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位置:首页 > 范文 > 导游词

威海刘公岛景点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2-11-05 18:09:32

  威海的刘公岛之所以远近闻名,是它不仅具有优越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具有吸引力的是它真实的记录了历史。下面是威海刘公岛景点导游词,为大家提供参考。

  在我们旅游行业流传着一句话:北京看墙头,西安看坟头,广州看车头,上海看人头,桂林看山头,苏州杭州看丫头,那么我现在想问下大家,到了我们威海看什么那?呵呵!这里没有什么头看,来这里看画,江山如画里。威海本身就是一副绝妙的山水画,这里山清水秀,天蓝海碧,绿树成林,鲜花似锦。城建新颖,令人赏心悦目。而在这副美丽的山水画中,更有一颗灿烂的明珠。它以其独具特色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去参观的景点——刘公岛。

  刘公岛之所以远近闻名,是它不仅具有优越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具有吸引力的是它真实的记录了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在这个岛上。刘公岛,当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战场,也是中华民族蒙受耻辱的历史见证地。它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刻骨铭心的历史教训,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甚至是今后几代人记住:"腐败亡国,落后挨打"。那麽,来刘公岛参观,其教育意义,是其他一些景点所不及的。现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刘公岛距市区旅游码头有2。1海里,乘船20分钟即可到达。咱们到了威海码头之后,还要转船进刘公岛,现在我就将一些注意事项给大家讲一下:第一,岛上有许多吃海鲜的小摊,大家一定要先跟我游览完景点之后再去看。不要我在前面走,大家在后面跟小贩们讨价还价,最后我会给大家留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另外,大家要吃的话,一定要问好价钱、看看海鲜新不新鲜之后在坐下来吃,避免以后出现问题。第二,刘公岛上是不产珍珠的,他们都是从蓬莱那边运过来的,大家要买的话,可以到青岛再买,无论是价格上还是质量上都要好一些。第三,大家无论是在船上还是上了岛之后,都要拿好自己的东西,因为岛上外来人比较多,所以大家一定要仔细一点。第四,时间,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家一定要掌握好时间,我们进岛大约需要15分钟,有晕船的将晕船药吃上。另外,这船是有时间控制的,多长时间一个来回,都有规定。所以我说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集合,大家一定要定时到那儿。如果因为一个、两个来晚了,我们就不等了。因为不能因为你一个人而耽误全车人的时间。那你就只好自己坐船出岛了。

  (民港)大家看一下这块石碑,它是由32块莱州大理石组成的,高约32英尺,象征着被英国统制了32年。

  现在,我们的游船已经徐徐地离开了旅游码头,威海这幅山水华又从另一角度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大家看,东海岸那边就是有名的避暑疗养区,红瓦绿树,一片诗意。南岸是一片别墅群,掩映在葱绿的果树丛中。坐在游船上看威海,自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是否有点“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哪?

  说起这刘公岛,不仅岛上的自然风光很美,而且它也是一个历史的见证地,北洋海军的建军基地。咱们今天去那儿,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对历史的一种回顾,而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我也希望能够激发起大家更大的爱国热情,让我们接受一次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这次去刘公岛,参观的景点主要有三个:北洋海军提督署,丁汝昌寓所和龙王庙。

  现在,我来说一说刘公岛的名字,每个地方的名字都有它的来历,刘公岛也是这样据专家考证,早在战国时期岛上就有人居住,名字叫"刘家岛",说的是在东汉末年,有一个刘氏家族为了避免曹氏后裔的迫害而流亡到这个岛上。来到这儿之后发现此岛依山傍海,风景秀丽,于是就决定在此定居下来,并以自己的姓氏--刘氏来命名这个岛,即刘家岛。那为什么后来又改名为"刘公岛"了呢?大约在四百多年前,有一支南方商船队出海打鱼,行驶途中遇到狂风巨浪,这些人一边祈求海神娘娘的保佑,一边与海浪作搏斗,但是都没有成功。就在他们无力自救、放弃生存希望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的海中有火光闪动,此时他们欢呼雀跃起来,使出全身的力气划到火光附近,这才发现火光是从一个孤岛上的茅草屋里散发出来的。他们借着淡淡的灯光将船靠了岸,由于他们在海中与恶浪作搏斗消耗体力过大,所以刚踏上海滩时便晕到在地上,当他们醒来之后才发现自己是被两位热心的老人所救,老人给他们端来了热气腾腾的姜汤和玉米饼子,但是奇怪的是这些饭怎么吃也吃不完,他们边吃边想是不是遇到神仙了?是不是他们的祷告起了作用?于是就问这两个老人叫什么名字,老人告诉他们说叫刘公刘母。等他们吃饱后,老人又给他们安排好休息的地方,并转身离开了。第二天清晨,天气晴朗,海面平静,是个出海的好天气,他们想在走之前当面感谢老人的救命之恩,可他们找遍了整个岛也没发现个人影。他们恍然大悟,这是遇见救命的神仙了阿,慌忙下跪磕头来表示感激!为了表示对刘公刘母的救命之恩。这些人就联合岛上的渔民修建了刘公刘母祠,并把此到取名为刘公岛,刘公岛也行此而得名。

  据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战国时代岛上就有人居住,遗址至今尚存在岛的东南面;汉代有刘氏到岛上垦荒居留,刘公岛被称为“刘氏别业”,明朝初期为避倭寇侵扰,曾将岛上居民迁出。嘉靖年间,王宪武率农民起义军占据刘公岛,后遭镇压。万历末年,登州府又招人进岛垦植,并派兵把守,在此期间,南北方海运兴盛,刘公岛兴旺起来,居民增多;清康熙二年(1663年),刘公岛疫病流行,居民全部迁出。1690年有丛、邹、姜三姓进岛居住。1703年,又有一支农民起义军进驻刘公岛,遭镇压撤走。光绪年间,清政府筹办北洋海军,刘公岛被作为海军基地,修建了大批设施,岛上居民增多。1895年春,甲午战争结束,刘公岛被日本军队强占达三年之久。1898年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威海成为英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到1930年被强租32年之久。英国人将刘公岛设为一个特防,由英巡查管辖,除强占岛上原有的建筑设施外,还将居民的土地全部收买,在岛上建了英远东海军司令部及住宅、医院、教堂、监狱等,还设立了茶社、运动场、邮政局和海军墓地。刘公岛成为英国海军的避暑养疴之地。1948年军占领刘公岛,年底解放。解放后,岛上居民又四次迁出迁入,所以刘公岛有两大怪事:第一是刘公岛上居民没有姓刘的,第二是居民没有从事海上捕鱼的,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据史志记载,明代重修刘公庙。清光绪14年[公元1888年]北洋海军在刘公岛成军,驻岛护军统领张文宣,为使军民获得刘公刘母的护佑,出资重修刘公庙。清政府的海军大臣奕环亲王和李鸿章,在检阅北洋海军的仪式中绵进庙叩拜,北洋海军将士每次出海或作战都到庙中进香叩拜。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刘公岛上的土地和房屋被英国全部购买,迫居民迁出岛外,刘公庙随迁岛外,现庙已不存,但留有一碑载“神本依人,庙迁岛外”。刘公岛上的原刘公庙遗址仍存。

  在历史的长河中,刘公岛可以说是饱经沧桑的,但是它真正受尽蹂躏与屈辱的时期还是二十世纪末的甲午风云。稍微了解一下中国近代史的人都会知道威海,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现代海军在这里覆没。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心里会想:封建保守没有海疆意识的清政府怎么想起来要办一支海军呢?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清政府开始认识到建设海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884年8月马尾海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马尾船厂及江防炮台遭到严重破坏。1885年2月,南洋水师的澄庆、驭远二舰又被法舰击沉。这一系列的挨打屈辱,惊醒昏庸的清延,认识到建设海军光靠自己落后的技术是不够的,必须走自己造和外购相结合的道路。先后自造和购买各类大小舰只六十多艘,其中吨位大、马力大的先进战舰都配备给了北洋水师。这是为什么呢?当初在讨论建立北洋、南洋、粤洋三支海军(后来粤洋发展成为福建和广州二支,实际成为四洋海军),总理衙门认为“财力未充,势难大举,只可量力择要筹拟”,主张“先就北洋创设水师一军,俟力渐充,就一化三,择要分布。”清政府基本肯定了这一意见,并派李鸿章创办北洋水师。大家知道,李鸿章是当时深受器重的权臣,于是凭借手中的权力,逐渐统一了北方各省的海军事务,大力发展北洋海军。李鸿章还握有清政府外购战舰的特权,于是一些先进的战舰都归了北洋海军。从1875年到1884年,清政府先后从英德等国购进战舰15艘,北洋海军即得8艘。李还以“借调”为名,将其他海军的战舰归为已有。北洋海军得以迅速壮大。1888年9月14日清廷任命丁汝昌为北洋海军提督,林泰曾为左翼总兵,刘步蟾为右翼总兵,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它拥有大小舰船25艘,在亚洲属一流,主要战舰均系购自英、德两国,质量较高,有不少属于当时的先进水平。其中的定远、镇远是从德国伏尔铿船厂订购的比较先进的巨型铁甲舰,排水量7335吨,马力6000匹,首尾各设有150毫米口径炮1门,75毫米口径炮4门,机关炮10余门,鱼雷发射管3具,舰载鱼雷艇2艘,火力极强。这两艘铁甲舰极大地震慑了野心勃勃的日本,使其不敢冒然寻衅。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5艘都是快速巡洋舰,船体轻、马力大、航速高,超勇、扬威也是快速巡洋舰,购买时为西方先进武器。但是自1888年以后北洋舰队再未添一舰一炮,大量军费被慈禧太后挪用修建颐和园,而窥视中国已久的日本却发行国债大力发展海军,到1894年,日本海军力量已远远超过了中国。

  大家知道,海军基地是海军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北洋海军为什么选定威海为基地呢?这也经历了一个过程,起初李鸿章在天津设立了海军营务处,创办了水师学堂,修筑船坞,舰队停泊在天津大沽。随着北洋海军的不断壮大,舰只增多,吨位加大,大沽河道太浅,船坞又小,且又距京师太近不利出击。李鸿章根据他人建议于1881年乘超勇、扬威舰考察了旅顺口,感到旅顺口适合修建海军基地,遂开始修建东港,修建了船坞、机器厂、锅炉厂、仓库、铁码头等。威海海军基地较旅顺稍晚,其实李鸿章和一些有识之士很早就认识到了威海卫海防的重要性,1881年北洋海军开始在威海湾停泊舰只,1883年李鸿章命候补道刘含芳在威海金线顶建鱼雷库,建水师机械厂,但因经费不足始终未能大规模兴建。直到1887年清政府出于渤海防御的全面考虑,决定每年拨白银30万两,逐渐经营威海、旅顺,这样威海才成为津、旅、威三角防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据点开始兴建。从1887年开始,先后在威海湾周围及刘公岛和日岛上修置各种口径火炮一百多门。在刘公岛上修建了北洋海军提督署、丁汝昌寓所、麻井子船坞、铁码头、水师机械厂、水师学堂和医院等,威海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军港。由于其海防工程庞大,且丁汝昌又常年驻节刘公岛,所以李鸿章称“威海卫为北洋海军根本重地。”现存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遗址共28处。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现在看到的“丁”字形码头,那就是前面介绍的铁码头.1889年开始修建,1891年竣工。是用厚钢板钉成方柱,灌入水泥插入海底。码头长205米,宽6.9米,上面有轨道,是为军舰加煤用的。此桥经历了二、三次修缮,“丁”形引桥是1971年在原基础上增建的。

  现在大家请往你的左手边看,那是烟台市的第五个区--牟平区。牟平区的养马岛是我们烟台一个著名的旅游景区。关于养马岛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话说公元前的二一九年,也就是秦始皇第一次东巡时,走到这里突然觉得口干舌燥,于是就命令将士四处给他找水喝,就在这时,他发现前面仙鹤飞舞,骏马奔腾,而且凉风阵阵,那种浑身烦躁的感觉也没有了,于是他就将这个地方深深的记在脑海中,回到咸阳宫后就召集了大批的驯马师到这里给他驯练马。时间长了,"养马岛"就逐渐叫开了。现在的养马岛已成为一个国家级赛马场,每逢周六、周日都会有赛马活动。

  胶东半岛、辽东半岛是扼守京津的门户。北洋海军先后在大连的旅顺口、威海的刘公岛建海军基地,按理说,其防御体系是坚不可摧的。而清政府派李鸿章筹建北洋海军,其目的也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然而,李鸿章却把建成的北洋海军只当成一个摆设。他心里藏着重重的私心(关于这一点,后面我会讲到),他为了讨好皇上,炫耀自己的功德,每年定期将所有的战舰粉刷一新,让水师官兵换上崭新的号衣,列队于甲板,礼炮齐鸣。皇上呢,看了是非常的高兴,一高兴,就对李鸿章是百般恩宠。其实,北洋水师是一支威武之师吗?不是!北洋海军各级大大小小的官员,大都来自淮南、江浙一带,或与朝廷或与李鸿章,都有私下的联系,征得的兵员质量也就可先想而知了。这些官员大都倚仗自己的后台关系,整日花天酒地,从不组织军事训练。其中也有极少部分的爱国将领,像邓世昌、林永升等,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也没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因此,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不是偶然,也不是意外,而是在北洋海军初建时就已决定了它失败的命运。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在日本的胁迫之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席卷而来。在中国人民自己的土地上,作为中国人,失去了应有的尊严,任人奴役,任人宰割。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在没落的清政府手中,四分五裂。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在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下对我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性战争。1894年正值中国农历上的甲午年,所以被称为"中日甲午战争"。战争爆发的开始,是日本先去侵略的朝鲜,而朝鲜与我国只有一条鸭绿江之隔,相当于我国的大门。如果一个国家的大门被打开,那么进入门内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唇亡齿寒"。

  再说1868年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经济发展的非常快。而当时日本的封建残余势力特别强大,封建残余势力还没完全消灭,所以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另外,咱们从地图上也可以看出,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小岛,因此国内资源有限,但他们为了满足本国市场的需求,就萌发了对外扩张的企图。他们选择朝鲜,一方面可以将朝鲜作为殖民地,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它作为根据地来顺势攻打腐败的清王朝。由此可见,日本攻打我国并不是在1937年7月7日的"芦沟桥事变"开始的,而是在1868年的"明治维新"之后,就有了攻打我国并侵吞我国的企图。

  当清政府接到朝鲜要求援助的请求后,就立即派了12万精兵赶往朝鲜。他们的作战布局是将大部分的精兵安排在朝鲜首都平壤以北500公里的牙山上,这牙山可以说是平壤的护城墙,如果牙山被攻破了,那么平壤必定失陷,也就好像现在的北京和山海关,当时这12万精兵的首领是李鸿章的手下叶志超,俗话说的好: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奴才,叶志超胆小怕事,为了保全自己,就安排他的手下左宝贵在这里指挥作战,给自己找了一条逃跑的后路,当时爱国将领左宝贵发现了他这种潜逃的迹象,所以就将他软禁了起来。大家都知道,作战的时候"军心"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头领的表现更为重要,可现在的叶志超就像缩头乌龟一样,因此,战士们军心涣散,再加上清军的武器没有日本的先进,所以牙山在一会的时间就被攻下了,随后日军又直攻朝鲜的首都平壤,另外在朝鲜首都的外围还有一个叫玄武门的重要城门,当时左宝贵就一直站在这个城门上指挥作战,但由于清兵的武器都是土的枪炮非常落后,根本抵挡不住日军的猛烈进攻,致使所有的战士都战死在玄武门上,而日军也长驱直入进入市区,杀死了好多的朝鲜市民。再说这个叶志超见平壤已经失陷,败局已定,便带上剩下的残兵败将连夜之间逃回了京城,回去之后便对李鸿章说:平壤大捷。李鸿章听后就将这一消息禀报给了光绪皇帝,而光绪皇帝也是信以为真,便对李鸿章加官赏银,可是没过多久从朝鲜返回了真正的战报说朝鲜已经失陷,光绪皇帝听后十分生气,因为这个叶志超不仅战败而归,而且还谎报军情犯了欺君之罪。大家都知道,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但是这个叶志超是李鸿章的亲信,所以李鸿章就在光绪面前替叶志超美言了几句,免去了杀头之罪,但是皮肉之苦是免不了的,把他关进了大牢之中。再说1880年清政府为了防御倭寇的侵袭,就从德国引进了克虏伯大炮,从英国引进了战舰,并且委派李鸿章督办此事。北洋舰队是于1888年正式成立的,主要任务是保卫两个港口--旅顺口和威海卫。丁汝昌被任命为北洋海军提督,北洋舰队进驻刘公岛后已拥有大小舰艇四十余艘,是当时远东最大的一支舰队。在这两个港口之内就是北京和天津,他们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扼守京津的重要门户。

  再说日本在攻占朝鲜之后并不甘心,他们想取得制海权,但必须摧毁北洋海军,于是他们派了12艘战舰等候在黄海海域里,当时北洋海军的提督丁汝昌正在召开会议,突然有探子前来报告说前方发现了十几艘美国战舰,丁汝昌想了一会儿说:"不用管他们,我们走我们的"

  因为在当时美英法等国家都与我国签定了协议,允许他们的船只随意在我国海域里出没,可是还没过多久,探子慌里慌张的进来报告说那些美国战舰突然换成了日本旗,接着大家紧急搓商一下,是打还是不打,最后丁汝昌一拍板,"准备开炮",并且吩附将战舰摆成分路纵队,当时日本摆的是一路纵队。但可恨的是那个宣布命令的官员,他叫刘步蟾,胆小怕事,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将命令改成一列横队。当丁汝昌走出战舰一看,怎么全摆成了一路横队?可是,这时侯命令已经下了,来不及更改了。所以,只有集中火力开炮了。日军一看我们摆成了一路横队,则相应的改为扇形,故意避开主力舰--定远舰。在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奋力苦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身受重伤。但是,他没有到后舱养伤,而是一直坚持在甲板上指挥作战,他的这种做法极大的鼓舞了士兵的士气,振奋了精神。但当时的致远舰舰体已严重倾斜,邓世昌当机立断,命令官兵在舰体上浇上汽油,加足了码力决心与日本的松岛号共焚。就在要撞到一起的时侯,日军的吉野号发出了一枚鱼雷击中了致远舰,全舰250多名官兵全部英勇牺牲。经历了5个多小时的黄海大战结束。在这场大战中,中日双方的战舰各伤亡4艘,日军先撤出战场,向东南方退却。而北洋水师则返回了威海卫,对受损的战舰进行整修。2个多月后经过整修的北洋海军又恢复了以前的壮观局面。随后以丁汝昌为首的北洋水师主战派向清政府提议,要求向日本宣战。而李鸿章一心想保住战舰,所以下达了命令:北洋舰队要深藏港口不得出来应战,谁要是敢违抗命令就要丢脑袋。正是由于李鸿章的这种"避战保船"的方针,致使日军水路2万人在1895年的2月3日,在荣成的龙须岛登陆成功,并直逼威海卫。当时的威海卫有南邦炮台和北邦炮台两座炮台,炮台上有3丈长的大火炮。这些都是从德国引进的克虏伯大炮,但这些炮台的头领也都是李鸿章的亲信,他们贪脏枉法,为所欲为。大家都知道,"强将手下无弱兵"。那么,"弱将手下也就无强兵"。士兵们学着头领的样子,不参加训练,军心涣散,毫无士气可言。日军进攻南邦炮台只用了3个小时就攻下了。而北邦炮台连打都没打就举枪投降将武器交给日本人。这时的刘公岛已成为一座孤岛,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也成为日本的炮靶子。但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一直都没有失去信心,因为他已经向清政府求援去了。他认为只要清政府派兵前来援助,然后两面夹击,定能将日军消灭在龙须岛上。但后来接到密报说,朝廷派来得援兵在中途被调往莱州了,因为有人报告政府说,威海卫已经失陷,就这样丁汝昌最后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而日军在经过八次大的进攻后都没能将刘公岛拿下,所以就写了一封劝降书给丁汝昌,劝降书上写着:如果你将刘公岛拱手相让,我们将给你高官厚禄,让你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北洋水师的许多洋教员也都劝丁汝昌投降,说既然刘公岛已经成为一座孤岛,眼看就将弹尽粮绝,政府也不给予援助,干脆投降算了。但是丁汝昌在官兵面前表现出了一种誓死不卖国的决心。就这样在1895年的2月11日丁汝昌命令官兵将他的官印截角作废,以防有人盗印投降。并在2月12日吞服大量的自杀殉国。从此,李鸿章苦心经营16年、耗资数十万的北洋舰队在1895年的2月全军覆没了。

  在甲午战争以后,李鸿章请了英美法等国与日本进行调停,而日本则借这次机会逼迫清政府签定卖国条约。当时清政府派了两名官员到日本广岛进行谈判,但日方觉得他们的卖国资格不够,所以就点名要李鸿章到日本的马关进行谈判,于是清政府就派了卖国老手李鸿章带着"钦差头等全权大臣"的头衔赴日本屈膝成和。就这样在日本政府的压迫下于1895年4月17日由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定了《中日马关条约》,在谈判桌上李鸿章的那些卑躬驱膝的丑态表现的淋漓尽致,并且在谈判桌上日本只让李鸿章说"允"或"不允",别的什么都不用说,可在当时的情况下李鸿章那敢说"不允",所以什么都是"允允允"。据史书记载说,李鸿章当时在日本的槎山上设有商号、货店、绸缎庄子等,他的这些个人资产就相当于清政府的三年财政收入,而日本人就利用这些东西来威胁他,如果他不答应,那就没收他的这些财产,而李鸿章经过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决定舍国家保自己。

  这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1 、清政府必须承认朝鲜独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援助朝鲜 。那日本为什么会将这个要求作为马关条约的第一条呢?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给自己做一个假面具让外界认为这日本是维护朝鲜独立的捍卫者;而另一方面是想使自己在朝鲜为所欲为的丑恶行为合法化。总得来说就是为了除掉清政府这块绊脚石,将朝鲜紧紧地握在自己手中,从而可以对它任意宰割。

  2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和澎湖列岛作为赔偿。当时辽东半岛是在英美法等国的强烈要求下,让清政府用三千万两白银换回来的,而台湾则作为日本的殖民地长达50多年,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才回归祖国怀抱的。

  3 、开放沙市、杭州、苏州和武汉作为通商口岸。

  4 赔偿日本二亿两白银,分八次付清。而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才八千万两,所以说这项巨额赔款对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5 、允许日本的船在中国海域里随意航行。

  6 、日本人可以随便在中国设立买卖,清政府不能随便捕捉为日本人做事的人,而他们所说的为"他们做事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汉奸。

  7 、日本的工厂在中国一律免收征税。

  这就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这个不平等的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那时侯呢,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怕倭寇来,就怕中堂反。这里的中堂就是指李鸿章。还有"宁做中华断头鬼,不做卑躬屈膝人。"这说明我们中国人还是有骨气的,有力量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但是由于清政府的统治十分腐败,一直采取妥协投降卖国的方针,致使甲午战争以失败而告终,而这些不平等的条约也将人们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更加重了殖民化的统治。

  (李鸿章签定了《马关条约》之后,没敢回京城,而是以养病为名躲在天津。)

  北洋海军提督署 在刘公岛上最雄伟的建筑就是我们眼前的北洋海军提督署了。提督署又名“海军公所”。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当时的北洋海军司令部。位于刘公岛中部偏西,依山傍海,坐北朝南。建筑为清式单层举架,砖木结构。它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沿中轴线建厅堂三进,周筑围墙,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占地1.7万平方米,请大家顺着我的手指看,大门上方的“海军公所”四个大字就是清朝北洋海军最高统帅李鸿章亲笔题写。在大门外前有一座古牌坊,古牌坊上刻:“甲午战争博物馆”七个大字,是总书记于1994年为纪念甲午战争一百周年题写的。

  在提督署大门外,威武地蹲着一对石狮。在我们中国古代建筑中,无论是紫禁城的大殿旁,还是颐和园的大门外,大家都会看到一对对勇猛的狮子,我的一位法国朋友曾经说:“中国的石狮子比世界上活着的狮子还要多。”大家猜一下,那只是公狮子,那只是母狮子。呵呵,对了男左女右嘛,那么另一个辨别的方法是雄狮子通常脚下踩着一个圆球,象征统治环宇,权利强大。母狮子则是一只可爱的小狮子,象征子孙满堂,后代繁旺。

  议事厅 提督府,布局宏伟,按中轴线建厅堂三进,分前、中、后三厅。第一进院正厅原为议事厅,后辟为中日甲午战争图片展览室,陈列着清朝北洋海军的史实照片。东陪厅为实物陈列室,陈列着中日甲午战争遗留下来的兵器、服饰、日用品等。西院厅设置清末威海沿海兵备设施沙盘。

  清军北洋海军的兵备沙盘,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刘公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威海湾的南北两岸像两条巨龙伸向大海。而刘公岛恰似一颗明珠镶嵌在威海湾口。这样就形成了“二龙戏珠”之势,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用一句军事术语来说,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岛上的防御工程也是固若金汤。当时,沿威海湾周围共设置了二、三十座炮台,各种口径大炮一百多门,还有水雷营、堑沟、长墙等,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具有很高的军事水平,这是由德国人汉纳根设计的。这个防御体系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缺陷,英国人泰莱就曾指出:一是南部内陆炮台向内陆一面没有保障,敌人可以从此面来攻;二是岛上及他处皆无测度射程的设备。同时皂埠嘴炮台对东南方面形成射击死角,龙庙嘴炮台过于深缩港内,对湾口作用不大,一旦为敌所袭,反易用来射击港内舰队和刘公岛。这些缺点从威海保卫战中都表现了出来。但从当时来看已实属不易。

  宴会厅 二进院中厅为当年北洋海军的宴会厅,现改为北洋海军将领蜡像馆,内塑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等水师将领蜡像,展现了1894年8月8日北海海军与日军决战前夕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的场景。将领们有主张出海远巡,日本军已逼近威海,我们必须出击迎战。有的则主张近门防御,不要出去了,在威海湾里看管好船只防御就可以了。左边站着的这位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邓大人。“甲午风云”的电影,著名影星李默然饰演的邓世昌,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塑像中邓大人紧握双拳,正在据理力争。他认为面对日本侵略者,我们必须出战,誓与他们战到底,决不能坐以待毙。中间坐的就是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丁大人爱国主战,在刘公岛保卫战中指挥士兵英勇抗敌。但最后由于叛徒的出卖,刘公岛失陷。丁大人于1895年2月12日凌晨在刘公岛自杀,以身殉国。丁提督旁边站着的这位红发碧眼的外国人?他叫汉纳根,是位德国人,陆军大尉,防御工程师。汉纳根于1879年在德国军队退伍后,被中国驻柏林公使馆聘请来华。在天津任军事教官兼充李鸿章副官。1888年北洋海军在威海正式建立。他来到威海任北洋海军舰队总教习。当时陆地南北岸、刘公岛、日岛修筑的炮台多为汉纳根设计。刘公岛的各个炮台,深藏在山中夹层隧道中,炮身隐蔽,不易受攻击。但是南北两岸的炮台,只能顾及海面,不能兼顾后路。如果敌人从背后攻击因为炮身不能转动,因此也就十分被动。汉纳根自己声称,他已发现了这个缺陷。后来因为与管事意见不一致而中止。黄海海战后,汉纳根向清政府建议,抓紧练兵并购买快船、快舰。后来因为经费困难和其他原因,这些建议未能实施。

  中厅

  中厅西院厅,是北洋海军的有关资料陈列。从这里可以看出,北洋海军的高级将领除了邓世昌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外,其他的都留学英国,可以说是科班出身;舰队的官阶从提督到继制外委共分十级;舰队的编制分为:鱼雷舰队、右翼、中军、左翼、后军、练营。左翼、中军、右翼是舰队的主力,由二艘铁甲舰和七艘巡洋舰组成,定远舰为旗舰,后军由炮舰组成。

  后厅

  原是祭祀厅,现为舰船模型展室。两边分别是定远舰和致远舰模型,从外表上看就是很先进的样子,象定远舰上配有先进的海水淡化设备,一天能供200多人食用。中间是黄海大战阵模型,表现的是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战前双方的阵形。日本侵华的野心由来已久,很早就研究了侵略中国的对策并向中国派遣间谍,朝鲜东学党事件只是其侵华的借口。1894年7月25日日本舰队袭击中国运兵舰队,击沉广乙舰、高升运兵船,掳走操江舰。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甲午战争正式爆发。9月17日,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抵达鸭绿江西岸大东沟外,完成了运兵护航任务,下锚于大鹿岛。上午11时55分发现日舰,丁汝昌下令升火迎战。北洋舰队开始以5里的航速列双纵队,第一队定远、镇远,第二队致远、靖远,第三队来远、经远,第四队济远、广甲,第五队超勇、杨威。后丁汝昌见日舰共12艘,来势凶猛,下令改为犄角雁行小队阵,旗舰定远以7里的航速前进,定远居中,右翼为镇远。来远、继远、超勇、杨威,左翼为靖远、致远、广甲、济远。中午12时50分,定远305毫米主炮抢先发炮,大战开始。这次海战,中国参战的军舰为10艘,日本为12艘;中国舰队总吨位为31366吨,日本舰队总吨位为40849吨;中国军舰的平均航速为15.5里,日本军舰平均航速为16.4里。特别是发射速度方面,日本更占有极大的优势,日本参战军舰共装有各种口径速射炮93门,而中国参战军舰一门也没有,北洋舰队处于明显的劣势。日本舰队“一”字形阵很快被北洋舰队“人”字形阵切断,他们纷纷避开定远、镇远二舰,重点攻击北洋舰队的右翼。超勇、杨威二舰是旧式木质包铁兵船,速度火力都很差,很快被击沉。定远的望台及信号装置也被击毁,丁汝昌负伤,舰队失去了指挥和联络,这时日本的比睿、赤城也受到重创,西京丸丧失战斗力,退出战斗。吉野、浪速、松岛、高于穗、秋津洲等舰也不同程度受伤。很快日本舰队对北洋舰队形成前后夹攻之势。致远舰为保护旗舰定远出队迎敌,受到围攻,弹也将用尽,管带邓世昌命令开足马力撞沉日本先进的吉野舰。吉野快速逃跑,并施放鱼雷,致远舰为鱼雷击中,机器锅炉迸裂沉没,全舰200余名官兵仅27人获救。邓世昌落水后,他的随从刘相忠持救生圈来救,被其拒绝,他的爱犬也来伤住他的发辫,邓世昌将其按入水中一块沉没,壮烈殉国,当日正是其45岁生日。致远沉没后,济远、广甲二舰管带方伯谦、吴敬荣竟逃离战场,慌乱中济远舰将已搁浅的杨威撞沉,广甲也触礁。后经远也遭到围攻沉没,管带林永升中弹身亡,全舰官兵200余人仅16人生还。战至下午5时许,日旗舰松岛被定远击中丧失了指挥力和战斗力,北洋舰队停在旅顺港内的炮舰及鱼雷艇也出港会合,声势大增,日舰队见状开足马力逃跑,北洋舰队追了约10余里而回。此战历时4小时40分,北洋舰队伤亡800余人,损失了5艘战舰,元气大伤。日本舰队伤亡300余人,一舰未沉,三个月后就修复了,恢复了战斗力。

  后厅西陪厅

  是威海保卫战介绍。黄海大战后,日军又进一步进犯占领了旅顺。北洋舰队受李鸿章之命,水陆相依,固守威海港,保舰不出。日本遂成立了山东作战兵团,于1895年四月ZO日晨在荣成湾登陆,共25000人。下午占领荣成,清军守兵闻风而逃。25日,分兵两路进犯威海。由于兵力有限,还有一部分溃逃。战斗力又差,30日日军即攻下了南帮炮台,北帮炮台的六营绥军至2月1日全部溃散,只剩下19人,总兵戴宗赛被丁汝昌劝移刘公岛上,后服毒自杀。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北帮炮台。这样刘公岛受到海陆夹攻。自2月3日到2月12日,日军采取用岸上大炮轰击,鱼雷艇偷袭等手段,先后击沉了定远、靖远、来远等主力舰。7日王平率领鱼雷艇队逃跑,或被击毁或被俘获,只有王平一艇逃到烟台,假报情报说刘公岛已失守。本要增援的清兵又撤回。刘公岛弹尽粮绝,士气低落,洋员马格禄与部分军官牛昶暤裙亩勘贫∪瓴督担∪瓴笫埔讶ィ复闻扇私蛟督⒂美渍ǔ烈参奕巳ィ忝j茣将提督印截角作废。11日深夜服鸦自杀殉国,时年59岁。刘步蟾、杨用霖及陆军统领张文宣也先后自杀。

  牛昶暤染儆胙笤泵且黄鸬劣锰岫接。远∪瓴拿迤鸩萘私凳椋?2日黎明由广丙管带程壁光乘坐树着白旗的镇北炮舰送至松岛舰上。14日牛昶曈胍炼莺嘣谒傻航⑸锨┒┝恕读豕航翟肌肥惶酢?7日,日本联合舰队驶进港内受降。清军被俘陆海军官兵 5(b余人,舰船回回艘及大批物资。练舰康威解除武装后载着丁汝昌、刘步蟾、杨用森、戴宗骞等的灵枢和部分官兵。洋员驶离刘公岛,前往烟台,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东陪厅和东厢是搜集的济远舰及清军、日军用过的枪械、炮弹、服装等遗物。提督署后面是八十年代打捞的济远舰前主炮、大桅等文物。

  丁汝昌寓所

  建于1889年,丁汝昌家眷在此居住六年。按清北洋水师章程规定,海军军官只有丁汝昌才可带家眷住岛上,其它官员一律驻舰上。但是当时清军上下很腐败,军纪不严,丁汝昌也带头破坏军规。大家看了公府很气派,面积又大,丁汝昌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房子,他主张将剩下的房子租给其他官员的家眷住。方伯谦也在岛上盖了房子,并向外租,丁、方二人也因此起过矛盾。

  正厅是会客厅,是按资料记载复原的。前导厅现辟为丁汝昌生平展室。丁汝昌祖籍安徽巢县注郎中村,出身贫苦,参加过太平军,后随主将程学启降清,建战功升至总兵,后与上司刘铭传有矛盾,解甲归田。1879年到天津投奔同乡、老上司李鸿章,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任提督。丁汝昌自杀后,清迁将其棺枢锁上三道铜箍,不准人葬,以示惩罪。直至1910年,经威海、荣成等地绅民及一些官员的奏请,才为其昭雪,得以下葬。真是可悲!

  刘公岛炮台 刘公岛上有清代炮台6座,共有各种口径的古炮58门。炮台工程规模浩大,施工严谨,造型巧妙,坚固实用。其中主要有:

  黄岛炮台,位于刘公岛最西端的黄岛上,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设有口径24厘米平炮4门,速射炮3门,6厘米口径,行营炮2门,地下通道全长200米,炮台尚存,地道完好。

  公所后炮台,位于刘公岛海军公所后面,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99年),设有24厘米口径地阱炮2门,7.5厘米口径行营炮6门,速射炮8门,建兵舍14间。1987年修复了地阱炮位,供游人观赏。

  旗顶山炮台,位于刘公岛最高点旗顶山,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分地下掩蔽体和地上炮位两部分,设有24厘米口径平射炮4门,建有5公里护墙。

  北洋海军铁码头位于刘公岛西南,为北洋海军停泊战舰之用,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铁码头墩桩用厚铁板钉成方柱,径四五尺,长五六丈,中灌水泥,凝结如石,直入海底。1915年重建,上部改按铁架,长205米,宽6.9米,水深负7米。1935年铁板锈蚀,威海卫管理公署会同中国海军、地方绅商、英国海军联合成立了修理铁码头工程委员会,重修后的铁码头,涨潮时可停泊万吨轮船。1953年,威海市政府将已锈蚀的铁板、墩桩、铁框等拆除,用优质钢材进行重修。1971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建了实堤“丁”字形引桥。至今仍为人民海军使用。

  龙王庙

  我们现在去参观龙王庙,龙王庙是建于明朝末年,占地大约300平方米,呈现四合状,张店中间是龙王雕像,左右两侧是龟丞相和巡海夜叉,两边墙壁分别绘有三国演义和封神演义的传说故事。东厢房内的两块石碑分别写着“柔远安迩(er)”“治军爱民”的大字,均为光绪十六年(1890年)刘公岛绅商所立。可见那是,刘公岛上军民关系就相当融洽,军民情深,从那时起就开始拥军爱民了。

  龙王庙的外面就是戏楼了,楼的中间匾额写着“寰海镜清”四个大字,放映了广大人民希望海疆宁静的愿望,两边接石柱上雕刻着一幅对联,“龙袍乌纱帽如花石斑斓辉光照耀玉皇阁”“奏响管弦声似波涛汹涌音韵传闻望海楼”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岛上军民同欢是怎样的欢乐场面!

范文相关阅读

范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