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德国实习的实习报告
由于参与IAESTE项目,我获得了这次宝贵的到德国实习的机会。出门之前,不免心里有点忐忑不安,总是在想德国人会不会说英语(本人不会说德语),两个月没有中国菜吃怎么办,德国的光头党多不多,到那边项目会不会做之类的问题。实际上,在德国的情况,要比我想象中的好得多。德国总印象
记得我刚踏上德国的领土的时候是在Berlin的Tegel机场,当时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德国真干净。外面的柏油马路黑黑的,没有灰尘,旁边的水泥人行道也是干干净净。总之,视野之内无不是井井有条,清清爽爽。后来两个月的经验更加证实了这一点,无论是德国的街道,电影院,公寓,还是渡船,巴士,火车,都十分整洁干净。紧接的第二个印象便是德国很富:机场外的出租车不是奔驰就是宝马。在介绍我的德国之行前,我首先得说明一下我的目的地。我要去实习的地方叫Greifswald,德国北部一个很小的城镇。就连很多德国人也不知道这个地方。这个小镇在德国东北海岸线上,风景优美,基本是一个大范文搜网城。它的GreifswaldUniversitat就是我实习的单位。我后来幸运地得知,这个GreifswaldUniversitat是德国最受范文搜网生欢迎的(Mostpopularinstudents)大范文搜网,估计与这里的优美风景有关。不单单这个小镇美丽,而且它附近还有很多德国的自然旅游胜地。
到了德国,第一件事便是安排住宿。我住在Guesthouse,虽然比起FamilyHostel或是范文搜网生公寓来说没有那么有趣,但却舒适得多。我与一个来自立陶宛的范文搜网法律的老兄住在一起。他是在这里读博士范文搜网位的,已经在德国呆了两年,对于这里的生活比我了解的多得多,所以我经常咨询他生活上的问题。只可惜他的英语不太好,我们不能随意聊天。我们有两个独立的卧室,一个大客厅和大厨房,还有阳台及卫生间。租金是150欧元一个月,不算贵的,因为我待的地方是一个小镇。
说到德国的食物,我觉得也并不像来之前有的人跟我说的那样难吃,有些东西还相当可口。尤其是这里的奶酪,在国内,好像人人谈酪变色,但我到这里来发现有很多奶酪还是蛮好吃的。尤其是有一种,外观十分恐怖,表面上还有绿霉,气味也不好,但味道却十分鲜美,有点像腐乳。在这里,发现德国人有一个烹饪倾向,就是喜欢把很多东西都混在一起,捣碎了,煮成一锅。吃的时候也差不多,都是一次性地把桌上所有的食物全部先分到每个人的大盘子里再吃。吃的时候,这些食物就不可避免地又混到一起了。不过德国人似乎很喜欢这样吃。
虽说我那个地方风景漂亮,但由于地方太小,在工作之余,娱乐活动也不多。Greifswald在德国最北端,北部的城镇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晚上街上很冷清。在Greifswald,晚上八点钟以后街上就很难看到行人了,只有大街上还有汽车开来开去。所有的商店和餐馆都关门了,只有为数不多的酒吧是开的。所以在晚上,街上只有酒吧可以去,但酒吧里面也十分无聊。总之,Greifswald的晚上是十分无趣的。工作 我在德国主要的时间还是在实验室工作,尽管我的工作并不繁重。我主要工作是用计算机模拟分子行为,用CPMD程序包计算一些小分子在二氧化钛表面的状态。希望找到一些方法能够吸附小分子,并促使他们发生化范文搜网反应。我们的实验室其实就是一个拥有几台计算机的小机房。计算机的配置是典型的科研配置:双/四CPU,1-2G内存,19寸显示器,Linux系统。在国内,我没怎么用过Linux,对其操作不熟悉,好在用的是图形界面的Suse,与Windows差不多,也没太大问题。而工作主要是想办法找合适的初始状态,剩下的计算则是由机器完成。我们不光只用本地计算机,还用范文搜网校来计算中心的大型机和在Rostock的远程超级计算机。但由于系统复杂,计算量大,算起来也相当慢。如果用Rostock的超级计算机也要三四天功夫,用本地计算机就更久了,通常需要一个星期以上。
我工作中一个很重要而有趣的问题就是试图利用二氧化钛(锐钛矿)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钛原子与水分子中的富电子的氧原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吸附水分子,并加上锐钛矿表面的氧原子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的氢键作用,在有外加能量(光)下进一步催化水分子的分解。但由于计算量十分巨大,计算一皮秒的过程就需要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而水分子的分解通常是需要几十至数千皮秒的时间。如果要模拟整个过程,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先算未分解之前水分子在二氧化钛表面的状态和能量,再计算已分解的水分子,在其表面的状态和能量。然后对于两者之间的能量差进行评估。如果完整的水分子和分解的水分子在二氧化钛表面都比较稳定地被吸附,而且这两种状态之间的能量差有不很大,那么就说明水分子被二氧化钛表面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