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指导的心得体会范文
起初选专业时,对工商管理的理解,只有培养适应全面发展、高素养、有扎实理论基础和杰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官方语言。上大学后,虽然听了课,但仍旧只半知不解,只是听说学得很泛。曾经思考过令自己这么茫然的一个专业,我该如何学,如何学好,如何学以致用。
老师们精心准备和尽心讲解,让我脑中挥之不去的疑虑渐渐消失殆尽,仿佛一束温暖而明亮的阳光透过阴霾照亮我的思绪。
首先,我懂得了上大学应该学会什么。
胡适曾经说过:“我认为大多数教育家都会认为大学生与众不同的标志是有多少受过训练的脑筋,会多少有规律的思维方式的人。一个头脑受过训练的人,会用批判和客观的眼光看待事情,会等到有充分时间来考察事实和论据后才下结论。”中学是充满约束、课程少、给定答案考试做题的基础教育,而大学是专业教育,课程多、问题开放答案不定,一切都得靠自己自觉。朱泳老师提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进行思维训练。”因此,我认为初涉大学生活的我们,首先应注重自己的思维训练,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掌握快速学习的能力。这不仅是大学课程学习的基础,更是一辈子的都不离不开的学习前提。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每一个人都以不同的相貌、品行、身份、性格存在着,有着独特的个人形象,渴望自己独树一帜、出类拔萃!想成为风景必须有迷人的色彩,想成为英雄毕须有惊人的壮举,想让自己出类拔萃,必须竭尽全力去塑造自我。沈华玉老师强调了管理素养及管理思维的重要性。他说:“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具备这两种能力:素养和思维。管理素养,就是管理者对自身的建设及管理,如果连个人时间管理都做不好,这个管理者无疑是非常失败的。管理思维,就是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管理,任何的事情都可以以管理的能力来解决,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管理,并以管理者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塑造自我的过程,在大学,我们更应该带着那份坚定、眉宇间凝固着不屈的微笑踏上了那条不断塑造自我的征程。
不仅如此,我们还必须提高思辨能力。郭朝阳教授说:“在大学里需要培养判断能力、思辨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等,这些都是在社会上很需要的品质。”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特点、价值取向越来越多样化,达成问题共识,越来越离不开从多角度开展对问题进行辨析的能力。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即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对问题的辨识,它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能从理性的角度看待事情,把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增强联想能力,很大程度地提高思维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明白了在大学何为自己所应具备之后,我进而深入了解了我的专业—-管理。
管理学是一门学问,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自有其独特的使命,提供了思考管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提供了沟通管理问题的概念和语言,有利于提升组织的运作效率。而管理学所提供不了的,只有投身到实践中去,在生动的实践中切身体验,相机行事。
科学技术进步决定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但是,仅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没有相应的管理科学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无法得到推广和有效运用的。因此当代人普遍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科学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并且,随着未来社会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管理成为了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
生活中处处有管理,到处渗透着管理的智慧,到处都可能受到启发,这是对基础知识和经验的重要弥补,对身边管理现象的关注也能大大提高自己对管理的理解和兴趣。例如,我们需要管理自己的情绪,高兴时不要忘乎所以,生气时要忍、要退;管理自己的时间,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若不合理安排,稍纵即逝,只能留下老大徒伤悲的哀叹;管理人际关系,这要求我们具备多种素质,沈老师以中国父母教育子女为例,讲明责任心的重要性。他希望每一个管理者,遇事不要怨天尤人,事情一旦出错要先检讨自己的过错,承担起一个管理者的责任。这种关注和思考本身就是一种管理修炼。
对于如何学好管理,张峰老师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首先,要夯实基础。管理是一门科学,有它自身的理论基础、体系和规律,而这些基础和前人总结的规律、经验对管理初学者、对以后的再学习、管理实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对新知识、新理论的理解和探索,缺乏这些基本理论,可以说管理就是没有入门,终身都不可能学好。同时,管理又是一门实践性、创造性很强的学科,经验和体验、体会、实证十分重要,要不断积累经验,参与磨练,才能成熟,这也是基础,因此学习管理学要求我们端正态度。最后,做有心人。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并不割离,要有心关注身边的现象,应该说,广阔的知识面、对管理对象的研究和了解、对社会文化的关注和适应对学习和实践管理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庄文韬老师告诉我们强调酬薪、自以为是、不求上进、光说不练的大学生不受欢迎。庄老师生动形象地以“管理”英文首字母“M”为例,把管理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和内在精神融合进去。他说,管理需要三个柱子来支撑,分别是组织行为能力、绩效管理能力和商业运营能力;其次是横梁,横梁由两部分组成,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最后是主梁,国际事业。他以著名企业家的行为为例,详细讲解了“M”的内涵。
按照老师的要求建议,自己总结了学习方法。一是看,看前言、后记和目录,从宏观上了解该课程的基本框架,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二是听,集中精力听课,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三是互动交流,不懂的请教老师、同学或网上交流,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四是实践应用,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力争把每个原理,每个知识点随时随地的拉到现实中来,试图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试错”,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老师们的讲座,是我在风雨夜航海中的灯塔,为我指引了正确的方向,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不再迷茫。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发喜欢管理学这个科目,贴近生活而又变化莫测充满了挑战,富有哲理。并且虽然我是管理系的学生,但是我明白大学对每个大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我们都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培养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品德素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富于进取创新,勇往直前。否则我们怎么在这四年里迸射出绚丽的火花,书写出最华丽的篇章?
篇二:新基础心得体会《“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学习心得四年级英语所谓书山有径,学海无涯,几年来,我们在《“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的引领下,不断探索、实践其中的教育教学理念。虽然,期间由于个人原因留下了一年的学习“空白”,但是,当今年再度跻身新基础教育团队的行列时,我依然为之深深吸引,并愿意为之付诸实践。
说到新基础教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研究学生,参加了多次新基础教研活动,我深深的感觉到研究学生确实不是一句空话,只有研究学生知识水平的现状与才能的倾向,才能激活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体现出对学生现状的分析与认识,这也是教者敢于、善于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必修功课。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意识一直牢固在我们心中,然而,在参加新基础教育研讨之后,我对这点才有了实质上的认识。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开放的导入引导学生知无不言,设计各项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与同伴小组合作,主动探讨所学语言知识,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习得更深层次的语言知识,培养更高层次的语言技能,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发散他们的思维、张扬他们的个性。总之,真正的研究学生,不仅能落实教学目标,而且能使更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提高,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新基础教育理念给我印象较深的第二个词便是育人,从理论学习与实践探讨中,我明白了:育人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使命、班队课的任务,任何课堂都具有育人价值。“新基础教育”形成的教学共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的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其实,学科与课本知识是课堂教学中“育人”的资源与手段,究其根本是为“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服务。回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一言堂——只关注知识信息的传递而忽略了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的教学方法压制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欲望。“新基础教育”主张今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应把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渗透这一价值理念。正如我们在英语课堂上渗透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将生命教育、道德修养教育与语用交际能力的教育糅合,展现出更具生命力、更富有育人价值的现代化英语课堂。
然而,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许多迷茫,如:怎样更加切实的重心下移?或许是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残余,亦或许是对学生的种种不放心,英语课堂教学的重心还稍许偏高,并且,如何自然的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习得螺旋上升式的知识与技能也是我比较困惑的一个地方。
成为新基础教育团队中合格的一员需要刻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与机智大胆的实践尝试,虽然这条探索之路漫漫修远,但是,我们会披荆斩棘,享受着路途中的欣喜与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