城和守城的!(讲解兵器室兵器的作用)
辕门
辕门的辕是什么?辕就是车辕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巡幸,狩猎,在外面搭营帐住宿,出入口仰起两车,使车辕子相对,像门的样貌,叫辕门。因此以后,历代军营的门都叫辕门。《三国演义》里的吕布辕门射戟,杨家将戏剧故事辕门斩子,都是指中军帐外的营门的。起初确实是用战车车辕作门,之后就变了。那里的辕门的样式是明代的。兵营或者地方高级官署前面用栅栏围护,栅栏口的门也叫做辕门。好了走出辕门也就走出了龙武营了。
将台,校军场
明代隆庆二年至万历11年,民族英雄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16年,防守山海关南海到北京昌平境内1200里长城。他常巡视老龙头,在那里宿营驻扎,点将操练兵马。请看,这员武将塑像就是戚继光。他身后墙上的地图是明蓟镇长城关隘图。这座点将台周围的空地就是当年的效校军场。戚继光将军真正的兵部衙门设在三屯营。但是他经常挥戈跃马奔驰在长城沿线。他写诗说:南北驱弛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立刻行。他这种为国操劳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老龙头是明万里长城的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濒海高地。明清两地那里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挂表还赋诗的场所。我们走的这条宽广的坡道,原叫做马道。守城的兵马就是从那里上下的。清朝的5位皇帝共11次来老龙头巡幸,当时这条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间铺上红毡,皇帝从红毡上大摇大摆的理解两边的群臣的顶礼膜拜。如今老龙头景区已经向全世界开放。每年有近两百万中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观光。
澄海楼
请看,这座建筑就是澄海楼,澄海楼筑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像苍龙头上的一颗明珠。澄海楼的前身叫做观海亭,是明朝初年建筑的。之后,万历39年1611年山海关兵部主事王致中扩建成澄海楼,也以前叫过知圣楼/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的意思。
澄海楼匾、楹联
请看,楼顶上挂着的那块匾“雄襟万里”,是明朝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所题。孙承宗先后两次受命督师蓟辽驻守山海关,建立了丰功伟绩。雄襟万里表现了他的伟大襟怀和理想抱负。他这个内阁大学士胸怀和带还一样宽广,装着万里江山。
请看楼中间的这块澄海楼的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御笔亲题,派官员从北京专程送来的。
匾元气混芒,传说,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叫做元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茫茫大海就象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
楹联:日曜月华从太始,意思是: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自然界。天容海色本澄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乾隆皇帝顺手拈来,可见他读的书还不少呢。
澄海楼一楼
此刻,我们进澄海楼。澄海楼不是很高大,但是清朝开国以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个皇帝都登过这座城楼。他们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有时是出关,有时是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1次,一次不漏。为什么必须到那里来?一来是观看大海,二来是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象征。那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到那里来抬抬龙头。
请看这幅老龙头的建筑复原图摘自:生活日记www.telnote.cn
老龙头是涉海岬角,海拔20多米,形势险要。明洪武14年,大将军徐达选取那里做明长城的起点,是有方法眼光的。看,老龙头西面,紧挨石河口有个潮河港,大船往来,保障军需民食。从犄角筑长城,居高临下。沿着起伏的丘陵,长城蜿蜒北上角山,形势多么险要。老龙头景观区包括七个部分:入海石城,靖卤台、南海口关、澄海楼滨海长城、宁海城和海神庙。
欲观龙头景,更上一层楼。
澄海楼楼上
墙壁上挂着的条幅字画,是近几年中央首长及世界知名认识来澄海楼游览时,题写的诗词墨迹。
1900年以前,墙上挂的尽是皇帝的题诗。康熙、乾隆多次来那里,就和大臣观海、饮酒赋诗。那里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吟了诗,就写下来。据说,即使是刮风的天气,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乾隆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那里的“海亭风静”的特点,能够和山东蓬莱的“避风亭”相媲美。
清朝乾隆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皇帝与侍从及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资料,禁用以水字及带水字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乾隆皇帝四次登澄海楼与大臣饮酒联句。
楼前楼侧工作励志语录
大家站的这个地方,清代有一座“御诗亭”,亭内镶卧碑,雕刻了清代诸皇帝的诗选。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都给毁坏了,连澄海楼也毁于一旦。
天开海岳碑
明清时,澄海楼附近城台上是有不少碑的,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这块碑了。天开海岳四个字把老龙头美景作了高度概括。“开”字用的最好,能够做“开创”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成头海山美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赐予。“开”也可作“开拓”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龙头美景在天地间展开。怎样讲怎样有理,怎样讲怎样有味。
这块古碑很古老,专家鉴定是唐碑,当地群众口口相传叫“薛礼碑”,虽然跟“薛礼(仁贵)”不必须有关联,但也反映了大致的年代。即使是唐朝末年建的吧,到此刻至少也有一千年了。这块碑是赞美景色的,足能够证明老龙头成为游览名胜已有一千多年。
关于这块碑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哩!相传英国侵略军占了老龙头后,看见石碑傲然矗立,很不舒服,于是用几匹马把它拉倒了。但是从这以后每一天晚上,夜空里伸出一只大手把英国哨兵一把抓走。如此几夜,英国官兵害怕了,不得不恭恭敬敬地把这块碑重新树立起来。传说总是传说,事实是1927年张学良将军来到那里,发现倒地的石碑,立刻派人把它树立起来。“天开海岳”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靖卤台
这是明万里长城的唯一的海上的敌台。
嘉庆44年(1565),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孙庆元始建这个台。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整修长城,筑敌台1017座,这是第一座,命名为“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因此,这个台有两层意思:一是使海水平静,一是平定敌虏。一名双关,各有好处。
敌台的主要功用是防御工事,能够驻兵、屯武器,观察敌情,还有箭窗,能够向外射击。如果您想了解敌台的构造或眺望远方。但是楼梯狭窄请注意安全。
入海石城
明万历七年。蓟镇总兵戚继光将军派参将吴惟忠修筑了七丈入海石城,这是伟大的创造。戚继光早年在山东蓬莱修水城,北门修在海边,大船从城门进入。那里则是把长城插进海里,使龙头入海辟风斩浪。这两处奇观都是戚继光将军的杰作。
请看那里陈列的巨型条石,是当年筑入海石城用的石料。最长2。6米,重达3吨,也就是6000斤。条石边缘用铁水浇铸连在一齐,这样叠上了九层,工程多么艰巨!摆在那里的花岗岩条石在海水里泡了400多年,形体不变,多么坚固。人们常用花岗岩脑袋形容顽固不化,是有道理的。
大炮
这门大炮,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在老龙头宁海城驻兵4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匆忙撤走。
南海口关
南海口关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是真正明长城的第一关,按顺序说第二关是南水关,第三关才是天下第一关。南海口关内外不通大道,为利于防守,关口较小。明朝末年,出于防守的方法需要,用土将城门堵塞。以后经历300年海风扬沙沿城堆积的沙土有几米高,人们就找不到南海口关了。有的历史学家曾按图索骥误认为老龙头东北面的铁们关是南海口关,直到1987年重修澄海楼,清除滨海长城的积沙时,才使南海口关再见天日。
土墙遗址
1988年重修宁海城时从土中挖出来的,全为夯筑,外不包砖。有人说,这是宁海城西门的内瓮城;有人说,这是明朝初年南海口关的一段土墙。
铁门关
请看这个城门不是明长城的一个关口,也不是中国人修的。它是近代意大利兵开凿的。1901年《辛丑条约》以后,山海关城南有六国营盘:萧庄南面有“四炮台”是日本营盘;小弯村有法国营盘;小弯村南,今铁路疗养院一带有比利时和意大利营盘’另外还有德国营盘和印度营盘,当地群众叫它“英国下邦”(附属国)宁海城里是英国营盘。意大利兵到海上游泳,要经过英国营盘,英国士兵不让过。意大利兵就拆墙,把那里的长城挖成了一个大窟窿,这样到海滩就很近了。意大利兵在城墙窟窿安上包上有洋铁皮的门,因此群众叫它铁门关。
好了,这天老龙头就游览到那里,祝愿每一位游客都能天天有个好情绪,再见!
【篇2:老龙头导游词】
毛主席曾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在山海关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不游龙头更遗憾!这天,我衷心地祝愿各位的龙头之旅是“既当好汉,又补遗憾”的完美之旅!
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的临海高地,依山襟海,长城耸峙海岸,优越的地理形势,加上精心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气势之大,海岳天开,被喻为“人类历史上的千古奇观”。我国最具权威的长城学界泰斗——罗哲文先生,用“天然的长城博物馆”来赞美、评价山海关长城,其中老龙头长城功不可没。那里的入海长城、滨海长城与天下第一关段的平原长城以及角山一带的山地长城、三道关的山谷长城、九门口的河道长城,一齐组成了中国长城建筑史上的神来之笔、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山海关长城。
老龙头长城的修筑始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当时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由大将军徐达在此修建的山海关前卫哨城。明代中、后期,明代防务的重点由蒙古转向女真,由陆路转向海路。老龙头作为海上防御的前沿,经抗倭名将戚继光、兵部尚书孙承宗、巡抚杨嗣昌等数位重臣名将的督师经略和增修加固,成为拱卫京师的海防要塞。
【篇3:老龙头导游词】
老龙头导游词
“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万里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奔驰腾跃在华夏大地。它从遥远的西部戈壁一路飞腾而来,穿越河川大漠,骄傲地把头在此伸进滔滔渤海之中,构成龙头入海之势,搅海翻浪,戏水浴日,这便是您将要游览的明代长城东部起点、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唯一入海处——老龙头。
毛主席曾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在山海关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不游龙头更遗憾!这天,我衷心地祝愿各位的龙头之旅是“既当好汉,又补遗憾”的完美之旅!
<登城坡道>
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的临海高地,依山襟海,长城耸藕0叮旁降牡乩硇问疲由暇慕ㄔ斓木路烙こ蹋浦螅T捞炜挥魑?ldquo;人类历史上的千古奇观”。我国最具权威的长城学界泰斗——罗哲文先生,用“天然的长城博物馆”来赞美、评价山海关长城,其中老龙头长城功不可没。那里的入海长城、滨海长城与天下第一关段的平原长城以及角山一带的山地长城、三道关的山谷长城、九门口的河道长城,一齐组成了中国长城建筑史上的神来之笔、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山海关长城。
老龙头长城的修筑始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当时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由大将军徐达在此修建的山海关前卫哨城。明代中、后期,明代防务的重点由蒙古转向女真,由陆路转向海路。老龙头作为海上防御的前沿,经抗倭名将戚继光、兵部尚书孙承宗、巡抚杨嗣昌等数位重臣名将的督师经略和增修加固,成为拱卫京师的海防要塞。
老龙头历经明清两朝,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担负着不一样的历史职责。终明一代,它是严密的海陆军事要塞,清代顺治至嘉庆时期则是观海览胜的佳绝处,自1840年以后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老龙头重又担负起抵御帝国主义入侵的海防重任。其独特的地理位臵和军事建筑,使老龙头具有万里长城任何地段也不能替代的军事功能。
此刻对外开放的老龙头景区占地面积600亩,由宁海城、澄海楼、入海石城、南海口关、龙武营、海神庙等28处景观组成。那里有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入海石城、唯一的一座海上敌台、明代长城东部的第一个垛口、第一道关口、第一座观海楼阁以及现存最完整的明代长城沿线海防兵营。
沿着脚下的马道缓步登城,一幅绚丽的长城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让我们逐一欣赏,慢慢品味。
<澄海楼>
各位来宾请看,这是历代长城上唯一的一座临海楼阁,也是老龙头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澄海楼。楼为九脊歇山顶,两滴水层楼,雕梁画栋,重檐翼舒,它耸庞诟甙旱牧分希倘绲憔χ鳎瘟斐こ牵婧1成剑词钦昂9鄢笨慈粘龅暮玫胤剑抢锛匀弧⑷宋闹獾男畚捌疲妒び谝话愕暮绞ぞ场5巧铣魏Bィ诨乩人耐Υγ谰啊S妫毯2ǔ危E隔骠妫品愕恪;毓耍こ瞧鸱弊呓巧剑构以贫恕6I辖兀阏蠡啡疲酪啦蝗ァN魈鳎庇扛劾肴夯匦蚬莺剑盟婆Z身人间仙境,顿感心旷神怡。清康熙九年,山海关管关通判陈天植曾盛赞澄海楼“面临巨壑,背负大山,高枕长城之上,波澄万里,峰叠千重”,就连彭蠡、洞庭、会嵇、山阴等诸胜都不足以与其相媲美!
据地方史志记载,澄海楼的前身叫“观海亭”,是明朝初年修筑的。此亭虽小,名气很大。每值海风呼啸,亭内游人丝毫不觉,此景被称为“海亭风静”,名列古“榆关八景”之一。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王致中将观海亭改建为二层的楼阁式建筑——澄海楼。
<澄海楼匾、楹联>
明清时期,澄海楼是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登临的佳所,仅清代就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12次登楼观海。其中,清高宗乾隆就5次登临,楼内现存的匾额楹联、诗词联句均出自他们之手。
一楼悬挂的“澄海楼”匾、楹联“日耀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及横额“元气混茫”,均为清高宗御笔所题。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澄海楼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匾额中“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之意。“海不扬波”是3000多年前的一个典故,象征圣人治国,天下太平。
楹联为集句联,其中“天容海色本澄清”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六月二十夜渡海>>诗中的一句:“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上联“日曜月华从太始”:是说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大自然界,暗喻清王朝的强大。下联“天容海色本澄清”:意思是长天大海的形体、颜色本来就是清澈的,暗喻清朝zz清明。
横额中“元气混茫”的“元气”是指传说中天地未分时的混一之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说汪洋大海就像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同时也记录下乾隆皇帝第一次登澄海楼时看到的景色。
二楼悬挂的匾额“雄襟万里”,为明末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两次临危受命督师蓟辽的孙承宗所题。“雄襟万里”不仅仅赞美了老龙头的雄伟风光,也抒发了他献身边疆的豪情壮志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此刻山海关城内的“节臸四镇坊”即为表彰他的功绩所建。
<澄海楼楼内>
澄海楼高居长城之上,临磐蚶锖Q拢淦凭且话愠こ锹ジ笏取G宕钥滴踔恋拦獾奈逦换实鄢T谇锒荆焦赝饧雷妗3龉亍⑷牍鼐胶9毓?2次,登澄海楼也是12次。究其原因有二:一来是观看大海,赏景吟诗,二是来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的象征。那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在那里抬抬头。
皇帝每次来那里,都和侍从诸大臣观海、饮宴、赋诗。在二楼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这澄海楼建筑奇巧,即使是刮风的天气,外面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内门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这“海亭风静”的特点,能够和山东蓬菜阁的“避风亭”相媲美。
据不完全统计,清朝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八年皇帝首倡的。他登澄海楼,与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资料,禁用“水”字或带三点水偏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还规定写52句的排律,严格使用平仄,除开头两句以外,各联一律使用对仗。之后,嘉庆、道光纷纷效仿,在澄海楼咏禁体诗联句,被传为佳话。由于皇帝们频频登临,澄海楼名声大噪。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争着来老龙头观光,即景抒怀,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盛极一时。
<楼壁诗碑>
老龙头地势险峻,天容海色,澄海楼更是居高临下,吞波吐浪。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即兴赋诗。
1987年,复建澄海楼时,在楼两侧墙壁上镶嵌了8块卧碑。其中有4首清帝诗,分别是康熙八年九月,康熙皇帝写的《澄海楼》,雍正在康熙38年写的《澄海楼》诗,乾隆19年(1754年)的《再题澄海楼壁》,以及道光皇帝的七言绝句《澄海楼》。还有四首诗均写于明朝,作者分别是万历年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张时显、崇祯年间兵部分司主事朱国梓、文人蔡可贤(一说朝鲜使臣)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我来分别给大家说一下:
澄海楼
作者:爱新觉罗〃玄烨
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
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
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
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
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1722年),是清朝第二代皇帝,年号康熙,8岁嗣位,在位61年,治国颇具才干,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有重大贡献。这首诗是康熙八年九月写的。那时康熙皇帝刚18岁,却流露出君临天下踌躇满志的情绪与气魄。此诗写得很有气势,高高的澄海楼俯镇汪洋大海,放眼远望云雾茫茫。大海容纳江河无数,海面上船只来来往往。波涛滚滚显得天地更大,天空明亮借的是日月之光。应对着这样壮观的景象,诗人不禁发问,神仙住地在哪里?我是不会学汉武帝那样寻找神仙的方法,正因那里就是仙境。登澄海楼
作者:爱新觉罗?胤禛qq空间说说心情短语
观海登楼日未斜,晴空万里净云霞。
才经一阵风过槛,倏起千堆雪浪花。
贝阙鳌峰如可接,鹏津鲛室岂终遐。
诡词未许张融赋,到此方知语不夸。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1722-1735年在位。此诗写于康熙38年,当时他22岁是雍亲王,是代表父亲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经山海关登澄海楼所作。这首诗着意写风和日丽突变,风起浪涌展现的涛天景象。可想而知,大海在雍正帝的眼里是多么神奇壮观。
再题澄海楼壁
作者:爱新觉罗〃弘历
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
无今又无古,不减又不盈。
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
百川归茹纳,习坎惟心亨。
却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
谁能忘天倪,与汝共濯清。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1735—1795年在位,继承康熙、雍正盛世基业,文治武功,堪称极盛。此诗写于乾隆八年(1743)十月,皇帝自盛京谒祭祖陵归来,入渝关,登澄海楼望海,雪霁千峰,波明万顷,天容海色,蔚为壮观,咏此诗。
登望海楼
作者:爱新觉罗?旻宁
凌虚楼阁重登临,渤澥何人测浅深。
渺矣三山不可望,只余空阔海烟沉。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1821-1850年在位。在位期间,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在嘉庆23年随父亲登过澄海楼,自己当皇帝以后,在道光9年也来过一次。登楼观海两次,却留下《澄海楼》绝句30首,虽然有些诗是在皇宫里写的,但足见澄海楼在他脑海里印象之深。这首诗是道光《澄海楼》组诗的第28首。从这诗中能够察觉道光皇帝对前途的“茫茫”感和强打精神的心态。
登澄海楼
作者:明蔡可贤
城头望海海潮生,白浪乘风撼塞城。
汉使不来槎自转,秦皇已去石还惊。
桑田反复千年事,云水苍茫万里情。
此日流觞须尽兴,当时采药竟何成。
蔡可贤,明代人。这是一首感怀诗。诗人站在宁海城城头上望着海中潮水奔涌,白浪随着海风不断地击打着入海石城,感悟到这种景象不知存在多少年了。想当年汉武帝派人去海上求仙药已是一去不复返,秦始皇也早已撒手人寰,尽管被他鞭打过的石头至今还在发抖。但桑田变换,地久天长,人想要永生是不可能的,抓住当前良辰美景尽兴一番,要比秦皇汉武的求仙采药之举高明多了。这也就从侧面肯定了老龙头澄海楼作为游览胜地的价值。
观海亭
作者:明戚继光
以前泽国鲸鲵息,更倚边城氛祲消。
春入汉关三月雨,风吹秦岛五更潮。
但从汉使传封事,莫向将军问赐貂。
故里苍茫看不极,松楸何处梦魂遥。
作者戚继光镇守蓟镇多年,筑入海石城,建立了丰功伟绩,但是朝廷里有些官员却排挤他,使他不得重用。他在观海亭隔着大海眺望家乡——山东蓬莱。赋诗言志,报国不求封赏,表达了爱国志士的广阔胸襟。
澄海楼
作者:明张时显
沧溟极目水连云,秋色遥看已半分。
潮拥高城浮蜃气,剑横绝塞闪龙文。
晚风落日秦王岛,夜月飞涛姜女坟。
万里灵槎无计借,乘闲且自狎鸥群。
张时显,是明代江西南城人,曾任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编撰过《山海关志》,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扩建孟姜女庙,这天姜女庙的规模就是那时奠定的。这首老龙头观景诗,展示了老龙头秋天的独特风光。好一份闲情,好一派秋色,老龙头之美尽在其中。
澄海楼
作者:明朱国梓
戍楼尽处接危楼,一槛凌空万象收。
云水迷离潮汐古,沧桑泡幻见闻愁。
平时游览多忘返,今日相逢怕遇秋。
破浪乘风乏舟楫,安能歌啸不持瓯。
朱国梓,明代前屯卫(今辽宁兴城县)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任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十六年任永平道。诗人在战争风云密布,多事之秋登临澄海楼,感觉与以往大不一样。尽管澄海楼依然高高耸立在海边,眼前景色依旧,但给人的感觉却多了“迷离”与“愁、怕”。诗作反映了作者惆怅彷徨的情绪,也从侧面反映了老龙头作为游览胜地的兴衰与时局的密切关联。
<御碑亭>
清代原建有一座“御诗亭”,亭内镶卧碑,镌刻了清代诸帝的部分《澄海楼》诗。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全部被外国兵砸毁,连澄海楼也被毁于一旦。
我们此刻所看到的御碑亭为重檐四角亭,原是清代乾隆十九年山海关知县钟和梅所建。清代乾隆皇帝曾四次回盛京祭祖,往返经山海关每次必到老龙头,登澄海楼赋诗,御碑所刻的乾隆题诗是乾隆八年到十九年所题的三首长诗。
<“一勺之多”碑>
“一勺之多”碑是明天启五年(1625年)山石道刘永基题写,天启六年(1626年)海运同知王应豫勒石立。
“一勺之多”出自《中庸》之《博学》,“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意为:此刻看到的水,它开始只有一小勺那么多,等到它聚积成深广难测的大水,鼋、鼍、蛟、鳖生活在里面,各种物产资财繁殖在里面。
<英军大炮>
这门大炮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老龙头后,英国军队放臵在老龙头长城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军匆忙撤走,这门大炮遗留在那里,作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证明,教育中国人民时刻“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清代诗人刘文临曾写了一首《哀澄海楼》,透过对“澄海楼”的凭吊,对老龙头凄凉景象的描述和对澄海楼昔日辉煌的追叙,控诉了八国联军践踏老龙头的强盗行为,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1954年4月21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同志曾来到老龙头遗址上,站在这门大炮前,讲述旧中国任人宰割的惨痛历史,教育大家要为新中国而奋斗。
<南海口关>
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年)年,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15000余人,修永平、界岭等32关。在老龙头上修筑了明长城东部第一关——南海口关,位居山海关长城十大名关之首。此关内外不通大道,为利于防守,关口较小。明天启二年(1622年)为防女真西进,兵部尚书孙承宗在南海口设龙武营。明末,出于方法防守的需要,用土将城门堵塞。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在龙武营的基础上增设南海口营,隶属天津水师镇。南海口分防汛守,有老龙头、南海口、秦皇岛、白塔岭等4处。从老龙头起,向西30公里到北戴河金山嘴,均设土墩台,派员驻守。
此后,历经300多年海风扬沙成丘,沿城堆积的沙土有几丈高,人们找不到南海口关了。有的历史学家曾按图索骥误认为老龙头东北面的“铁门关”是南海口关。直到1987年重修澄海楼,清除滨海长城积沙时,才使南海口关重见天日。
<“天开海岳”碑>
明清时,澄海楼附近城台上竖有多通石碑,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了这块“天开海岳”碑。
“天开海岳”四个字把山海关的地理形势作了高度概括。此碑妙在“开”字一用。“开”可作“开创”解,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龙头的海山美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赐予。“开”也可作“开拓”解,意为老龙头的海山美景在天地豁然展开。也有说将“开”字引申为“造”,意为:大自然之伟力造就了大海紧依大山的雄险地形,实在令人惊叹!
这块碑很古老,虽无落款,但当地群众口口相传叫它“薛礼碑”。据史书记戴:唐太宗多次筹措东征高丽,因征途遥远,“馈运不济”,故在出兵之前,先运粮于临渝关和营州(今朝阳)。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率师亲自东征,从洛阳到渝关。在辽东督战不力,回营州,听说太子李治来迎,唐太宗就飞骑入渝关,与太子相见于临渝宫。唐太宗多次整兵东征,均末获胜,直到薛仁贵(即薛礼)东征,才取得胜利。山海关关于唐太宗东征的传说很多,其中以薛礼东征,在此立“天开海岳”碑的故事,传诵古今。
1984年9月,经专家鉴定为唐碑。碑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碑身无碑帽,碑顶为弧形,字体为正楷粗犷、浑重,背面无文字等。碑文是赞美景色的,这就足以证明老龙头作为游览名胜是从唐时起,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关于这块碑还有一段故事呢。相传1900年英国侵略军占领了老龙头以后,见“天开海岳”碑傲然矗立,很不舒服,于是用几十人挖碑座,用几匹马拉碑身,折腾了一天,才把它拽倒。可从这以后,神异的事情出现了。每一天晚上,夜空里伸下一只大手把英国哨兵一把抓走,无影无踪。如此几夜,英国营盘里人心惶惶,最后不得不按东方的礼节烧香磕头,恭恭敬敬地把“天开海岳”碑重新树立起来。之后,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军撤走前,又把这块碑拽倒在海滩上。直到1927年张学良将军来到那里,发现倒地的石碑,立刻派人把他树立起来。他说,我树立起来的不仅仅仅是一块“天开海岳”碑,而是中华民族不让外敌欺辱的堂堂尊严。至今这“天开海岳”碑历尽人间沧桑,巍然不动,成为老龙头历史的证明。
<靖卤台>
这是明万里长城唯一建在海中的敌台。又称“靖卤一号敌台”。敌台的主要功用是防御工事,可住兵、屯武器、观察敌情和防御。
“靖卤台”是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孙应元始建,初为实心敌台。隆庆初年(1567年),蓟镇总兵戚继光奉旨北调坐镇蓟镇长城,并自居庸关至山海关的1200华里的蓟镇长城上修筑敌台1017座。隆庆四年(1570年)把这座实心敌台改建为空心敌台。因这是明代长城东部的第一座敌台,称为“敌台之始”,戚继光亲自命名为“靖虏台”,后改为“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敌虏”的“虏”。顾名思义:一是指海水平静,二是指平定敌虏。一名双关,各有好处。
<入海石城>
各位来宾,此刻我们已经站在了万里长城的龙头——入海石城上了。这是明万历七年(1579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派参将吴惟忠增筑的。据《山海关志》记载:嘉靖四十三年(1564)春正月,蒙古侵犯,关门戒严。“时海冰坚且阔,兵部分司主事商诰先期督凿,复冻如初。至是,敌果趋海口潜渡,忽冰解,惊退。又攻旱门关,甚急,诰督军力却之。”这种现象说明了海防的重要性,也是增筑入海长城的主要缘由。
入海石城的建筑结构独特,它巧妙地利用了山海关古陆中的老龙岗脉岩为基,以石块夹砌其间,找平后,上方叠筑起九层的花岗岩巨石。这种将自然山岩与人工砌体合二而一的作法,不仅仅省工、省料、省力,而且基础坚固。个性是把长城直插进海,截断了敌人从陆地或浅海绕过长城进犯的通道,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
那里陈列的巨型条石,就是当年入海石城所用的基础石。每块条石边角整齐,最长的2。6米,最重的达3吨。为了使入海石城经得住海浪的冲击,在条石的四面凿有马蹄形凹糟,相邻两块石槽连接构成“燕尾槽”。槽内再浇铸白矾、松香、铁末臸成的凝固剂,待溶液凝固后整片基石就牢牢的粘连在一齐了。这种榫卯的建筑结构,是隋代就已经研创出来的水下建筑工艺——银锭铁榫法。正是这种集天工于本体的精湛、高超的建筑工艺,使入海石城构成了坚不可摧的海上堡垒,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中海上长城的精品、长城建筑的绝品。令世人惊叹不已!
此刻就请您站在入海石城的最前端,领略一下长城与大海握手的奇观吧!<宁海城>
宁海城是万里长城军事防御建筑中唯一的一座海堡城。它自身就是一座防御功能齐全的军事建筑群。在宁海城中,既有军事指挥机构——守备署,又有驻扎军队的龙武菅,还有作为下级指挥官的把总署官邸,并附有依托神灵护佑的龙王庙,关帝庙等建筑。最早的宁海城范围较小,城墙为夯土结构,用来驻扎守关军队,屯聚粮草军械。之后,弘治十一年副都御使洪钟、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
都加以重修,壁垒森严。天启年间,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在那里首建龙武营,操练水兵。管理潮河港的户部分司主事也驻在这个城中。
明崇祯六年(1633年),巡抚杨嗣昌扩建老龙头南海口关城,定名“宁海城”。即为此刻宁海城的雏形。占地87亩,城高8米,厚4米,周长900米,平面形状为矩尺形,北面、西面各设一门,门上建有箭楼,东墙外侧与长城相连,并有二段向外突出的半弧形,设有马面,建有铺房,与靖虏一号敌台、王受二号敌台成犄角之势,凸显了滨海长城的防御作用。
但令人可惜的是,这些建于明代的军事建筑群,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老龙头的炮火中遭到毁坏,并由英军强行霸占,修建了驻扎军队的兵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撤走。全国解放后,—直由驻关部队驻防。
为恢复宁海城军事防御建筑原貌,为后世子孙留下宝贵的历史景观。1992年,秦皇岛市委做出复原其原貌的决定,在山海关区委、区政府的主持下,于3月正式动工,6月初竣工,建筑总面积3238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龙武营军官房、士兵房、伙房、碾房、粮仓、牢房、马厩、戚继光兵阵陈列室以及守备署、把总署、显功祠、龙王庙等。
<龙武营>
龙武营是明代驻防老龙头的水师营。
明代后期,后金政权向西方步步进逼,朱明王朝在辽东的战事节节失利,丢城失地。方法要地山海关已成明王朝的最后一道屏障,“国家将全部精神尽注山海。”老龙头的陆海防御尤为重要,朝廷海运辽东的军需物资全部由山海关老龙头马头港及附近港口转运,鉴于这种状况,明王朝于天启二年(1622)钦命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孙承宗亲临山海关督师。在老龙头设龙武营,训练水军三个营,编臸900人,巡逻觉华岛(今兴城市菊花岛)以西至滦河口以东的海面,防范与打击敌船活动。更有捍卫军需转输港,并兼护航的使命。到明崇祯六年,巡抚杨嗣昌再设龙武营。
龙武营分前、后两院和生活区,是一组反映明代军营风貌的群体建筑,为仿明代小式硬山砖木结构的建筑。
<士兵房>
前院有正房18间,西9间为士兵住房,士兵房采用北方的建筑特点,砌对面大通炕。当年的龙武营士兵每人一个腰牌,上方写有所属部队的编号、年龄、住址、相貌特征等等。做为士兵进出营地的通行证,兼作供给军粮之用。
<军官宅院>
东9间为军官宅院。进深二间,每三间一处,分为百总带家眷住房、下级军官单身住房和健身房、练功房等。
<戚继光兵阵陈列室>
后院正房18间,分别是戚继光兵阵陈列室和丁口宅。
在戚继光兵阵陈列室门前的这副楹联可谓是对戚继光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肝胆存天地戚家军兴驱倭海曲,浩气贯古今纪效书传练兵蓟门。
这副对联讲的是戚继光及其他率领的戚家军,在东南沿海一带围剿倭匪的功绩与日月同辉、大地同在;在蓟镇戍守边关中,效力整肃,治军有方,不但使北部边关太平无事,而且将其主要的军事思想和治军方略辑录在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存,使之永垂不朽。
戚继光是我国古代十大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在戎马一生中,积多年的实战经验,在任蓟镇总兵期间,创造了一套独到的营阵。室内陈列的戚继光四种兵阵就是按其所著《练兵实纪》中车、骑、步、辎营阵缩小复臸的。
<丁口宅>
丁口宅,东西厢房各三间。“丁口”,顾名思义,“丁”即是兵,“口”就是家眷。此刻恢复两个丁口之家,反映的是当年戍边兵丁的生活实况。明代的兵臸打破了历代兵臸的成规,在戍边的兵丁中,征调部分带家眷的服役,并采取终身为兵的世袭臸度,并兼有屯田的使命,生活自给自足。
院内陈列的是入海石城的基石。是1987年春重新修复老龙头长城时,打捞出来的入海石城基础石原物。因在海中多年浸泡,石上满布贝壳。
两侧陈列的大铁锚,是复臸的明代防守老龙头要塞的龙武营水师战船所用。<生活区>
生活区在龙武营的后部,是明代海军军营生活的一个缩影。
水井、粮仓、伙房均是当年驻守在老龙头龙武营官兵生活的务必。打典是集合官兵,用饭的信号。马厩是当年龙武营、守备署饲养战马的地方。而牢房主要是用作囚禁违犯军纪或不法行为者。
在封建社会,习武者和军人都十分崇拜武圣人关羽,封建统治者也大肆宣扬关羽的忠义,在龙武营的生活区也建有一座关帝庙。
<守备署>
守备在明代是防守一城一堡的长官,在清代系正五品武官,署中陈设为明代形臸。守备署建在龙武营的西侧,建筑仿明代大木硬山建筑,四进封闭式四合院,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是照壁、署门、仪门、正堂、议事厅、后宅。占地面积321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3平方米。
照壁是守备署中轴线上的最前端建筑物,长10米,高4米,正面砖刻“为国干城”四字,其中的“干”字指盾,“干城”就是既能安外又能卫内。背面所刻“壁垒森严”四字指的是老龙头的军事防御坚固,戒备严密。
署门门前的一对石狮象征府邸的威严。署门两侧各站立一手持兵刃的卫士,守卫守备署。仪门是守备署的第二道门,也称做垂花门,是当年守备以礼迎接贵客的场所。西厢房三间为军士房,是负责守卫守备署的军士居住的场所。
正堂是守备部署军事,调兵遣将的地方。正中坐的即守备。两侧各站立二名卫士,背后的绘画是按明清时武官品级所绘的图案。守备之名始于明代,正五品武官,辖官兵一千有余。明代前期,并无守备一职,那时中央军事力量主要有五军都督府、上直卫、京营三大部分;地方军事力量统于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各地皆立卫所,最多时共设卫547,千户所2593,每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千户所。到明代中后期,才出现守备官职,有中军守备,掌印卫守备等。清代仍沿用明代兵臸。(4)
议事厅的建筑规格与正堂相同。所谓议事厅就是作为研究军情,决定军务的地方。正中座的为守备,两侧是其统领下的文武官员。书房是守备读书,写诗作画兼会客的场所。后宅是守备家眷的房间,分为寝室和外室。
<把总署>
把总署位于澄海楼北,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形式,五正六厢,附平房2间。署内陈设为明代形臸。
把总官职始于明代,武职。明代把总是营以下部队的指挥官或教练官,清代把总为正七品,驻守一城一地,下辖兵士449人。
<显功祠>
显功祠位于把总署西侧。古建筑原在山海关城内,主要是表彰对山海关建城守城有功的重臣名将。自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276年间,明王朝为巩固其封建统治,始终本着“高筑墙、广积粮”的策略,在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筑起了一道万里长城。中后期由于东北女真族的崛起,山海关成了民族冲突的咽喉要塞。因此,明王朝屡派重臣到此筑城戍边,构筑了中外驰
名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
现显功祠内立有徐达、戚继光、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朱梅、杨嗣昌等7位明代戍将的塑像。
请看门前的楹联:
筑雄关与天齐貔貅飞镝开拓朱明帝业,
修障塞长万里披肝沥胆捍卫一统江山。
楹联的意思是:明代开国的文臣武将们,率领着英勇无比的军队南征北战,修关筑城,开创了朱明王朝的统治大业;呕心沥血,风餐露宿地构筑万里长城是为了巩固得来不易的统一国家政权和每一寸土地。
<将台>
大家请看,将台内的武将塑像是戚继光。他身后墙上的地图,就是明蓟镇长城关隘图。明代在蓟镇防务吃紧的状况下,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抗倭名将戚继光奉调北上。隆庆二年(1568)五月,升任蓟镇总兵,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宜,至万历11年(1583年)历时16年。他在蓟镇长城沿线(自昌平西,至山海关南海)增筑敌台1017座,修筑老龙头入海石城,在险要地方修筑长城复线,增筑烽墩,使一千二百里长的国防线面貌改观。起初,守边军队军纪差,战斗力不强。戚继光请求朝廷批准调浙江兵三千到这一带。浙江兵一到,在郊外理解训练,正值天降大雨,“自朝至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传说,山海关区的七星寨村原名“戚家寨”,曾驻浙江兵。石河两岸的将军台和操练营旧址就是当年戚继光练兵的地方。戚继光对边军进行了整顿,创立了东营、马营等编臸,修整和装备了新的精锐器械,积储了钱粮,淘汰了一批不中用的将官,采用了各个兵种相互配合的新战术,大大振作了士气。
戚继光在任期间,经常巡视蓟镇长城防线。这座点将台周围的空地是当年的教军场,他在那里设营驻扎,点将操练兵马。前面的八卦阵相传就是戚继光,为训练士兵和排兵布阵所建。戚继光治军严格,他对属下军官提出26条要求,强调为将者务必正心术,立志向,明生死,辩利害,做好人,坚操守,宽度量。他说:“古人所谓,武臣不惜死,文官不爱钱,天下太平矣。”蓟镇的总兵衙门虽在三屯营,但是戚继光却经常挥戈跃马奔驰在长城沿线。他写诗说:“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立刻行。”他这种清廉自律、为国家操劳的精神,令人敬仰。
【海神庙】
如果说长城带给了我们阳刚之美,那么老龙头西侧伸入大海之中,具有婉约之美的就是海神庙。
此庙的修建,与古代海运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明清两代,老龙头西面有个繁荣的潮河港,帆樯林立,岸上的水手熙熙攘攘。为了祈求海上平安,老百姓常把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寄期望于神灵的护佑,相继修建了海神庙、天后宫、龙神庙和北海神庙。这四座庙,1900年遭到八国联军以及后外国驻军的破坏,逐渐冷落萧条,解放后仅存遗址。
我们此刻看到的这座海神庙,于1989年重建,是明清时期沿海四座庙宇的“集粹”。此庙坐南面北,由北依次为四柱三楼牌坊、三孔石桥、山门、正殿(海神殿)、诗碑游廊、天后宫、栈桥、观海亭等。由古建专家孙大章先生主持设计。
<牌坊>
牌坊位于庙宇最北面,高8米,宽11米,为汉白玉石砌基,上饰琉璃瓦顶。牌楼悬有木刻匾额两块,正面曰:“安澜”,出自清嘉庆皇帝的《北海神庙》诗,取“海不扬波”之意,象征天下太平。背面曰:“伏波”,意思是:安定。抑臸大海波涛,确保海上安全。
<山门>
经过三孔石桥,我们来到了山门。这是一座古典式拱门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门前左右树立幡杆两根,高13米,上带吊斗,悬幡两面,是庙宇致远的一个标志。山门上书“海神庙”,是现代著名中年书法家杨再春所写。两厢的塑像为门神,左为“天应”,脚踩蛤蜊精。右为“天佑”,脚踏海螺精。金刚怒目,狰狞而庄严。传说,他们是道教北海海神广泽王的守护神,任务是辟邪除恶。
<海神庙院内>
进入山门,左右有钟、鼓楼各一座。钟楼内悬八卦钟一口,高95厘米,直径80厘米,重400公斤。“八卦”相传为伏羲氏所画。鼓楼内悬皮鼓一面。庙内都有晨钟暮鼓之说。清晨敲钟,夜晚击鼓,钟鼓声伴着朝霞暮霭回荡于海面。
院内中间设香炉,两旁设“龙马”,“乘黄”石雕各一座。“龙马”的传说源于明朝陈仁锡所著《潜确类书》,“龙马者,神马也。河水之精。高八尺五寸,长颈,胳上有翼。旁有垂毛,鸣声九音。有明王则见。”“乘黄”在《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说:“白民之国有乘黄。其状如狐,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另外,在《汉书。礼乐志》应劭的注释说:“乘黄,龙翼而马身,黄帝乘之而仙”。这也是龙马之属。
<海神殿>
在海神庙内的第一重殿宇,便是海神殿。海神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歇山式砖木结构,有前廊后厦。殿门上方悬有乾隆御笔的“汇溟宁宴”匾,意为:众水汇合的大海安宁平静,象征国泰民安。
两旁的木臸楹联是:翕受奠坤维澜安拱极;灵长资坎德派演朝宗。
此联也是出自乾隆御笔。意思是汇聚容纳大水奠定了陆地。海不扬波环卫着北极星;海神以他的资格名望掌管着北方,使江河百川都来朝拜。其内涵是用大海、海神来做比喻,要各方各地都来维护皇帝的统治,像百川入海那样都向皇帝朝拜进贡。
殿内供北海神广泽王坐像,侍者立于两旁。《北堂书钞》引《太公金匮》说:“四海之神,南海之神曰祝融,东海之神曰句芒,北海之神曰玄冥,西海之神曰蓐收”。唐代天宝十年,唐玄宗封四海龙王,即东海为广德王、南海为广利王、西海为广顺王、北海为广泽王。那里供奉的为北海之神广泽王玄冥。
两厢各有站班像四尊,左排为赶海夜叉、顺风耳、风婆、雨神;右排为巡海夜叉、千里眼、电公、雷母。
前殿后门上悬匾一块,额为“风平浪静”。两旁楹联为:“五湖四海皆是我;九江八河一家人。”这是原来北海神庙的联额,为近代人所作。
两侧有游廊可通向天后宫。
<游廊及两侧诗碑>
游廊两厢各镶卧碑五块,资料为历代皇帝和名人志士咏颂大海和谒庙的诗文。那里有现代极少见的魏武帝曹操写的《观沧海》;有北齐大臣祖珽写的《望海》;有隋炀帝驻跸临渝宫时写的《望海》;,有唐太宗亲征辽东路上写的《春日观海》;有明代书法家萧显写的《海》;还有明中叶大筑边墙的洪钟写的《南海口诗》;也有清代临榆县令萧德宣写的龙神庙求雨诗......
这些诗从不一样角度歌颂大海,也反映了老龙头所在的碣石地域,历史文化之悠久。
<天后宫>
天后宫是海神庙的第二重殿宇,两层,为歇山重檐砖木结构建筑。
殿内一楼供天后娘娘塑像,两旁侍女侍立。两厢陈列龙仪蟠、蟠龙棍、金瓜、钺、斧、朝天镫、刀(抓印)、方天戟、月牙铲等“銮驾”18种,这些“銮驾”本是封建帝王出行的仪仗。皇帝用全副,后妃用半副。那里按后妃规格,陈设的是半幅“銮驾”。两侧的“回避”和“肃静”牌,更显示了“天后”的威严。
天后,是北宋兴起的女性海神。传说,她本是宋代福建莆田人林愿的小女儿,叫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卒于北宋雍熙四年(988年)。她天生不会说话,自幼神通广大。云游岛屿之间,在海上搭救遇难的船只,并能降服妖魔,消灾灭疫,为人治病,成为航海保护神。沿海渔民百姓感激她的恩德,便修庙供奉。民间叫她“妈祖”,南宋封她为“灵惠夫人”,元朝封她为“感应神妃”,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封她为“天后”。从此,供奉她的庙宇便称为“天后宫”,俗称她为“天后圣母”或“海神娘娘”。南方或海外多称为妈祖庙。
一楼正面上悬匾额“盛德在水”,配有楹联:“向四海显神通千秋不朽;历数朝受封典万古流芳”。那里的“历数朝受封典”是指上述天后的称号是经过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逐渐构成。
在二楼内塑有吕洞宾、张果老、荷仙姑等八仙群像。传说“八仙过海”就是从那里启程的。关于“八仙”的传说,几乎传遍全国,个性是沿海各地,几乎家喻户晓。
传说,铁拐李(姓李名玄)得道,度钟离权,权度吕洞宾,二人又共度韩湘、曹友、张果、蓝采和、何仙姑,分别成道,成为八仙。一日,他们赴蟠桃大会。归途各踏自己宝物渡海。有龙子喜爱蓝采和所踩的玉板。想夺走,于是引起大战。八仙火烧东洋,龙王败溃。请天兵来助,后得观音和解,才各自离开。另一种传说是:八仙过海时,吕洞宾倡议,不得乘云而过,须各以物投水,乘所投之物而过。于是铁拐李投杖水中。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过,韩湘子以花兰投水而渡;吕洞宾以萧管投入水中而渡;蓝采和以拍版投水而渡。其余张果老、曹国舅、汉钟离、何仙姑等亦以纸驴。玉版、鼓、竹罩投水中而渡。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出天后宫南门,在南门檐下,刻有两首七言律诗。一块是出自乾隆皇帝御笔,原先立在北海神庙。另一块则是嘉庆十年,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写的北海神庙诗。
在天后宫南门上悬有两块巨匾,一楼的“珠宫涌现”,原匾是乾隆九年(1744年)御笔亲题。那里三面环水,八面来风,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每当云雾缭绕或烟雨濛濛,海神庙若隐若现好似瀛洲仙境,因此乾隆皇帝比喻为“珠宫涌现”。二楼的“万里波澄”,原匾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御书,对海不扬波的景色作了高度概括。
旁边楹联: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出自北宋赵挕洞雾嵖紫芘罾掣蟆分械囊痪洌孛杌媪舜蠛5墓憷推恰Ⅻ/p>
<观海亭>
过栈桥便到达了海神庙最南面的建筑——观海亭。亭子八角外展,古朴端庄。亭名“观海”二字为古建专家孙大章书写。亭子里面这块“四海永清”匾为雍正皇帝御题,表达了对“天下太平”的良好祝愿。放在那里与前面的“汇溟宁晏”、“安澜”、伏波”遥相呼应,构成当年修建“海神庙”、“天后宫”的中心思想。意在乞求神灵保佑大海安宁,江山永固。
臵身亭中,四面皆水,东望“姜女坟”,西眺秦皇岛,天水相连,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不知您是否有“飘然欲仙”之感。
<英国营盘遗址>
在观海亭向西望,海滩绿树中的几幢建筑就是1900年的英军营盘遗址。1900年,英、法、美、德、意、日、俄、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八国联军10月1日,英军占领了海防军事重地老龙头。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其中第九条规定允许由北京黄村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十二处分兵驻扎联军军队。自1902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在山海关南部沿海相继建立了六国军营。萧庄南面“四炮台”是日本营盘;小湾村北有法国营盘;小湾村南,今铁路疗养院一带有比利时和意大利营盘;德国营盘东面至宁海城有印度兵营,当地群众叫它“英下邦”(附属国);英军军营建在宁海城内外,以后又合并了德军军营,成为各列强军营中,建筑最大的一处,占地二平方公里,常驻人员四、五百人。此处的几幢建筑就是当年的部分英国营盘遗址,他们占据达40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才撤走。
游客朋友们: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岁月,这座昔日的海陆军事要塞,以其壮丽的风光、独特的历史地位,已成为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地。2008年7月30日,奥运圣火的传递仪式在老龙头长城举行,古老的长城上飘扬着象征“和平、团结、友爱”的奥运旗臶,长城精神又增加了一段难忘的和平乐章。令所有炎黄子孙为之震撼、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篇4:老龙头导游词】
老龙头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老龙头来游览观光,这天将由我来陪同大家一齐游览明长城的东部起点——老龙头,期望大家跟上队伍,不好走散,我将会一一为大家说那里的景观。
每个中国人对长城都不会陌生,它历来就被比作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像一条长龙蜿蜒在崇山峻岭,穿越了河川大漠,在燕山俯身而下,一头扎进了苍茫的渤海,于是就有了我们这天要游览的景点——老龙头。老龙头是现存明代长城的海上起点,那里有一段世上绝无仅有的海上长城,它建于明代初期,在明代是一项严密的军事防御工程,到了清朝失去了它的军事防御作用成了帝王将相登楼观海、吟诗作赋的场所。1900年八国联军用他们的坚船利炮轻而易举地攻陷了在明代固若金汤的海防工程,并用猛烈的炮火炸平了老龙头,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巨大耻辱,也让每一个爱国者心痛不已。我们此刻看到的建筑都是在1985年后陆续修复的。
我们此刻来到了宁海城外,咱们看到的高大的城墙是围绕入海石城而建,全长有900多米,能够遥想当时城墙坚固无比,士兵守备森严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形呢?好!此刻我们就参观一下这个景点,体味一下历史的厚重,领略一番造化的神奇吧!
各位游客请随我进入宁海城,咱们看到的右边的这一片古建筑叫做龙武营,是守城士兵居住和生活的地方,相当于此刻所说的“兵营”,大家参观一下明代的兵营,看看您是否能找到“梦回吹角连营”的豪壮感觉呢?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碾房,虽然只看到了碾子和简陋的工具,但是我们还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明朝士兵戍边的艰苦。我们此刻看到的是粥屋,那里是士兵们用餐的地方,大家也许会个性这么小的地方怎样能容纳那么多士兵用餐呢?这是正因重建老龙头时那里是按比例缩建的。原址还要比那里大的多。在别的地方您很难看到这么大的锅,它是当时为士兵做饭用的,正因锅太大又没有什么高能燃料,做一顿饭得五、六个小时呢!看来炊事员的职责重大,要做好这个“大锅饭”也是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啊!出了粥屋我们能够看到存放马匹的马厩,吃水的淡水井,储备粮食的粮仓和关押违反军纪士兵的牢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古人很有方法眼光,将后勤保障体系,做的如此完备,而且是赏罚分明,军纪严格,看的出这是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队伍,防御着任何觊觎明朝大好河山的侵略者。
大家跟我往前走,看右手边这两个大家伙是仿明朝功城时所用的作战工具而制造的,这个叫做云梯,另外一个叫做巢车,都是功城时的有力作战工具,能够看出古人是十分有智慧的,能想出这么多的办法作战,但咱们此刻的人更加幸运,在和平年代能够将更多的聪明才智用在发展生产上,咱们的生活水平也是越来越高了。
各位游客那里就是士兵们居住的地方,那里的条件还是很艰苦的,士兵们睡的都是这样的大炕,士兵能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防守边防,他们同样也是最可爱的人。
咱们看到的这艘船,是仿明朝时的战船而造的。当时明朝的造船技术是相当高超的,郑和下西洋将中国文化推向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中国人并没有用当时强大的海军力量侵略他国,可谁有能想的到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闭关锁国以后发展起来的西方人,又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呢?
大家往右侧墙壁上陈列的都是明代攻城时所用的兵器,这些是仿制品,古代人就是利用这些工具作战,大家可别小看它们在冷兵器时代它们作用但是十分巨大的。其他展台上展出的是出土的真实作战工具,看到这些兵器沧桑的外表,就能够体会到历史的厚重了。
百总就是管理一百个士兵的官职,这是他们居住的房子,与士兵居住的相比那里的条件要好得多,这也充分体现了在古代官兵就不平等,等级制度十分严格了。此刻我们看到的叫做辕门,这个名称始于春秋时期,以后历代军营的门都叫做辕门,那里辕门的样式是明代的,大家能够看到门上有“龙武营”三个大字,此时我们已经走出龙武营了。
往右走走是守备署,守备是总兵的下属,明朝皇帝看到老龙头军事好处十分重要,就在宁海城里设立守备署,加强它的防御功能。我们此刻一同体会一下做守备的感觉吧!
我们此刻看到的这一片开阔之地叫做“校场”是明代老龙头的将士们操练兵马的场所。“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只有在平时勤加操练,才能在战斗中克敌制胜,可见驻守在那里的这支队伍必须是训练有素,作战有力了!
我们此刻看到的是将台,民族英雄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在那里指挥入海石城的修建和训练水师,台内陈列的戚继光指挥作战的塑像,也是他“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立刻行的生动写照”。登临将台上,虽然已是事过境迁,但是还能够让人感受到旌旗招展,战马嘶鸣的威壮场面。
各位游客我们此刻来到了“显功祠”的门前,祠内陈列着徐达,孙承宗、袁崇焕、戚继光等七位将领的塑像。他们都曾在山海关的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祠前两块石碑上刻着八个镏金大字“浩气凌云,千秋景仰”,这充分体现了古人的价值观取向,对于中国人来说能得到这八个字的赞誉则到达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过了显功祠就到了把总署,“把总”是武官的名称,是镇守老龙头的领兵官,我们去看看他的办公环境吧!
此刻我们能够看到老龙头的最高点,也是整个滨海长城的精华部分——澄海楼,它像一颗熠熠法光的明珠镶嵌在龙冠之上。我们看到的这条宽广的坡道叫做“马道”守城的士兵就从那里上下,清朝有五位皇帝以前登临澄海楼,因此这条道又叫御道,皇帝登城时还要在中间铺上红毡踏着红毡走向城头。好!此刻大家就亲自感受一下皇帝登城的感觉吧!
走完坡道我们将看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如果您还沉浸在历史的沧桑中那您眼前广阔的大海就会让您的情绪豁然开朗了!咱们看到的建筑就是澄海楼,它的前身是明代修建的观海亭它是二层楼结构,九脊歇山顶式。它有着“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高楼百尺颠”的美誉,楼顶上“雄襟万里”这块匾是名末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孙承宗所题,楼中间这块“澄海楼”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御笔所题,又派官员从北京专程送来,可见乾隆皇帝对老龙头还是情有独钟,念念不忘,难怪在登临澄海楼的皇帝中乾隆皇帝来到次数最多了!
再看着款楹联“日曜月华初太始”意思是太阳、月亮的光辉都来自自然界,下一句“天容海色本澄清”意思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本来就是清澈的。澄海楼这个名字也是由此意而得。那我们就一同登临澄海楼,感受一下“万里长城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的豪迈感觉吧!登上二楼就到了整个老龙头的最高点了,也就到了万里长龙的龙冠之上。当您拾级而上时是否充满了期盼而又是心潮澎湃呢?此刻咱们到了二楼举目望去巍峨的长城与苍茫的大海紧密相连,天海一色,云水苍茫,不禁令人胸襟为之开阔,一股豪气在胸中激荡,大有“雄襟万里”之感。
此刻我们到楼后参观一下,此刻大家看到的这门大炮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英国营盘的大炮。英国人曾在宁海城驻兵40年,直到二战爆发时才匆忙撤走,遗留了这门大炮。此刻这门大炮已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证明了。我们此刻看到的亭子叫“御碑亭”乾隆皇帝曾两次来到那里饮酒赋诗,写的诗都刻在这块碑上。此刻刻的是乾隆的“再题澄海楼”“我有一勺水,泻为东仓溟。无今亦无古,无减亦无盈”乾隆皇帝将苍茫渤海比做是他手中的一勺水,轻轻一泻便成了大海,这也充分体现了乾隆皇帝的豪情和霸气!这块碑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全被外国兵给毁坏了。在古代皇帝是九五之尊,神圣不可侵犯,他的东西也得是被人供奉,可八国联军却不屑一顾轻易就给毁坏了。可见当时我国国力弱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被人任意宰割,“落后就要挨打”这段屈辱的历史让中国人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大家看到的是“一勺之多”碑,我们刚才看到乾隆的那首诗就是由此意而来细心的游客能够看得出这块碑是由两块拼接而成,上半是重修老龙头时打捞上来的,下半部分是仿制的,两个半块拼接而成我们看到的碑。我们此刻看到的碑是“天开海岳”碑据专家鉴定它属于唐碑。“天开海岳”这四个字将老龙头的美景作了高度的概括,天海相依与山为伴,大自然鬼斧神工
造就这样的美景。这块碑还与张学良将军有一段历史渊源,1900年八国联军将老龙头毁于一旦,天开海岳碑也被推倒在地,不见天日。1927年直奉大战爆发时张学良将军来到老龙头,看到“天开海岳”碑被推倒在地十分痛心,于是命人树了起来,使“天开海岳”碑重新屹立在老龙头上。这树起的不仅仅仅是一块碑,树起的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抗挣的精神。我们此刻看到的这些用玻璃罩罩起来的土墙是真正的明代土城墙,又叫“夯土墙”别看他貌不惊人,但是它十分坚固再锋利的兵器那它也没有办法,但是就怕拿水反复地蹭它,这样的话它的土就会纷纷掉落了。因此有人总结它是“怕软不怕硬”。
我们此刻来到的是靖卤台,这是明代长城唯一的海上敌台,大家请看这三个字“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因此那里就有两层含义:一是平静海水,二是平定敌虏,利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敌台主要是个防御工程,能够驻兵,存放武器,咱们看到的这个孔叫做“箭孔”能够观察敌情,还能够向外射击,它能够称得上是老龙头海防要塞的桥头堡了!各位游客过了靖卤台,咱们就到了龙头的最前端,伸入大海23米有余的入海石城了,踏上入海石城好比是登上万里长龙的鼻翼,随着它披波斩浪,笑傲渤海之上。入海石城是老龙头长城伸入海中的尽端部分,全城屹立在海水之中。北接靖卤敌台,南浸万顷波涛,构成了雄奇的海上城堡。为能经受海水的冲击,入海石城的建筑结构独特,全部以巨型花岗岩条石砌垒。咱们看到的这几块巨石就是当年砌城时用的。咱们能够看到每块巨石的角上都有几个凹槽,这些凹槽叫做“燕尾槽”,在槽内浇铸铁水,利用独特的榫卯结构将两块巨石连接了起来。这很好地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精湛高超的水下建筑工艺。在老龙头还能够看到另外一处海上胜景就是海神海神。那里三面环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每当云雾缭绕或烟雨蒙蒙,海神庙若隐若现好似瀛洲仙境。在明代海运开通,石河口被辟为漕运
码头,商贾往来盛极一时。当地渔民为保得出海平安,只得将期望寄托于海神之上,于是修建了海神庙。当今科技发展,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天气预报让我们告别了愚昧和迷信,在大海中畅行无阻。
我们共同游览一下海神庙吧!各位游客我们此刻看到的这个巨大的牌坊是由汉白玉砌成,琉璃瓦顶,装饰的很精巧,前书“安澜”,后书“伏波”这表达了人们祈求风平浪静、行船安全的愿望。走过石桥咱们就进入了海神殿,我们此刻看到的两尊神像左为“天应”右为“天佑”相传是天后娘娘降伏的两个海怪。此刻我们就到了海神庙,殿前这两尊怪兽左为“乘黄”右为“龙马”。古书中记载骑上乘黄能够活两千岁,龙马则有九音,歌声十分动听,可见他俩都是身怀绝技,有他们守卫着海神殿,更增添了海神的神圣之感。海神殿居于整个庙宇的中心位置,殿门上方悬有乾隆皇帝御题的“江溟宁宴”,咱们能够看到殿中海神端坐,手下各神恭敬听命。
这些塑像都是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大家和我到殿后看一看,咱们能够看到一幅对联“五湖四海皆是我,九江八河一家人”这充分体现出出海人“”的广阔胸怀!咱们此刻进入的院落是祭祀天后娘娘的天后宫,天后圣母就是妈祖,相传他生活在宋代。她精通渔汛而且通晓天文气象,经常帮忙出海的渔民,深受渔民的爱戴。她去世后当地人在湄洲岛上建了座小庙来纪念她,并尊她为妈祖,之后妈祖的名气越来越大,就逐渐成了沿海居民的海上保护神了。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有三分之二的人信奉妈祖,在港澳地区妈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这也充分证明了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同是龙的子孙,血脉相连,不可分割!
各位游客,咱们此刻就到了海神庙的最前端——观海亭,它也是建在海上。可置身观海亭和站在入海石城上观海感受是截然不一样的,少了居高临下的气势,却像乘一叶小舟漂流在大海之上,凭海临风、情绪顺畅,自有一番难以名状的美妙感觉!
【篇5:老龙头导游词】
老龙头导游词
我们此刻就进入了那时驻守老龙头的龙武营士兵糊口的场所。(搜罗碾房、粥房、水井、牢房、粮仓、云牌、关帝庙)
我们此刻看到离我们较近的这个模子叫做云梯。巨匠都知道长城是不轻易借用外力来攻打的--除了云梯。(讲解若何用云梯攻打长城)离我们较远的是巢车(讲解巢车的用途)。我们一会能够去刀兵室去参不美观一下那时攻打长城的刀兵及刀兵的模子缩微版。此刻呢,我们能够看一下那时龙武营的士兵住宿的处所,巨匠看到了士兵睡的是年夜通铺,那么比他们官职年夜一点的百总的住宿前提是什么样貌的吗?好那我们这边走。我们此刻看到的就是管一百个士兵的百总住宿的处所。此刻我们看见的这艘水泥战船是明朝时代海战战船的缩微模子。此刻我们能够去参不美观一下刀兵室。看看古代士兵是若何攻城和守城的!(讲解刀兵室刀兵的浸染)
[辕门]
辕门的辕是什么?辕就是呈ё侬子。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君巡幸,狩猎,在外面搭营帐住宿,出进口仰起两车,使呈ё侬子相对,像门的样貌,叫辕门。因此往后,历代军营的门都叫辕门。《三国演义》里的吕布辕门射戟,杨家将戏剧故事辕门斩子,都是指中军帐外的营门的。开初确实是用战车呈ё侬作门,之后就变了。那里的辕门的样式是明代的。兵营或者处所高级官厅前面用栅栏围护,栅栏口的门也叫做辕门。好了走出辕门也就走出了龙武营了。
[将台,校军场]
明代隆庆二年至万历11年,平易近族英雄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16年,戍守山海关南海到北京昌舒适内1200里长城。他常巡视老龙头,在那里宿营驻扎,点将操练戎马。请看,这员武将泥像就是戚继光。他死后墙上的地图是明蓟镇长城关口图。这座点将台四周的空位就是昔时的效校军常戚继光快要真正的兵部衙门设在三屯营。但是他经常挥戈跃马奔跑在长城沿线。他写诗说:南北驱弛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平。沂杵百六十日,多是横戈立刻行。他这种为国操劳的精神,其实令人钦佩。
老龙头是明万里长城的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濒海高地。明清两地那里是屯需要塞,也是帝王将相,文人骚人挂表还赋诗的场所。我们走的这条宽广的坡道,原叫做马道。守城的戎马就是年夜那里上下的。早晨的5位皇帝共11次来老龙头巡幸,那时这条坡道叫做御道,道中心铺上红毡,皇帝年夜红毡上年夜摇年夜摆的接管双方的群臣的顶礼跪拜。此刻老龙头景区已经向全世界开放。每年有近两百万中外旅客来此参不美观游览不雅参观。
[澄海楼]
请看,这座建筑就是澄海楼,澄海楼筑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像苍龙头上的一颗明珠。澄海楼的前身叫做不美观海亭,是明朝初年建筑的。之后,万历39年1611年山海关兵部主事王致中扩建成澄海楼,也以前叫过知圣楼/澄海是年夜海澄清,海不扬波的意思。
[澄海楼匾、楹联]
请看,楼顶上挂着的那块匾“雄襟万里”,是明朝内阁年夜学士兼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所题。孙承宗先后两次受命督师蓟辽驻守山海关,成立了丰功伟绩。雄襟万里默示了他的伟年夜肚量和理想理想。他这个内阁年夜学士襟怀胸襟和带还一样宽广,装着万里山河。
请看楼中心的这块澄海楼的匾是乾隆45年狷介宗御笔亲题,派官员年夜北京特意送来的。
匾元气混芒,传说,六合未分时的混沌之气叫做元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茫茫年夜海就象六合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
楹联吉日曜月华年夜太始,意思是:太阳月亮的辉煌来自原始的自然界。天容海色本澄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乾隆皇帝随手拈来,可见他读的书还不少呢。
[澄海楼一楼]
此刻,我们进澄海楼。澄海楼不是很高峻,但是早晨开国往后,康熙、雍正、乾垄嘉庆、道光五个皇帝都登过这座城楼。他们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有时是出关,有时是入关,经由山海关共11次,一次不漏。为什么必然到那里来?一来是不美旁观年夜海,二来是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象征。那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到那里来抬抬龙头。
老龙头是涉海岬角,海拔20多米,形势险峻。明洪武14年,年夜快要徐达选取那里做明长城的起点,是有计谋目光的。看,老龙头西面,紧挨石河口有个潮河港,年夜船往来,保障军需平易近食。年夜犄角筑长城,居高临下。沿着升沉的丘陵,长城蜿蜒北上角山,形势何等险峻。老龙头景不美观区搜罗七个部门吉士海石城,靖卤台、南海口关、澄海楼滨海长城、宁海城和海神庙。
欲不美观龙头景,更上一层楼。
[澄海楼楼上]
墙壁上挂着的条幅书画,是近几年中心首长及世界知名熟悉来澄海履暌刮览时,题写的诗词墨迹。
1900年以前,墙上挂的尽是皇帝的题诗。康熙、乾隆多次来那里,就和年夜臣不美观海、喝酒赋诗。那里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吟了诗,就写下来。据说,即使是起风的天色,波澜澎湃,四面扬沙,楼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乾隆皇帝挥问题诗连镇纸都不用。那里的“海亭风止”的特点,能够和山东蓬莱的“避风亭”相媲美。
早晨乾隆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皇帝与侍年夜及诸年夜臣商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首要资料,禁用以水字及带水字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乾隆皇帝四次登澄海履暌闺年夜臣喝酒联句。
[楼前楼侧]
巨匠站的这个处所,清代有一座“御诗亭”,亭内镶卧碑,雕镂了清代诸皇帝的诗眩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都给毁坏了,连澄海楼也毁于一旦。
[天开海岳碑]
明清时,澄海楼四周城台上是有不少碑的,经由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这块碑了。天开海岳四个字把老龙头美景作了高度归纳综合。“开”字用的最好,能够做“开创”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成头海山美景神工鬼斧,是年夜自然的赐赉。“开”也可作“开拓”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龙头美景在六合寄睁开。怎样讲怎媚暌剐理,怎样讲怎媚暌剐味。
这块古碑很古老,专家剖断是唐碑,当地群众口口相传叫“薛礼碑”,虽然跟“薛礼(仁贵)”不必然有关联,但也纺暌钩了年夜致的年月。即使是唐朝末年建的吧,到此刻至少也有一千年了。这块碑是歌咏景色的,足能够证实老龙头成为游览胜景已有一千多年。
关于这块碑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哩!相传英国侵略军占了老龙头后,看见石碑傲然耸立,很不愉快,于是用几匹马把它拉倒了。但是年夜这往后天天晚上,夜空里伸出一只年夜手把英国哨兵一把抓走。如斯几夜,英国官兵害怕了,不得不恭恭顺敬地把这块碑年夜头树立起来。传说老是传说,事实是1927年张学良快要来到那里,发现倒地的石碑,立刻派人把它树立起来。“天开海岳”碑代表了中华平易近族的庄严。
这是明万里长城的独一的海上的敌台。
嘉庆44年(1565),山海关兵部门司主事孙庆元始建这个台。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整修长城,筑敌台1017座,这是第一座,命名为“靖卤藤铮“卤”指海水,又取谐觉得敌虏的虏。因此,这个台有两层意思:一是使海水舒适,一是平定敌虏。一名双关,各有好处。
敌台的首要功用是防御工事,能够驻兵、屯刀兵,不雅察看敌情,还有箭窗,能够向外射击。如不美观您想体味敌台的机关或远望远方。不外楼梯狭小请注重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