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园区建设检查汇报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2-10-10 14:18:19
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xx届五中全会、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会议精神,全面完成“xxx”计划,积极谋划“xx”规划,奋力夺取灾后恢复重建新胜利和实现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园区建设检查汇报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通报全市园区建设检查情况,安排下一阶段全市园区建设工作。前面各县区汇报了今年园区建设工作进展,洪培同志通报了全市园区建设检查情况,特别是对近年来园区建设进行了系统总结、点评,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安排,讲了很好的体会和二点建议,这是十多年农业工作经验的积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加以落实。总体上看,新建园区加快推进,已建园区不断提升,各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规划好,发展好,效果好,可谓已经出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下面,我就全市园区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坚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不动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继续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上已经由探索起步阶段进展到持续发展阶段,呈现竞相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最近,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参观了利州大石、朝天羊木、苍溪三井、元坝平乐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会领导、代表对园区建设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展现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赢得了普遍赞誉。经过三年来的探索,我市初步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树立了一批“可看、可学、有效益”的典型。毫不夸张地说,我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实践,已经在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索了适应山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土地零散、环境不一、地貌多样、资源分散一直是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我市客观分析农业发展面临的自然约束和资源约束,顺应自然,整合资源,确立了适应山区特点的“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路子,探索了“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模式。这一路子和模式,既适合山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土地、资金、技术等农业资源集中度低的特点,又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合理构建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赢利三者统一。这一路子是多年来我市农业工作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市农业发展思路、理念的大转变,是农业增长方式的大转变,是抓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的大转变。
(二)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和城乡环境面貌的逐步改善。农业园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基础设施改善。通过几年的发展,各类农业园区通过对田、林、路、渠、库等的综合治理,把一大批农田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土肥沃、生态环境优良”的标准化农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由于在推进园区建设中,把产业发展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村建设、观光旅游相结合,促进了城乡环境面貌大改观。按照“一个园区就是一个观光景区”的建设理念,各地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区。部分县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aaa级景区打造,园区建设有效拓展了农业功能,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三)加大了对农业的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现代化的园区必须有多元化的投入相配套。全市各地为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一是千方百计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把土地整理、农综开发、以工代赈、扶贫、新村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国家项目打捆使用,集中投入园区,激励了企业投入,带动了农户投入,形成了以国家项目资金为导向,企业、业主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改变了过去因投入分散造成的有投入,投入不大,有效果,效果不好的状况。核心示范区按照亩平投入不低于1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入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启动建设的3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亿元,整合社会资金15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亿元。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四)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园区的成败关键在于先进科技的武装程度,在于高科技农业产业的发育水平。各地把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起来,寻求科技对生产和产业的支撑,园区联合大专院校开展科技研发、推广。目前全市大多数农业园区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试验、引进、示范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配套、组装、集成了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川农大、省自然科学研究院、中茶所等分别在猕猴桃、茶叶、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园区建立了专家大院、科研所。已建的31个园区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200多个,新技术50多项。先进农业科技在园区的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农科教结合,提高了农民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从而使园区逐步成为现代科技的孵化器、建设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培育现代农民的主阵地。
(五)初步建立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园区的生命力,取决于能否按照市场的要求,运用管理工业的先进理念,实现企业化运作。各地按照政府扶持、部门支持、企业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园区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模式,构筑市场化运行机制。全市园区基本形成了“集中流转,多元经营,股份合作,风险保障”的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了“大园区 小业主,大基地 小庭园”的园区带动农民增收机制。各地不断创新“企业 专合组织 农户 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苍溪县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联办园区机制。利州区建立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中心(站),建立土地流转基金,有效保障农户和经营业主双方利益。各县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风险保障机制,政府和企业(业主)共同出资建立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降低农民发展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目前,全市各级财政和龙头企业已筹集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3100余万元。
(六)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样板工程。农业示范园区是一扇窗口,把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经营观念、管理方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展示在人们面前,提供了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现实样板,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进步。苍溪三井、白桥,利州大石,元坝平乐、紫云,朝天羊木、平溪,剑阁木马、剑门关,旺苍木门、南阳,青川板桥、三锅等园区分别带动了猕猴桃、茶叶、烟叶、食用菌、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上,我点评苍溪县三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时指出,该园区可以用“一大、二高、三好”六个字概括。一是大气魄、大面积、大规模;二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三是示范效果好、推动力好,领导称好,群众叫好。三井园区有三点值得其它园区学习,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的建设,把产业、新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和城乡环境打造统筹规划、统一建设;二是强力整合,大力投入,利用园区建设平台,整合所有资源和项目,以整合的理念,解决了农村、农业发展的投入问题;三是不断创新机制,特别是采取“龙头企业 基地 专合组织 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循环农业发展、低碳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每个县区都有这样的好典型,元坝昭化、平乐园区结合旅游资源优势,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开发旅游业,大力推动农产品入超市;利州大石园区充分利用城市近郊区的优势,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城市蔬菜供应基地、科技示范普及基地和市民休闲观光景区,形成了“服务城市,致富农户”的园区建设新模式。在全市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14万亩,茶叶产业基地26万亩,核桃产业基地50万亩,烟叶产业基地9万亩,青川黑木耳产业基地3000万棒(袋),油橄榄产业基地14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了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效益增加。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坚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不动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继续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上已经由探索起步阶段进展到持续发展阶段,呈现竞相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最近,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参观了利州大石、朝天羊木、苍溪三井、元坝平乐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会领导、代表对园区建设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展现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赢得了普遍赞誉。经过三年来的探索,我市初步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树立了一批“可看、可学、有效益”的典型。毫不夸张地说,我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实践,已经在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索了适应山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土地零散、环境不一、地貌多样、资源分散一直是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我市客观分析农业发展面临的自然约束和资源约束,顺应自然,整合资源,确立了适应山区特点的“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路子,探索了“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模式。这一路子和模式,既适合山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土地、资金、技术等农业资源集中度低的特点,又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合理构建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赢利三者统一。这一路子是多年来我市农业工作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市农业发展思路、理念的大转变,是农业增长方式的大转变,是抓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的大转变。
(二)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和城乡环境面貌的逐步改善。农业园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基础设施改善。通过几年的发展,各类农业园区通过对田、林、路、渠、库等的综合治理,把一大批农田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土肥沃、生态环境优良”的标准化农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由于在推进园区建设中,把产业发展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村建设、观光旅游相结合,促进了城乡环境面貌大改观。按照“一个园区就是一个观光景区”的建设理念,各地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区。部分县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aaa级景区打造,园区建设有效拓展了农业功能,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三)加大了对农业的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现代化的园区必须有多元化的投入相配套。全市各地为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一是千方百计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把土地整理、农综开发、以工代赈、扶贫、新村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国家项目打捆使用,集中投入园区,激励了企业投入,带动了农户投入,形成了以国家项目资金为导向,企业、业主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改变了过去因投入分散造成的有投入,投入不大,有效果,效果不好的状况。核心示范区按照亩平投入不低于1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入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启动建设的3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亿元,整合社会资金15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亿元。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四)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园区的成败关键在于先进科技的武装程度,在于高科技农业产业的发育水平。各地把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起来,寻求科技对生产和产业的支撑,园区联合大专院校开展科技研发、推广。目前全市大多数农业园区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试验、引进、示范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配套、组装、集成了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川农大、省自然科学研究院、中茶所等分别在猕猴桃、茶叶、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园区建立了专家大院、科研所。已建的31个园区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200多个,新技术50多项。先进农业科技在园区的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农科教结合,提高了农民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从而使园区逐步成为现代科技的孵化器、建设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培育现代农民的主阵地。
(五)初步建立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园区的生命力,取决于能否按照市场的要求,运用管理工业的先进理念,实现企业化运作。各地按照政府扶持、部门支持、企业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园区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模式,构筑市场化运行机制。全市园区基本形成了“集中流转,多元经营,股份合作,风险保障”的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了“大园区 小业主,大基地 小庭园”的园区带动农民增收机制。各地不断创新“企业 专合组织 农户 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苍溪县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联办园区机制。利州区建立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中心(站),建立土地流转基金,有效保障农户和经营业主双方利益。各县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风险保障机制,政府和企业(业主)共同出资建立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降低农民发展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目前,全市各级财政和龙头企业已筹集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3100余万元。
(六)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样板工程。农业示范园区是一扇窗口,把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经营观念、管理方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展示在人们面前,提供了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现实样板,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进步。苍溪三井、白桥,利州大石,元坝平乐、紫云,朝天羊木、平溪,剑阁木马、剑门关,旺苍木门、南阳,青川板桥、三锅等园区分别带动了猕猴桃、茶叶、烟叶、食用菌、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上,我点评苍溪县三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时指出,该园区可以用“一大、二高、三好”六个字概括。一是大气魄、大面积、大规模;二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三是示范效果好、推动力好,领导称好,群众叫好。三井园区有三点值得其它园区学习,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的建设,把产业、新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和城乡环境打造统筹规划、统一建设;二是强力整合,大力投入,利用园区建设平台,整合所有资源和项目,以整合的理念,解决了农村、农业发展的投入问题;三是不断创新机制,特别是采取“龙头企业 基地 专合组织 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循环农业发展、低碳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每个县区都有这样的好典型,元坝昭化、平乐园区结合旅游资源优势,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开发旅游业,大力推动农产品入超市;利州大石园区充分利用城市近郊区的优势,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城市蔬菜供应基地、科技示范普及基地和市民休闲观光景区,形成了“服务城市,致富农户”的园区建设新模式。在全市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14万亩,茶叶产业基地26万亩,核桃产业基地50万亩,烟叶产业基地9万亩,青川黑木耳产业基地3000万棒(袋),油橄榄产业基地14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了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效益增加。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