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导游词
西柏坡导游词(一):
西柏坡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能够在这落叶纷飞的季节里与大家相识,我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凤凰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石家庄。我是这次陪伴大家旅行的导游王月明,大家要记住,是月明,不是明月哦,大家叫我小王就能够了。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张师傅安全行车二十多年,有他的娴熟技术,大家一路上必须能够玩的放心,玩的开心。另外,请大家牢牢记住我们的车牌号:冀A56789。大家在石家庄游玩期间,将由我和张师傅为大家带给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或者我们服务不周的,大家尽管直接提出来,我们会竭尽全力满足大家的。在那里,我先预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西柏坡之旅。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到达这天的目的地——西柏坡了,在那里,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的一个小山村,却也是光耀中国史册的革命圣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享有者“新中国从那里走来”的美誉。西柏坡拥有着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绿色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就在去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首批、河北省首家、石家庄独有的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5A级景区。好了,我们的车此刻也已经到达目的地了,下方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一齐下车参观。
各位游客,此刻我们所在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门前,下方请跟我一齐往里走,大家注意脚下的台阶。进入大院,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那里生活、工作了近两年。我们右手边的北房有东、西两屋,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当时工作人员居住的地方。院里还种着海棠、杏梅、翠竹等植物,这些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亲手栽种的。此刻我们移步北屋办公室,屋内布局虽简单,却真实的再现了当年董老在那里的工作环境。当年董老孜孜不倦的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而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之后一位曾跟随了董老6年的工作人员说,为了写好这六个字,董老把纸裁成纸条,不管每一天回来多晚,他都要坐下来写上几篇,在写字时还注意节约纸张,每个纸条都会写两遍。最后写了几十张,请同志们一张一张反复比较挑选。看着这张办公桌,我们仿佛看到了董老正坐在那里专心致志的工作,董老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以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穿过刘少奇同志的旧居,我们看到前面的军委作战室。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状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那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给打败了,国民党当败,蒋介石当败啊!
想当年毛主席同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开创了这天的安宁平静社会,我们是不是就应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呢?好了,各位游客,随着西柏坡之行渐进尾声,我们的石家庄之行也即将结束了。回顾我们朝夕相处的三天行程,在旅途中建立起的真挚友谊,已使大家情投意合,难舍难分。在那里我要个性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配合和支持。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得到各位的谅解,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会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善。
最后,我代表凤凰旅行社,司机张师傅以及我本人祝大家身体健康,归途愉快。
西柏坡导游词(二):
西柏坡导游词
西柏坡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学习。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那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以前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那里走来",朱穆之同志题词"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我们大家都明白,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一向是中国革命的zz中心,但之后为什么迁移到西柏坡呢?在我们参观旧址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947年3月,蒋介石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6日,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会后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于同年5月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了解放区土地运动。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奠定了基础。
1948年3月,西北战局基本稳定后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5月26日,毛泽东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时期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时机已逐渐成熟。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好处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后第10天,即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毛主席迁往北平建国。
一、中共中央旧址
各位朋友,此刻展此刻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下方请随我参观,我将一一给您介绍。摘自:生活日记www.telnote.cn
董必武同志旧居
进入大院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那里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光。
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工作人员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
在此期间,董老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出席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讲了话。
董老经常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坚持每一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
董老的生活十分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何莲芝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线能手,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当年纺线用的。1978年,董老夫人何莲芝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盘腿坐上土炕,深情地摇起了当年的纺车。
1949年3月18日,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部分工作人员,先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刘少奇同志旧居
大家此刻看到的是刘少奇同志旧居。
刘少奇同志来到西柏坡后,近两年的时光里就住在那里。北房东屋是刘少奇同志的办公室,西屋是王光美同志的办公室。东厢房北边的小屋是刘少奇同志的秘书廖鲁言同志的住处;南边的小屋是朱总司令的秘书黄华同志的住处。
为了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经中央批准,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会议是在大院西边的一个打谷场上召开的,主席台设在附近的一个旧房基上,上边搭了布棚。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坐在石头上听取刘少奇同志的报告。会议透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土地改革的极大成功,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在西柏坡正式办公。刘少奇同志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zz部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华北局书记、中共马列学院院长等职。
刘少奇同志生活十分简朴,他的办公室既是会议室又是中央工委的办公处。中央工委许多重要会议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召开的。
室内的办公桌、沙发、转椅等都是原物。这个小木箱是刘少奇同志长期使用过的文件箱,也是刘少奇同志从西柏坡带到北平诸多物品中仅存的一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许多珍贵手稿就存放在里边。"文革"期间,刘少奇同志的家几次被抄,小木箱由他的保姆赵淑君同志保存,并在箱子外面糊上了一层花纸,把上边的"奇字第三号"字迹盖了起来,才幸免于难。1980年6月,王光美同志亲自把这一具有珍贵好处的小木箱赠给了我馆。
军委作战室旧址
此刻展此刻大家眼前的是军委作战室,这所房子是中央机关自我动手建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这九个字是杨尚昆同志于1984年7月题写的。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状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那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给打败了,国民党当败,蒋介石当败啊!
毛泽东同志旧居
毛泽东主席是1948年5月26日来到西柏坡的。一向到1949年3月,毛泽东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
这座普通的民宅为前后两个小院。甬路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圈,毛主席和朱德、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研究战局。之后曾有人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
那里是毛主席的后院,院子里的树木均是照原状栽种的。西房南边一间,是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和保姆的住室;中间是家属住室;北边一间是毛泽东的书房兼资料室。北房东、西两间分别是办公室和寝室。办公室内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毛主席使用过的。毛主席的工作十分紧张,办公室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三大战役时,毛主席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五位书记经常围坐在圆桌旁,研究战局。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就是从那里发出的。在那里,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仅收集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篇。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准备迁往北平。毛主席把中央直属机关警卫部队的干部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北平就腐化了,我们共产党进北平,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向到实现共产主义。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一齐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任弼时同志旧居
任弼时同志的旧居是南北狭长的小院,北房为东、西两间,东边一间是任弼时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任弼时夫妇的寝室。西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儿子的住室;南边一间,在九月会议期间,贺龙同志曾在此居住过。东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两个女儿的住室;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机要秘书师哲同志的住室。
任弼时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来到西柏坡的,他是五位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
任弼时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1920年16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起,到1950年46岁病故止,任弼时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三十年如一日。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曾两次被捕入狱,在敌人的严刑面前,任弼时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他在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的状况下,坚持忘我地工作,始终跟随党中央、毛主席征战南北。1948年早春,他跟随毛主席由陕北前来西柏坡途中,翻越五台山时,正遇大雪封山,人车受阻,任弼时同志硬是拽着马尾巴爬到了山顶。
室内床上一条破旧的毛毯,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木箱、铁皮箱都是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来西柏坡途中随身携带的文件箱。
1949年3月23日,任弼时同志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齐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周恩来同志旧居
此刻展此刻大家眼前的是周恩来同志旧居。北房东边靠前的这个房子,是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靠后的两间,东边一间是邓颖超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他们的寝室。西厢房南边一间,是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的住室。
周恩来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来西柏坡的。他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他的工作十分繁忙,既要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一齐研究战局,又要听取前方的战场状况汇报,还要核对军事资料、起草文电、批阅文件等。
在大决战的日子里,周副主席的工作常常是通宵达旦。办公室东墙上悬挂的照片就是他工作时的情景。周副主席思考问题极其精细缜密,为毛主席部署各个战役带给了准确无误的军事资料和数据。
寝室里的书架是周副主席当年用过的。当时为了行军方便,特制了这个书架,合起来是三个箱,展开便是书架。邓颖超办公室桌上放着的交直流两用收讯机,是许昌战役的战利品,是陈毅同志赠送的。
在西柏坡还流传着一个"总理雨夜救亲人"的故事。1948年7月30日夜,大雨滂沱。后山上有几个窑洞被水冲塌了,有四位同志被埋在里边,周副主席闻讯后,立即提起桌上的马灯,披上雨衣,拿着铁锹直赴现场,亲自组织抢救。三位同志被安全救出,一位同志不幸牺牲。周副主席又冒雨检查了机关的其它宿舍。等到在窑洞里住着的同志都搬到安全地方以后,他才回去休息。
1949年3月23日,周副主席随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一齐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朱德同志旧居
这三间窑洞式的屋子是朱德同志的旧居,中央工委自我动手建造的,准备让毛主席住。毛主席觉得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朱总司令去住,朱总司令于1948年1月,从刘少奇的前院搬到那里。
窑洞西间是朱总司令的办公室,中间是会客室,东间是寝室。
朱总司令是1947年5月同刘少奇等同志一齐来到西柏坡的。在此期间,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
1947年10月底,朱总司令乘车由西柏坡出发,利用一个多月的时光,视察了冀中部队和冀东地区的财政、经济、工业以及小学教育等状况,并分别对当地野战部队团级以上干部和冀中干部作过长篇讲话。视察期间,我晋察冀野战军正准备发起解放石家庄的战役,朱总司令亲自审问俘虏,针对敌军部署,制定作战方案。1947年11月12日我军攻克了华北重镇石家庄。战后,朱总司令又亲自总结了攻歼战的经验,并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
朱总司令办公室里陈列的办公桌、转椅、电话机和书籍等都是当时的原物。
会客室里的金属桌椅,是1947年5月我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缴获敌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的战利品,它是朱总司令到前线视察时,陈毅同志送给他的。中央迁往北平时,朱总司令又把它带到了北平。1976年6月26日,朱总司令在逝世前的20天,亲自批准将这套金属桌椅送给了我馆。寝室里的床、办公桌、衣架、床头柜等都是原物。收音机是一位苏联朋友送给他的。
1949年3月23日,朱总司令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齐迁往北平。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这间南北狭长的小土屋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所房子里召开的,那里是中央工委自我动手建造的大伙房,开会时临时布置成了会场。前面的长桌是主席台,主席台两边的方桌是记录桌,后边墙上挂着敌我战略形势图,是向大会进行汇报时用的。
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人员11人,共64人。毛主席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务必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zz、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毛主席在报告中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此刻就务必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持续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同志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十天,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二、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纪念馆1976年开工,依自然山势而建,分上下两个四合院,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1978年5月26日,纪念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30周年时对外开放,以后陈列展览曾在1993年、1996年、1998年进行了修改完善,此刻的"新中国从那里走来"主题陈列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整个陈列共分12个展室(含前厅、序厅),以平山人民光辉的抗日斗争为铺垫,解放战争为主线,重点介绍了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同时将建国后社会各界参观瞻仰西柏坡和在那里举行的重大活动等状况进行展示。
前厅
此刻我们看到的这幅巨型喷绘片是1948年时西柏坡村的原貌。近处有围墙的院子便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大院。西柏坡位于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当时全村百十来户人家,滹沱河擦村而过,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这一带曾被聂荣臻元帅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1947年5月,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为首的中央工委先期进驻西柏坡村,在村子的东头借用了一部分民房,自我动手又盖了一些,弯弯曲曲围起了一道围墙,自然构成了一个院落,对外称"工校"或"劳大",化名胡服的刘少奇同志任校长,朱总司令被称为朱校董。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的土改、整党、军工生产、经济建设和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为党中央、毛主席进驻西柏坡奠定了基础。
1948年5月,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党中央、毛主席在那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好处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照片上的"新中国从那里走来"八个大字是1988年11月黄镇将军参观时给西柏坡的题词。
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照片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揭示了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序厅 光荣的平山
重点介绍平山概况,交待党中央、毛主席来西柏坡的历史背景。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的西部,东临华北平原,西依太行山,县城距省会石家庄40公里,交通便利,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平山县地理位置图)。平山县境内河流众多,而以滹沱河干流最为出名,它源自山西繁峙,贯穿全县。滹沱河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早在1931年党组织就在平山县的霍宾台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于光汉、粟再温、王昭是平山县党组织早期的建立人和卓越的领导人。
1937年"七七"事迹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聂荣臻率领八路军115师一部两千余人奔赴晋东北,开展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平山县位于晋察冀边区南部,是晋察冀边区有名的抗日模范县,从1939年到1943年初,除一年外近三年半时光里,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等党政军首脑机关就驻扎在那里。聂荣臻、贺龙、彭真、关向应、王震、黄敬、陈伯钧和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长期战斗生活在平山。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平山人民用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战斗群众。
优越的地理位置、富足的物产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使平山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模范县, 而且为以后中央工委、中共中央的移驻带给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一展室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一)
本展室重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以及解放区的土改运动。
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18日,党中央、毛主席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9日,到达清涧县枣林沟。在那里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决定将党中央分为两部分:即中央前委、中央工委。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前委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并直接指挥西北我军作战。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向华北地区转移,负责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4月11日,中央又决定组成以叶剑英为书记的中央后方委员会。7月12日,以刘少奇为书记,朱德为副书记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正式成立。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组织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
第二展室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二)
本展室重点介绍解放石家庄及解放区的军工生产和经济建设。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还领导了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取得了清风店战役和石家庄战役的胜利。1947年10月18日,晋察冀野战军发起了清风店战役,经三昼夜激战,歼敌1。7万余人,俘虏敌第三军军长罗历戎。清风店战役的胜利,彻底扭转了华北战局。随即,聂荣臻经请示中央军委,我军又乘势集中三个纵队六个独立旅发起石家庄战役。11月6日石家庄战役开始。我军趟过滹沱河,突破外市沟,解放中山路,占领大石桥,活捉敌第三十二师师长刘英。12月,石家庄战役以歼敌二万四千余人胜利结束。8旅23团因战功卓著被第三纵队司令部授予大功团。
石家庄的解放,开始了我军解放大城市的创例,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华北解放区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为党中央进驻西柏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期间还领导了华北地区的军工生产和经济建设。1947年12月中旬,在西柏坡召开了军工会议、交通会议,刘少奇、朱德亲自参加并讲话。在中央工委的关心下,晋察冀边区在平山县修建的华北地区第一座水利发电站"沕沕水发电站",被边区政府誉为"边区创举"。朱总司令参加了水电站的落成典礼。沕沕水发电站的建成为平山境内众多军工厂带给了有利条件,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战。在军工生产中,一些军工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矗立在120型炮弹厂驻地罗汉坪的军工铸像就是对他们的永久纪念。
第三展室 决战前夕
本展室重点介绍党中央转战陕北到达西柏坡的状况及大决战之前全国zz军事形势。
1947年3月,枣林沟会议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转战陕北,历时一年时光,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1948年3月23日,在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经晋绥解放区、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到达西柏坡。5月,中共中央五位书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及中央前委、工委和后委在那里汇合,西柏坡成为当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此时,解放战争形势发展迅速,为了更有利地支援前方,5月上旬,中央决定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为统一领导,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华北局和以聂荣臻为司令员的华北军区,同时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8月7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大会决定华北联合行政委员改为华北人民政府,选举董必武为主席,薄一波、蓝公武、杨秀峰为副主席,同时发布华北人民政府公告。以后,华北人民政府驻地设在平山县王子村。
解放区的巩固扩大和统一,不仅仅为我军进行战略决战建立了强大可靠的后方,而且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在此大好形势下,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一次zz局扩大会议,史称"九月会议"。会议检查了过去的工作,全面规定了今后的工作任务和我军的作战方针,提出了五年内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设500万人民军队的宏伟设想,为战略决战作了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的准备。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发出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伟大号召,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决定》。全军统一整编,许多地方部队荣升为野战军主力,全军用心操练,准备决战。
应对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召开新的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zz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阜平县城南庄召开会议。会议采纳了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的推荐,决定华东野战军的一兵团三个纵队暂但是江,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作战,尽可能地把敌军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会后,朱总司令赶到河南璞阳视察华东部队(照片)。7月1日,华北军政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朱总司令阅兵(照片)。
与此同时,我军要睢杞、临汾、襄樊、晋中等战场向敌人发起新的攻势。1948年9月16日至24日,华东野战军发起的济南战役,歼敌10万余人,活捉国民党第二绥靖司令官兼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它是我军对有坚固设防及重兵把守的大城市的一次大规模的攻坚战。济南的解放使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不仅仅配合了辽沈战役的进行,而且为华东野战军主力南下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拉开了大决战的帷幕。形势证明,我军同敌人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第四展室 大决战(一)
本展室重点介绍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组织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状况。
1948年秋,经过两年多的艰苦作战,敌强我弱的形势已有了很大变化。国民党总兵力有365万人,但正规军仅有105个军198万人,分布在一线的不足180万,大部分是被歼灭后重建的,且分别被牵制在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和华东地区。人民解放军此时已发展到280万人。敌我力量之比已由战争初期的3。41缩小为1。31。党中央、毛主席把握时机,决定与蒋介石为首的拥有海、陆、空军的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并决定把决战的第一仗放在唯一我军兵力超过敌人的东北战场。9月7日,中央军委发出"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指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要敢于同他作战。"9月12日,北宁线作战先在滦县、山海关、兴城、义县和锦州北郊展开,随后东北野战军主力自四平附近南下。10月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命廖耀湘组成西进兵团,侯镜如指挥东进兵团增援锦州。东北决战已经构成。我军于10月5日解放锦州,关上了东北的大门。随后一鼓作气解放全东北。
还在辽沈战役开始不久,济南战役结束当日,即9月24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就向中央提出了举行淮海战役的推荐,党中央立即采纳。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中央军委和华东、中原野战军领导把握战机,实施了从"小淮海"到"大淮海"的战略决战,以60万兵力战胜了80万的敌人,取得空前的大胜利。
当辽沈战役胜利不久,淮海战役激烈进行之际,中央军委使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和华北军区部队联合发起平津战役。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先取新保安、张家口,再打天津,强大的军事力量和zz攻势最后使傅作义理解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第五展室 大决战(二)
本展室重点介绍三大战役的战场状况。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揭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这是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在锦州前线指挥作战(照片),辽沈战役的参战部队序列表和辽沈战役要图。辽沈战役共分三个阶段:
首先我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以突然奔袭的速度一举解放兴城、绥中、义县等地,锦州完全陷于我军重围之中。10月14日,我军对锦州发起总攻。总歼守敌10万多人,活捉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解放锦州。在我军这一胜利声威震憾下,处于长困久围之中的长春之敌完全丧失了信心,敌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被迫投降,长春解放。第二阶段,我军将士发扬连续作战精神,转战辽西,对廖耀湘兵团展开大规模分割包围,决战于黑山、大虎山地区。经两昼夜激战,全歼廖耀湘兵团。第三阶段,解放沈阳,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开始,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辽沈战役的巨大胜利迫使蒋介石集中兵力收缩防线,确保徐州,屏障南京,实行一点两线的防御计划。为求在长江以北歼敌南线主力,中央军委组织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了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
淮海战役是敌我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至淮河的广大地区举行的一次规模宏大的战役。整个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华东野战军将从新安镇向徐州收缩的黄伯韬兵团全歼于碾庄圩地区。第二阶段,我军将从河南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合围于宿县西面之双堆集地区,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以南夹沟至符离集之间和宿县以南的任桥、花庄集地区阻击敌人,杜聿明集团南援被阻弃徐州南逃,被华东野战军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我中原野战军于1948年12月15日全歼黄维兵团于双堆集地区。第三阶段,中原野战军歼灭黄维兵团后,根据中央指示,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集团暂停攻击,进行战场休整。休整期间对敌展开强大zz攻势,争取降敌1。3万人。在配合平津战场任务完成以后,1949年1月6日,对杜聿明集团展开进攻,到10日将该集团全部歼灭。淮海战役结束。辽沈战役的辉煌成果和淮海战役的节节胜利使华北之敌成了惊弓之鸟,60多万人龟缩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塘沽、唐山等地,在长约500多公里的狭长交通线上摆成一字长蛇阵,处于是守是逃举棋不定的困境。我军东北野战军秘密入关,协同华北军区部队发起了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共分三个阶段。首先,我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兵团出动80万兵力完成对张家口、新保安之敌围而不打和对平津之敌隔而不围的第一阶段分割包围任务。然后我军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方针展开强大的攻坚战。于12月22日攻克新保安,24日收复张家口。1949年1月15日解放天津、塘沽。除5万敌人从海上逃窜外,其余全部被我军围歼。几十万大军云集北平城下,使北平之敌陷入欲战必败,欲逃无路的绝境。我军采用军事打击和zz攻势相结合的方针,迫使北平守敌25万人在傅作义将军带领下理解我军和平改编。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历时64天,歼敌52万人。
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零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第六展室 大决战(三)
本展室主要介绍人民支前及英烈的状况。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三大战役期间,解放区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的号召下,从各方面支援我军作战。
翻身农民组织起来,用心发展生产,筹集粮食,支援前线,部队走到哪里,群众就把粮食送到哪里。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军参战,保家保田,大批优秀子弟组成支前队伍开赴前线。广大妇女昼夜为子弟兵加工军粮。粮食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方。解放区民兵用心参战,他们组成担架队、挑运队,浩浩荡荡开赴前线。运送战备物资抢救伤员。同时,抢修桥梁,修复铁路,保证道路通畅,成为支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解放区的妇女们发挥特长,日夜为子弟兵赶制冬装,制做军鞋,照料伤病员,支援前线。
军工厂的工人用心赶制六零炮,保证武器供应。
千百万民工手推、肩挑、车拉,用他们的双脚和双肩支撑着战争的需要。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我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这个胜利,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科学论断。
陈毅元帅曾满怀深情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是对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高度赞誉。
三大战役的胜利也是千百万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据统计,三大战役中,我军共伤亡24万多人,其中团以上干部就有83名,朱瑞同志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他生前为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司令员。毛泽东主席为死难烈士亲笔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血迹,去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事业。
第七展室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本展室主要介绍决战之后和七届二中全会的有关状况。
辽沈、淮海、平津大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全国解放指日可待。在此状况下,蒋介石又玩弄起假和谈阴谋,1949年发表了元旦文告--"求和声明"。
针对蒋介石的"求和声明",毛主席为新华社写了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随后又连续发表了《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等重要文章,用超多的历史事实深刻揭露了蒋介石的假和谈阴谋,提出了与国民党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得到了亿万人民及各民主党派的拥护和支持。蒋介石不理解和谈条件。1月21日,发表声明,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2月上旬,李宗仁在上海组织了以颜惠庆、章士钊、江庸、邵力子(以私人资格参加)组成的"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经北平、石家庄,于22日来到西柏坡。随同前来的还有傅作义、邓宝珊两将军。他们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周恩来同他们就和平谈判、南北通航通邮等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
1949年1月31日,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受斯大林派遣到达西柏坡,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了他,并就中国革命和革命胜利后的一系列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后,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欢迎。同时中共中央指示华北局、华南分局、香港工委等用心作好安排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的工作。
1949年初,这些民主人士及在其他地方的民主人士先后到达北平,开始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工作。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胜利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人员11人。会上,来自不一样地区的27位代表先后发了言。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都作了重要讲话。
毛泽东同志在会上作了极其重要的报告,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务必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zz、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此刻就务必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持续艰苦奋斗的作风"。与会同志对毛泽东同志的报告分组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根据毛主席的提议,会议作了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毛泽东还为会议作了结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结论的一部分。
全会透过了毛泽东同志的报告及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并决定召开新政协,成立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七届二中全会还透过了《关于军旗的决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应为红底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3月2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新闻公报由新华社向全国发表。《人民日报》等宣传媒介作了广泛的报道。此后,很快在全国掀起了学习和贯彻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毛泽东在西柏坡期间,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仅收集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篇。这些著作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为夺取全国胜利,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并在以后的建设事业中起到了极其重大的指导作用。
第八展室 新中国从那里走来
本展室重点介绍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的有关状况。
1949年3月23日,七届二次中全会结束后十天,毛泽东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经灵寿、唐县涉闾村、保定、涿县于25日迁至北平。
当日下午,在西苑机场举行了庄严盛大的阅兵式,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阅兵式结束后,毛泽东同前来欢迎的民主人士合影留念。
1949年4月1日,以张治中、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国共和谈在北平正式开始,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在谈判会上讲话(照片)。透过半个月的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平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其后我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解放了上海、杭州、广州、昆明、西安等除台湾和香港以外的城市和地区。
1949年5月4日,第一届全国青年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全国青年联合会,毛主席在香山驻地接见了青年代表。
1949年3月24日,第一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在北平开会。会议决定成立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毛泽东主席接见了各界妇女代表。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zz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会议透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及《共同纲领》,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前,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毛主席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九展室 难忘的岁月
本展室重点介绍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的生活照片。
"曾记战马倥偬时,常忆当年西柏坡",西柏坡这个太行山区普通而静谧的小山村,曾留下多少动人的故事和广为传诵的佳话。下方大家将要看到的是西柏坡期间,中央领导人、工作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的生活剪影。
1948年秋,毛泽东在工作之余小憩(照片),毛泽东在西柏坡还为"人民日报"、"人民邮电"等报刊题字。毛泽东和他的女儿李讷、朱德和康克清、刘少奇和王光美、周恩来和邓颖超、任弼时一家人、董必武和何莲芝等在西柏坡(照片)。
西柏坡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滹沱河从村前淙淙流过,每到秋天,滹沱河两岸一片金黄,毛主席教西柏坡的乡亲们插秧种稻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油画)。
透过任弼时同志以前使用过的帆布箱,董老使用过的棉被,当年中央机关用来盛饭的木桶、菜墩(文物),能够看出当年他们的生活是何等的简朴。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一代精英荟集在西柏坡,畅谈建国大计,毛主席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们多次同来自前线的同志们亲切交谈(照片一组)。
工作之余的周恩来、彭德怀(照片)和当年的工作人员韩桂馨、蒋英、魏兰春等在西柏坡也留下了完美的记忆。毛主席对警卫战士十分关心,经常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1948年5月,中央机关在西柏坡附近的霍宾台村举办文化学习实习班,首长们将身边没文化的警卫战士送去学习,临走时,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分别在他们的日本记本中写了题词。毛主席的题词是"努力奋斗,为人民工作",周副主席的题词是"学习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文照)。毛主席还请战士们一齐吃饭,并与他们合影留念(照片)。
1949年2月,陈云同志从沈阳经北平专程来到西柏坡向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汇报工作(油画)。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微笑和对未来坚定的信念。
第十展室 历史不会忘记
本展室重点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知名人士到西柏坡的状况。
西柏坡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深深地吸引着国内外的广大观众。据不完全统计,自开馆以来共接待观众1600多万人次,他们中既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社会各界人士、青少年学生和国际友人。
1991年9月21日,江泽民同志来到西柏坡(照片),视察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的陈列展览,并挥笔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02年12月6日,在全党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曾庆红等中央书记处的同志们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个性是其中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同志个性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各位朋友,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和西柏坡纪念馆就为大家介绍到那里。西柏坡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现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体系。此刻除了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之外,又陆续增加了西柏坡石刻园、五大书记铜铸像、领袖风范雕塑园、西柏坡影视厅、西柏坡纪念碑、周恩来评语碑、青少年绿色礼貌园、西柏坡湖等十余处融教育于观光揽胜的好去处。钱其琛曾赞誉西柏坡为"革命圣地,旅游佳境"。 (此文为网络转载)
西柏坡导游词(三):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学习。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那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以前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那里走来",朱穆之同志题词"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我们大家都明白,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一向是中国革命的zz中心,但之后为什么迁移到西柏坡呢?在我们参观旧址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947年3月,蒋介石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6日,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会后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于同年5月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了解放区土地运动。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奠定了基础。
1948年3月,西北战局基本稳定后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5月26日,毛泽东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时期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时机已逐渐成熟。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好处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后第10天,即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毛主席迁往北平建国。
一、中共中央旧址
各位朋友,此刻展此刻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下方请随我参观,我将一一给您介绍。
董必武同志旧居
进入大院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那里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光。
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工作人员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
在此期间,董老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出席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讲了话。
董老经常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坚持每一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
董老的生活十分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何莲芝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线能手,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当年纺线用的。1978年,董老夫人何莲芝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盘腿坐上土炕,深情地摇起了当年的纺车。
1949年3月18日,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部分工作人员,先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刘少奇同志旧居
大家此刻看到的是刘少奇同志旧居。
刘少奇同志来到西柏坡后,近两年的时光里就住在那里。北房东屋是刘少奇同志的办公室,西屋是王光美同志的办公室。东厢房北边的小屋是刘少奇同志的秘书廖鲁言同志的住处;南边的小屋是朱总司令的秘书黄华同志的住处。
为了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经中央批准,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会议是在大院西边的一个打谷场上召开的,主席台设在附近的一个旧房基上,上边搭了布棚。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坐在石头上听取刘少奇同志的报告。会议透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土地改革的极大成功,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在西柏坡正式办公。刘少奇同志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zz部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华北局书记、中共马列学院院长等职。
刘少奇同志生活十分简朴,他的办公室既是会议室又是中央工委的办公处。中央工委许多重要会议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召开的。
室内的办公桌、沙发、转椅等都是原物。这个小木箱是刘少奇同志长期使用过的文件箱,也是刘少奇同志从西柏坡带到北平诸多物品中仅存的一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许多珍贵手稿就存放在里边。"文革"期间,刘少奇同志的家几次被抄,小木箱由他的保姆赵淑君同志保存,并在箱子外面糊上了一层花纸,把上边的"奇字第三号"字迹盖了起来,才幸免于难。1980年6月,王光美同志亲自把这一具有珍贵好处的小木箱赠给了我馆。
军委作战室旧址
此刻展此刻大家眼前的是军委作战室,这所房子是中央机关自我动手建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这九个字是杨尚昆同志于1984年7月题写的。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状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那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给打败了,国民党当败,蒋介石当败啊!
毛泽东同志旧居
毛泽东主席是1948年5月26日来到西柏坡的。一向到1949年3月,毛泽东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
这座普通的民宅为前后两个小院。甬路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圈,毛主席和朱德、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研究战局。之后曾有人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
那里是毛主席的后院,院子里的树木均是照原状栽种的。西房南边一间,是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和保姆的住室;中间是家属住室;北边一间是毛泽东的书房兼资料室。北房东、西两间分别是办公室和寝室。办公室内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毛主席使用过的。毛主席的工作十分紧张,办公室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三大战役时,毛主席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五位书记经常围坐在圆桌旁,研究战局。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就是从那里发出的。在那里,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仅收集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篇。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准备迁往北平。毛主席把中央直属机关警卫部队的干部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北平就腐化了,我们共产党进北平,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向到实现共产主义。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一齐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任弼时同志旧居
任弼时同志的旧居是南北狭长的小院,北房为东、西两间,东边一间是任弼时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任弼时夫妇的寝室。西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儿子的住室;南边一间,在九月会议期间,贺龙同志曾在此居住过。东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两个女儿的住室;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机要秘书师哲同志的住室。
任弼时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来到西柏坡的,他是五位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
任弼时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1920年16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起,到1950年46岁病故止,任弼时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三十年如一日。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曾两次被捕入狱,在敌人的严刑面前,任弼时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他在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的状况下,坚持忘我地工作,始终跟随党中央、毛主席征战南北。1948年早春,他跟随毛主席由陕北前来西柏坡途中,翻越五台山时,正遇大雪封山,人车受阻,任弼时同志硬是拽着马尾巴爬到了山顶。
室内床上一条破旧的毛毯,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木箱、铁皮箱都是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来西柏坡途中随身携带的文件箱。
1949年3月23日,任弼时同志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齐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周恩来同志旧居
此刻展此刻大家眼前的是周恩来同志旧居。北房东边靠前的这个房子,是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靠后的两间,东边一间是邓颖超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他们的寝室。西厢房南边一间,是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的住室。
周恩来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来西柏坡的。他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他的工作十分繁忙,既要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一齐研究战局,又要听取前方的战场状况汇报,还要核对军事资料、起草文电、批阅文件等。
在大决战的日子里,周副主席的工作常常是通宵达旦。办公室东墙上悬挂的照片就是他工作时的情景。周副主席思考问题极其精细缜密,为毛主席部署各个战役带给了准确无误的军事资料和数据。
寝室里的书架是周副主席当年用过的。当时为了行军方便,特制了这个书架,合起来是三个箱,展开便是书架。邓颖超办公室桌上放着的交直流两用收讯机,是许昌战役的战利品,是陈毅同志赠送的。
在西柏坡还流传着一个"总理雨夜救亲人"的故事。1948年7月30日夜,大雨滂沱。后山上有几个窑洞被水冲塌了,有四位同志被埋在里边,周副主席闻讯后,立即提起桌上的马灯,披上雨衣,拿着铁锹直赴现场,亲自组织抢救。三位同志被安全救出,一位同志不幸牺牲。周副主席又冒雨检查了机关的其它宿舍。等到在窑洞里住着的同志都搬到安全地方以后,他才回去休息。
1949年3月23日,周副主席随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一齐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朱德同志旧居
这三间窑洞式的屋子是朱德同志的旧居,中央工委自我动手建造的,准备让毛主席住。毛主席觉得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朱总司令去住,朱总司令于1948年1月,从刘少奇的前院搬到那里。
窑洞西间是朱总司令的办公室,中间是会客室,东间是寝室。
朱总司令是1947年5月同刘少奇等同志一齐来到西柏坡的。在此期间,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
1947年10月底,朱总司令乘车由西柏坡出发,利用一个多月的时光,视察了冀中部队和冀东地区的财政、经济、工业以及小学教育等状况,并分别对当地野战部队团级以上干部和冀中干部作过长篇讲话。视察期间,我晋察冀野战军正准备发起解放石家庄的战役,朱总司令亲自审问俘虏,针对敌军部署,制定作战方案。1947年11月12日我军攻克了华北重镇石家庄。战后,朱总司令又亲自总结了攻歼战的经验,并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
朱总司令办公室里陈列的办公桌、转椅、电话机和书籍等都是当时的原物。
会客室里的金属桌椅,是1947年5月我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缴获敌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的战利品,它是朱总司令到前线视察时,陈毅同志送给他的。中央迁往北平时,朱总司令又把它带到了北平。1976年6月26日,朱总司令在逝世前的20天,亲自批准将这套金属桌椅送给了我馆。寝室里的床、办公桌、衣架、床头柜等都是原物。收音机是一位苏联朋友送给他的。
1949年3月23日,朱总司令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齐迁往北平。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这间南北狭长的小土屋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所房子里召开的,那里是中央工委自我动手建造的大伙房,开会时临时布置成了会场。前面的长桌是主席台,主席台两边的方桌是记录桌,后边墙上挂着敌我战略形势图,是向大会进行汇报时用的。
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人员11人,共64人。毛主席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务必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zz、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毛主席在报告中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此刻就务必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持续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同志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十天,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二、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纪念馆1976年开工,依自然山势而建,分上下两个四合院,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1978年5月26日,纪念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30周年时对外开放,以后陈列展览曾在1993年、1996年、1998年进行了修改完善,此刻的"新中国从那里走来"主题陈列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整个陈列共分12个展室(含前厅、序厅),以平山人民光辉的抗日斗争为铺垫,解放战争为主线,重点介绍了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同时将建国后社会各界参观瞻仰西柏坡和在那里举行的重大活动等状况进行展示。
前厅
此刻我们看到的这幅巨型喷绘片是1948年时西柏坡村的原貌。近处有围墙的院子便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大院。西柏坡位于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当时全村百十来户人家,滹沱河擦村而过,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这一带曾被聂荣臻元帅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1947年5月,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为首的中央工委先期进驻西柏坡村,在村子的东头借用了一部分民房,自我动手又盖了一些,弯弯曲曲围起了一道围墙,自然构成了一个院落,对外称"工校"或"劳大",化名胡服的刘少奇同志任校长,朱总司令被称为朱校董。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的土改、整党、军工生产、经济建设和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为党中央、毛主席进驻西柏坡奠定了基础。
1948年5月,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党中央、毛主席在那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好处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照片上的"新中国从那里走来"八个大字是1988年11月黄镇将军参观时给西柏坡的题词。
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照片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揭示了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序厅 光荣的平山
重点介绍平山概况,交待党中央、毛主席来西柏坡的历史背景。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的西部,东临华北平原,西依太行山,县城距省会石家庄40公里,交通便利,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平山县地理位置图)。平山县境内河流众多,而以滹沱河干流最为出名,它源自山西繁峙,贯穿全县。滹沱河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早在1931年党组织就在平山县的霍宾台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于光汉、粟再温、王昭是平山县党组织早期的建立人和卓越的领导人。
1937年"七七"事迹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聂荣臻率领八路军115师一部两千余人奔赴晋东北,开展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平山县位于晋察冀边区南部,是晋察冀边区有名的抗日模范县,从1939年到1943年初,除一年外近三年半时光里,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等党政军首脑机关就驻扎在那里。聂荣臻、贺龙、彭真、关向应、王震、黄敬、陈伯钧和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长期战斗生活在平山。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平山人民用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战斗群众。
优越的地理位置、富足的物产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使平山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模范县,而且为以后中央工委、中共中央的移驻带给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一展室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一)
本展室重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以及解放区的土改运动。
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18日,党中央、毛主席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9日,到达清涧县枣林沟。在那里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决定将党中央分为两部分:即中央前委、中央工委。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前委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并直接指挥西北我军作战。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向华北地区转移,负责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4月11日,中央又决定组成以叶剑英为书记的中央后方委员会。7月12日,以刘少奇为书记,朱德为副书记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正式成立。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组织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
第二展室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二)
本展室重点介绍解放石家庄及解放区的军工生产和经济建设。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还领导了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取得了清风店战役和石家庄战役的胜利。1947年10月18日,晋察冀野战军发起了清风店战役,经三昼夜激战,歼敌1。7万余人,俘虏敌第三军军长罗历戎。清风店战役的胜利,彻底扭转了华北战局。随即,聂荣臻经请示中央军委,我军又乘势集中三个纵队六个独立旅发起石家庄战役。11月6日石家庄战役开始。我军趟过滹沱河,突破外市沟,解放中山路,占领大石桥,活捉敌第三十二师师长刘英。12月,石家庄战役以歼敌二万四千余人胜利结束。8旅23团因战功卓著被第三纵队司令部授予大功团。
石家庄的解放,开始了我军解放大城市的创例,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华北解放区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为党中央进驻西柏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期间还领导了华北地区的军工生产和经济建设。1947年12月中旬,在西柏坡召开了军工会议、交通会议,刘少奇、朱德亲自参加并讲话。在中央工委的关心下,晋察冀边区在平山县修建的华北地区第一座水利发电站"沕沕水发电站",被边区政府誉为"边区创举"。朱总司令参加了水电站的落成典礼。沕沕水发电站的建成为平山境内众多军工厂带给了有利条件,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战。在军工生产中,一些军工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矗立在120型炮弹厂驻地罗汉坪的军工铸像就是对他们的永久纪念。
第三展室 决战前夕
本展室重点介绍党中央转战陕北到达西柏坡的状况及大决战之前全国zz军事形势。
1947年3月,枣林沟会议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转战陕北,历时一年时光,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1948年3月23日,在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经晋绥解放区、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到达西柏坡。5月,中共中央五位书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及中央前委、工委和后委在那里汇合,西柏坡成为当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此时,解放战争形势发展迅速,为了更有利地支援前方,5月上旬,中央决定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为统一领导,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华北局和以聂荣臻为司令员的华北军区,同时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8月7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大会决定华北联合行政委员改为华北人民政府,选举董必武为主席,薄一波、蓝公武、杨秀峰为副主席,同时发布华北人民政府公告。以后,华北人民政府驻地设在平山县王子村。
解放区的巩固扩大和统一,不仅仅为我军进行战略决战建立了强大可靠的后方,而且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在此大好形势下,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一次zz局扩大会议,史称"九月会议"。会议检查了过去的工作,全面规定了今后的工作任务和我军的作战方针,提出了五年内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设500万人民军队的宏伟设想,为战略决战作了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的准备。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发出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伟大号召,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决定》。全军统一整编,许多地方部队荣升为野战军主力,全军用心操练,准备决战。
应对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召开新的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zz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阜平县城南庄召开会议。会议采纳了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的推荐,决定华东野战军的一兵团三个纵队暂但是江,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作战,尽可能地把敌军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会后,朱总司令赶到河南璞阳视察华东部队(照片)。7月1日,华北军政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朱总司令阅兵(照片)。
与此同时,我军要睢杞、临汾、襄樊、晋中等战场向敌人发起新的攻势。1948年9月16日至24日,华东野战军发起的济南战役,歼敌10万余人,活捉国民党第二绥靖司令官兼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它是我军对有坚固设防及重兵把守的大城市的一次大规模的攻坚战。济南的解放使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不仅仅配合了辽沈战役的进行,而且为华东野战军主力南下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拉开了大决战的帷幕。形势证明,我军同敌人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第四展室 大决战(一)
本展室重点介绍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组织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状况。
1948年秋,经过两年多的艰苦作战,敌强我弱的形势已有了很大变化。国民党总兵力有365万人,但正规军仅有105个军198万人,分布在一线的不足180万,大部分是被歼灭后重建的,且分别被牵制在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和华东地区。人民解放军此时已发展到280万人。敌我力量之比已由战争初期的3。41缩小为1。31。党中央、毛主席把握时机,决定与蒋介石为首的拥有海、陆、空军的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并决定把决战的第一仗放在唯一我军兵力超过敌人的东北战场。9月7日,中央军委发出"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指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要敢于同他作战。"9月12日,北宁线作战先在滦县、山海关、兴城、义县和锦州北郊展开,随后东北野战军主力自四平附近南下。10月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命廖耀湘组成西进兵团,侯镜如指挥东进兵团增援锦州。东北决战已经构成。我军于10月5日解放锦州,关上了东北的大门。随后一鼓作气解放全东北。
还在辽沈战役开始不久,济南战役结束当日,即9月24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就向中央提出了举行淮海战役的推荐,党中央立即采纳。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中央军委和华东、中原野战军领导把握战机,实施了从"小淮海"到"大淮海"的战略决战,以60万兵力战胜了80万的敌人,取得空前的大胜利。
当辽沈战役胜利不久,淮海战役激烈进行之际,中央军委使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和华北军区部队联合发起平津战役。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先取新保安、张家口,再打天津,强大的军事力量和zz攻势最后使傅作义理解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第五展室 大决战(二)
本展室重点介绍三大战役的战场状况。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揭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这是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在锦州前线指挥作战(照片),辽沈战役的参战部队序列表和辽沈战役要图。辽沈战役共分三个阶段:
首先我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以突然奔袭的速度一举解放兴城、绥中、义县等地,锦州完全陷于我军重围之中。10月14日,我军对锦州发起总攻。总歼守敌10万多人,活捉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解放锦州。在我军这一胜利声威震憾下,处于长困久围之中的长春之敌完全丧失了信心,敌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被迫投降,长春解放。第二阶段,我军将士发扬连续作战精神,转战辽西,对廖耀湘兵团展开大规模分割包围,决战于黑山、大虎山地区。经两昼夜激战,全歼廖耀湘兵团。第三阶段,解放沈阳,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开始,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辽沈战役的巨大胜利迫使蒋介石集中兵力收缩防线,确保徐州,屏障南京,实行一点两线的防御计划。为求在长江以北歼敌南线主力,中央军委组织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了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
淮海战役是敌我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至淮河的广大地区举行的一次规模宏大的战役。整个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华东野战军将从新安镇向徐州收缩的黄伯韬兵团全歼于碾庄圩地区。第二阶段,我军将从河南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合围于宿县西面之双堆集地区,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以南夹沟至符离集之间和宿县以南的任桥、花庄集地区阻击敌人,杜聿明集团南援被阻弃徐州南逃,被华东野战军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我中原野战军于1948年12月15日全歼黄维兵团于双堆集地区。第三阶段,中原野战军歼灭黄维兵团后,根据中央指示,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集团暂停攻击,进行战场休整。休整期间对敌展开强大zz攻势,争取降敌1。3万人。在配合平津战场任务完成以后,1949年1月6日,对杜聿明集团展开进攻,到10日将该集团全部歼灭。淮海战役结束。辽沈战役的辉煌成果和淮海战役的节节胜利使华北之敌成了惊弓之鸟,60多万人龟缩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塘沽、唐山等地,在长约500多公里的狭长交通线上摆成一字长蛇阵,处于是守是逃举棋不定的困境。我军东北野战军秘密入关,协同华北军区部队发起了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共分三个阶段。首先,我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兵团出动80万兵力完成对张家口、新保安之敌围而不打和对平津之敌隔而不围的第一阶段分割包围任务。然后我军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方针展开强大的攻坚战。于12月22日攻克新保安,24日收复张家口。1949年1月15日解放天津、塘沽。除5万敌人从海上逃窜外,其余全部被我军围歼。几十万大军云集北平城下,使北平之敌陷入欲战必败,欲逃无路的绝境。我军采用军事打击和zz攻势相结合的方针,迫使北平守敌25万人在傅作义将军带领下理解我军和平改编。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历时64天,歼敌52万人。
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零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第六展室 大决战(三)
本展室主要介绍人民支前及英烈的状况。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三大战役期间,解放区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的号召下,从各方面支援我军作战。
翻身农民组织起来,用心发展生产,筹集粮食,支援前线,部队走到哪里,群众就把粮食送到哪里。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军参战,保家保田,大批优秀子弟组成支前队伍开赴前线。广大妇女昼夜为子弟兵加工军粮。粮食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方。解放区民兵用心参战,他们组成担架队、挑运队,浩浩荡荡开赴前线。运送战备物资抢救伤员。同时,抢修桥梁,修复铁路,保证道路通畅,成为支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解放区的妇女们发挥特长,日夜为子弟兵赶制冬装,制做军鞋,照料伤病员,支援前线。
军工厂的工人用心赶制六零炮,保证武器供应。
千百万民工手推、肩挑、车拉,用他们的双脚和双肩支撑着战争的需要。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我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这个胜利,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科学论断。
陈毅元帅曾满怀深情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是对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高度赞誉。
三大战役的胜利也是千百万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据统计,三大战役中,我军共伤亡24万多人,其中团以上干部就有83名,朱瑞同志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他生前为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司令员。毛泽东主席为死难烈士亲笔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血迹,去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事业。
第七展室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本展室主要介绍决战之后和七届二中全会的有关状况。
辽沈、淮海、平津大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全国解放指日可待。在此状况下,蒋介石又玩弄起假和谈阴谋,1949年发表了元旦文告--"求和声明"。
针对蒋介石的"求和声明",毛主席为新华社写了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随后又连续发表了《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等重要文章,用超多的历史事实深刻揭露了蒋介石的假和谈阴谋,提出了与国民党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得到了亿万人民及各民主党派的拥护和支持。蒋介石不理解和谈条件。1月21日,发表声明,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2月上旬,李宗仁在上海组织了以颜惠庆、章士钊、江庸、邵力子(以私人资格参加)组成的"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经北平、石家庄,于22日来到西柏坡。随同前来的还有傅作义、邓宝珊两将军。他们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周恩来同他们就和平谈判、南北通航通邮等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
1949年1月31日,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受斯大林派遣到达西柏坡,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了他,并就中国革命和革命胜利后的一系列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后,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欢迎。同时中共中央指示华北局、华南分局、香港工委等用心作好安排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的工作。
1949年初,这些民主人士及在其他地方的民主人士先后到达北平,开始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工作。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胜利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人员11人。会上,来自不一样地区的27位代表先后发了言。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都作了重要讲话。
毛泽东同志在会上作了极其重要的报告,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务必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zz、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此刻就务必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持续艰苦奋斗的作风"。与会同志对毛泽东同志的报告分组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根据毛主席的提议,会议作了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毛泽东还为会议作了结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结论的一部分。
全会透过了毛泽东同志的报告及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并决定召开新政协,成立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七届二中全会还透过了《关于军旗的决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应为红底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3月2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新闻公报由新华社向全国发表。《人民日报》等宣传媒介作了广泛的报道。此后,很快在全国掀起了学习和贯彻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毛泽东在西柏坡期间,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仅收集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篇。这些著作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为夺取全国胜利,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并在以后的建设事业中起到了极其重大的指导作用。
第八展室 新中国从那里走来
本展室重点介绍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的有关状况。
1949年3月23日,七届二次中全会结束后十天,毛泽东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经灵寿、唐县涉闾村、保定、涿县于25日迁至北平。
当日下午,在西苑机场举行了庄严盛大的阅兵式,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阅兵式结束后,毛泽东同前来欢迎的民主人士合影留念。
1949年4月1日,以张治中、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国共和谈在北平正式开始,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在谈判会上讲话(照片)。透过半个月的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平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其后我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解放了上海、杭州、广州、昆明、西安等除台湾和香港以外的城市和地区。
1949年5月4日,第一届全国青年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全国青年联合会,毛主席在香山驻地接见了青年代表。
1949年3月24日,第一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在北平开会。会议决定成立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毛泽东主席接见了各界妇女代表。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zz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会议透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及《共同纲领》,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前,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毛主席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九展室 难忘的岁月
本展室重点介绍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的生活照片。
"曾记战马倥偬时,常忆当年西柏坡",西柏坡这个太行山区普通而静谧的小山村,曾留下多少动人的故事和广为传诵的佳话。下方大家将要看到的是西柏坡期间,中央领导人、工作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的生活剪影。
1948年秋,毛泽东在工作之余小憩(照片),毛泽东在西柏坡还为"人民日报"、"人民邮电"等报刊题字。毛泽东和他的女儿李讷、朱德和康克清、刘少奇和王光美、周恩来和邓颖超、任弼时一家人、董必武和何莲芝等在西柏坡(照片)。
西柏坡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滹沱河从村前淙淙流过,每到秋天,滹沱河两岸一片金黄,毛主席教西柏坡的乡亲们插秧种稻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油画)。
透过任弼时同志以前使用过的帆布箱,董老使用过的棉被,当年中央机关用来盛饭的木桶、菜墩(文物),能够看出当年他们的生活是何等的简朴。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一代精英荟集在西柏坡,畅谈建国大计,毛主席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们多次同来自前线的同志们亲切交谈(照片一组)。
工作之余的周恩来、彭德怀(照片)和当年的工作人员韩桂馨、蒋英、魏兰春等在西柏坡也留下了完美的记忆。毛主席对警卫战士十分关心,经常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1948年5月,中央机关在西柏坡附近的霍宾台村举办文化学习实习班,首长们将身边没文化的警卫战士送去学习,临走时,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分别在他们的日本记本中写了题词。毛主席的题词是"努力奋斗,为人民工作",周副主席的题词是"学习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文照)。毛主席还请战士们一齐吃饭,并与他们合影留念(照片)。
1949年2月,陈云同志从沈阳经北平专程来到西柏坡向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汇报工作(油画)。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微笑和对未来坚定的信念。
第十展室 历史不会忘记
本展室重点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