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12-09 12:49:43
一、序言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七大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并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我校“国内知名、省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沈阳理工大学按照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发展”的方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国家和辽宁省的有关精神,特别是2011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要求,特制定本规划,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
二、学校现状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组织带领全体师生员工,艰苦奋斗、拼搏向前,建设了浑南新校区,学校更名并升格为沈阳理工大学,尤其是近三年来,学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负重前行,理清了发展思路,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圆满完成了新一轮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稳步发展,学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各项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党建和思想zz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沈阳理工大学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正朝着建设省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进!
(一)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条件日益改善
沈阳理工大学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服务辽宁、面向全国,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目前,学校设有17个学院(部),设有43个本科专业、23个专科专业,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现有各类学生29390人(不含三本生),其中:硕士研究生1269人,全日制本科生15879人,全日制专科生3460人。建校以来,沈阳理工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专门人才8万余人。学校已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并在俄罗斯建立了孔子学院,不断拓宽多层次办学、国际合作办学领域。
学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总占地面积12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亿,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亿元。建有万平方米的数字化图书馆,藏书万册,校园内建有迅捷、安全、稳定的校园网络。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标准塑胶运动场和万平方米的大学生文体中心。学校现有教职工1945人。办学基础设施的完善、综合办学实力的提升为沈理工跨上新的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整合传统优势资源,学科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为着眼点,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建学科基地,重点发展国防优势学科,突出国防特色,全面推进了学科建设。学校现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3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0][11][12][13][14]
(三)科研实力显著增强,积极服务地方经济
学校将科研工作作为上水平的攻坚工作,学校通过出台科研扶持、激励政策及开展科技年等活动,鼓励教师参与科研,调动广大教职员工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学校科研工作扎实推进。“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500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0项,获得国家专利240项,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568篇,专利授权进入全国100强高校。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水平以及学术论文、专著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科研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按照“积极引进,加强培养,提高个体素质,优化整体结构”的原则,加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加大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鼓励青年教师以各种形式攻读学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3人,教授117人,副教授25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0 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44人。目前,我校教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百千层次20人,有2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省市优秀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市优秀教师6人。
(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学校确立了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办学理念。学校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完善“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深化学分制改革。近十年来,学校实施了以学分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的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学分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得XX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近十年取得了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坚持特色发展之路,逐步明确办学特色
多年来,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在形成以兵工精神为代表的特色文化的同时,逐步明确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一是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坚持“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兵工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二是在学科建设上,以学科群、学科平台及学科基地建设为载体,重点发展优势学科,突出国防特色。
三、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定位,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和谐兴校”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按照人才强校战略、特色化发展战略及开放战略,分步实施,跨越发展,以实现我校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为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至2012年,将学校建设成办学特色明显、重点学科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办学实力处于省内同类型院校前列,开放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至2020年,将学校建设成办学特色鲜明,重点学科比较优势明显,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部分学科居于国内前列、综合办学实力处于国内同类型院校前列,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现代化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三)学校发展战略重点
实施三大战略,即人才强校战略、特色化发展战略、开放战略,着力于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10 11 12 13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七大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并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我校“国内知名、省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沈阳理工大学按照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发展”的方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国家和辽宁省的有关精神,特别是2011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要求,特制定本规划,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
二、学校现状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组织带领全体师生员工,艰苦奋斗、拼搏向前,建设了浑南新校区,学校更名并升格为沈阳理工大学,尤其是近三年来,学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负重前行,理清了发展思路,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圆满完成了新一轮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稳步发展,学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各项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党建和思想zz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沈阳理工大学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正朝着建设省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进!
(一)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条件日益改善
沈阳理工大学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服务辽宁、面向全国,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目前,学校设有17个学院(部),设有43个本科专业、23个专科专业,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现有各类学生29390人(不含三本生),其中:硕士研究生1269人,全日制本科生15879人,全日制专科生3460人。建校以来,沈阳理工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专门人才8万余人。学校已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并在俄罗斯建立了孔子学院,不断拓宽多层次办学、国际合作办学领域。
学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总占地面积12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亿,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亿元。建有万平方米的数字化图书馆,藏书万册,校园内建有迅捷、安全、稳定的校园网络。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标准塑胶运动场和万平方米的大学生文体中心。学校现有教职工1945人。办学基础设施的完善、综合办学实力的提升为沈理工跨上新的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整合传统优势资源,学科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为着眼点,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建学科基地,重点发展国防优势学科,突出国防特色,全面推进了学科建设。学校现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3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0][11][12][13][14]
(三)科研实力显著增强,积极服务地方经济
学校将科研工作作为上水平的攻坚工作,学校通过出台科研扶持、激励政策及开展科技年等活动,鼓励教师参与科研,调动广大教职员工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学校科研工作扎实推进。“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500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0项,获得国家专利240项,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568篇,专利授权进入全国100强高校。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水平以及学术论文、专著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科研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按照“积极引进,加强培养,提高个体素质,优化整体结构”的原则,加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加大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鼓励青年教师以各种形式攻读学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3人,教授117人,副教授25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0 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44人。目前,我校教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百千层次20人,有2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省市优秀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市优秀教师6人。
(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学校确立了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办学理念。学校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完善“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深化学分制改革。近十年来,学校实施了以学分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的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学分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得XX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近十年取得了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坚持特色发展之路,逐步明确办学特色
多年来,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在形成以兵工精神为代表的特色文化的同时,逐步明确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一是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坚持“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兵工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二是在学科建设上,以学科群、学科平台及学科基地建设为载体,重点发展优势学科,突出国防特色。
三、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定位,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和谐兴校”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按照人才强校战略、特色化发展战略及开放战略,分步实施,跨越发展,以实现我校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为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至2012年,将学校建设成办学特色明显、重点学科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办学实力处于省内同类型院校前列,开放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至2020年,将学校建设成办学特色鲜明,重点学科比较优势明显,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部分学科居于国内前列、综合办学实力处于国内同类型院校前列,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现代化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三)学校发展战略重点
实施三大战略,即人才强校战略、特色化发展战略、开放战略,着力于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